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耶普斯麻”算得上是大多数人心中的“白月光”了,能被其中任意一所大学录取,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这些学校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学生申请,录取率却频频下降。
高校申请竞争如此激烈,申请风向该如何把握?作为一所优秀的理工强校,麻省理工学院就从不吝啬将自己的录取数据昭告世人,大大方方地告诉申请者:“我们需要的就是有成绩、有实力、有趣、有理想的学生”。
在近十年里,MIT在读的国际生和中国学生数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它录取的学生又有哪些共同点?快来跟小编一起一探究竟~
▍近十年录取数据
2022-2023学年,MIT拥有513名国际生身份的本科学生,来自中国的国际生有69人,占所有国际生比例的13.45%。
2021-2022学年,MIT则拥有472名国际本科生,来自中国的国际生有62人,占所有国际生比例的13.14%。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近十年的MIT本科阶段,在校国际生人数和中国学生人数,汇总成下表:
可以看到,近十年MIT的国际生本科就读人数确确实实地在增加,而从2013年到2023年,中国学生本科就读人数也从原先的49人上涨到69人,MIT越来越“偏爱”中国学生。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69名中国本科学生,平均到大学四年,也就是每年约有17人能顺利被MIT录取并入学。
2022-2023年早申请,MIT已经公布了早申录取数据,学校收到了11,924份申请,其中仅685人被录取率,早申录取率仅为5.7%。
关于这批被录取的学生,MIT是这样介绍他们的:“录取的学生各有特点,有的是壁画家、登山者、锁匠,有的是救生员、咖啡师、铁匠。同时,他们都拥有优秀的学术水准,并且与MIT办学理念相匹配,即利用科学、技术、艺术使世界变得更美好。”
▍录取学生特点
那么,MIT到底偏爱什么样的学生呢?在MIT的官网上,学校分享了三位学生的经历:
# 第一位学生
这是一位高中毕业后gap了一年的学生,在gap的这段时间里,学生一直在思考自己到底要去做什么?什么才是自己该走的路?
某种程度上,学生确实迷茫了,但是他树立了自己的目标,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愿意去尝试,去接受失败。
所以,他不断去发现,不断去接近社会现实,从而找到自己的步伐。最终他不仅发展了自己的爱好,还找到了真正感兴趣的学习方向。
# 第二位学生
我们一直在强调,申请材料中的活动在质不在量,学生应该做那些自己真正关心的事情。这位学生正是这样做的。他的各项学术成绩都非常优秀,AP成绩名列前茅,也是一个足球健将,哈佛、斯坦福和麻省理工都向他抛去了橄榄枝。
但他却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并非天生聪明”。
而他能够获得亮眼的学术成绩和录取成绩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十分专注于自己所感兴趣的事物。
特别是两次夏令营的经验,帮助他找到了人生的目标,新墨西哥理工大学的工程夏令营让他相信化学工程就是未来要深究的方向,泰国的可持续农业之旅让他意识到要开发可再生能源帮助低收入人群。
这位学生没有随大流的去做活动,他是主动地将自己的专业兴趣与社区贡献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做了自己喜欢,且能对周围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活动。也正是因为在热爱的地方持续发力,他最终获得了出色的成就。
#第三位学生
麻省理工学院是一个活跃且动手能力强的地方,对学生来说,亲自动手并尝试新事物通常是取得成功的好方式。
这位学生的经历则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她没有将进入一所名校设为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