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古诗文阅读-诗一.选择题(共3小题)1.(2022 淄博)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A.本诗记写战事,表达了将士报效朝廷的忠心。以表浓重颜色的词语写战争场景是本诗的突出特色。B.前两句既是写景也是记事,句中的“压”“摧”二字写出了敌军气势之盛,“开”字表现了守城将士的雄姿。C.“角声”“秋色”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了战争的气氛,“燕脂”是指塞上的泥土在夜色下凝成的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壮美。D.“易水”运用荆轲《易水歌》的典故,烘托了战争的悲壮,表现了将士们舍身报国的豪情。2.(2022 黑龙江)阅读古诗文,回答各小题。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下面对《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问答入词,层层深入。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B.千古兴亡,往事悠悠。“悠悠”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话用典故,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魏蜀吴三国战事频发,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主和派的愤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3.(2022 天津)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二.古诗词赏析(共57小题)4.(2022 宁夏)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初秋行圃①〔宋〕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听来咫尺②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注:①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②咫尺:形容距离很近。(1)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B.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来找它。C.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D.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2)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5.(2022 枣庄)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长于律诗,有“杜律”之称。《春望》为五言律诗,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B.艾青是“土地的歌者”,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诗节形式自由,句子长短错落,不讲究押韵和对仗。C.甲诗颈联写出了战争离乱中人们共有的一种心情,能够引起广泛的同情和共鸣。D.两首诗都是基调沉郁、感情凝重,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2)甲诗以“”字领起前四句,由远及近,视域开阔;乙诗以“”一词统领四句,由近及远,虚实相映,以声夺人。(3)才情到深处,诗人泪目。杜甫和艾青之“泪”有什么相通之处?6.(2022 南通)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己亥杂诗(其二十八)[清]龚自珍不是逢人苦誉①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注释】①苦誉:极力赞美。(1)依据一、二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龚自珍的这位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2)结合“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说说你在交友方面得到的启示。7.(2022 绵阳)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寄友三首(其二)唐彦谦寒灯孤对拥青毡,牢落①何如似客边。却忆花前酣后饮,醉呼明月上遥天。寄友三首(其三)唐彦谦客里逢春一惘然,梅花落尽柳如烟。无情最恨东来雁,底事②音书不肯传。【注】①牢落:孤寂的样子。②底事:何事,为什么。(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客居他乡,夜里独对寒灯、孤拥青毡时,不禁想起了与友人花前畅饮的场景。B.“醉呼”句生动再现了诗人和友人醉酒后的狂放情态,反衬出诗人此时的孤寂落寞。C.梅花凋零,柳丝如烟,“梅花”句在对春景的描摹中暗含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惆怅。D.两首诗同是遥寄友人,都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之愁和对与友人欢聚的时光的留恋。(2)诗人为什么“最恨东来雁”?你怎样理解诗人对“东来雁”的“恨”?请结合第二首诗简要回答。8.(2022 衢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学习任务。刘伯川席上作[明]杨士奇①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②。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注释]①杨士奇:明代大臣。他十四五岁时去拜访父亲的好友刘伯川,应刘伯川之请而作此诗。②琼瑶:美玉,这里指冰。(1)除了深山访友,诗人还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请你用“深山访友”或“艺花邀蝶”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2)这首诗调动了我们哪些感官去想象诗中的情境?结合诗句分析。(写出两种即可)9.(2022 黄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对这首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以游客身份乘舟去“青山”游玩。B.由于潮水上涨、江面开阔,诗人因此感到悬心。C.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D.家乡的书信从何处传来,原来是大雁从洛阳捎来。(2)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10.(2022 大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B.五、六两句在写诗人流连忘返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C.七、八两句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D.在诗中,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2)当你的朋友因身处困境而烦闷失意时,你认为这首诗中的哪一联最适合用来劝慰朋友?并说明理由。11.(2022 日照)古代诗歌阅读。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景。在诗人们的笔下,草木仿佛都有了情思,成了精灵。B.朴实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像雪花般漫天飞舞,寥寥数笔,风光满眼。C.黄莺频频地啼叫,在诗人戎昱看来,是它在离别之际,向久住的湖上亭告别。D.韩愈诗语言轻灵,戎昱诗风格清新。两首诗构思角度新颖,读起来饶有情趣。(2)《晚春》中的“斗”字和《移家别湖上亭》的“系”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从拟人手法的角度分别加以赏析。12.(2022 德州)阅读诗歌。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下列作品和这两首诗情感基调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A.《春望》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石壕吏》D.《绝句<迟日江山丽>》(2)两首诗写“花”,分别运用了衬托和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3)杜甫眼中,花是美丽的:一种是自由生长,一种是精心管护。由花及人,谈谈这组诗给你的启发。13.(2022 淮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句的画面。(60字以内)(2)同样写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与本诗中“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14.(2022 荆门)古诗阅读。恨别[唐]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注]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宵:夜晚。(1)诗歌第一句从 角度写离家之远,第二句从 角度写战争之久。(2)诗歌第五、六句描写了诗人的反常之举。请你指出这种反常之举,并联系全诗分析此举背后的原因。15.(2022 黔西南州)阅读古诗,完成问题。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选自《陈子昂集》)(1)“前不见古人”的“古人”指谁?“后不见来者”的“来者”又指什么人?(2)诗人为什么“怆然涕下”?从诗中找出理由。16.(2022 毕节市)阅读古诗,完成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概括作者笔下“沧海”的两个特点。(2)作者借“观沧海”以“咏”其“志”,请写出所咏之“志”的含义。17.(2022 镇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小宅白居易小宅里闾接,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庾信①园殊小,陶潜屋不丰。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注释】①庾信,六朝末期的一位大诗人。(1)“小宅”除了“小”之外,还有哪些特点?(2)诗中提及庾信、陶潜二人,有何用意?(3)下列语句中,对自己住处的态度与《小宅》一诗最不相称的一项是 A.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C.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8.(2022 张家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渡易水陈子龙①并刀②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注:①陈子龙:明末进士,反清领袖。②并刀:并州产的刀剑,以锋利出名。(1)本诗首句“并刀昨夜匣中鸣”暗含了作者 的雄心壮志。(2)战国时荆轲的《易水歌》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与本诗第三、四句都写到了易水,但两首诗的景与情并不相同,请加以比较。19.(2022 娄底)古诗类。燕子来舟中作①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②。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注】①此诗为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杜甫漂泊在潭州(今长沙)附近的湘江上所作。②两度新:杜甫来到潭州已是第二个春天。(1)请赏析颈联“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2)从形象描写和感情表达两个角度,说说你对“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的理解。20.(2022 湘西州)阅读曾巩的《城南》,完成问题。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1)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写出了雨的量大、势猛的特点。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C.本诗的作者曾巩是唐代著名诗人,本诗笔调流畅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D.本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由衷赞美了桃花、李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生机勃勃。(2)本诗三、四两句描写小草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21.(2022 益阳)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节选)【乙】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 岑参唐 高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环问谪居①。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青枫江②上秋帆远③,白帝城边古木疏。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注释】①谪居:贬官的地方。②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③秋帆远: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是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皆为双句押韵,都押“u”韵。B.两诗都是送别诗,【甲】诗因朋友返京而送别,【乙】诗因朋友被贬外地而送别。C.【甲】诗中“饮”字写出了中军帐里设宴饯别的情景;【乙】诗中“问”字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安慰。D.【甲】诗中“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乙】诗颔联首句用典,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为荒凉之地。(2)【甲】【乙】两诗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具体分析其不同之处。22.(2022 岳阳)古诗阅读。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西归①绝句(十二首之二)[唐]元稹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注释】①西归: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五年后,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诏还京途中。②书:友人李复言、白居易的书信。 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具体说说你是如何读懂诗人心情的。23.(2022 柳州)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各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首联中“浑”字的意思是①,尾联中的“无时”应该理解为②。(2)颔联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它在原作中是什么意思?后来衍生出什么新的意义?24.(2022 梧州)古代诗歌鉴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歌行体古诗。以七言为主,辅以二言、九言,体现了“歌”的特点: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行”的动感。B.本诗根据主题的需要,叙写了“秋风破屋”“群童抱茅”“娇儿踏被”“屋漏床湿”等情节,为后文蓄势。C.本诗语言既朴实准确,又形象生动,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倚杖”一词,准确生动地描摹出诗人年迈、无奈的形象。D.全诗先叙事,后抒情议论,既写了诗人贫困悲苦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甘愿为天下穷苦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愿望。25.(2022 内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咸阳城东楼(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1)“”一句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二字指秦汉故都咸阳。(2)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6.(2022 兰州)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秋日田园杂兴(其八)[宋]范成大新筑场泥镜面平,家家打稻趁霜睛。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①响到明。【注】①连枷:农具,由一个长柄和一组平排的竹条或木条构成。使用时,操作者将连枷把上下甩动,使连枷拍旋转,来拍打敲击晒场上的作物穗头,使之脱粒。诗中农人秋季收获打稻的场景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27.(2022 宿迁)古诗阅读。朗诵小组选定下面这首诗参加校古诗朗诵大赛,请你参与。度关山[唐]李端雁塞日初晴,狐①关雪复平。危竿缘广漠,古窦②傍长城。拔剑金星出,弯弧玉羽③鸣。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注】①狐:一作“孤”。②窦:沟渠。③羽:箭尾上的羽毛,即箭翎引甲为箭。(1)文博找到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幅图更适合作为朗诵时的背景图?请说明理由。选择 图,理由:(2)朗诵颈联时,文栋想要增强诗歌感染力,请你为他配上适宜的表情、动作。表情:动作:(3)朗诵尾联时,文博对重读词语把握不准,请你提出建议,并说明理由。(选择一个词语即可)28.(2022 盘锦)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甲]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乙]夕次盱眙①县韦应物落帆逗②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③,听钟木眠客。[注释]①盱眙:曾是淮南西道的属地,也称准镇。②逗:短暂停留。③秦关:韦应物的故乡。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一二句点题,“青山”指“北固山”,“客路”是旅人前行的路,表明船到镇江后,诗人还要换乘驿车到别处去,暗含奔波之意。B.[乙]诗五六句写城池暗黑,人们纷纷归家,大雁飞藏的芦苇丛,在晚霞余光的映照下,闪现出一片耀眼的白色。C.两首诗三四句都是写景,[甲]诗用“正”“悬”写出了平野开阔的大景;[乙]诗用“波涛”“夕阳”等意象营造了浩渺、壮阔的意境。D.两首诗都是羁旅之作,[甲]诗借大雁传书表达思乡之情;[乙]诗借钟声烘托旅思之情,但比[甲]诗的情思更浓。29.(2022 贵阳)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寿阳曲① _______(元代)马致远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②。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③又添铺翠。寿阳曲 _______(元代)马致远鸣榔④罢,闪暮光。绿杨堤数声渔唱。挂柴门几家闲晒网,都撮⑤在捕鱼图上。[注释]①两首诗歌均选自《元散曲一百首》。寿阳曲,曲牌名。②霁:雨停。③锦屏风:这里指像屏风一样的一排排山头。④榔:同“桹”,渔人系在船舷上敲击以驱鱼入网的长木棒。⑤撮:聚集。(1)请根据所写内容推断两首诗歌的标题,下面选项中最贴切的一项是 A.边塞出猎 江头怀古B.山中别友 晨起出渔C.山市晴岚 渔村夕照D.野渡新晴 绿杨春晓(2)两首诗歌都展现了美好的情景。第二首诗歌的情景中,有榔声、歌声,可能还有人们晒网时交谈的声音。如果第一首诗歌的情景中也有声音,哪两种声音最恰当?请简要描绘这个情景。30.(2022 徐州)阅读古代诗歌,完成问题。柳州榕叶落尽偶题①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1)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2)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31.(2022 北京)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列各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①”;诗的结尾,诗人已得“②”,却“欲辨已忘言”。(2)“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32.(2022 东营)阅读诗文,完成问题。登楼望水(唐)顾况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1)本诗四句起承转合,一句一转换,颇具特色,就此谈谈你的理解。(2)下列选项中表达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诗写“登楼望水”,与许多写登山登楼登塔的唐诗一样,都是借景抒怀。B.作者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注重教化,故写本诗寄语少年应珍惜青春时光。C.本诗为作者暮年所作,写登高望远,看到迎接他的归船,思乡心切,无心赏景。D.全诗文句通俗易懂,景情并有,不着一“愁”,实则写“愁”。33.(2022 铜仁市)阅读杜甫的《春望》,按要求答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首联抓住了“”和“”两个形容词,描绘了 的景象。(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字字千钧,吟之更觉有味,请任选角度赏析。34.(2022 广州)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请找出诗中体现山西村民俗的诗句。(2)请阐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理趣。35.(2022 百色)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B.第二句写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进一步渲染塔之高。C.第三句用典来直抒胸臆,“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往往用来借代品德高尚的人。D.这首诗是登高抒怀之作,诗人登上飞来峰,触景生情,抒发豪情壮志。(2)有人评价此诗有“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之妙,请结合诗的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6.(2022 恩施州)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①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②凝寒③?松柏有本性。(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注释】①一何:多么。②罹:遭受。③凝寒:严寒。(1)请你赏析“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中叠词的表达效果。(2)诗中松柏的“本性”是什么?诗人写松柏“本性”的目的是什么?37.(2022 黔东南州)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这首叙事诗中直接表达诗人对卖炭翁情感态度的词语是 。(2)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的“苍苍”意思为“茂盛的样子”,有同学据此推断出“两鬓苍苍十指黑”中“苍苍”描写的是卖炭翁头发长得茂密。你是怎么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3)下面是根据本诗部分内容改编的微剧本片段。请根据题目要求,在横线处补充内容。剧本 题目日已高,市南门外。这时“得得”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卖炭翁挣扎着起身,揉了揉昏花的双眼。卖炭翁:(不安、疑惑、欣喜)这来的是谁?(马蹄声渐近)卖炭翁:(恐惧、害怕)啊!怎么是他们!黄衣使者:(A._______)皇上命我等来征收你的炭!白衫儿:(得意洋洋地拿出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在牛角上)喏,给你的炭钱。卖炭翁:(无奈绝望地瘫倒在地、眼角流下泪水)B._______牛角上的那抹红绫,在风雪中舞动,在白雪的映照下特别的鲜红。 ①根据情景,在A.处填一个描写黄衣使者神态的词语。②根据情景,在B.处填补人物对白38.(2022 泰州)阅读元好问的《阳兴砦①》,完成问题。乱石通樵径,重岗拥戍城。山川带淳朴,鸡犬见升平。雨烂沙仍软,秋偏气自清。年年避营马,几向此中行。【注】①阳兴砦(zhài):今山西阳曲县阳兴镇。金末,蒙古军入侵山西,作者曾避兵阳曲山中。②避营马:避骑兵夺马。(1)从诗歌前两联看,阳兴砦周围环境具有 和 的特点。(2)品析诗中“年年”的表达效果。39.(2022 广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甲】春水杜甫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乙】游南斋韦应物池上鸣佳禽,僧斋日幽寂。高林晚露清,红药无人摘。春水不生烟,荒冈筠翳石。不应朝夕游,良为蹉跎客。(1)甲诗用一“没”一“”来写春汛之猛;乙诗则通过春水、高林、“”等意象,抒写春日出游的感慨。(2)甲乙两诗都写了“春水”,但借此表达的感情大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40.(2022 海南)阅读古诗,完成问题。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本诗颔联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2)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41.(2022 绥化)赏析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无误的一项是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诗人用一个“望”字,即把目标从风烟迷蒙的巴山蜀水,移向镇控三秦的煌煌京城,充满深情厚意。B.《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渡荆门送别》都是送别友人的诗,都运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C.《渡荆门送别》颔联中“随”“入”二字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写出了楚地平野开阔,江水奔腾之景。这首诗流露出诗人行舟水上,离家渐远的无限伤感之情。D.《渡荆门送别》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宛如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2)两首诗中画出的两处都是作者情感的体现,请任选一处进行赏析。42.(2022 湖北)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问题。【甲】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 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乙】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唐 刘长卿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注释】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②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静: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1)选出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甲词以“问”贯穿始终,一问“神州”,二问“兴亡”,三问“敌手”,三问三答,简洁有力,结构严谨。B.甲词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轻气盛,统帅千军,割据一方,暗含词人对他穷兵黩武,以致战乱不休的批评之意。C.乙诗颔联描写登台所望之景,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隔水远眺山峦,皆在云罩雾绕之中,显得格外幽深。D.乙诗颈联中的“依”字有“靠着、傍着”之意,仿佛夕阳对旧垒恋恋不舍,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为尾联情感的抒发营造氛围,极有韵味。(2)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中的叠词音韵和谐,意蕴深厚,请赏析“悠悠”一词。(3)甲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分别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43.(2022 宜宾)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回答以下问题。【甲】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乙】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1)下列对两首宋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紧扣“登”字,详细讲述登山经过:乙诗紧扣“题”字,简略描写登山所见。B.两诗内容均与“山”有关,甲诗重在突出山高耸之势,乙诗重在表现山变化之形。C.两诗所写角度一高一低,但都巧妙蕴含着“境界高低则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哲理。D.两诗感情基调略有差异,甲诗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乙诗于清醒中寄寓孤独之忧。(2)下列对两首宋诗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侧重写景抒情,乙诗侧重咏物寓理。B.甲诗侧重咏物寓理,乙诗侧重写景抒情。C.甲乙两诗都侧重写景抒情。D.甲乙两诗都侧重咏物寓理。44.(2022 长沙)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以下问题。舟师[明]俞大猷①倚剑东冥②势独雄,扶桑③今在指挥中。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④。队火⑤光摇河汉⑥影,歌声气压虬龙宫⑦。夕阳景⑧里归篷近,背水阵奇⑨战士功【注释】①俞大戬:明代战功显著的抗倭名将。②东冥:东海。③扶桑:我国对日本的旧称。④翀:通“冲”,舞动的意思。⑤队火:排列成队的战船上的炮火。⑥河汉:指银河。⑦虬龙宫:比喻倭寇的巢穴。⑧景:通“影”。⑨背水阵奇:比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B.“云雾”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C.“队火”“河汉影”写出了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D.“夕阳景”“归篷近”描绘了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的情景。(2)请分析诗歌表现的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阶段 表现的情感战前(首联) 坚信战争必胜的自信战中(颔联、颈联) ①战后(尾联) ②45.(2022 滨州)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问题。漫成一首杜甫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①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②静,船尾跳鱼拨剌③鸣。【注释】①风灯:船中桅杆上挂着的灯,有纸罩能避风。②联拳:指夜宿的白鹭屈曲着身子,三五成群团聚在沙滩上。拳,屈曲。③拨剌:拟声词,指鱼在水里跳动发出的声音。(1)这首诗通过“”“风灯”“宿鹭”“”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恬淡平和的江上月夜图。(2)这首诗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请结合第四句简要分析。46.(2022 株洲)阅读。时人见寒山(唐)寒山时人见寒山,各谓是疯癫。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缠。我语他不会,他语我不言。为报往来者,可来向寒山。(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意思是,时人看见诗人,都认为他是个疯疯癫癫的人。B.三、四句写诗人外部形象:不但貌不惊人,还胡乱穿着粗布衣服。C.后四句说诗人虽然与时人有严重隔膜,但还是欢迎时人来“寒山”。D.这首诗特色鲜明,语言典雅绚丽,沉郁顿挫,意蕴深厚、富有哲理。(2)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7.(2022 河北)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④忽有念,抚裘起逡巡⑤。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半夜。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 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 的情怀。48.(2022 武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湖口望庐山瀑布水【注】【唐】张九龄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霓似,天清风而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注】此诗为张九龄受唐玄宗赏识而出任洪州都督后所作,湖口,即江西鄱阳湖湖口,当时归洪州都督府统辖。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万丈红泉”“迢迢半紫”描摹庐山瀑布从天而降、绚丽夺目的壮观景象。B.颔联中的“下”和“出”,凸显了瀑布越过山间杂树、穿透空中层云的宏大气势。C.颈联描写了两种截然不同天气状态下的瀑布美景:晴日彩虹当空,雨天声势浩大。D.尾联借赞叹飞瀑与山、云、天连成一片的恢宏气象,展现了诗人博大开阔的胸襟。49.(2022 常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颈联中的“芳草萋萋”写出了“芳草”的特点。(2)诗歌前两联有实写,有虚写,请对此作简要赏析。50.(2022 新疆)古代诗歌阅读。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唐代是诗的时代”,这首五言律诗以叙事开端,交代了地点和事由,诗人将乘舟离开楚地去往蜀国,表达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之情。B.颔联以雄健的笔力,化静为动,写出了景物的变化,看似无理,却正是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也符合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C.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富有画面感:朗月映照下江水澄净明澈,黄昏天边云朵高高堆垒,犹如海市蜃楼,变幻多姿,让人陶醉。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诗人用多情的笔调,写出了家乡水的情深意重,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51.(2022 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2)人们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另外选用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52.(2022 浙江)古诗阅读。鄱阳湖①吴国伦欲向匡庐②卧白云,宫亭水色昼氤氲。千山日射蛟龙窟③,万里霜寒雁鹜群。浪涌帆樯天际乱,星临吴楚镜中分。东南岁晚仍鼙鼓④,莫遣孤舟逐客闻。[注释]①选自《明诗观止》。本诗是作者被贬江西时游庐山经鄱阳湖写下的咏景诗。吴国伦,明代文学家。②匡庐:即庐山。③蛟龙窟:指鄱阳湖。④鼙鼓:战鼓。这句指嘉靖年间倭寇扰东南沿海地区一事。(1)“浪涌帆樯天际乱”中的“涌”,有的版本又写作“拥”。你觉得哪个更好?为什么?(2)关于此诗的情感基调,小嘉说是欢快的,小舟说是忧伤的。你的看法呢?请简述理由。53.(2022 怀化)诗歌鉴赏。【甲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诗】于郡城送明卿①之江西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②迷。谁向孤舟怜逐客③,白云相送大江西。【注】①明卿:作者的好友。②楚:楚地。③逐客:被贬逐的官员,这里指明卿。(1)乙诗“秋色遥看入楚迷”一句中哪个字最有意蕴?请简析。(2)甲、乙两诗的后两句在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54.(2022 衡阳)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从大处落笔,简单勾画出西湖早春的轮廓。B.尾联“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尽,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C.全诗句句写景,并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营造的意境相同。D.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时节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无比喜悦的感情。(2)微视频是时下流行的表现形式,小张同学想将这首诗中的颔联、颈联的意境用微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请你帮他完成下面的脚本设计。诗句 画面内容 表现状态 预期表现效果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早莺新燕 动态 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浅草 ② 花草欣欣向荣的趋势55.(2022 眉山)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问题。送李侍御赴安西①高适行子对飞蓬,金鞭指铁骢②。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虏障③燕支④北,秦城太白东⑤。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注】①安西:即安西都护府,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县。②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③虏障:类似碉堡的防御工事。④燕支:山名,在今甘肃。⑤太白东:指秦岭太白峰以东的长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之作,两首诗的情感基调相同。B.“行子对飞蓬”与“征蓬出汉塞”中的“蓬”都表达出漂泊无定之感。C.颈联既照应“万里”的漫漫征途,又引出“离魂莫惆怅”的殷切劝慰。D.最后一句中“雄”字颇有表现力,让人联想到挥刀奋击的战斗场面。(2)请结合全诗,说说颔联的“一杯”中饱含诗人的哪些“心事”。56.(2022 武威)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题目。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1)从“空山不见人”“深林人不知”“涧户寂无人”三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王维 的心境。(2)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你最喜欢上面哪首诗中的“诗画”之境?请简要分析。57.(2022 宁波)阅读诗歌,结合典故,完成问题。野望[唐]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南安军[南宋]文天祥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典故】采薇《史记 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扣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遂饿死于首阳山。(选自《汉语典故大辞典》)下面是某同学的探究成果,请你补全。为表达不同情感,“采薇”这一典故可能有三种使用角度:①伯夷、叔齐扣马而谏;②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③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野望》侧重从 (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 。《南安军》侧重从 (填序号)角度用典,表达的情感是 。58.(2022 昆明)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问题。【甲】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乙】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59.(2022 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问题。江山秋色图①胡行简连山缥缈树槎牙②,江上西风雁影斜。万迭③秋光无限好,画图偏在野人④家。[注]①此诗为画作《江山秋色图》上的题诗。②槎(chá)牙:形容树木错杂不齐貌。③万迭:万重。④野人:山野之人。(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句通过山、树、江、风、雁等意象,营造了秋的意境。B.前两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江山秋色图,与题目照应。C.本诗写景从视觉感受出发,写出了多种景物的形态。D.本诗是一首题画七绝,读起来音韵和谐优美。(2)结合本诗三、四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人喜爱画作《江山秋色图》的原因。60.(2022 丽水)山居之美。月山草堂四咏【明】汤显祖(一)楼转松风韵紫虚,眠云夜冷昼芙蕖。山中所有应如此,直是江南陶隐居。 (二)风露涓涓浣竹林,月窗秋影夜来深。不知丛桂山中客,长听潇湘云水音。(三)君子山前放午衙,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 (四)酒是金盘露滴成,花如素女步轻盈。西风暮雨何辞醉,便向池亭卧亦清。【注释】①选自《汤显祖诗文集》。月山,在遂昌县城西。(1)下列是四首诗歌的标题,请将诗歌序号分别填到对应的标题后面。松屋卧云 竹院烹茶 荷亭酌酒 竹窗延月 (2)你从这组诗中读出了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结合诗歌内容分析。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阅读与鉴赏)-古诗文阅读-诗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小题)1.(2022 淄博)阅读下面的古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A.本诗记写战事,表达了将士报效朝廷的忠心。以表浓重颜色的词语写战争场景是本诗的突出特色。B.前两句既是写景也是记事,句中的“压”“摧”二字写出了敌军气势之盛,“开”字表现了守城将士的雄姿。C.“角声”“秋色”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渲染了战争的气氛,“燕脂”是指塞上的泥土在夜色下凝成的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壮美。D.“易水”运用荆轲《易水歌》的典故,烘托了战争的悲壮,表现了将士们舍身报国的豪情。【解答】ABD.正确。C.有误,“燕脂”指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以此突出战争的残酷。故选:C。2.(2022 黑龙江)阅读古诗文,回答各小题。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下面对《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问答入词,层层深入。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B.千古兴亡,往事悠悠。“悠悠”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话用典故,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魏蜀吴三国战事频发,也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主和派的愤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之情。【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ABD.正确;C.有误,“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赏析不恰当。“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意为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这句话用典故,实写史事,战斗场面一笔而过,并没有“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故选:C。3.(2022 天津)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解答】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描绘了早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故选:B。二.古诗词赏析(共57小题)4.(2022 宁夏)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初秋行圃①〔宋〕杨万里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听来咫尺②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注:①行圃:指在园子里散步。②咫尺:形容距离很近。(1)下面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A.诗歌前两句写夕阳看似无情,其实最有情,正催着园子里树上的蝉鸣叫。B.诗歌的后两句写蝉鸣仿佛就在身边,可是去寻找时,蝉却不鸣叫了,就好像是知道有人来找它。C.这首诗用寥寥数语描写了初秋时节夜晚的情致,同时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的感受。D.这首诗极为平淡,却充满诗情画意,而且蕴含理趣。(2)本诗写作手法多样,请你作简要分析。【解答】(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ABD.正确。C.有误,由“暮蝉鸣”可知是傍晚,不是“夜晚”。故选:C。(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意思是: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意思是:听着声音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它们,一旦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据此可知,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叙事,手法是写景与叙事相结合;前两句中的“有情”和“催”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写自己循声找蝉的情态,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落日”“万树”是所见,“蝉鸣”是所闻,可见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答案:(1)C(2)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景物赋予人的情感;语言平淡(朴实),情味悠长,充满诗情画意;视觉与听觉结合,富有情趣和理趣。译文:落日看来好像无情却最有情,催促千树万树上的蝉在傍晚时一齐鸣唱。听着声音近在咫尺,却无法找到它们,一旦寻到它的近旁,却又没有了声响。5.(2022 枣庄)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甲《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1)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A.杜甫长于律诗,有“杜律”之称。《春望》为五言律诗,表达了忧国伤时、念家悲己之情。B.艾青是“土地的歌者”,代表作《我爱这土地》,诗节形式自由,句子长短错落,不讲究押韵和对仗。C.甲诗颈联写出了战争离乱中人们共有的一种心情,能够引起广泛的同情和共鸣。D.两首诗都是基调沉郁、感情凝重,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2)甲诗以“望”字领起前四句,由远及近,视域开阔;乙诗以“歌唱”一词统领四句,由近及远,虚实相映,以声夺人。(3)才情到深处,诗人泪目。杜甫和艾青之“泪”有什么相通之处?【解答】(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甲诗前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悲哀感叹;后两联写自己心念亲人境况,充满离情愁绪。“深沉中蕴含着炽烈昂扬,悲愤中预示着新生希望”的说法不正确。故选:D。(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分析诗句可知,甲诗前四句围绕“望”字展开,前两句写诗人望见的沦陷后的长安的破败景象,三四句写诗人看见花鸟而伤情;乙诗中“歌唱”一词引出了四个对象,以声夺人。(3)本题考查诗歌的对比阅读。作答本题,考生要结合诗句内容及诗歌创作背景具体分析。甲诗是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乙诗作于国难当头之时,当时饱经沧桑的祖国正遭受日寇铁蹄的无情践踏。诗中饱含诗人对祖国土地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这片土地遭受灾难的悲伤之情。故两位诗人的“泪”都是忧国伤时,深爱祖国的悲伤之泪。答案:(1)D(2)望歌唱(3)因为他们都有一腔爱国热情,而且国家都在遭受战争的摧残。译文:春望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6.(2022 南通)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己亥杂诗(其二十八)[清]龚自珍不是逢人苦誉①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注释】①苦誉:极力赞美。(1)依据一、二两句,用自己的话说说龚自珍的这位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2)结合“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说说你在交友方面得到的启示。【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结合“不是逢人苦誉君,亦狂亦侠亦温文”的意思是不是我每逢遇到人的时候就竭力地赞誉你,你实在是又狂放又侠义又温文尔雅。可知龚自珍的朋友是一位狂放、侠义、温文尔雅的人。(2)本题考查个性化阅读能力。“照人胆似秦时月,送我情如岭上云”意思是示人以肝胆就像秦时的明月那么亮,送给我的友情又像山岭上的白云那么多。龚自珍的朋友与人相处肝胆相照,对他情深意切。由此我们得到启发,与人交友要坦诚相待,情真意切,给人以温暖。答案:(1)龚自珍的朋友是一位狂放、侠义、温文尔雅的人。(2)“照人胆似秦时月”是说龚自珍的朋友与人相处肝胆相照,“送我情如岭上云”是说龚自珍的朋友对他情深意切。由此我得到启发,与人交友要坦诚相待,情真意切,给人以温暖。译文:不是我每逢遇到人的时候就竭力地赞誉你,你实在是又狂放又侠义又温文尔雅。示人以肝胆就像秦时的明月那么亮,送给我的友情又像山岭上的白云那么多。7.(2022 绵阳)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寄友三首(其二)唐彦谦寒灯孤对拥青毡,牢落①何如似客边。却忆花前酣后饮,醉呼明月上遥天。寄友三首(其三)唐彦谦客里逢春一惘然,梅花落尽柳如烟。无情最恨东来雁,底事②音书不肯传。【注】①牢落:孤寂的样子。②底事:何事,为什么。(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A.诗人客居他乡,夜里独对寒灯、孤拥青毡时,不禁想起了与友人花前畅饮的场景。B.“醉呼”句生动再现了诗人和友人醉酒后的狂放情态,反衬出诗人此时的孤寂落寞。C.梅花凋零,柳丝如烟,“梅花”句在对春景的描摹中暗含季节更替、时光流逝的惆怅。D.两首诗同是遥寄友人,都表达了诗人客居异乡之愁和对与友人欢聚的时光的留恋。(2)诗人为什么“最恨东来雁”?你怎样理解诗人对“东来雁”的“恨”?请结合第二首诗简要回答。【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ABC.正确。D.有误,“与友人欢聚的时光的留恋”有误,应该是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故选:D。(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无情最恨东来雁,底事音书不肯传”意思是恨大雁“无情”,不肯给自己带来友人的消息。借对大雁的埋怨,委婉表达友人音讯不至的失落,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答案:(1)D(2)①恨大雁“无情”,不肯给自己带来友人的消息。②借对大雁的埋怨,委婉表达友人音讯不至的失落,抒发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译文:寄友三首(其二)诗人客居他乡,夜里独对寒灯、孤拥青毡,就如同友人就在身边。想起了与友人花前畅饮的场景,醉熏熏地喊着月亮一起登上遥远的天边寄友三首(其三)在梅花凋零,柳丝如烟的季节,引发了我客居异乡之愁。最恨大雁“无情”,不肯给自己带来友人的消息。8.(2022 衢州)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学习任务。刘伯川席上作[明]杨士奇①飞雪初停酒未消,溪山深处踏琼瑶②。不嫌寒气侵入骨,贪看梅花过野桥。[注释]①杨士奇:明代大臣。他十四五岁时去拜访父亲的好友刘伯川,应刘伯川之请而作此诗。②琼瑶:美玉,这里指冰。(1)除了深山访友,诗人还做了哪些有趣的事?请你用“深山访友”或“艺花邀蝶”这样的四字短语概括。(2)这首诗调动了我们哪些感官去想象诗中的情境?结合诗句分析。(写出两种即可)【解答】(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用四字短语进行概括。根据“深山访友”或“艺花邀蝶”的提示,四字短语中要有动词。根据“飞雪初停酒未消”的意思“山村中的大雪才刚刚停了下来,而我的酒意还未完全消减”,可概括为:大雪初停、酒意阑珊、喝酒作诗等;根据“溪山深处踏琼瑶”的意思“惬意地在这深山野溪旁踩踏着似玉的雪”,可概括为:溪山踏冰、深山踏冰等;根据“不嫌寒气侵入骨”的意思“我不介意这侵骨的寒气”,可概括为:不惧严寒等;根据“贪看梅花过野桥“的意思“只为走过野桥,贪看那高洁的梅花一眼”,可概括为:野桥访梅、恋看野梅等;也可根据题目“刘伯川席上作”并综合诗意,概括为:席上赋诗,踏雪寻梅等。(2)本题考查感官理解和分析。根据:“飞雪”“溪山““梅花”等景物和“贪看”可知,调动了视觉;根据“踏琼瑶”仿佛听到踏碎冰雪的声音。可知,调动了听觉;根据“寒气侵入骨”仿佛感受到了冰天雪地里刺骨的寒冷。可知,调动了触觉;根据“酒未消“容易使人联想到唇齿间尚留酒的醇美滋味。可知,调动了味觉;根据“梅花过野桥”仿佛诗人被梅香吸引,一路踏雪寻梅,可知,调动了嗅觉。答案:(1)示例:踏雪寻梅、喝酒作诗、寒冬赏雪、溪山踏冰、席上赋诗、野桥访梅(2)示例:调动视觉,诗句中的飞雪、溪山、梅花等景物,让人仿佛看到青山红梅白雪交相辉映的景象;调动触觉,“寒气侵入骨”,让人仿佛感受到了冰天雪地里刺骨的寒冷;调动听觉,“溪山深处踏琼瑶”,让人仿佛听到踏碎冰雪的声音;调动嗅觉,“贪看梅花过野桥”,让人仿佛被梅香吸引,一路踏雪寻梅;调动味觉,由“酒未消”联想到唇齿间尚留酒的醇美滋味。9.(2022 黄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对这首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A.首联写诗人以游客身份乘舟去“青山”游玩。B.由于潮水上涨、江面开阔,诗人因此感到悬心。C.诗人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D.家乡的书信从何处传来,原来是大雁从洛阳捎来。(2)这首诗抒发了哪些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A.有误,首联“客路”,指诗人要去的路;B.有误,“诗人因此感到悬心”有误,应为“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C.正确;D.有误,让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不是“漂泊异乡的诗人希望大雁能从洛阳捎来一封家书”。故选:C。(2)本题考查诗歌表达的感情。诗歌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答案:(1)C(2)这首诗写的是乡愁,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写出思乡之情即可)译文:客行在碧色苍翠的青山前,泛舟于微波荡漾绿水间。湖水上涨,两岸更显开阔;风势正顺,白帆高高扬起。残夜将去,旭日初升海上;一年未尽,江南已初入春。身在旅途,家信何传?还是托付北归的大雁,让它捎到远方的家乡。10.(2022 大庆)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A.这是一首记游抒情诗。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B.五、六两句在写诗人流连忘返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C.七、八两句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D.在诗中,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2)当你的朋友因身处困境而烦闷失意时,你认为这首诗中的哪一联最适合用来劝慰朋友?并说明理由。【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ACD.正确;B.有误,颈联既写出春社欢快,又表达民风的淳朴可爱。“表现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有误。个性:B。(2)本题考诗句的理解。答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在本义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没有路了,忽然又出现了村庄,看到了希望,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答案:(1)B(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11.(2022 日照)古代诗歌阅读。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移家别湖上亭[唐]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A.两首诗描绘的都是春景。在诗人们的笔下,草木仿佛都有了情思,成了精灵。B.朴实无华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像雪花般漫天飞舞,寥寥数笔,风光满眼。C.黄莺频频地啼叫,在诗人戎昱看来,是它在离别之际,向久住的湖上亭告别。D.韩愈诗语言轻灵,戎昱诗风格清新。两首诗构思角度新颖,读起来饶有情趣。(2)《晚春》中的“斗”字和《移家别湖上亭》的“系”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从拟人手法的角度分别加以赏析。【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应该是黄莺向湖上亭中的人告别。故选:C。(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百般红紫斗芳菲”意思是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斗”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让花草树木带有了人的情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柳条藤蔓系离情”意思是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答案:(1)C(2)“斗”运用拟人,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晚春时节花草树木竞相开花、争妍斗艳的美丽景象。“系”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以人的情感,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译文:晚春春天不久就将归去,花草树木想方设法挽留春天,于是争奇斗艳,人间万紫千红。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移家别湖上亭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这情景真叫人意惹情牵,不胜留恋;住了这么久了,亭边柳树枝头的黄莺,也跟我是老相识了。在这即将分离的时刻,别情依依,鸣声悠悠,动人心弦,使人久久难于平静。12.(2022 德州)阅读诗歌。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下列作品和这两首诗情感基调最为接近的一项是 DA.《春望》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石壕吏》D.《绝句<迟日江山丽>》(2)两首诗写“花”,分别运用了衬托和侧面描写的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3)杜甫眼中,花是美丽的:一种是自由生长,一种是精心管护。由花及人,谈谈这组诗给你的启发。【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共七首。第一首写独步寻花的原因从恼花写起;第二首写行至江滨见繁花之多;第三首写某些人家的花,红白耀眼,应接不暇;第四首则写遥望少城之花,想象其花之盛与人之乐;第五首写黄师塔前之桃花;第六首写黄四娘家尽是花;第七首总结赏花、爱花、惜花。组诗前四首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后三首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A.不接近,此诗表达的是作者忧国忧民、思家之情。B.不接近,此诗表达的是忧国忧民之情。C.不接近,此诗表达的是作者对战争的痛恨和对百姓的同情之心。D.接近。故选:D。(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意思是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的美丽与魅力。“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意思是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虽为赏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3)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江畔独步寻花(其五)》本诗作于上元二年(761),当时,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此诗虽题为寻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这两首诗歌显示出赏花时的喜悦之情,蕴含春光难留之意。全诗脉络清楚,层次井然,是一幅独步寻花图,表现了杜甫对花的惜爱、在美好生活中的留连和对美好事物常在的希望。答案:(1)D(2)“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表面上好像完全在描写娇莺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其实,这是一种衬托手法,主要是在表现黄四娘家花的美丽与魅力。“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从侧面表现了诗人虽为赏花,实为遣愁散闷,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3)示例:我们应该惜花、爱花,对美好生活和美好事物抱有希望。译文: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江畔独步寻花(其六)黄四娘家周围的小路旁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鲜花把枝条都压得低垂了。蝴蝶在花丛中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小黄莺在花间不断欢唱。13.(2022 淮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请发挥想象,用生动的文字描写“水面初平云脚低”句的画面。(60字以内)(2)同样写草,杜甫《春望》中“城春草木深”与本诗中“浅草才能没马蹄”在写景抒情方面有何不同?【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需要结合诗句的意思“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抓住早春景物的特点,再加上自己恰当、合理的想象进行描绘即可。(2)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比较。“城春草木深”借景抒情,写出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而“浅草才能没马蹄”,则已经是骑马踏青了,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的西子湖畔,与二三友人,信马由缰,自由自在地游山逛景,该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呀,马儿似乎也体会到了背上主人那轻松闲逸的兴致,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踏上那长长的白堤。答案:(1)水面刚与湖岸齐平,波光荡漾。层层白云同水波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2)“浅草才能没马蹄”春草已露出,但仅能遮没马蹄,写出了早春之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城春草木深”(《春望》)写出春天,城内草木丛生。诗人以写长安城里草木丛生,人烟稀少来衬托国家残破。译文: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14.(2022 荆门)古诗阅读。恨别[唐]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注]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注]宵:夜晚。(1)诗歌第一句从 空间角度写离家之远,第二句从 时间角度写战争之久。(2)诗歌第五、六句描写了诗人的反常之举。请你指出这种反常之举,并联系全诗分析此举背后的原因。【解答】(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由第一句中的“四千里”可知,从空间角度写了离家之远;由第二句中的“五六年”可知,从时间角度写了战争之久。(2)本题考查对诗人情感的分析。颈联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杜少陵集详注》)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杜甫有四弟,名为杜颖、杜观、杜丰、杜占,其中杜颖、杜观、杜丰散在各地,只有杜占随杜甫入蜀。此二句中的“思家”“忆弟”为互文。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诗人这种坐卧不宁的举动,正委婉曲折地表现了怀念亲人的无限情思,突出了题意的“恨别”。答案:(1)空间 时间(2)①诗人在清冷的月夜,忽步忽立,而在白天却卧看闲云,倦极而眠。这种夜晚活动、白天睡觉的行为是反常的。②从全诗来看,此举背后的原因有:从表面看是因为诗人远离家乡不能与家人团聚,思家思亲而辗转反侧;从深层看是因为战争持续时间长,百姓被迫流落在外,诗人忧国忧民而夜不成寐。【参考译文】我离开洛阳之后便四处漂泊,离它已有四千里之遥,安史之乱的叛军长驱直入中原也已经有五六年了。草木由青变衰,我来到剑阁之外,为兵戈阻断,在江边渐渐老去。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冷落的白昼,卧看行云,倦极而眠。听说司徒已攻克河阳,正乘胜追击敌人,急于拿下幽燕。15.(2022 黔西南州)阅读古诗,完成问题。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选自《陈子昂集》)(1)“前不见古人”的“古人”指谁?“后不见来者”的“来者”又指什么人?(2)诗人为什么“怆然涕下”?从诗中找出理由。【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句意: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2)本题考查理解诗句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答题首先要了解该词的意思,然后结合句子分析其作用及体现的情感。“念天地之悠悠”句意是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悠悠”作者把自己置身于无边宇宙的背景中,宇宙的广大和自己的渺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内心的孤独。答案:(1)“古人”指古代惜才爱才的贤明君主;“来者”是指诗人以后的贤明君主。(2)“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把个人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使人显得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的孤独感。参考译文:向前看不见古之贤君,向后望不见当今明主。一想到天地无穷无尽,我倍感凄凉独自落泪。16.(2022 毕节市)阅读古诗,完成问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概括作者笔下“沧海”的两个特点。(2)作者借“观沧海”以“咏”其“志”,请写出所咏之“志”的含义。【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曹操这首《观沧海》生动地描绘了沧海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沧海的形象,同时也写出了它的性格。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作形似的摹拟,而是力求表现沧海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由于景物不是客观的描写,而着重刻画了诗人对海景的独特感受,所以诗中对于气势雄浑的沧海的歌咏,也正表现了诗人自己的壮阔胸怀和宏伟气魄。(2)本题考查诗人情感志向的理解。曹操这首《观沧海》一个“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曹操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据此分析概括即可。答案:(1)气势雄伟,胸襟开阔。(2)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17.(2022 镇江)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小宅白居易小宅里闾接,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庾信①园殊小,陶潜屋不丰。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注释】①庾信,六朝末期的一位大诗人。(1)“小宅”除了“小”之外,还有哪些特点?(2)诗中提及庾信、陶潜二人,有何用意?(3)下列语句中,对自己住处的态度与《小宅》一诗最不相称的一项是 CA.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C.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疏篱鸡犬通”“渠分南巷水,窗借北家风”,可知“小宅”地处市井,毗邻百姓;根据“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可知“小宅”是建筑简陋。(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庾信园殊小,陶潜屋不丰”,运用典故,借古代的贤人“庾信*陶潜”自比,表达自己虽居陋室,但品格高洁。安贫乐道的情怀。以“庾信园”陶潜屋”衬托自己的“小宅“,以小宅类比古人的“陋室“,以古代贤者自居,“何劳问宽窄,宽窄在心中”表明自己不介意生活的清贫,更在意精神世界的满足。(3)本题考查迁移拓展。A.“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赞美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品质。与《小宅》一致;B.“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表明了陶渊明喜爱远离俗世的隐居生活,淡泊的情怀。与《小宅》一致;C“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表现的是杜甫因为自己的茅屋破漏而感到忧伤,并由此想到天下百姓的苦难生活。与《小宅》不一致;D.“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体现了刘禹锡身在陋室,安贫乐道的情怀。与《小宅》一致。故选:C。答案:(1)地处市井(或“毗邻百姓”);建筑简陋(或“屋内陈设简陋”)。(2)示例一:这两人的园屋和作者的宅院一样狭小,以此表明自己和他俩一样,不重物质生活,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示例二:运用村托(类比)手法,以“庾信园”“陶潜屋”衬托自己的“小宅”(或“以小宅类比古人的陋室”),隐含以“贤人”自居之意,抒发自己虽居小宅,但心胸宽广的情怀。(3)C译文:我住的小房子在胡同的深处,稀疏的篱笆墙内时常传出鸡鸣狗吠。房子旁边有从南面巷子里流过来的水,开开窗户北面人家的风就会吹进房内。庾信的园子特别小,陶渊明的房子很简陋。不要问房子的宽窄大小,宽窄大小全在人的心理感受。18.(2022 张家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渡易水陈子龙①并刀②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注:①陈子龙:明末进士,反清领袖。②并刀:并州产的刀剑,以锋利出名。(1)本诗首句“并刀昨夜匣中鸣”暗含了作者 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2)战国时荆轲的《易水歌》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与本诗第三、四句都写到了易水,但两首诗的景与情并不相同,请加以比较。【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并刀昨夜匣中鸣”的含义是:锋利的并刀昨夜在匣中幽幽鸣。结合注释“陈子龙:明末进士,反清领袖”和句子“燕赵悲歌最不平”“可怜无处送荆卿”可知,作者内心想反清复明,暗含了他誓死杀敌,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2)本小题考查学生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李诗“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写出战士如同荆轲一样义无反顾,奔向战场,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陈诗“易水潺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情因景生,忧世忧时之情由所见易水景象引出,诗人借易水兴感,显然是为了说明那些统治者醉生梦死,意志消沉,一味宴安享乐,早就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可怜”一词,仿佛是为荆卿惋惜,正是为了抒发那种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懑。答案:(1)誓死杀敌、报效国家(2)《雁门太守行》引用“易水”,写出战士如同荆轲一样义无反顾,奔向战场,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壮志豪情,表达对战士的赞美之情。《渡易水》写易水慢流,天青草绿,河山依旧,可惜再找不到像荆轲那样的壮士。抒发了诗人知音难觅、报国无门的愤慨。参考译文:锋利的并刀昨夜在匣中幽幽鸣,燕赵的悲歌最能表达壮士心中不平。而今的易水潺潺流淌映着白云青草,可惜这里已无处送别像荆轲那样的壮士贤良。19.(2022 娄底)古诗类。燕子来舟中作①杜甫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②。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注】①此诗为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杜甫漂泊在潭州(今长沙)附近的湘江上所作。②两度新:杜甫来到潭州已是第二个春天。(1)请赏析颈联“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2)从形象描写和感情表达两个角度,说说你对“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的理解。【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的品析。“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意思是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处处”是说燕子到处筑巢于人家,因为南北无定,所以令人可怜。接着“何异飘飘托此身”就点破怜燕正是哀己。诗人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西行,先是举家徙秦州(今甘肃天水)东柯谷,投奔一个叫佐的侄子。上元元年(760)又往成都去投靠老友严武,卜居浣花溪畔。大历元年(766)又到夔州,在柏茂琳中丞的帮助下定居西阁。十年间这种寄人篱下的生活,实在和燕子的“处处巢居室”没有两样。如今竟至于无人可依、无地可居,教人叹息。(2)本题考查诗句的理解。要求从从形象描写和感情表达两个角度来解答。“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意思是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被诗人寄于同情的燕子似乎领会了诗人的意思,“暂语船墙”,向诗人表示同情,但它立即发现这是一只漂流不定的船,不是它应该选择垒巢的“居室”,它忽然又变得漠然无情,随即起而飞去。但是,它又好像舍不得似曾相识的主人,贴水低飞,绕船盘桓,无情而似有情,可爱亦复可恼,终于翻然穿花而逝,给诗人留下空虚、惆怅和寂寞,诗人不觉老泪横流了。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在这首诗里,深沉真挚的人性借轻盈的燕子的形象表达出来,朴实、亲切而感人至深。答案:(1)“处处”生动地写出了燕子到处筑巢于人家,因为南北无定,令人可怜,与自己的十年间寄人篱下的生活“飘飘托此身”没有两样,抒发出一片萧索、苍凉、悲怆的身世之慨。(2)尾联写燕子弃我而去,留下的只有空虚、惆怅和寂寞而不禁老泪横流。这句诗借轻盈的燕子的形象把深沉真挚的人性表达出来,写得朴实自然而深沉真挚。译文:我飘泊到湖南为客,已过了整整一个春天,燕子如今也是第二次在此衔泥筑巢了。以前你入我故园中曾经认识了我这主人,如今春社之日你却远远地看我为陌生人。可怜你到处筑巢为家,却没有定居之所,与我飘飘荡荡,托身江湖没有什么不同。桅杆上暂时同我说话,还是要飞起而去,穿花贴水飞去,我不禁泪越发湿了衣巾。20.(2022 湘西州)阅读曾巩的《城南》,完成问题。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1)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BA.“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写出了雨的量大、势猛的特点。B.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大雨过后的山野景象。C.本诗的作者曾巩是唐代著名诗人,本诗笔调流畅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D.本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由衷赞美了桃花、李花的美丽,大自然的生机勃勃。(2)本诗三、四两句描写小草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CD.正确;B.有误,这是绝句。故选:B。(2)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手法及诗人情感的理解。“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意思是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诗人通过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了这样的一个哲理:桃花、李花虽然美丽,生命力却弱小;青草虽然朴素无华,生命力却很强大。答案:(1)B(2)对比,表达对青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译文:春雨迅猛,池塘水满,遥望群山,高低不齐,东边西侧,山路崎岖。热热闹闹地开了一阵的桃花和李花,此刻已开过时了,只见眼前春草萋萋,碧绿一片。21.(2022 益阳)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问题。【甲】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节选)【乙】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 岑参唐 高适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环问谪居①。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青枫江②上秋帆远③,白帝城边古木疏。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注释】①谪居:贬官的地方。②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③秋帆远: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A.【甲】【乙】两诗都是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皆为双句押韵,都押“u”韵。B.两诗都是送别诗,【甲】诗因朋友返京而送别,【乙】诗因朋友被贬外地而送别。C.【甲】诗中“饮”字写出了中军帐里设宴饯别的情景;【乙】诗中“问”字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安慰。D.【甲】诗中“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乙】诗颔联首句用典,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为荒凉之地。(2)【甲】【乙】两诗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具体分析其不同之处。【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A.有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歌行体古诗,并不是七言律诗;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对比。【甲】诗“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