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党的百年奋斗中,“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强调,“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党在全面深刻总结贯穿百年党史主题主线时提出的重大新论断、新概括和新命题。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的相关论述,包涵三层含义:一则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在党百年奋斗中,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探索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根本成就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正确道路进程中的伟大创造;二则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走自己的路”探索出的“新”道路,是包括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为主线的多态文明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三则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建设现代化强国和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的基本路径,步骤是新的“两步走”战略和“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样的涵义,清晰表达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国家维度、国家治理向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治理的新图景。为此,对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国家治理图景做“密涅瓦的猫头鹰”式审视与反思,极为必要。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团结带领人民百年奋斗、牺牲和创造的唯一主题。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是实现这一伟大愿景征程中的战略主题、战略规划和战略行动。其间,最为核心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国家治理图景之厘定、构筑、升级和发展。它构成了理解和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积极视角。这里所言的国家治理图景,是指国家获得可治理性的图景或曰治理有效性的图景,核心是国家以具有超越性的“共同体”方式,持续获得其在结构与功能的现代性,即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核心目标与国家治理目标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议题和核心目标,是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即“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表明,对于民族复兴而言,现代化道路是路径、是载体、是战略依托。但同时需要明确,从“走自己的路”这一历史结论出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又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道,构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这样,交汇于两大总任务内容的国家现代化、国家治理现代化便成为最现实、也最具有将抽象任务具象化的战略引领力和实践发展力。通过组织起来、行动起来的这一政党“组织化”,来建设独立自强的、现代化的、强大的国家,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也是融入于党百年征程中的至上主题。因此,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缘起、发展、调适和创新,从根本上讲,就需要从国家现代化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角度出发,来解读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历程,它既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和自身建设史,同时它又是中国现代国家成长的历史,是国家自立、自强和发展的进步史,是“国家足迹”的生动映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国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所以是“中国式”的,是因为它具有深深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托于党领导国家和建设国家的伟大实践,将中国现代化的推进安置在现代国家的可治理和人本化基础之上,以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至今日,这一现代化道路,在充实升级国家治理内涵的基础上,正通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战略步骤,以国家富强的持续努力来达成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新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基本属性与国家治理价值图景
一是人民性。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旨在围绕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发展问题基础上而发展起来的,即瞄准这样的“人民目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而寻找和落定服务于此的国家治理。很清楚,这样的历程,是通过党领导革命和发展的方式来实现的。正是通过政党领导、人民主体的方式,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体现了以人民性引领政党性、以政党性来实现人民性、以政党领导人民来实现现代国家构建与发展的辩证统一。正因为如此,可以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称之为人的现代化道路、人民之治的现代化道路。
二是现代性。现代性具有多源性和多样性。我们知道,现代化的最朴素含义是一个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整体变迁,既包括其持续过程,又涵盖其过程累积的复杂后果。但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规模上的超大性与时空上、任务上的叠加性等因素,决定了它所获得的现代性是一种复杂的现代性,即规范协调性和内在结构自洽性方面的复杂性,实现条件和实现方式上的复杂性,以规范、结构的生成性和开放性方式表现出来的发展性。从党领导中国推进的现代化进程看,这种现代性在一定程度上既包容扬弃了中国既往的传统性,又积极互鉴了其他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合理成分,表现出了中国式的国家理性和公共理性精神。
三是自主性。如果说党成立以前,国人的现代化探索具有较为显著的自为性、反应性的话,党成立及其后续的革命和发展实践,则清晰地体现出了自觉性和建构性。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追赶型现代化,逐步相机转变成为自主型现代化、全面现代化建设,这种深刻的转变既有国家秩序情势的引导,更有付出惨痛代价的曲折探索;既有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转变,更有以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付诸行动。可以讲,党领导的百年中国现代化历史,实质上就是让中国发展再次获得自主性、实现自主性、升级自主性的历史。这种自主性在妥善处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近期与长期、有序与有效等一系列复杂关联中而得以成长、得以丰富。循序走向自洽、自觉和自信的自主性,表达的是党领导下国家治理的人民价值和现代性价值的有序安顿,并通过与此持续地以民族性的方式释放其世界性价值,从而展现出其更为厚实的一般性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进阶路径与国家治理秩序图景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四大路径对国家治理秩序图景的构建,产生深远影响。
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革命路径与革命立国的政治现代化。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现代化的革命路径以致力于反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民族战争和致力于消灭阶级压迫的民主战争方式展开,新民主主义革命把解决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统一起来,其主线是救国,其重大成果是新中国的成立。
二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路径与发展兴国的经济现代化奠基。人民共和国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走向国家可治理性的秩序图景,它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尤其是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新历史起点。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持续强化的秩序基础,通过激发人民主体性和系统化的国家统筹方式全速推进了现代化。以独立自主的方式推进“四个现代化”,主线是兴国。
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改革开放路径与改革强国的经济现代化发展。以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为先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为主轴,通过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要目标、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改革开放,核心就是以经济现代化快速发展的方式推进富国。
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发展路径与创新强国的全面现代化。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两个“大局”,新的历史方位、新的社会实践结构,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设置了新的历史使命。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基础,以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制度型治理为主轴,实现面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国家全面现代化,主线是强国。
从国家治理图景的角度观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政党统合性、民族主体性与国家自主性的有机结合,是其显著特色。由政治、经济而逐步转移至包括文化、社会以及生态在内的全面建设,国家治理尺度在发展中根据国家需要不断得以调适,实现了国家治理的有序和有效。国家可治理性的秩序图景是贯穿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主线,反映出中国现代国家构建、国家发展与国家认同的进阶和贯通,表现为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和治理绩效的持续现代化趋势。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人民逻辑与国家治理文明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这样的论断具有方法论自觉的意义。作为深刻社会变革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需要面对“母版”“模板”“再版”和“翻版”的诘问,明晰该道路的多重逻辑,以寻求国家治理的文明图景,从而回答好时代之问、人民之问。依据对纵贯性“四大路径”的识别,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涵盖革命和发展的历史逻辑,在实现救国、兴国、富国基础上,正在迈向强国的新征程。凭藉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问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执著,从“两个大局”切题解题的现实逻辑中,国家治理展现了服务于人民之治的现代化图景。
追索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并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新时代中国方案的理论逻辑,获得和实现了中国国家的复杂现代性和治理韧性。依照对现代化发展所需的秩序维度和人本价值而言的中国逻辑,国家治理的速度、力度、深度、高度和温度已然成为世界发展进步的一扇最具活力、最具内涵的“世界之眼”。聚焦于以赋予赓续中华文明重归于内生力量建置现代国家所需要的文化理念、体制制度与运行模式为认知的文明逻辑,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以共和国载体而成为一种具有显著内生性的文明方式和文明方法论,让现代中国的存在成为中华文明,更成为世界文明。即,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以自己的文明逻辑,通过对国家的文明建设和发展而创造了人类文明的新形态。上述无论是历史逻辑、现实逻辑、理论逻辑,还是中国逻辑、文明逻辑,归根结底是人民的逻辑,即人民性现代化模式的国家治理图景。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知识体系与国家治理图景的未来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有着自身的方法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国家治理新图景,便意味着在这“三论”基础上新的国家知识体系的生产和再生产。新任务、新属性、新路径和新逻辑,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比较视野中的新内涵、新特征、新方式以及新机理,需要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来系统化、深层次地探寻中国之路、中国之治和中国之理,以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精神,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重大议题。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的国家治理,呈现出其在目标、价值、秩序和文明等方面的新图景,构成了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双向奔赴”。具体而言,以政党治理结构对传统差序结构的循序嵌入、部分替代和功能改造为核心,形成了新的国家治理结构,表达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以这种党领导国家(包括党领导成立国家、建设国家、发展国家和强大国家)的政治结构,开掘和创造出以新的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结构、以新的主体间性为内核的文化结构,以及以新的交互性为特征的社会结构等,形成了当代中国的国家可治理性。这之中,以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所确立的制度秩序,以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创新发展所确立的经济秩序,以及以赓续中华五千年传统、革命传统和改革发展传统所确立的文化秩序,通过较为妥善安顿和处理国家秩序与效率、汲取与分配、整合与平衡等一系列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锻造优化,构筑了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向心式人心秩序和凝聚力。故此,“强大国家”与“美好社会”便构成国家治理未来图景中的“两翼”,国家强盛与民族振兴有机结合的国族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得以成型、发展和壮大。
现代化是循序实现人的主体性和提高国家治理自主性为核心内涵的历史变迁。当现代化的叙事以西方资本逻辑展演开来并先发性地占据所谓某种理论和实践“正当性”的时候,给世界呈现的,无非是如《共产党宣言》所言说的“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种奠基于“三个从属于”的支配体系,代表着先发国家现代化道路的资本主义体系和旧全球化霸权体系的经验表达,说到底仍然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的扩散式宰制化,其国家治理形态有其先进的某些特征,但总体上未能跳脱“强力—支配”体系,其消极性和危害性正逐步显现。在“世界走向中国”逐步迈进“中国走向世界”的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所代表的国家治理图景,从新范式变革和新文明开掘的角度,正以政党性引领实现人民性、以现代性融汇扬弃传统性、以民族性表达世界性的方式,逐步承担起其“世界历史任务”。显然,这将有助于把现代化发展从既有大量的西方范式甚至是理论的“西方霸权”中解放出来,以人本的主体性逻辑和人民国家的治理图景,服务于构筑面向新全球化时代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与新的治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