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领袖丨任泽平
我们对2024年经济形势的判断是:政策友好、经济筑底。当前是四底叠加:政策底、经济底、市场底、监管底。期待信心触底回升,全力拼经济。
作者在2014年提出“新5%比旧8%好”,继预测股市“5000点不是梦”之后,预测中国经济未来新的增长平台在5%左右。10年后,中国经济到达了5%的增长区间附近。近年倡导“新基建、新能源、全力拼经济、鼓励生育”。
一、经济数据出现一些结构性好转迹象,出口和制造业数据开门红,有喜有忧
外贸方面,1-2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61万亿元,同比增长8.7%,超市场预期,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出口的大幅改善与美欧经济回暖和补库存周期有关。美国3月ISM制造业PMI50.3%,为2022年11月以来首次重回荣枯线上方,不仅高于预期值48.4%,更远高于前值47.8%。
受益于出口的带动,制造业投资和制造业PMI改善,进而带动铜铝等工业金属量价回暖。
3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8%,前值49.1%;非制造业PMI为53.0%,前值51.4%。其中,新订单指数53.0%,回升4.0个百分点。新出口订单指数51.3%,较上月回升5.0个百分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国内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91.9万辆和402.6万辆,分别同比增长8.1%和11.1%。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5.2万辆和120.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28.2%和29.4%,市场占有率达30%。出口方面,前两个月汽车出口82.2万辆,同比增长30.5%。
但是,经济恢复的基础仍不牢固,需要政策继续发力。一二线城市二手房销售环比有所回暖,但仍为过去五年的低位。3月,一二线城市二手房销售环比曾121.9%,同比-32.7%。民营经济信心有待提振。
二、政策友好,全力拼经济: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优化房地产政策、发展新质生产力
3月5日,《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传递十大重要信号。
1、2024年将经济增速目标设定在5%左右,2023年GDP两年复合增长4.1%,意味着政策加码推动经济恢复的决心,释放积极信号。
2、政策总基调为扩张。“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
3、财政政策积极加力。今年广义财政支出规模为“4.06万亿赤字规模+3.9万亿地方专项债+1万亿新增不列入赤字的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去年四季度发行的特别国债+5000亿以上的PSL”。分解看,赤字率3%对应4.06万亿赤字规模,比去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这是狭义财政。再来看广义财政,3.9万亿地方专项债,比去年增加1000亿;去年4季度临时将赤字率提升至3.8%,增发1万亿特别国债,大部分用于今年花;新增1万亿超长期特别国债,不列入赤字;累计发行5000亿支持三大工程的PSL,后续可能还会增加。地方政府化债,中央财政扩张,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4、“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预计继续降准降息。
5、扩大内需。消费方面,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传统消费品以旧换新。投资方面,推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新基建。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行业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达到节能水平,环保绩效达到A级水平的产能比例大幅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报废汽车回收量较2023年增加约一倍,二手车交易量较2023年增长45%,废旧家电回收量较2023年增长30%,再生材料在资源供给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
6、新质生产力。依次提及“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一体化算力体系、数字基础设施和“人工智能+”。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
7、“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法治兴则市场兴。
8、“优化房地产政策”。地方因城施策放松限购限贷。房地产新发展模式、“三大工程”建设、“人地钱”挂钩政策、户籍制度改革正加速推动。
9、“弘扬优秀民营企业家精神”。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提高融资支持,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提振民营经济信心。
10、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经济史告诉我们,古今中外,经济发展好的时候都有一个基本特征:放水养鱼,减轻税负,尊重常识,实事求是,稳定预期。
未来应松绑房地产调控;加大货币政策宽松力度;降低税负;提振民营经济信心,关键是提供法治环境和改善营商环境;大力发展新基建、新能源、人工智能等;放开并鼓励生育,应对老龄化少子化不婚化,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参见《政府工作报告传递十大信号》)
三、优化房地产政策,重启市场信心,组建住房银行
3月22日国常会提出:要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政策,持续抓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进一步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系统谋划相关支持政策,有效激发潜在需求,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2024年1月以来,我国房地产优化政策持续加码,加速落地,但当前销售依旧低迷,拖累经济、地方债务。房地产支持政策应出尽出,应出早出。考虑城镇化进程、改善性需求、城市更新等,房地产还有很大潜力和空间。当前三招可救地产:全面取消限购,持续大幅降息,组建住房保障银行收购开发商库存用于保障房。
从杭州、广州、成都、西安、苏州等城市近期的成交来看,看来放松限购是有用的。建议北京、上海仿照广州、杭州,可以先放开二手房或大户型豪宅的限购,这样既不影响刚需,又能尽快恢复市场人气。
大量中国买家到东京、新加坡买房,而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应该让这部分购买力留在国内,为中国经济复苏贡献力量,肥水不流外人田,应该大力松绑房地产调控和提振市场信心。
尽快打通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的最后一米,现在国家政策已经明确,但是迟迟落不了地,原因是银行担心被事后追责,应该给予纳入白名单的房企三好生和项目融资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