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王红茹|全国两会报道
“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行了系统总结,就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新的要求。听了之后,让人倍感振奋、备受鼓舞,也倍增信心!”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罗云峰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表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近年来,合肥坚定不移实施科技创新“栽树工程”,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尊重科研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走活了高质量发展“一盘棋”。2022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万亿元,增速居长三角万亿城市前列。
用更短距离,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硕果”
近年来,合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于2020年正式迈入“万亿时代”。不仅如此,凭借经济高速稳定的发展,合肥频频在各类榜单“霸榜”,被誉为“黑马”城市。“合肥奇迹”背后靠的是什么?
“‘创新’是合肥快速蝶变的密码。近年来,我们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合肥加速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实现了‘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协同联动。”罗云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凭借创新,合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连续5年荣登全球“科技集群”百强,居英国《自然》杂志发布的2022全球“科研城市”第16位,较上年前进4位。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去年合肥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工业投资增速、新增规上企业数创10年新高。
如何让“创新之花”结出“产业硕果”?罗云峰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为破解科技成果产业化难题,合肥从研发和应用双向发力,构建了“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市平台”创新平台体系,搭建了“前沿交叉创新平台—新型研发机构—重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多维度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