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23内蒙古工业大学电气考研  > 0808 电气工程

0808 电气工程

一、概况

本学科建设基础始于1960年设置的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专业。2001年、2006年分别获批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8年两个学科被评为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2021年获批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获批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类别(电气工程领域)。2009年、2019年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先后获批教育部特色专业、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学科现有硕士生导师41名,其中校内导师30名、校外兼职导师11名。导师队伍中教授(含教授级高工)13名、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2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23名。

二、定位与目标

瞄准西部大开发与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国家战略需求,形成与内蒙古电力能源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学科研究方向,重点开展大规模清洁能源接入电网相关技术及影响、电力电子装置与控制策略优化、超/特高压电力系统运行与分析、分布式电源与微电网运行优化及控制技术等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创新研究,建立和完善保障研究的持续发展机制,培养和造就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和创新团队,保持在内蒙古电气工程领域的领先地位,逐步扩大学科知名度和影响力。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素养、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学习能力,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内蒙古实现“建设坚强电网、清洁电网、人文电网”的发展目标提供智力支持和关键技术。

三、优势和特色

面向内蒙古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需求,聚焦风、光等新能源转换利用与消纳、电能传输等电气工程领域相关理论及技术需求,在新能源发电中的电力电子技术、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中的电工新技术等方面形成了稳定的区域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经过60年的建设,本学科形成了一支扎根边疆、甘于奉献、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5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团队,深度服务于自治区电力行业发展。拥有大规模储能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风能太阳能利用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王成山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平台,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重大专项、内蒙古科技计划等科研项目6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近50篇,出版专著3部,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成果。围绕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的安全稳定、优化运行和大规模储能技术等取得重大突破,相关成果获自治区科技成果奖2项。

四、人才培养目标

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面向科技竞争前沿、面向当前和未来人才重大需求,立足内蒙古,走向全国,面向电气工程及其交叉新领域科技发展前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养和科研学术道德,掌握电气工程及相关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研究和发展趋势,具有研究创新思维、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适应发展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电气工程及相关行业从事科学研究、教学、专业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五、学科方向

1.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关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规划、运行、控制面临的理论和技术挑战,重点开展系统建模及其控制、源网荷储协同规划与协调运行控制、系统调节能力与安全稳定、新能源预测与消纳、新能源并网与主动支撑、主动配电网与微电网智能应用等关键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

2.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关注新能源发电效能提升、电力电子装置规模化应用等新需求,重点开展风力光伏发电系统运行与控制、储能装置及其控制、新型电力电子变换器拓扑及应用、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气传动及其运动控制技术、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其控制、电力电子系统的仿真与设计等关键理论问题和工程应用研究。

3.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以电工理论为基础,以各类信息处理技术与应用电子技术的新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开展电气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超导材料研究、电能存储技术、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网络理论及其应用等关键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

六、国内外影响

作为自治区唯一的电气学科,近5年培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0余名,80%服务于自治区能源电力企业,对地方能源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大;为蒙古、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培养了6名硕士研究生。超导方形线、电流源变换器、大规模储能控制等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的充分肯定。与英国思克莱德大学、日本三重大学等建立了稳固的交流合作关系,联合培养研究生,人员互访交流。

(数据更新截止于2024年11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