核心课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麻醉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临床麻醉学、急救医学、疼痛诊疗学、麻醉药理学、麻醉设备学、麻醉生理学、麻醉解剖学。
3.医学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是应用医学成像技术对人体疾病进行诊断和在医学成像技术引导下应用介入器材对人体疾病进行微创性诊断及治疗的医学学科,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影像学包括影像诊断学和介入放射学,后者又分为介入诊断学和介入治疗学。
开设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
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诊断学、临床技能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影像技术学、影像诊断学、介入放射学、超声诊断学、影像核医学。
4.眼视光医学:
眼视光医学是以眼睛为工作对象,使用手术、药物、光学手段等方法,以改善视觉功能、提高视觉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学科。
眼视光医学主要是培养眼科医师或者视光医师。眼科医师是看病的,主要进行眼部疾病的详细诊断和治疗;视光医师主要是验光和配镜,比如对眼部的基本检查、复杂眼屈光和双眼视觉问题处理等。
开设院校:温州医科大学、天津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南昌大学、徐州医科大学。
核心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视光应用光学、眼科学基础、眼病学、眼屈光学、眼镜学、接触镜学、双眼视觉学、斜弱视与双眼视学。
5.精神医学:
精神医学主要研究精神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发展规律以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常见的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等病症的诊断与处理。
例如:躁郁症、精神分裂症、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神经衰弱、癔病等的诊断与治疗。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精神医学与神经医学不是同一个概念,神经医学特指生理概念上的神经,在医学上的研究主要是生理层面的研究,如中风等脑部疾患的恢复等,而精神医学则关注治疗心智疾患。
精神病患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精神病,这是由于分裂病、躁郁病、妄想疾患、情感性精神病、身体疾患等并发的精神病,有不安神经症(恐惧神经症)或强迫性神经病、歇斯底里症、忧郁症等神经症。第二种是药物瘾或含有酒精中毒的人格障碍。第三种不是以精神病或其他其他疾病为主因的人格异常、人格偏向等。
开设院校:中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
核心课程:诊断学、临床技能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普通心理学、神经生物学、医学心理学、行为医学、精神病学基础、临床精神病学、精神药理学、儿童精神病学。
6.放射医学:
放射医学主要研究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损伤与修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放射诊断、放射治疗、放射损伤的修复等。
例如:使用X光机、CT等进行放射诊断,利用放射线进行肿瘤治疗,辐射损害的诊断与治疗等。
开设院校:吉林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
核心课程: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病原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临床医学导论、内科学、外科学、预防医学、放射医学及防护、影像诊断学、肿瘤放射治疗学、核医学。
7.儿科学:
儿科学主要研究胎儿至青春期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预防、疾病诊疗、保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儿童健康的保障与小儿疾病的预防、诊治等。
例如:新生儿先天性疾病的筛查,幼儿疫苗的接种,儿童感冒、发烧等疾病的诊断、治疗等。
开设院校: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郑州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苏州大学。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统计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小儿内科学、小儿外科学、儿童保健学、小儿传染病学等。
基础医学类(二)
基础医学,属于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临床医学乃至整个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石。
基础医学属于医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之一,下设6个二级学科,即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和放射医学。
其所研究的关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为其他所有应用医学所遵循。基础医学的核心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阐释正常人体和疾病状态的结构与功能,研究疾病的本质及防治的基础理论;核心是研究人体正常和异常的结构与原理;内涵是背靠临床,为临床工作展开基础性研究,推动临床诊疗发展。
但是需要清楚的是基础医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是不能当医生的,基础医学类专业是研究型专业,就业的途径一般集中在科研、教学、医院内的基础科研、医药类企业的科研工作等。
基础医学类专业共有三个,分别是:基础医学、生物医学、生物医学科学。
1.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培养具备自然科学、生命科学和医学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够在高等医学院校和医学科研机构等部门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科学研究以及与临床相结合的医学实验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院校: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这些学校也基本代表了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最高水平。
核心课程:生命科学导论、细胞与生物分子Ⅰ-Ⅱ、遗传与发育Ⅰ-Ⅱ、生物物理学、医学科学素养Ⅰ-Ⅱ、人体结构与功能学、感染与免疫学、疾病基础、药理学与药物研发、神经科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生物医学大数据、重要疾病的临床与研究专题Ⅰ-Ⅲ。
2.生物医学:
生物医学主要研究生物学、基础医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人体健康知识的探寻和完善,从而对人体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手段实现创新。
例如:肿瘤的免疫治疗、人体抗衰老技术的研发,遗传缺陷的纠正,克隆、试管婴儿等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人类染色体的合成等。
核心课程主要有三大类:生命科学核心课程、基础医学核心课程和临床学相关核心课程。生命科学核心课程主要是生物学基础类的课程,比如生命科学基础、细胞与生物分子、遗传与发育等;基础医学核心课程主要是涉及人体的一些基础课程,如人体结构与功能学、疾病基础、感染与免疫学、药理学与药物研发、神经科学等;临床学相关核心课程主要涉及人类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等,如重要疾病的临床与研究等。
开设院校:浙江大学和中国医科大学。
3.生物医学科学:
生物医学科学主要研究生物学、生命科学、基础医学、遗传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肿瘤、糖尿病、遗传疾病、病毒等方面的诊疗与探索。
例如:人体DNA的检测与排序,基因治疗技术的研究,白化病、血友病等遗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
核心课程:生物学模块I(含生物化学、细胞分子生物学)、生物学模块II(含遗传、胚胎学、发育生物学)、人体结构与功能模块(含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疾病学基础模块I(含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疾病学基础模块II(含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生物医学综合实验及临床医学概论模块。
开设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理清基础医学、生物医学和生物医学科学三者的关系着实费了一番周折,主要原因是生物医学和生物医学科学开设的院校很少,并且找不到各个学校培养方案。 但是理清三者的关系对真正的了解各个专业的内涵又十分的重要,因此我们试着将三者研究范围、学习课程等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学习:
1. 从概念来看:
基础医学:基础医学,属于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的基础。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其所研究的关于人体的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及其规律为其他所有应用医学所遵循。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
生物医学:生物医学是综合医学、生命科学和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而发展起来的前沿交叉学科,基本任务是运用生物学及工程技术手段研究和解决生命科学,特别是医学中的有关问题。也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医学、生命科学、生物学三者综合,研究范围包含但大于基础医学。
生物医学科学:生物医学科学主要研究生物学、生命科学、基础医学、遗传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肿瘤、糖尿病、遗传疾病、病毒等方面的诊疗与探索。例如:人体DNA的检测与排序,基因治疗技术的研究,白化病、血友病等遗传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生物医学科学是在医学学科大变革的时代,生物学与医学再次牵手,形成的以分子医学为核心,以系统生物医学、表则遗传学、干细胞研究和神经科学等为引领的新学科。从表述来看,其研究范围同生物医学没有太大的差别。
2. 从研究范围来看:
基础医学是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关注的就是人类生命及疾病的本质和根源研究,没有基础医学就没有临床医学,反过来临床医学问题又推动基础医学的研究,因此理论医学也是临床医学的必修课;
生物医学是生物学、医学和生命医学的交叉,致力于生物科学同基础医学的融合,采用生物科学工程技术来解决医学方面的问题,尤其是人类医学的问题,所以其研究范围既包括生物科学又包括基础医学,是从生物学角度解决医学问题的研究型学科;
生物医学科学是生物学、医学、生命科学、遗传学的交叉,更关注从分子医学的角度来研究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从微观分子角度来研究生命和病例的根本,并试图通过改造分子、改造DNA等角度来解决医学问题,所以同生物医学比起来就更偏科研方向,培养的往往是可以改变科技发展的生物医学科学家。
3. 从核心课程来看:
基础医学:核心课程有,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和放射医学;
生物医学:生物医学课程有三大模块,生命科学模块、基础医学模块和临床学模块。生命科学模块主要是生命科学基础、细胞与生物分子、遗传与发育等;基础医学模块主要是人体结构与功能学、疾病基础、感染与免疫学、药理学与药物研发、神经科学等;临床学模块主要涉及人类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等,如重要疾病的临床与研究等;
生物医学科学:生物学导论(微观生物学、宏观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学实验、遗传学、人体结构与功能(整合解剖学、生理学、组织学)、疾病学基础(整合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临床医学概论模块。
从课程设置来看,基础医学的内容生物医学和生物医学科学都有学习,而生物医学和生物医学科学两个专业学习内容没有本质的不同。
4. 从就业行业来看:
基础医学:医学科研机构和高等医学院校等部门从事医学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生物医学: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学科的师资以及三级甲等医院、医科院所和生物医药公司的高级科研人员。
生物医学科学:高等医学院校基础学科的师资以及三级甲等医院、医科院所和生物医药公司的高级科研人员。
从就业行业来看,三个专业都是科研教学单位从业。
医学技术类(三)
医学技术是同相关临床医学专业相互配合辅助医学康复治疗的各种技术,注重技术应用、技能培养和医学工程与技术的研究。发展医学技术主要是培养紧密配合临床医生医疗服务工作,掌握特殊医疗技术与医疗技能的高级技师和治疗师。其中包括医学影像技师、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听力师、视光师、营养治疗师等。
医学技术类专业共有十四个,分别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眼视光学、康复治疗学、口腔医学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听力与言语康复学、康复物理治疗、康复作业治疗、智能医学工程、生物医药数据科学、智能影像工程、医工学。
1.医学检验技术:
医学检验技术主要研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各级医院、血站、防疫、检验等部门进行医学检验、卫生检验等。
例如:血液中血糖、血红蛋白等各种物质含量的检验,亲子间DNA的检验,食品中细菌含量的检验,动植物疫病的检验、检疫等。
开设院校: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厦门大学、郑州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等。
核心课程: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学统计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分析化学、检验仪器学、临床基础检验、临床病原生物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实验室管理学、临床医学概要等。
2.医学实验技术:
医学实验技术主要研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临床生物化学、医学实验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主要针对人类疾病建立动物模型,进行临床医学实验研究、生物制品研发等,以及医学分子检验、检测及科研领域的实验技术及相关仪器使用、管理与维护等。
例如:新药批量生产前在动物身上进行临床实验,实验用的小白鼠的培育,疫苗、血清、病毒等生物制品的研发生产等。
开设院校:重庆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贵州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
核心课程:统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细胞生物与遗传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免疫学、组织学实验技术、实验动物学、机能学实验技术、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免疫学实验技术、蛋白质化学技术、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生物医学信息学及实验室质量控制与管理。
3.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是指为了医疗或医学研究,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医学影像技术主要研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影像诊断学和介入医学为手段,进行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包含影像诊断学、放射学、内视镜、医疗用热影像技术、医学摄影和显微镜。另外,包括脑波图和脑磁造影等技术,虽然重点在于测量和记录,没有影像呈显,但因所产生的数据俱有定位特性(即含有位置信息),可被看作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医学影像。常见的医学影像诊断技术有CT、B超、X光片、核磁共振、多普勒彩超等,常见的治疗技术有肿瘤放射治疗。
开设院校:四川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核心课程:影像物理学、图像处理算法基础、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图像处理、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诊断学。
4.眼视光学:
眼视光学是一门以保护人眼视觉健康为主要内容的医学领域学科,是以眼科学和视光学为主,结合现代医学、生理光学、应用光学、生物医学工程等知识所构成的一门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交叉学科。眼视光学的学科特征是进行与人眼视觉有关的生理、病理和光学方面的临床、科研和教学等。科研重点主要针对视觉方面的研究,如近视、弱视、低视力,眼镜、角膜接触镜、屈光手术及其他视觉方面矫正的基础、临床研究等。
开设院校:四川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山西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核心课程: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眼视光应用光学、眼科学基础、眼病学、斜视弱视学、眼镜学、角膜接触镜学、眼视光器械学、眼视光学理论与方法。
5.康复治疗学:
康复治疗学主要研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学、康复预防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康复治疗、康复评定、预防保健等。
例如:关节损伤患者的关节活动训练,瘫痪病人的康复训练,患者康复情况的评定,运动员伤愈后的恢复指导等。
开设院校: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郑州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南昌大学、河北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
核心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诊断学、神经科学、物理治疗评定学、物理治疗基础、作业治疗学、心肺物理治疗学、儿童物理治疗学、神经物理治疗学、肌肉骨骼物理治疗学。
6.口腔医学技术:
口腔医学技术主要研究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和口腔医学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口腔修复、口腔矫形、面部整容等。
例如:口腔内错牙合畸形的矫正,义齿的加工和安装,断齿的修复等。
开设院校:四川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滨州医学院、遵义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成都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齐鲁医药学院、厦门医学院、聊城大学
核心课程:物理学、生物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等。
7.卫生检验与检疫:
卫生检验与检疫主要研究预防医学、卫生理化检验及生物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院检验科室、检验检疫单位等进行卫生检验检疫等。
例如:甲流等大规模流行病的临床检验、病理化验,进出口动植物的检验检疫,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的质量检验、细菌检验等。
开设院校:四川大学、南京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南华大学、河北医科大学。
核心课程: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水质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免疫学检验。
8.听力与言语康复学:
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主要研究临床听力诊断、听力康复、言语康复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各级医疗单位、康复机构、特殊教育机构等进行听觉康复治疗等。
例如:听力障碍、语言障碍、言语障碍的诊断、治疗、康复训练,言语障碍的程度评估和矫治,聋哑人群的教育、心理疏导等。
开设院校: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遵义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滨州医学院。
核心课程:人体解剖学、听觉生理学、诊断听力学、诊断听力学实践、助听器学、助听器学实践、临床听力学、临床听力学实践、人工耳蜗学、小耳听力学、语言学导论、语言病理学等。
9.康复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康复治疗的主体,它使用包括声、光、冷、热、电、力(运动和压力)等物理因子进行治疗,针对人体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碍或病变,采用非侵入性、非药物性的治疗来恢复身体原有的生理功能。物理治疗是现代与传统医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份子。物理治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功能训练和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又称为运动治疗或运动疗法;另一类是以各种物理因子(声、光、冷、热、电、磁、水等)为主要手段,又称为理疗。
开设院校:同济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滨州医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潍坊医学院。
核心课程:功能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人体运动学、人体发育学、运动控制、神经科学、康复心理学、物理治疗基础、理疗学、骨骼肌肉物理治疗、成人神经疾病物理治疗、儿童神经疾病物理治疗、心肺疾病物理治疗、老年健康与康复、妇女健康与康复、中医传统康复学。
10.康复作业治疗:
作业治疗(Occupational Therapy)简称OT,它是康复治疗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它是运用有目的、有意义的作业活动,来帮助患者最大程度的改善自理、工作及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功能独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康复作业治疗包括,中枢神经系统作业治疗,如:脑卒中、脑外伤、脑瘫、脊髓损伤等;骨胳运动系统作业治疗,如:骨折、脱位、关节炎等;周围神经损伤治疗,如:格林巴列、帕金森等;其他的海洋烧伤、精神疾病、老年性疾病等的治疗。作业内容包括:肢体工程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心理认知训练、休闲娱乐训练、职业活动技能训练、环境改造及辅助或者矫形器的应用等。
开设院校:广州医科大学、昆明医科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方医科大学。
核心课程:功能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人体运动学、人体发育学、运动控制、神经科学、作业治疗理论、作业治疗基础、精神科作业治疗、骨骼肌肉与烧伤作业治疗、发育障碍的作业治疗、神经疾病的作业治疗、职业康复、环境改造与辅具设计、老年健康与康复、妇女健康与康复、中医传统康复学。
11.智能医学工程:
智能医学工程是指以现代医学与生物学理论为基础,融合先进的脑认知、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探索人机协同的智能化诊疗方法和临床应用的新兴交叉学科。智能医学工程是一门新兴的医、理、工高度交叉的学科,按照“医教研一体,医理工融合”的建设思路,紧密结合医疗健康与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新兴产业,把临床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布局医学与智能的交叉融合、转化创新,打通医学从“实验室”到“手术台”的通路桥梁。智能医学工程强调新兴智能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包括医学数据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其研究内容包括智能药物研发、医疗机器人、智能诊疗、智能影像识别、智能健康数据管理等。
天津大学率先开设“智能医学工程”专业,2018年开始本科招生,首期招收本科生30名。天津大学与天津医科大学建立校际联合培养,可由两校签发学位证书,授予医工双学位。
智能医学工程面向医学影像、生物医学信号、医学检验、医学信息、疾病诊疗等医学技术革新的需求,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3D打印、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脑-机接口等一系列工程技术为基础,发展医学智能感知、医学大数据分析、医学智能决策、精准医疗、医学智能人机交互等核心医学技术,并面向智能医学仪器、智能远程医疗、智能医学教育、新药研发、智能医学图像分析、智能诊疗、智能手术、精准放疗、神经工程、康复工程、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等医疗相关领域应用。
开设院校: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天津医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东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开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河北医科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南昌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
课程设置分为六大类(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学科基础与专业类、创新与研修类、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训练与健康类、集中实践类)、五个模块(数理基础、医学基础、智能核心、医工融合、人文素质)。
工具性知识:外语、文献检索、科技写作等。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哲学、文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思想道德、职业道德、艺术等。
数理基础知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概率论、数理统计、线性代数、最优化方法、计算方法等。
学科基础知识: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系统设计基础、信号与系统等;计算机导论与程序设计、软件技术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等;智能医学工程导论、模式识别等;生理学基础、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医学成像技术等。
专业方向知识: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医学仪器、医学统计学、随机信号处理、智能芯片应用设计、C++程序设计、机器学习算法与实践、大数据导论、认知科学导论、医学影像诊断学等。
12.生物医药数据科学:
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专业(也称为医学数据学)是以数据为中心、以计算为工具,从计算思维和数据思维的角度出发,解析生物医学世界奥秘和解决医学实践问题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从大数据-科学大数据-循证医学证据-应用和产业化的转化路径构建学科体系。生物医药数据科学的“健康医疗大数据生态系统工程”包括数据治理和数据应用两个方面,即通过将健康医疗大数据转化为医学科学大数据,进而转化为循证医学证据,数据通过转化应用,能够指导临床和公共卫生等医学实践。
生物医药数据科学专业依托医学数据学导论、健康大数据政策与法规、健康大数据安全计算技术、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大数据治理技术、生物信息大数据技术、跨组学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因果推断技术、大数据临床试验技术、大数据现实世界研究技术、大数据流行病学技术、健康大数据应用实证案例、健康大数据分析软件、健康大数据可视化技术等专业课程,综合地建立起横跨医学、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实现“数字医学、智能医学、健康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
专业要求具备扎实数学与计算机编程基础,较强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技能以及利用大数据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生物医药以及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卫生事业管理等领域从事数据分析与管理等工作。
开设院校:中国药科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
核心课程:医学数据学导论、健康大数据政策与法规、健康大数据安全计算、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健康大数据治理技术、生物信息大数据技术、跨组学大数据分析技术、大数据因果推断技术、大数据临床试验技术、大数据现实世界研究技术、大数据流行病学技术、健康大数据转化实证案例。
13.智能影像工程:
智能影像工程是医学影像学与计算机科学密切结合的学科。智能医学影像研究领域以多种疾病的海量多模态影像数据为基础,基于机器学习、人工神经网络、复杂数据挖掘等新一代智能化信息处理技术解决方案,从图像采集、数据重建、图像融合、图像分析、特征提取、可视化等多个层面进行研发和改进,挖掘肉眼无法识别的深度影像信息;揭示医学影像大数据中蕴含的与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的内在联系。开发有效的智能影像诊断和分析系统,推进相关技术和产品的转化,最终应用于临床,提高影像诊断的整体效率和水平。随着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与医学影像学的结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临床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工程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医工高度交叉复合型创新人才,主要服务于高端医学影像设备的智能化研究、开发、管理与使用。
开设院校:牡丹江医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新乡医学院、贵州医科大学、浙江万里学院。
核心课程: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X线成像技术及设备、医学影像诊断学、超声成像技术及设备、电子学综合、断层解剖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字图像处理。
就业岗位: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去医学影像设备的生产或经营单位;可以去医学影像设备的技术培训机构等。做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智能成像设备开发、医疗机器人开发、智能检查、智能质控和智能优化流程等方面的辅助研发、技术培训、临床应用培训等岗位工作。
14.医工学:
医工学是教育部刚刚纳入本科教育专业目录的专业,目前开设的院校只有西安交通大学,我们根据西安交通大学 的专业介绍来详细了解一下该专业。
设置背景: 医疗设备是重要的医疗资源和推动健康中国的关键硬件保障。大型高端医疗装备原始研发,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可替代,对国家安全,人民福祉具有战略性和关键性。西安交通大学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国家医学中心建设为牵引,聚焦医用设备研发和高端设备设计与研发领域,培养高素质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全面解决 “医学需求和工业技术的不匹配,医生和工程师的沟通不通畅”的问题,发展新型的物理诊疗技术、设备及方案,改变固有的诊疗模式,培养具有完备的医学基础知识、能够与工程师无障碍沟通、推动高端医疗装备创新应用的临床医生,为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引领性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
培养目标: 掌握深厚的数理基础、宽广的临床医学知识、前沿的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具有整合思维、医工交叉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具备医用 超导重离子加速器装置研发 和 分布式微剂量 CT研发 潜质以及放射医疗临床应用能力,能够和企业、科研机构研发人员无障碍沟通,清晰准确地表达临床需求,助推工业技术和医疗需求完美契合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
培养方式: 以学生为中心,采取 “培养路径个性化”的精英教育理念,实施项目驱动、团队指导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信息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关注学生科研兴趣、基础和发展潜力,建立一对一教授导师制和学分制,优化学生遴选和动态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本研”贯通培养机制,引导学生科学规划成长路径。坚持兴趣激励、问题导向和创新驱动原则,建立研讨课、案例分析课、科技前沿课的研究型课程体系。创新学业考核评价机制,为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留足空间,重视学生的全面成长。注重培养具备新型理工科知识,系统医学知识,以及跟踪医工学科技前沿的国际视野,发现医学、工学研究热点的能力。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医学课程体系,强化工科基础,围绕医用超导重离子加速器,采集工科所需课程和知识要素,实现医工融通,培养能够从事诊疗技术与高端医疗装备的研发生产,也具有宽广的知识储备,能够从事其他医疗健康产业相关的临床需求分析、新型诊疗技术研发和高端医疗装备研发等工作,最终成为具有理工科思维,能和工程师无障碍沟通,充分呈现临床需求的临床医生。
就业方向: 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国家发改委初步决定在 25家大型医院筹建国家医学中心,对该专业方向人才需求旺盛。同时,学生还可根据自身特质进行发展路径规划,可选择包括创业、龙头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或深造等多个出口。
核心课程: 物理、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等理工科课程、以及基于整合课程的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医学相关课程。相关学科包括: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医工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区别: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以培养掌握化学、物理、生物学、基础医学和仪器与信息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专业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的学生没有临床医学知识,未来可从事生物医学仪器、耗材和试剂的研发、生产过程控制与管理应用等工作。“医工学”专业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相比,培养的学生具有的临床医学知识基础使他们可从临床医生的角度,结合工程师背景知识,更为敏锐的发现临床需求,并且可能提出解决该临床问题的创新性需求,在工程师的帮助下更为有效的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工程问题。
科普:
分布式微剂量CT成像技术:针对当前集成式医学CT面临的价格昂贵、数据分散、辐射剂量高等突出问题,设计研发基于“扫描与成像分离,用计算换剂量”的分布式微剂量CT成像全新系统,涉及分布式CT智能终端、成像任务调度、微剂量成像等研究内容。
超导重离子加速器:重离子加速器是指用来加速比α粒子重的离子加速器,有时也可用来加速质子。通过重离子加速器可以将大量的重离子加速到很高的速度,甚至接近光速,高速的重离子形成重离子束,用于开展重离子物理研究。它利用一定形态的电磁场将重离子加速,能提供速度高达几千、几万乃至接近三十万千米每秒(真空中的光速)的高能量的重离子束,用以轰击原子核、原子、分子、固体晶格乃至生物细胞,是人们变革原子核和“基本粒子”,认识物质深层结构的重要工具,在工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科学技术、国防建设等各个方面也都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
我国首台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位于甘肃省武威市,2012年5月开始研制。目前已实现每核子400兆电子伏的碳离子束加速及非线性共振慢引出,达到了设计指标。设备可用于肿瘤患者的重离子放射治疗,尤其是疑难、不宜手术、使用其他治疗手段易复发的肿瘤类型。此前,国内只有上海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拥有一套全引进的医用重离子加速器设备,自主研发尚属首例。2022年9月21日,国家原子能机构在北京发布核技术应用领域十件大事,其中包括首台国产化医用重离子加速器成功投入临床应用。
重离子加速器装置超导化后体积将大幅度缩小,例如超导旋转机架,目前德国同类设备重达600吨,使用超导技术后,重量可以在100吨以内,能够大幅降低成本,进一步保障定位精度。重离子放疗非常适用于实体类的肿瘤治疗,通过调控能量和位置,就可以精准定位、杀死癌细胞,副作用很小。
国家医学中心介绍:
我国已经依托24家医院设置13个国家医学中心,“十四五”期间,国家按照“揭榜挂帅、择优选拔”的工作思路,依托医学水平突出、影响力强、积极性高的医院,围绕关系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长期性问题,建设若干国家医学中心,形成一批医学研究高峰、成果转化高地、人才培养基地、数据汇集平台,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临床科研成果转化,加快解决一批药品、医疗设备、疫苗、医学数据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截至目前,全国一共依托24家医院设置了13个专科类的国家医学中心。
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规划自2017年开始部署。根据规划,国家医学中心将在全国范围按综合、肿瘤、心血管、妇产、儿童、传染病、口腔、精神专科类别设置。同时,根据重大疾病防治需求,设置呼吸、脑血管、老年医学专业国家医学中心,设置的具体数量与类别根据工作需要与实际情况确定。目前现有的国家医学中心情况如下:
1.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西路、西长安街沿线的起点,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按照“两个独立法人、一套行政管理体系”的方式运行,是国家卫生健康委批复设立的首批国家医学中心。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扩建工程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冯村西里,项目总建筑面积约5.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扩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技术转化中心、数字医学中心及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后勤辅助用房等。项目于2022年6月开工,2025年8月4日竣工,项目建成后将加快推进临床研究评价中心、大数据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及研究型病房“四大平台”的搭建,打造心血管医学创新药械转化核心基地,推动国际一流心血管医学中心建设再上新台阶。
2.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癌症中心为国家卫生健康委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责为协助制定全国癌症防治规划,拟定肿瘤防治相关标准、规范和指南;承担全国癌症防治协作网络建设任务,提升区域癌症综合防治服务能力;承担适宜有效癌症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健康科普,协助开展癌症防治药物的政策研究、使用监测和临床评价,探索癌症防治服务模式;承担肿瘤登记等信息收集工作,建立和完善医院肿瘤病例信息监测体系,定期发布肿瘤相关信息;开展与癌症相关科学研究;承担肿瘤资源平台建设任务;参与推动癌症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承担学术刊物的编辑出版。
国家癌症中心科研及动物实验中心项目位于河北省廊坊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占地面积约为46589.2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为7.79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科研用房、临床研究用房、动物实验用房、培训基地、国家肿瘤资源库、远程教学平台以及配套用房等。
3.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是经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的研究机构,旨在推动国家老年医学中心建设,促进老年医学事业更好更快发展。2018年5月,国家老年医学中心正式挂牌,负责中国老龄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国家策略、领导批判性研究、促进偏远地区老年人的健康、培训卫生专业人员,以及在老龄化领域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4.国家儿童医学中心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是以儿童重大疑难疾病诊治为核心的国家级儿科医疗机构,涵盖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和管理功能,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7年,经原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由京沪两地的三家儿童医院作为联合主体共同组建。其中,北京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为主体,上海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联合主体。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99799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6654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33259平方米,于2020年12月开工,计划于2024年1月竣工。目前项目正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 2022年12月中旬结构封顶。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门急诊、医技、住院、科研、教学、后勤辅助等用房及相关配套设施,设置床位500张。项目按照一次总体规划,分两期建设完成。一期工程主要为1幢12层的医疗综合楼(地下2层)和宿舍楼、动物房、液氧站、污水处理池,以及室外总体工程等。
5.国家创伤医学中心
2019年9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关于设置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的通知》,决定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创伤医学中心,在全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科技创新基地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二期项目用地面积约65亩,计划总投资约2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为21.3万平方米。国家创伤医学中心科技创新基地将按照医学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人才培养培训四大方面进行布局,内容包括中心实验室、动物实验室、生物样本库、大数据中心、研究型病房、成果示范转化中心、教学培训中心等。
6.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
2020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关于设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的通知》,决定在现有国家医学中心规划的基础上,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以期提高新发突发传染病处置能力,强化科研攻关力量,培养骨干人才梯队,全面提升我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
根据湖北省发改委的批复,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将建设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疑难危急重症救治中心,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将建设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空地一体化急救中心及配套设施,同时联合华中科技大学进行应急防控 P3 实验室及检测中心项目、高端生物医学成像检测中心项目的建设,整体全方位提升我国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和灾害事件的应急救治能力和水平。
7.国家呼吸医学中心
2020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为主体分别设置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围绕发热、肺肿瘤、慢阻肺、哮喘等呼吸道相关疾病开展多中心协同研究和对医疗健康大数据进行互通互联、共建共享。同时开展一系列临床研究、转化研究、适宜技术推广等合作、探索远程MDT形式的多学科合作,开展临床创新技术合作及先进技术交流,联合培养呼吸领域人才等项目。
8.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2021年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根据《关于设置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的通知》,决定分别以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共同构成国家口腔医学中心。医学中心主体医院负责医学中心日常运行和管理,并投入一定的工作经费和专门人员,确保医学中心按职责任务开展相关工作。
该国家医学中心项目位于浦东祝桥镇核心区,占地面积约10.02万平方米。项目按照一次总体规划建设完成,总建筑面积22.2万平方米,总床位数800床,预计于2025年竣工。项目地上8层,建筑面积152840平方米;地下两层,建筑面积69261平方米。院区主要由医疗综合楼、国家口腔医学中心、急诊急救楼、发热门诊楼、科研教学楼等建筑单体组成。
9.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
2021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设置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为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负责医学中心日常运行和管理,并投入一定的工作经费和专门人员,确保医学中心按职责任务开展相关工作。
10.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
2021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通知,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为依托设置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3家医院共同构成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落实国家医学中心相应职责任务,形成南北协同、优势互补的模式,建立多中心协同工作机制,带动全国传染病医学领域建设与发展。
11.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
2022年7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发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设置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的通知》,决定以中日友好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落实国家医学中心相应职责任务,带动全国中西医结合领域建设与发展。其中,中日友好医院作为国家中西医结合医学中心主体医院,负责医学中心日常运行和管理,并投入一定的工作经费和专门人员,确保医学中心按职责任务开展相关工作。
12.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
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北京市以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为联合主体、在上海市和湖南省分别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共同构成的医学中心。2022年11月,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揭牌仪式在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举行,标志着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正式启动。
13.国家骨科医学中心
2022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以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形成南北协同、优势互补的模式,建立多中心协同工作机制,落实相应职责任务,带动全国骨科领域的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北京积水潭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作为主体医院,负责医学中心日常运行和管理。确保医学中心按职责任务开展相关工作。
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
根据《“十三五”国家医学中心及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规划》,国家医学中心包含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关于分档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创建的通知》,8家医院获批为全国首批“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分别是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2年11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启动国家医学中心项目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建设项目建设面积约27.8万平方米,包括在中山医院院本部建设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建设工程,建设面积约8.9万平方米,在青浦新城院区建设一期工程,建筑面积约18.9万平方米。医院将依托中山医院徐汇总部院区和佘山院区部署落实各功能中心任务。
那么,未来还将设置哪些国家医学中心?2022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了《国家罕见病医学中心设置标准》《国家检验医学中心设置标准》《国家重症医学中心设置标准》《国家内分泌代谢病医学中心设置标准》,相信在不远的未来,这些国家医学中心将陆续设置。
临床医学 (“5+3”一体化)专业概况: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是指学生在五年的本科阶段,完成临床医学专业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者,不需要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直接进入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相衔接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阶段,两段一体化培养,通过统筹安排本科、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提高培养质量。
培养目标:以临床医生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培养具有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较强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高层次临床住院医师。
主要课程:人体形态科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局部解剖学、影像诊断学)、细胞化学与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整合人体生理学、遗传学和生殖发育生物学(遗传、胚胎、生殖)、病原生物学与感染、免疫防御与疾病、神经科学基础(神经解剖、组织、生化、生理、神经生物)、药理学基本原理、系统病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基础病理学、机能学实验、医学科研方法概论、预防医学、现代流行病学原理与方法、临床医学导论、诊断学、影像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全科医学概论、中医学、传染病学、神经病学等。
学制:八年。
毕业与学位授予:学生在第一阶段,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各教学环节的学习,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考核成绩合格,修满所要求学分,达到学校对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提出的要求,准予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达到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学士学位的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合格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学生在第二阶段,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颁布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总则及细则进行临床轮转33个月,完成临床实践培养相关要求、通过出科考核、阶段考核和医师资格考试,完成学位论文,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经学校审核合格者准予毕业。达到毕业条件者,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核后,可提出学位申请。达到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学位授予标准者,经学校学位委员会审核合格,授予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初步的科研能力、较好的发展潜能以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能独立地、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可以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教学和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预防、教学和科研等工作。
临床医学本博8年制和5+3一体化有什么区别01临床医学生的培养模式
1、临床医学5年制
我们通常看到的“临床医学”即五年制临床医学。
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毕业一年以后可以考临床医师执业资格证,要上岗成为医生,需在医院进行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培训获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简称“规培证”)以后才行。
但是由于医生的职业特性,对于科研和学术的要求比较高,五年制本科生毕业后之后大部分都会选择继续读研,医学生的读研率已经达到70%以上。
读研分为专硕和学硕,如果考上的是专硕,三年以后毕业时四证合一(毕业证,学位证,规培证,执医证),可以直接上岗;如果考上的是学硕,那么三年以后毕业时还要再花三年时间进行规培。由于专硕可以省去3年规培,所以很多医学生都挤破脑袋想成为一名专硕研究生。
2、临床医学5+3一体化
“临床医学5+3一体化”是2015年起新设立的一种医学学制,是教育部推出用来替代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模式。
“临床医学5+3一体化”指5年本科+3年研究生,不需要经过考研这个步骤。3年研究生属于专硕,是与住院医师规培并行的,在医院的各个科室里轮流见习。
六证合一:5+3一体化培养模式,学业结束后可以取得本科的学位证、毕业证、硕士的学位证、毕业证,执业医师资格证、规培证,可以直接上岗当医生。
对于坚定从事临床,拟准备在报考城市工作的考生来说,免去了考研时间,高考成绩又允许,选择临床医学(5+3一体化)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提醒:报考临床医学5+3的学生,在选择高考志愿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地域问题。因为就读时间长,实习医院多为高校附属医院,就读院校所在城市大概率就是以后就业的城市。
3、临床医学8年制
以“八年一贯,本博融通”为原则,毕业时各项考试合格的学生可获得本科、博士毕业证、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
博士学位是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M.D)此外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规定进行规培1~3年不等。
提醒各位家长和考生需要格外注意一个词语“本博连读”,这个词语意味着你要是在八年制培养的过程中选择退出或是达不到学校要求被淘汰,你能拿到的仅仅只有本科学位。
8年制本博和5+3一体化培养区别
1、分数更高
同样是高考统招,虽然临床医学的分数都极高,但8年制比5+3的分数要高一些,从生源质量来看8年制的也要更好一些。
2、学位更高
这点是显而易见的,8年制拿到的是博士学位,5+3拿到的是硕士学位,但学位背后所代表的科研与学术能力差距也需要我们看到。
博士拥有一定的基础科研基础,对于科研试验能够很快的上手,符合医院的发展需求,更受医院欢迎。
3、少了规培
这里说的少了规培并不是省去规培,而是五加三一体化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会在完成了五年本科学习之后,直接进入三年的临床医学专硕学习阶段并同时完成规范培训,而八年制本博连读的学生需要毕业之后再进行规培。
4、学习压力更大
5+3的本科阶段是按照课本来学,比如说解剖、组胚、生理、生化等等。部分8年制会选择按照系统上课,所有课本同步上。
比如说学习心血管系统,先学习解剖的心血管章节,然后是组胚的心血管章节、生理的心血管章节,以此类推,考试则是考所有书籍关于心血管系统的章节。
在考试难度上来的同时成绩要求也没有降低,部分高校的八年制本博会设有淘汰机制。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