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智慧的人创造了器物,心灵手巧的人照本宣科地做出来,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去——这就是:先有传统,后有传承。传统是传承的基础,传承是令传统相续的保证。传统的东西要想能够传承下去,其中必须要有思想、文化的浸润,这是不可回避的前提。
传统——
传,是时间上的流传与延续;统,是空间上的集中与凝聚。
由于经过了时间的考验,所以传统的东西,生生不息,最具生命力。
文化——
文,是事物形成、发展、变化的迹象;也称为文象。如:天文、地文、水文,三者是日月星辰,大地山川,江河湖海变化的迹象,也是天地形成的文理。我们现在所知道的这个“理”,全都是依文象而形成、承天道而润化的——世人观天地之文,而存天地之情;存天地之情,而达万物之理。这便是通情达理的本义。
化,指的是万物的生长变迁,其过程称为“化”。万物变化的作用,在天是深不可测的宇宙,在人就是深刻的道理,在地就是万物的化生。
在中国传统家具中,榫卯结构就是其灵魂——它是传统家具制作工艺中最令人神往的一面,也是最智慧的体现。
“榫卯结构有七千多年的历史,同时也常见于其它木、竹、石制的器物中。榫卯形式是我国传统家具造型的主要结构方式,也是区别于西方家具主要特征。由于其做法、应用范围不同,所以它的种类也就不同——按构合作用来归类,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一、作面与面的接合,两条边的拼合,或面与边的交接构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带榫’、‘扎榫’等。二、作为‘点’的结构方法。主要用于作横竖材丁字结合,成角结合,交叉结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双榫’、‘双夹榫’、‘勾挂榫’、‘锲钉榫’、‘半榫’、‘通榫’等。三、将三个构件组合一起并相互连结的构造方法。这种方法除运用以上的一些榫卯联合结构外,均是一些更为复杂和特殊的做法。如:‘托角榫’、‘长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王世襄《明式家具》)
传统家具在近代之所以被称为国粹和中国文化遗产。其中的因由,与榫卯结构有着最密切的关系——整套传统家具甚至整幢建筑都不使用任何金属,但却能在经历长期使用、自然损耗、甚至是地震的前提下,依然能够使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在人类轻工制造史上简直就是奇迹!
中国建筑和家具能够百年可用、千年不倒,靠的就是神奇的榫卯结构。它主要由明榫和暗榫组成,有三大显著特点:能根据时间、空间、湿度自然调节空间,形成一种自然的咬合和平衡,非常结实;保持了木头纹理的完整性,依靠自然的作用力形成阴阳平衡。在使用过程中,力量不断地自我调整,不断达成新的平衡;榫卯家具还可以拆装,便于搬运。榫卯已不仅是家具的一部分,也是文化和平衡的一部分。
西方家具的设计原则是以人为本,以舒适为本,但中国家具不以舒服作为衡量标准,而是尊严第一,舒适第二,以人文精神为第一设计原则。
中国传统家具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之所以能够被举世公认、誉满天下,就是因为有了这个被文化长期、充分渗透之后而形成的高贵的“根”。
中国家具在世界语境里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宋式,家具刚刚成型;一个是明式,中国家具史的典型代表。家具的发展与一个地域的地理、文化、政治息息相关,中国的起居方式由最初的席地而坐,慢慢演化到垂足而坐,坐具也从席子进化到胡床、交椅、圈椅、官帽椅,卧具、桌案、收纳也有细致的区隔划分。
人文精神与魅力的传承
传统家具文化与艺术
主讲人:刘学莘
讲座简介
本课程是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古典家具”的姊妹课,不同于古典家具课程以史论为序,本课程按照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了中国传统家具所蕴含的文化与艺术魅力。
主讲简介
刘学莘
研究领域家具设计论文与著作荣誉与奖励《中国古典家具》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负责人《家具行业创新创业》国家级创业类慕课课程负责人。
东北林业大学获得工学学士、文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2010 年入职福建农林大学,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担任福建省高校“中华传统木作文化技艺”传承基地建设负责人、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福建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专家,兼任福建农林大学教师发展中心信息化教学项目组组长。
入门姿式
心动了吧, 快来看看如何
天台县文化馆的官方公众号
“天台山文化”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