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一同登上这个榜单的其他人,全部都是已作古的科学巨匠,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
科学成就
简而言之,杨振宁在理论物理学界的地位绝对是名垂青史的。
首先,杨振宁在四个领域获得了10多个具有开创性的诺奖级科学成就。
杨振宁十三项 “诺奖级别” 的成果分别是:
(A)统计力学
A1. 1952 Phase Transition(相变理论)。论文序号: 52a,52b, 52c。
A2. 1957 Bosons(玻色子多体问题)。论文序号:57h, 57i,57q。
A3. 1967 Yang-Baxter Equation(杨-Baxter方程)。论文序号: 67e。
A4. 1969 Finite Temperature(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玻色子在有限温度的严格解)。论文序号: 69a。
(B)凝聚态物理
B1. 1961 Flux Quantization(超导体磁通量子化的理论解释)。论文序号: 61c。
B2. 1962 ODLRO(非对角长程序)。论文序号: 62j。
(C)粒子物理
C1. 1956 Parity Nonconservation (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受恒)。论文序号: 56h。
C2. 1957 T,C andP (时间反演、电荷共轭和宇称三种分立对称性)。论文序号:57e。
C3. 1960 Neutrino Experiment(高能中微子实验的理论探讨)。论文序号: 60d。
C4. 1964 CP Nonconservation(CP不守恒的唯象框架)。论文序号: 64f。
(D)场论
D1. 1954 Gauge Theory(杨-Mills规范场论)。论文序号: 54b, 54c。
D2. 1974 Integral Formalism(规范场论的积分形式)。论文序号: 74c。
D3. 1975 Fiber Bundle(规范场论与纤维丛理论的对应)。论文序号:75c。
以上引用自:Beauty and Physics: 13 importantcontributions of Chen Ning Yang, Int. J. Mod. Phys. A 29, No. 17, 1475001(2014)[1]
二、宇称不守恒定律,杨振宁第一个被大家熟知,也许最了解的也就是获得1957年诺贝尔奖的宇称不守恒定律了。当然大家也知道这是他和李政道在1956年时深入研究“θ-γ”粒子衰变时发现的微观粒子不守恒现象,后备华裔女科学家吴健雄以钴-60衰变的巧妙实验所验证而获得1957年诺贝尔奖!
完美的诠释了三位科学家经典合作取得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即验证过程!
三、杨-米尔斯的规范场论,其实在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之前的1954年就已经发表了,也称“非阿贝尔规范场论”,当时并没有被物理界所重视,但诸多学者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及七十年代引入“对称破缺”(broken-symmetry)后,逐渐发展成标准模型!
请注意了,此标准模型二十世纪下半叶的基础物理突破方向,总共有十几位科学家在研究场论中获得诺贝尔奖!
那这些成就在物理学领域是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呢?
首先,所有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科学家都是伟大的,这一点要明确。但是由于时代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贡献也有大有小。在理论物理学史上,牛顿、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都独立完成了一个理论的建设,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归为第一档。
而在第二档当中都有以下这些人,
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普朗克、波尔、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泡利、费米、朗道等人粒子物理学标准模型的奠基人:杨振宁、温伯格、盖尔曼、费曼、希格斯等人实验物理学的鼻祖:伽利略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的大佬:玻尔兹曼电磁学的大佬:法拉第等细分领域的奠基人(这里就不一一罗列了。)▲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现场
而杨振宁在第二档当中其实是属于比较靠前的顺位。当然,这样的看法不止我一个人,著名的
科学家聂华桐就曾评价杨振宁在物理学史上的地位说,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初建时的海森堡、薛定谔以及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要算在里面了。
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物理学家的名字,像麦克斯韦、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初建时的海森堡、薛定谔以及狄拉克。现在再要往下排的话,我想杨先生的名字就要算在里面了。
很多人在小学课堂上读过的那篇《邓稼先》的文章,但很少人还记得那篇文章的作者其实是杨振宁。
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邓稼先曾对自己的夫人说,
如果不是诺贝尔奖规定每个人只能在同一个领域获一次奖的话,杨振宁应该再获一次诺贝尔奖。
如果不是诺贝尔奖规定每个人只能在同一个领域获一次奖的话,杨振宁应该再获一次诺贝尔奖。
一直以来,除了对杨振宁的科学成就不了解之外,其实很多人更不了解他对中国所做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