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绍兴市202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调测语文注意事项:1.全卷共6页,16小题。满分120分(含书写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卷上、草稿纸上均无效。梳理 探究活动一:根据要求,完成“中国色彩”专题探究任务。阅读宣传语,走近中国色,完成下面小题。①中国色,蕴藏着古老东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智慧。“松花”“柘黄”“薄柿”“落栗”“鸦青”,“竹月”“夕岚”“海天霞”,“酡颜”“梅染”“百草霜”,“桃夭”“盈盈”“凝夜紫”,“东方既白”“雨过天青”“天水碧”,……中国色,是文人笔下“月出于东山之上”的娟秀,是画家纸上“远山如黛,近水含烟”的清yǎ①______,是农人眼中“小麦覆陇黄”的热烈……中国色,是màn②______妙的,是精致的,是丰ráo③______的。②数百种中国色和24节气、72物hòu④______,诠释了中国人与天地自然的亲密关系。1. 根据拼音与语境填写合适的汉字。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2. 以宣传语中的色彩名为例,探究中国传统色彩的命名方式。【答案】1. ①. 雅②. 曼③. 饶④. 候2. 以动植物的颜色来命名,如松花、鸦青、柘黄、薄柿、落栗等。以自然环境的色彩命名,如竹月、夕岚等。以古诗文中的词句命名,如桃夭、雨过天青、东方既白、天水碧、盈盈等。以日常生活的记录命名,如酡颜、百草霜等。【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字形。清雅(yǎ):清新秀雅,端庄或高雅。多形容人。曼妙(màn):柔美,形容音乐、舞姿等柔美。丰饶(ráo):丰裕富饶;丰足充实。物候(hòu):指生物的周期性现象与气候变化的关系。【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根据“松花”“柘黄”“薄柿”“落栗”“鸦青”等可知,这些名字与动植物的颜色有关;根据“竹月”“夕岚”“海天霞”等可知,这些名字与自然界中的景物有关;根据“桃夭”“盈盈”“凝夜紫”,“东方既白”“雨过天青”“天水碧”等可知,这些名字出自古诗文中的诗句;根据“酡颜”“梅染”“百草霜”等可知,这些名字来源于日常生活中。3. 品赏诗文中的中国色,填写诗句,根据要求完成表格。古诗文中的中国色 我们的发现(1)客路青山外,________。(《次北固山下》王湾) (2)________。________。青林翠竹,四时俱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3)陋室自然环境:________,________。(《陋室铭》刘禹锡) 色彩,描绘画面。(4)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茅屋秋风所破歌》杜甫) (5)________,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张岱) (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________?(《庄子·北冥有鱼》)色彩,蕴含哲思。 色彩,传达情感。天净沙·秋[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请从色彩入手赏析作品画面及传达的情感态度。 ________【答案】①. 行舟绿水前②. 两岸石壁③. 五色交辉④. 苔痕上阶绿⑤. 草色入帘青⑥. 秋天漠漠向昏黑⑦. 天与云与山与水⑧.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⑨. 第一句以“落日、残霞”的暗红与“轻烟、老树、寒鸦”的灰、青、黑色渲染了秋日傍晚的萧瑟,暗色背景中的“一点飞鸿影”,虽有孤独寂寥之感,但不仅使画面产生动感,而且让诗歌从暗色转入后一句的绚丽中:“青、绿、白、红、黄”等色彩描绘出秋日的明朗、清丽,传达出轻快之感。诗人用色彩的变化传达出由冷寂惆怅到开朗积极的情感变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诗歌的默写和鉴赏。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本题中的“壁、交辉、苔痕、帘、漠漠、邪”等字词容易写错。最后一空:前三句着力渲染出一派深秋凄凉之景。黄昏时:如血的残霞映照着一座孤零零的小村庄,夕阳淡淡的炊烟袅袅,几只归巢的寒鸦,静静的站立在老树枝头,这里“落日、残霞”的暗红与“轻烟、老树、寒鸦”的灰、青、黑色渲染了秋日傍晚的萧瑟;忽然,一只哀鸣的孤鸿,在天边晚霞影里远远的飞翔,暗色背景中的“一点飞鸿影”,虽有孤独寂寥之感,但使画面产生动感。而后两句,作者却将笔锋一转,写到:青山静静、绿水悠悠,白草绵绵,红叶片片,黄花朵朵,这让诗歌从暗色转入绚丽中:“青、绿、白、红、黄”等色彩描绘出秋日的明朗、清丽,传达出轻快之感。诗人用色彩的变化传达出由冷寂惆怅到开朗积极的情感变化,在暮色中,这些明丽的色彩,为这萧杀的气氛平添了许多生机活力。4. 每一种色彩都有自己的含义,每一部名著都有自己的色彩。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根据你的理解,赋予其一种色彩,并结合相关内容阐述理由。名著备选:《骆驼祥子》《红岩》《平凡的世界》《儒林外史》我选《________》,它是________(填颜色)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 示例1:我选《骆驼祥子》,②. 它是灰色的。③. 首先,小说发生在旧北平,北平除了故宫和王府,大部分四合院、城墙,都是灰色的;而军阀统治下的旧北平,兵匪横行,百姓贫困,也是一个缺少生气的灰败世界。其次,祥子的人生起起落落,被劫掠、被敲诈、被压迫,无论如何努力,都挣脱不了被吞噬的命运。他和周围许多人的悲剧人生,灰败、沉重、苦难。示例2:我选《红岩》,它是红色的。首先,红色是小说环境的重要色彩。故事发生地重庆多红色岩石。关押革命者的渣滓洞建于悬岩之上,革命者的鲜血染红了岩石。其次,红色也是人物精神、信仰的色彩。中共办事处所在的地方叫红岩村,附近有巨大的红色岩石;许云峰、江姐等人对“红旗必将插遍全中国”有坚定的信仰,一片丹心向党,红色,是革命的颜色。示例3:我选《平凡的世界》,它是土黄色的。首先,小说讲述的故事发生在黄土高原上的双水村、石原县等地,土黄色是环境色。其次,小说主人公孙少安虽然出身贫寒,但是他顽强坚韧,先带领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后来回村建窑烧砖,带领大家共同脱贫。他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农民的勤劳、朴实、坚强、宽厚,而土黄色厚重朴素,正是这样的精神品质的写照。示例4:《儒林外史》是黑色的。小说描写了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各种儒生形象,周进、范进们醉心制艺、热衷功名,执着科举几成疯魔,一入官场随即同流合污;汤奉、王惠做的是父母官,求的是雪花银,行的是厚黑学……本该风正气清的儒林,充斥着各种腐朽、扭曲、荒诞的黑暗现象。小说展示的明清时代,官场腐败、社会风气败坏,是沉重而黑暗的。【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时,从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其内容、情节、主题,判断其是什么颜色的,再给出理由。示例一:我选《骆驼祥子》,它是灰色的。《骆驼祥子》这部小说以旧北京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祥子这一普通车夫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冷漠。在小说中,灰色成为了主要的色彩,象征着祥子生活的艰辛和困苦,以及社会的冷漠和无情。灰色是一种中性色,没有太多的情感和色彩,就像祥子一样,他的人生被社会的残酷现实所压迫,失去了应有的色彩和活力。同时,灰色也寓意着旧社会的沉闷和压抑,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氛围。因此,我认为《骆驼祥子》是灰色的,这种色彩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和情感。示例二:我选《红岩》,它是红色的。《红岩》作为一部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重庆地下革命工作者同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小说,红色无疑是这部小说的最显著和最有象征意义的色彩。小说以重庆的地下斗争为主线,着力表现了在共产党人的坚定信仰、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精神下,革命事业的蓬勃发展和革命者的高尚品质。红色不仅代表了革命者的热血和牺牲,也象征着革命事业的胜利和光明的前景。在小说中,红色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和象征意义,成为了小说情感表达和主题呈现的重要载体。因此,我将《红岩》赋予红色这一色彩,以体现其革命性和历史意义。示例三:我选《平凡的世界》,它是土黄色的。《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黄土高原为背景,通过描绘孙少安、孙少平等普通人的生活经历,展现了他们在改革开放初期面对生活挑战时的奋斗与挣扎。土黄色作为小说的主要色彩,不仅代表了黄土高原的苍茫与厚重,也象征着小说中人物们朴实无华、坚韧不拔的品格。这种色彩给人一种踏实、稳重的感觉,正如小说中的人物们,虽然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但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实现了自我价值,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因此,我认为《平凡的世界》是土黄色的,这种色彩最能体现小说的背景和主题,也最能代表小说中人物们的精神风貌。示例四:我选《儒林外史》,它是灰色的。《儒林外史》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的刻画和讽刺,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腐朽和黑暗。灰色作为一种中性色调,既不过于明亮也不过于暗淡,恰好能够反映这部小说所描绘的社会的灰色地带。在小说中,许多儒生、官员虽然有着光鲜的外表和显赫的地位,但他们的内心却充满了贪婪、虚伪和自私,这些负面特质在灰色的映衬下更加明显。 此外,灰色也象征着小说中人物们命运的无奈和悲哀。他们中的许多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却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最终只能在灰色的现实中沉沦。这种悲哀和无奈也在灰色的色彩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因此,我认为《儒林外史》是灰色的,这种色彩不仅准确地反映了小说所描绘的社会的真实面貌,也深刻地揭示了人物们的内心世界和命运轨迹。活动二:梳理材料,完成“寻找杏坛”专题探究任务。【材料1】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①。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奏曲未半,有渔父者,下船而来,须眉交白,被发揄袂,行原以上,距陆而止,左手据膝,右手持颐以听。曲终而招子贡子路,二人俱对。(《庄子·渔父》)【材料2】《庄子》书凡述孔子,皆是寓言,渔父不必有其人,杏坛不必有其地。即有之,亦在水上苇间、依陂旁渚之地,A.不在鲁国之中也明矣。今之杏坛,乃宋乾兴间(1022)四十五代孙道辅增修祖庙②,移大殿于后,因以讲堂旧基甃石为坛,环植以杏,取杏坛之名名之耳。(明末清初·顾炎武《日知录》)【材料3】杏坛在先圣殿前,B.即先圣教授堂之遗址也……宋天圣二年(1024),传大父中宪监修祖庙,增广殿庭,因移殿于后,讲堂旧基不欲毁拆,即以瓴瓮为坛,环植以杏,鲁人因名曰杏坛。(《孔氏祖庭广记》元·孔子51代孙孔元措)【材料4】杏坛在宋以前,本为庙殿旧址。宋天禧间(1017-1021),四十五代孙道辅监修祖庙,移殿于北。不欲毁其古迹,因庄子有“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语,乃除地为坛,环植以杏,名曰“杏坛”。(《阙里文献考》清·孔子69代孙孔继汾)【注释】①西晋司马彪注:缁帷,黑林名也。杏坛,泽中高处地。②祖庙:以孔子故居建造的祭祀孔子的庙,孔庙初建于公元前478年,位于今山东曲阜,曲阜为古鲁国国都。5.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被发揄袂( )(2)依陂旁渚之地( )(3)增广殿庭( )(4)名曰“杏坛”( )6. 用“/”给文中画线句设计朗读停顿。(每句限一处)A.不在鲁国之中也明矣。 B.即先圣教授堂之遗址也。7. “杏坛”位于何处?概括材料中的不同说法并结合材料简述理由。8. 结合材料与下列关于“杏坛”的句子,仿照示例,为“杏坛”释义。句子1:潘岳花阴覆杏坛,门生参谒绛纱宽。(宋·王禹偁《赠浚仪朱学士》) 句子2:天下英才尽孔门,杏坛设教簇如云。(明·梁辰鱼《浣纱记》) 句子3:春华秋实杏坛飘香;滋兰树蕙桃李芬芳。(现代对联)示例:【梨园】原指唐玄宗教练歌舞艺人的地方。后泛指戏班、戏院,今喻戏曲界。【杏坛】9. “寻找杏坛”专题探究汇报会中,小组将介绍“孔庙杏坛”,请根据材料写一段150字以内的介绍词。(提示:可从修建、命名、意义等角度介绍)【答案】5. ①. 披②. 依傍③. 扩大④. 命名,取名6. A.不在鲁国之中也/明矣B.即/先圣教授堂之遗址也7. 说法一:作为孔子讲学之处,“杏坛”应该没有相对固定的地点,从材料看,水边树下、路上家里,都能成为孔子的教学场所,顾炎武认为“杏坛不必有其地”。说法二:作为一个建筑,“杏坛”建于宋代,位于曲阜孔庙先圣殿前,顾炎武和孔子后代都明确记载了这一点。8. 相传为孔子聚徒授业讲学之处,泛指授徒讲学之处,今喻教育界。9. 示例:孔庙杏坛,宋朝时根据庙殿旧址改建而成。具体建造时间说法不一,尚需考证。它的得名也有不同说法,一说根据《庄子》“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一句命名;一说鲁人因坛“环植以杏”命名。从记载看,孔庙杏坛可能与孔子教学场所有关,但并非孔子讲学时就有。它的修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