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国家医保局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DRG/DIP 2.0 版分组方案正式发布。那么,CHS-DRG(2.0版)到底有哪些变化?
一、基本情况变化DRG2.0版分组方案基本结构包括主要诊断大类(MDC)、核心分组(ADRG)和细分组(DRGS)三个部分。DRG2.0版分组设置26个MDC,在每个MDC下,以临床专业规范和数据检验结果为依据编制ADRG共409个。在每个ADRG下,又可细分至DRGs,共634个。
相较DRG1.1版本,DRG2.0版有这些变化。
1.是新引入了“端口前移”的概念,制定了诊断操作非入组列表
为保证分组方案科学合理、真实反映诊疗过程的实际情况,根据 ICD-10 的编码原则和编码共识,制定了不作为入组规则的疾病诊断列表,共包含 1849 个疾病诊断;根据 ICD-9-CM3 的编码共识,减少检查性操作等资源消耗小且非核心治疗的手术操作对分组造成的影响,制订了不作为分组规则的手术操作列表,共包含 1827 个手术操作编码。上述两个列表中包含的编码,不作为 ADRG 的入组条件。
2.引入新算法,测定疾病疑难程度更加科学
既往通过回归的方法观测病例的合并症或并发症(用病例的其他诊断来标记)对医疗费用的影响,选出导致医疗费用增长超过 20%的合并症或并发症。然后,按照黄金分割原则,将其区分为“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MCC)”和“合并症或并发症(CC)”。
本次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遗传算法,建立多目标的分析模型,综合考虑合并症或并发症的严重程度、分组效能、病例数、资源消耗等因素,采用多目标同时优化的大数据方法进行测算,并根据麻醉风险分级的内容进行调整,经管理、统计和临床专家论证后,形成“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MCC)”和“合并症或并发症(CC)”。最终,共形成 4477 个 MCC 和 8009 个 CC。
美国麻醉师协会建立的ASA麻醉分级,其实就是在有创治疗之前,对病人的情况进行评估,从Ⅰ到Ⅵ级,Ⅰ级最轻(正常健康的),Ⅵ级最重。根据现场的评估,结合历史的规律,就能够准确地反映出病人的实际情况,这样相对来说有一个校正,对临床来说会更科学。
二、入组内涵变化:1.OR1入组条件改为次要诊断入组
例如:CHS-DRG1.1版分组方案OR1 阴道分娩的分组条件是主要诊断,而主诊表内编码都是Z37 分娩的结局,根据医保基金结算清单第二十一条原则“产科的主要诊断是指产科的主要并发症或合并疾病。没有任何并发症或合并疾病分娩的情况下,选择 O80 或 O84 为主要诊断”,并结合ICD-10类目表注释,毫无疑问,Z37 分娩的结局是绝对不可能作为主要诊断的。2.0版本将OR1的入组诊断修正为次要诊断。
2.先期分组,个别ADRG入组条件变化
先期分组:就是把消耗大量医疗资源的病例优先分组。
如:多系统的传染病:主要诊断或其他诊断为 HIV的疾病;多发严重创伤;资源消耗巨大的医疗技术等:器官移植,呼吸机使用超过 96 小时,年龄小于29 天新生儿。
共有4个先期组,分别为MDCA、MDCP、MDCY 及 MDCZ
DRG优先分组
3.1AH2其他诊断要填写器官造口状态Z93.000并+手术操作才能入组
3.2新生儿手术组入组不再考虑主要诊断条件另外,新生儿疾病MDCP在2.0版本没有MDCP主诊表,MDCP的含义由新生儿及其他围产期新生儿疾病调整为新生儿年龄小于29天或源于新生儿诊断的婴儿病例分入MDCP(新生儿疾病)。也就是说,2.0版本对于年龄小于29天的新生儿手术组入组不再考虑主诊断条件。
3.3HIV感染疾病及相关操作MDCY:YR1、YR2入组诊断条件明确说明改为主要诊断或其他诊断。
4.重点科室ADRG组拆分细化
DRG2.0 版分组重点对临床意见比较集中的重症医学、 血液免疫、肿瘤、烧伤、口腔颌面外科等13个学科,以及 联合手术、复合手术问题进行了优化完善。见下表:
5.除主诊断外,其他诊断成为某些DRG细分组入组的必要条件
例如:OF1的入组主诊断为稽留流产时需要满足一定孕期。
WB1、WB2、WB3、WR1,入组条件均包含填写其他诊断,且WB1、WB2、WB3根据烧伤面积进一步细分
信息来源:《按病组(DRG)付费分组方案(2.0 版)》、郑经说双D 信息采集:卫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