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发展要靠经济、靠军事、靠自然资源,但是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人,因此我国历朝历代都把选拔人才当作是立国之本,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的人才选拔制度起源于夏商周时期,历经军功制、养士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来到大家熟悉的科举制,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不同时期的人才选拔制度,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影响巨大。今天,我们来梳理我国历代人才选拔制度,并对现行高考制度进行反思。
01 我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变迁1.夏商周时期:世官制
夏商周时期,人才选拔主要靠世官制,当时贵族把持着朝廷大权,挑选的人才都是有血缘关系的,政府各级官员都是在贵族范围内选拔,由贵族的子弟继承祖上的权位,平民老百姓是没有任何机会被选上的。这是我国人才选拔制度的起源,在当时算是历史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高考倒计时
2.春秋战国时期:军功制、养士制、客卿制
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秦朝统一了六国之后,世官制基本被废除,人才选拔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当时朝廷的大小官员基本都是立过战功的军士出身,人才选拔制度过渡到了军功制。与此同时,一些贵族把有才干的非贵族人士供养起来,给予他们头衔让他们处理一些公务,就出现了养士制。客卿制与养士制有点像,但是又不同,春秋战国时期,客人是分级的,上客为最尊贵的客人,常常被诸侯们拜为卿,称之为“客卿”,然后再给予升迁,用现在通俗的话说,客卿属于高级别人才,据徐复《秦会要订补》的统计数据,整个秦朝客卿的人数才9个。
3.汉朝:察举征辟制
汉朝是一个封建集权的时代,朝廷需要笼络大量人才为中央集权服务,这个时期出现了多种人才选拔制度并存的局面,有察举征辟制、纳赀制、任子制等,其中以察举征辟制最具有代表性。察举征辟制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察举,顾名思义就是考察推举,主要考察四个方面:孝廉、秀才、明经、贤良方正,可以看出当时德、才是主要的考察科目;一个是征辟,就是皇帝征召,大家熟悉的东方朔就是通过自荐,得到汉武帝的征召,到汉武帝身边任职的。
东方朔墓
4.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曹操的儿子曹丕采纳礼部尚书陈群的意见,开始执行的人才选拔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三大人才选拔制度之一。九品中正制指地方各级政府设立中正,对当地的人才进行评定,将人才分为九等,吏部根据这个评定表格确定官员的升迁和罢黜。九品中正制为朝廷用人提供了一个客观标准,解决了以往人才选拔没有严格标准的问题,具有历史进步意义。
5.隋朝至明清:科举制
科举制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古装剧中经常出现,这是我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始于隋朝隋文帝时期,朝廷为了选拔人才开科取士,不论贫贱,一律以考试成绩决定成败。这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才选拔制度,给了寒门子弟“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科举考试
隋朝后期,考试科目逐渐扩大到文才、武艺、治能、品德等十个方面,只要有一门技艺就可以参加,同时设进士科。唐代基本延续了隋朝的科举制度,进士科考试主要以诗赋为主,到了宋朝文官政治的时代,大批文人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客观上也促进了唐宋诗词的空前繁荣。
明清时期,科举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三年一次。这个时期科举制度出现了僵化,特别是明朝,为了控制文人志士的思想,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不仅规定考试内容只能从四书五经里面出题,而且文体上也有严格规定,只能写八个部分,史称“八股文”,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905年,清朝政府宣布废除实行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
科举
02 我国近现代人才选拔制度的发展古代的科举制度因为僵化八股被清廷废止,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人才选拔制度,在这个时期,我们一批新型的大学开始出现,揭开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序幕。
1.过渡时期——各所大学单独考试
1895年,盛宣怀创办了天津西学学堂(现在天津大学前身),1898年清政府创办了京师大学堂(现在北京大学的前身),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正式开始。随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著名大学都在这一时期陆续创建。
京师大学堂建筑遗存
1902年,京师大学堂首次举行全国招生考试,慈禧下达旨意,各省督抚在辖区内进行了初试,通过初步选拔,把优秀的学生送到了北京京师大学堂参加统一复试,复试的时间是1902年10月14日,复试计分跟现在差不多,采取的是百分制,60分为及格,100分为满分。
这是我国的第一次“高考”,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几十年内,都不是全国统一高考,而是由各所高校单独设立考试时间,学生可以选择参加不同学校的考试。
2.1949年之后——全国统一高考时代
高考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1952年进行了全国院系大调整,新建立一批高校,同时也撤销了一批高校,比如旧社会的大学国立中央大学、辅仁大学、燕京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都被撤销,这些大学原有院系调整到其他大学。同时,建立起了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制度,并于1952年举办了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从此我国进入全国统一高考时代。
但是全国统一高考制度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1965年全国统一高考被取消,各大学采取推荐和选拔相结合的方式录取,学生被录取后也不想着好好学习,而是想着怎么管理大学、改造大学,当时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陷入了停滞。
高考时刻
直到1977年,我国才重新恢复高考,一直到现在,从未间断过。我国通过高考选拔的人才逐年增加,高考录取的人数1997年超过100万,2000年超过200万,到2019年录取的人数已经超过了800万,为各行各业输出了源源不断的人才,保证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03 现行高考制度的思考通过梳理我国历朝历代人才选拔制度,我们发现有个明显的轨迹,那就是人才选拔制度总体上是朝着更加公开、更加标准、更加公平的趋势发展的,最终演化到目前的高考制度,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考试制度在历史中几经废止,但是通过完善和融合仍然保留下来,说明有其优越性:
体现公平。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但是高考是最公平的,不论出身,不论贫富,只要你足够优秀,你就可以通过高考出人头地,打破阶层的界限。经济快捷。我国人口有14亿,每年报名高考的人数超过千万,这么庞大的数字,要通过其他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成本太高,而高考应试制度能较快的选拔出优秀的人才。但是任何的制度都是有利有弊,应试教育虽然体现了公平、经济快捷,但是很多专家学者指出应试教育抹杀了孩子的天性,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大家都过分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其他兴趣的发展,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
高考倒计时
诚然,这些问题确实或多或少的存在,但是目前高考仍然是最为稳妥、最为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好在我们的教育部门及时注意到这个问题,现在很多高校采取了自主招生考试、综合评价都方式来选拔学生,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模式,逐渐完善了高考人才选拔制度。
欢迎关注“赢在志愿”,分享有价值的高考志愿填报技巧,深度解析国内的高校和专业,让考生和家长们少走一点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