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理化科。历经理化科、理化系、化学系、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等阶段的发展,2011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分立为化学化工学院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从此,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开启了发展的新篇章。八十载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几代人薪火相传、勇毅前行。侯又可、高世扬、章竹君、房喻等一代代化学人辛勤耕耘、砥砺奋进,为陕师大化学学科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经过几代化学人的艰苦创业、接续奋斗,学院已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化学学科人才培养基地和在全国具有一定学科优势的学院。至今培养各类毕业生11300余人,70%的毕业生扎根西部,为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526人。其中本科生1526人,硕士研究生823人,博士研究生177人(其中留学生14人)。学院拥有教学科研实验室230余间,实际使用面积22000余平方米;拥有涵盖材料制备、组成、结构、介观与微观、材料性能评价等方面的大型仪器设备共200余台件,价值约3亿元左右;拥有十几种中、外文专业数据库和600余种专业学术期刊杂志。
坚持高水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学院党委始终坚持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坚持高水平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学院先后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陕西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集体、陕西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入选第三批“陕西省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1个。
坚持内涵发展,学科水平不断攀升。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学科始建于1944年,1981年全国首批获批分析化学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批分析化学、应用化学及材料化学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批化学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2021年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化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学科教学(化学)、科学与技术教育、材料与化工3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学院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8年获批化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23年获批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坚持立德树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院现有化学(公费师范生)、化学(优师计划)、化学(普通师范)、化学(笃学班),化学(创新实验班)和应用化学6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化学专业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化学专业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1年化学(师范)专业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范类化学专业第三级认证。化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陕西省名牌专业。学院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和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西部高校化学专业(师范)虚拟教研室1个。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物理化学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团队2个(仪器分析教学团队、有机化学教学团队);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学综合和设计实验、治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合成虚拟仿真实验、人工光合成清洁燃料综合化学虚拟仿真实验)、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双语))、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物理化学),拥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6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结构化学、物理化学(线上)、仪器分析实验、基于微流控-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的高致病性微生物快速检测虚拟仿真实验),省级精品课程4门(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学教学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学教学论);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基于课程群的物理化学课程新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提升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多学科融合式”基础实验教学探索与实践),获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素养为要——能力为本”物理化学专业五维一体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0篇,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3人。已培养的毕业生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
坚持人才强院,引育并举卓有成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4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0%,正高级教师73人、副高级教师50人;具有一学年以上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的教师11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1%;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4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5人。学院坚持引进和培养并重,精准落实人才强院战略,人才队伍质量持续提升。拥有国家级人才16人,省部级人才3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者1人,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3人,教育部青年学者2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9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7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1人,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5人,陕西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陕西省师德标兵3人,陕西省教学名师3人。
坚持科技创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学院建有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陕西省生命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大分子科学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合成气转化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陕西省基础学科(表界面化学)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金属有机催化化学国际联合中心1个、碳资源高效利用与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学科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1个;西安市重点实验室2个、西安市国际合作基地2个。拥有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7个。近年来,在化学学科主流期刊Nat. Sustai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Nat. Protoc.、Nat. Common. 等发表学术论文2600余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0余项,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项;授权专利800余件;获各级各类科技奖励共70余项。其中,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项。
坚持开放办学,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学院与美、英、法、德、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建有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陕西省金属有机催化化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和西安功能纤维与柔性智能织物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国际知名化学领域科学家建立了实质性合作,师资队伍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科研合作成果不断显现。承办和组织召开国际性学术会议和研讨会,学科影响力持续提升。学院被中国化学会评为“国际化学年在中国”先进单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院将坚持“四个面向”,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秉承“包容、务实、创新、精进”的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学术立院,致力教育报国,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著的努力,推进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学科的全面发展,为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化学基础教育、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的力量,书写陕师大化学人的时代华章!
(以上数据截至202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