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  >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向内修身与向外为善”导写

2024届高考写作指导:“向内修身与向外为善”导写

资源简介

2024届福建三明市高三第五次测试作文“向内修身与向外为善”导写+名句素材+范文3篇【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周易·坤·象》有言“君子以厚德载物”,习总书记也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可见德之重要。那么如何修“德” 有人主张“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的向内修身,也有人主张“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向外为善。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目,材料首先强调德的重要性,进而提出问题:如何修德?最后给出提升道德的两种方法,“向内修身”和“向外为善”。材料并没有特别要求,可以只写其中一种方法,也可以两种方法都写。当然,最好两种方法都写,并将两种方法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交代清楚。道德修为建立在高度的自觉自省基础上。孔子强调“为仁由己”,认为一个人能否从善立德、成贤成圣,关键在于他自己的选择和努力。道德修为贯穿人一生的行为实践。道德修为虽是主体精神的自律,但它不是闭门思过的结果,一个人只有在具体的行为实践中才能亲身体验和感悟道德的力量,逐步提高道德认知、涵养道德情感、磨炼道德意志,进而促使自己在道德上有所作为。【名句素材】1. 从希望中得到欢乐,在苦难中保持坚韧。——肯尼迪2. 诚实与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3.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塞4. 乐观的人永葆青春。——拜伦5. 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准绳。——比彻6. 谦逊基于力量,高傲基于无能。——尼采7. 人生最可爱的,是为人真诚。——温洛基8. 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列夫·托尔斯泰9..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10. 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曾国藩11. 美名未必一定包含着美德。——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12. 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徐特立13.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14. 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15.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16..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17.. 富润屋,德润身。——《礼记》1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19..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20. 君子之道,始于自强不息。——王安石《临川先生集》21. 祸莫大于无信。——傅玄【优秀例文】1.内外兼修,立德为本前几日,“南京大学考研总成绩第一却不被录取”的考生引发了关注,相关话题一度冲上热搜榜第一。很快,有人揭露,此考生曾因虐猫被公安机关传唤。此事件说明在品德与成绩之间,品德不容忽视,甚至举足轻重。《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中国先哲把“立德”放在“三不朽”之首,强调“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准,需要每个公民付诸努力。为此,我们要从自身内省中着力提升道德修为,从社会实践中亲力亲为,不辞辛苦,为国为民奉献自己。向内修身,敬畏守德。人在德性养成过程中形成依据道德规范约束自我行为的内在机制,并将尊崇、敬畏的情感持守于自我的道德修炼中,以强化美德的形成。东汉杨震“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慎独拒礼;三国时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宋代袁采“处世当无愧于心”;元代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只因“梨虽无主,我心有主”。凡此种种,无一不是慎独自律、追求道德完善的体现。人立于天地之间,当养天地浩然正气,以克人之心克己,以容己之心容人。只有这样,才能在独处时,即使别人看不见、听不见,也要谨慎不苟,不做违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负良知,不欺内心,纳百川,严于律己。向外为善,积善成德。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需要我们不仅有善心,更要有善行。“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张桂梅创建了全国第一所免费女子高级中学,让越来越多的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面对凶徒冰冷的尖刀,为了保护同学,崔译文见义勇为,挺身而出,身中8刀,感动全社会;俞鸿儒院士,研究风洞技术已有60余年,在报国家奖项时,他却把自己的名字写在了最后。向外为善,要求人们在身体力行中不断积累“善行”“美德”,使之巩固强化,逐渐凝结成优良品德。向内修身彰显的是一种人生境界,襟怀坦白,道德高尚;向外为善表明的是一种人生态度,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人无德不立,品德是为人之本。孟子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之气”的养成,靠的是日积月累,“是集义所生者”。这样之后,高尚的品德自然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注重修养自身,培养良好的品德,做一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2.向内求 向外修王阳明说:事在心上练,心在事上磨。我们生活遇到的人和事,都是来历练我们的。因为有了这些历练,我们才会变成更强大的我们,更智慧的我们。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生活就是最大的道场。欲成大事,必须成为一个觉醒者,而觉醒者最高的状态,就是明道开悟,明心见性,一种发自内心,恍然大悟的醍醐灌顶,一共遮盖心灵迷雾瞬间消失的豁然开朗。人一旦开悟觉醒了,就再也不可能陷入从前那种愚昧无知的状态了,你会活出全新的自己。在觉醒之前,人们都愿意证明别人的愚昧,却不愿意面对自己的平庸。但是觉醒之后,表面上你还是原来的那个你,然而你的内在却发生了本质的蜕变,无论外部环境多么波澜壮阔,你的内心始终是平和宁静的,并且充满了喜悦自在。觉醒后不会仅仅满足于追求生存的问题,而是从向外求变成了向内求,不再和别人攀比,不会再羡慕嫉妒别人拥有什么,甚至你会对那些苦苦追求金钱而丢失灵魂的人,报以同情和理解。真正开悟觉醒的人,他是没有烦恼的,他的生命中也会遇到坏人烂事,但是他的心不会受到感染,更不会升起烦恼,用佛家的话说叫常乐我净。当你有机会接触开悟之人,你会感觉到他的身上有爱,有光。这不是用眼睛能看到的,更重要的是,你的内心能感受到爱和光。向内求,向外修,一切皆是自己的问题。向外求的越少,内在就越强大,人变强大的过程,也是一个觉醒的过程,面对苦难或逆境,强大的人,都会这样做:向内求,向前看,向阳生。向内求的睿智:遇到问题,不怨天尤人,而是从自身出发,寻找解决办法。向前看的豁达: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不再堵心里,凡事向前看,看远一点,看开一点。向阳生的坚韧:身处凡世,心向光明,温暖自己,照亮他人。凡是你所抗拒的都会持续,凡是你所接纳的都会消散。生命就是为了体验一切而来,每一个当下时刻的体验。无关生智,局外生慧,我与我无关,我在我局外。人心越平和,通达,能量越高,财富自然越聚越多。提升能量的方法:智慧,慈悲,发愿。最后一个人能赚多少钱、吃多少饭,都是命中注定的。但是命由老天注定,运靠自己改写,即便是命中注定的事情,也需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和行动去改变和影响。而不是遇到问题就会抱怨,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人生态度,也会导致不同的命运结果。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觉醒开悟,活出真正的自己。生活中的很多痛苦,往往都是因为时间在不断往前,而我们的心还留在过去。如果你因错过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错过群星。与过去纠缠的结果,就是虚度了现在,也将错失未来。过去或许很重要,但却不能定义你。决定你能成为怎样的人的,是你自己,而不是你的过去。人生的终点只有死亡,如果你还在路上,那么一切都是暂时的。只要我们一直向前走,我们就会有遇见新的路,拥有新的开始。《朗读者》里面有一句话: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愿意含着泪继续奔跑的人。3.向内修身与向外为善在古老的中国智慧中,“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一理念被赋予了深厚的内涵。习总书记也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凸显了道德建设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修“德”呢?有人主张“独立不惭影,独寝不愧衾”的向内修身,也有人主张“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向外为善。在我看来,这两者并非矛盾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双重奏,共同构建了个人道德的完整画卷。向内修身,是一种内心的修炼和自我提升。这要求我们在面对生活的各种诱惑和挑战时,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做到无愧于心。正如《论语》中所言:“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只有坦荡的内心,才能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冷静和坚韧。向内修身,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磨练,更是对社会道德底线的坚守。然而,仅仅向内修身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用实际行动去传递善意,去温暖他人。向外为善,是我们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和贡献。这种关爱和贡献,不仅体现在物质上的帮助,更体现在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正如《道德经》中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应该像水一样,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为社会带来正能量。向内修身与向外为善,二者看似独立,实则相通。一方面,向内修身是向外为善的前提和基础。一个内心浑浊、缺乏自律的人,很难想象他会在社会中传递出怎样的善意。另一方面,向外为善也是向内修身的延伸和拓展。通过对外界的关爱和贡献,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更需要的是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坚持向内修身与向外为善的双重奏,让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厚德载物”的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我们要在内心中播种善良的种子,让它在不断地修养中生根发芽;我们更要用实际行动去传递这份善良,让它在社会中开花结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君子”,才能真正实现“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的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让这份厚重的道德力量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我们的行动中传递温暖。让我们携手前行,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更加美好的社会!

展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