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素养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中形成知识、能力、方法、价值观等,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生成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与能力。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家国情怀等。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围绕核心素养开展历史教学呢?
1.设计教学目标——培养核心素养的出发点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充分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不是所有的核心素养目标都能在一节课中完成的。衡量教学目标是否有效,
一看它是否贴切,即目标是否准确,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相契合,具有可检测性;
二看它是否具体,即目标阐述是否细化、多层,具有可操作性;
三看它是否适度,即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内在需求,是否适合学生已有的思维结构与能力层次;
四看它是否落实到位,即目标是否落到了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核心素养的切入点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在具体目标指引下,能够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策略达成目标的空间学习环境,它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互动性。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真正促进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由“学会”向“会学”的学习方式转变。
3.倡导合作探究——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生重要的核心素养。“合作探究学习”就是从历史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探究的情境,通过学生分工、合作、阅读、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形式,获得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4.实现情感体验——培养核心素养的立足点
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不仅需要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更需要习得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并内化为优秀的品格,外化为崇高的行为。可见,历史教学过程是一个知识与情感相互交织的学习和体验过程,而是一种“情动—体验—理解—内化”的过程。
5.构建多元评价——培养核心素养的支撑点
教学评价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支撑点。教师要建构一种多元的评价模式: 评价目标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评价目标的多元化,是指在对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评价时,既要重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历史技能的掌握,也要重视对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更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的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指要充分重视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仅是教师评价学生,还应该有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甚至家长参评等;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是指要以过程性评价为主,既要看学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的结果,更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感悟历史, 进而体验到一种历史情怀。评价的手段也要灵活、多样,除了纸笔测试外,还可以用历史剧表演、历史小论文撰写、历史调查活动、历史档案等方式;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是指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优劣势与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尤其是对于缺乏信心学生的评价更要鼓励。
对教师而言,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转变是个巨大挑战。教师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学科教师要明白自己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教某个学科的教师 。要清楚作为“人”的“核心素养”有哪些、学科本质是什么,才会明白教学究竟要把学生带向何方。这也是从“知识核心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的必然要求。返回搜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