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兼职方面,刘惠颖担任国际期刊Aging and Mental Health, Gerontology等审稿人,以及香港秀圃老年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
研究方向上,刘惠颖主要研究关注社会心理因素对于人口老化和健康的影响,积极推动生态瞬时评估法等跨学科研究方法在老年学临床研究方面的应用与发展。具体研究问题包括社区老人的家庭照护,社会心理因素对老年人慢性病共病状况及管理的影响,生产性老龄化与社区参与的政策意义,老年社会工作干预与评估等等。
上述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网介绍称,刘惠颖近五年来在高质量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九篇。关于中国老人家庭照护和慢病发展的研究成果被路透社健康专栏(纽约)进行专题报导。2018年代表香港大学获得美国富布莱特学者荣誉并接受多家香港媒体采访报道。
90后特聘教授并非个例
“博士毕业,一般进来都是讲师。但她的条件,达到了特聘教授,就以特聘教授进来。”就刘惠颖获聘特聘教授一事,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名张姓教师表示。
中南大学人才办相关工作人员则称,90后特聘教授在该校并非个例,“没有统计过,应该还是比较多的。”该工作人员还说,该校自2016年起引进特聘教授,多集中在工科领域。
“若应聘人文学科特聘教授,依据中南大学人文社科论文评级标准,发表论文的积分须达到40分。如果曾担任国家课题主持人,可值其中7分。同时,本科须为‘211’及以上院校;博士院校虽无明文规定,但求职的一般都是名校。”中南大学管理学院另一名教师表示。
中南大学刊发于2019年4月的一则招聘信息显示,应聘该校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的其中一项要求是,年龄一般不超过38周岁。
有颜有学历
又是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老师
近几年来
越来越多的“90后”学者
走上了学术舞台
南方医科大学教授李琳
早前广东高校28岁美女博导李琳就登上过微博热搜。
据官方简历介绍,李琳1991年出生。主要从事单细胞表观基因组学研究,2014年获电子科技大学学士学位,2014年9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07月起,任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
李琳的研究领域包括开发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哺乳动物生殖系细胞发育和疾病发生发展进程中的表观遗传学调控。
作为李琳的引进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官网显示其人才类别为“优秀学术骨干”。
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姗
2019年9月10日,在南京农业大学教师节典礼的现场,92岁的陆家云教授和一位年轻女孩正在镜头前合影。
不知情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是学生遇到了敬仰已久的老教授吧?但事实会让你大吃一惊——今年29岁的李姗,真实身份是南京农业大学的教授、博导,同时,她也是南农最年轻的教授。
2018年底,李姗加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赵云德团队,被评为教授,同时担任博士生导师。年纪轻轻便担任教授,李姗表示,自己要感谢南京农业大学,她说:“学校没有嫌弃我没有海外经历,博士毕业后能够直接把我引进,这是南农一个非常好的体系,不拘一格降人才。”
李姗本科就读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2年在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傅向东研究员。2018年8月16日,由李姗作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协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平衡》发表于世界顶级期刊 Nature,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重点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并且获选为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之一。
因此,在梨视频的拍客采访时,南农的一位杨老师也笑着说:“李姗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很可爱,如果不告诉我她是个教授,我也许会把她当成一名学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万龙
据新华社报道,2012年,一名90后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填充式和自支撑搅拌摩擦焊技术,打破国外对中国近20年的技术封锁。这名90后叫万龙,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目前他已留校任教,成为哈工大长聘教授。
个人简历显示,万龙1991年生,是江西南昌人,本科、硕士、博士均在哈工大就读,主要从事智能焊接与先进控制方面的研究。
近年来,围绕智能重载机器人和有色金属搅拌摩擦焊方向,发表SCI期刊论文30余篇,SCI他引400余次,3篇论文为《Mater Des》、《J Mater Sci Technol》热点和《Sci Technol Weld Joi》主编推荐亮点文章;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已授权25项。
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首批龙江科技英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和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等计划,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省十大杰出青年创业奖、恰佩克杰出青年创业者奖等荣誉。所带领的团队获评全国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团队和国家开发银行科技创新团队。
2015年,响应党中央加快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号召,把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契机,发起成立公司并担任董事长,将技术积累进行产业化。
针对取得的成绩,万龙这样说:
历史上的哈工大“八百壮士”是我的榜样。他们平均年龄只有27.5岁,不但教学好、科研好,更重要的是心怀建设新中国的伟大志愿,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工业化事业奉献一生。我觉得这种家国情怀、这种信念担当,恰恰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所缺乏的。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刘明侦
刘明侦出生于1990年的重庆,18岁进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学习,21岁以全系第一名毕业,22岁硕士毕业于剑桥大学,23岁Nature发表论文,24岁拿下牛津博士,25岁入选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被聘为教授,26岁牵头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中心”,助推电子科技大学化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前1%。
同时,刘明侦博士也是在《Nature》上第一作者发表论文最年轻的中国女学者。她在《Nature》正刊上发表的这篇文章,完全摒弃了染料敏化典型的介孔结构,利用真空气相沉积的方法制备了高效的平面异质结结构的钙钛矿太阳电池,为该电池的科学研究带来了全新的认识。
2015年10月10日,刘明侦正式成为电子科技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与该校签订协议到微固学院工作。刘明侦说,作为重庆人,一直有浓厚的川渝家乡情结,她愿意放弃在英国的职位回到中国,来到电子科技大学,下定决心要为学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尽自己的力量。
目前她是电子科技大学教授 、博导,并任电子科技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副院长。
浙江大学教授杨树
2017年,浙江大学90后博导杨树也一度引发关注!
据了解,杨树出生于1990年6月5日,安徽合肥人,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而后前往香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微电子方面成就突出,目前在浙江大学担任教授一职。
据公开报道,杨树是首批香港博士奖学金获得者,已在TED、EDL等国际顶级期刊及会议发表论文数十篇。她的研究成果被工业界杂志如《Compound Semiconductor》等广泛引用。
近5年已有至少11位“90后”
跃上学术舞台
除了以上这些“90后”教授以外,“90后”教授这个团体中还有1990年出生的华东交通大学教授胡剑、1990年出生的湖南大学教授和博导李东、1991年出生的湖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陈少威、1990年出生的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顾实、1989年出生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和博导刘知琪。
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近5年已有11位“90后”开始跃上学术舞台并为人熟知,成为高校的副教授、教授或博导。
从国内高校毕业成为副教授、教授或博导的,近3年来已有6位,他们分别是胡剑、李琳、万龙、李姗、李东、陈少威。
此外,近5年还有5位“90后”留学归来成为教授或博导。他们是顾实、刘知琪、杨树、刘明侦、刘惠颖。
据悉,以上“90后”学者中,李琳、胡剑、万龙、李姗、李东、刘惠颖6位成为教授的年龄均为28岁,顾实、刘知琪在27岁成为教授,陈少威和杨树26岁分别成为副教授和教授,刘明侦仅在25岁便被高校聘为教授、博导。
“90后”踏上学术舞台是
“社会的进步”
就刘惠颖被聘为中南大学特聘教授一事,红星新闻采访到了多名业内人士,他们分别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王红认为,给努力的青年人“接上班”提供条件,对国家的科学、文化发展是极有利的事,但学科不同,无法一概而论,“理工科、特别是一些新兴学科,出人才快一些。而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培养周期很长,很难见到90后的教授。在我们这个专业,如果30岁左右,能当副教授,就很拔尖、很优秀了。”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华西医院肝胆胰外科李副主任则认为,刘惠颖一事是“社会的进步”,“现在大学引进人才都是全方位评估。以临床医学为例,32岁左右评为副教授、37岁左右评为教授,几乎是最快的速度。”
“从学术人才成长角度看,不应过于关注其年龄,而应关注其本身的能力和素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社会正进入转型期,要让创新人才辈出,就必须破除陈旧的人才思维,“当前,要淡化人才的年龄、资历,重视人才的能力和岗位贡献,这需要全社会形成新的人才观。”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