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材料材料1(360395)
乡村振兴从何来?靠山靠水靠人才。当下,随着乡村振兴的扎实推进,阡陌纵横的美丽乡村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显身手的广阔舞台。
“村务员”听说过吗?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改委、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第三批21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H省G县“‘村务员’,巧织乡村公共服务‘网’”榜上有名。日前,记者走进该县龙溪村这个全县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倾听村务员们的故事。
傍晚时分,龙溪苗圃希望小学的孩子们三三两两走在放学路上,村务员老吴迎面走来,叮嘱孩子们留心脚下、注意安全。这条林间小路是老吴的岗位责任区,交通安全、卫生状况是他巡查的重点,早晚往返好几趟,“村务员履职以来,孩子们上学安全多了。”龙溪苗圃希望小学的方老师说,学校建在山腰处,每逢下大雨,雨水顺山势沿路面淌下来,在校门口进进出出,鞋子往往被浸湿。今夏的一天,方老师上班途中突遇暴雨,一路走来,他发现校门口的过水量比以往小了许多,仔细一看,路面多出了两条细长的水槽,雨水顺着水槽注入路边排水沟。有同事告诉方老师,水槽是由村务员老吴提议修建的,“事情有人干、问题有人管、责任有人担,村里有了村务员,就是不一样样!”方老师感慨万分。
今年6月底,村民吴大姐和李大娘发生了争吵。原来,两家的梯田相邻,吴家田在上,李家田在下,多年来共用一处水源,吴家田埂上开个小口,水便流到李家田里。当时正处于水稻抽穗期,天旱多日,吴大姐担心自家稻田缺水,就堵住了田埂上的出水口。李大娘一看急了,拿起锄头就奔向田埂,吴大姐自然不肯退让。村务员老蔡是种田30多年的“老把式”。得知情况后,踩着田到吴家的梯田里探了探水深,心平气和地道出了自己的看法:“稻田里不能缺水,但水多了也容易滋生害虫,不利于水稻生长。稻田水深保持三指左右最好,你家稻田水过深了。”听了“老把式”的话,吴大姐的态度缓和下来,主动用锄头在田埂上挖开一个豁口,水哗啦啦地流进了李大娘家稻田,两家的矛盾也“顺水”而解。“村务员熟乡情、接地气,在处理乡村问题的时候往往能‘四两拨千斤’,是村情民意的‘第一触角’,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龙溪村驻村第一书记小郭说。
材料2(360396)
“一根草、一头羊、一袋肥、一片田”。T市东林村开创的“四个一”模式远近闻名。在T市乡村振兴博士“帮帮团”的指导下,东林村的水稻发酵成生态饲料,饲料喂养出美味湖羊。羊粪处理成生物肥料,肥料抛洒回千亩沃土,开创了现代农业产业新型绿色循环模式。“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是T市近年来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目前,该市已有37名博士“帮帮团”的专家奔赴在田间地头推广农业技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使用难、留住难是农村产业转型升级的一大瓶颈。为此,T市依托区位优势,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做文章,充分对接长三角高校院所科技资源,组建乡村振兴博士“帮帮团”,吸引农业院校专家教授、科技特派员、本土专业人才等加入,打通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为更好发挥博士“帮帮团”的作用。T市集合各村产业发展实际情况,针对性选派对口专业的博士“帮帮团”专家与各村结对,明确任务清单,项目化推进结对工作。永丰村的“鱼菜共生智慧循环种养”项目对接省农科院,在省农科院张博士的指导下不到一年就完成了占地50多亩的养殖地建设,项目年利润高达500万元。为了让农村农业推广工作薪火相传,该市为博士“帮帮团”每名专家配备工作团队,形成由一名村干部带队协调、一名青年农业委培生跟班学习、一名熟悉农业的老同志辅助配合的团队结构。在此基础上,T市还成立乡村振兴实践学院,邀请博士“帮帮团”专家为农村工作人员专题授课。专家传技术,实践育人才。何桥村农业委培生小陈就是在省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专家的指导下,熟练掌握了大球盖菇种植技术,成为了村里的“蘑菇秀才”。
材料3(360397)
初冬时节,走进F县议堂村,只见一栋栋独家小院依河而建,布局合理,花木环绕,宛如一幅水墨画,这要得益于乡村规划师的精心设计。
谈起议堂村农房的旧貌,J省规划设计院张院长印象最深的是,“横平竖直”的农房像一排排营房,环境和空间利用都不理想。“我们的规划师对于村里的建筑进行了灵活的规划设计,期望实现错落有致又实用的效果。但是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比如说,设计中偶尔会出现后排农房大门朝向前排农房墙角的情况,村民认为不合当地风俗,推进很难。”张院长说。
如何让规划设计与本土文化相融合?“我们建立村民意见收集、工作方案宣推、市级部门协调等多个对话交流平台,奔着‘共同缔造’的理念来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完善设计方案。”张院长介绍说,最后大家达成共识,通过运用带状景观对村庄进行分割,确定了“大分散、小集中”的农房空间布局模式,既避免了呆板格局,又满足了村民意愿。
作为J省首个“规划师下乡”工作站的成员,F县工作站青年党员规划师小邢的日常安排丰富多彩:地方产业园区规划咨询、农房建设技术指导、村庄绿化与景观建设方案优化、“美丽乡村”和相关政策解读……“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工作站服务范围逐步由点及面,现已成为全县乡村规划建设的技术支持平台。”小邢自豪地说道。
乡村不仅是一个生活空间,还承载着独特的乡土文化和生活理念。在小邢看来,相比于“懂规划”,乡村规划师更要“懂文化”,要善于从田间地头的细节中透视村民的生活状态与实际需求。做乡村规划,第一件事就是到乡村去。
材料4(360398)
“柴世荣身材高大,枪法非常准,一枪一个,每次打仗,他都要冲锋在前。士兵们看到军长都冲在最前线,打仗也不害怕了,一个个跟着往前冲……”W市汶河镇小雅村,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晚会如期举行,镇邻里艺术团的老周正在讲述《抗日英雄柴世荣》的故事。这已经是他今年第26场“串门”演出了,整场晚会全部由村民自导自演,最小的演员只有4岁,最大的演员年近80岁。台上演的欢,台下也不闲着,观众们组成现场“直播团”,用手机记录下一个个精彩画面,传到了微信群,发到了朋友圈。
近年来,W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探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串门”村村巡演活动,发动基层文艺爱好者自行编排节目,自行导演剧目,自发到周边村庄巡演,邻里艺术团就是这样一个志愿者团队。
村民老戚夫妇都爱好文艺,老戚写得一手好剧本,妻子扭得一身好秧歌,在邻里艺术团成立之前,他们就经常去镇上的敬老院等场所演出。当镇上邀请他们当邻里艺术团团长、副团长时,夫妻俩是很爽快地答应了。为了从生活中抓取鲜活的素材,老戚没事就跑去和村民们聊天。他们创作的《小镇变化天天见》每次演出都让村民们拍手称赞。不仅在本村有人气,夫妻俩演出时,也常常吸引不少邻村村民前来观看。
“能不能到我们村‘串串门’?我们村也有能人”“我想看扬剧!”“我儿子下个月结婚,能不能请你们去演一场?”……百姓的文化需求多种多样。为了摸清观众需求,W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文化串门”意见征集,共收集了4000多条建议,不断有人要求加入“文化串门”活动中来。
“我负责小雅村的演艺培训,这个村的村民大多数没接触过文艺演出,培训能不能顺利进行,刚开始我还是担心的。”市文化馆文化志愿者小魏说,“让人惊喜的是村民们积极性都很高,农闲的时候喜欢唱唱歌、跳跳舞,基本功都还有一点,培训不到一个月,就可以独立演出一台完整的晚会了。文化传承不应受限于年龄,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喜欢,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材料5(360399)
乡村振兴,核心在人,重点在青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开展,需要青年群体积极参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既要科技人才,也要经营人才;既要产业带头人也要文化传播者,既要管理“领头雁”,也要生产开拓者。
为了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X市委宣传部推出“青年创业先锋论坛”网络主题宣传活动,深入挖掘X市各地青年创业典型人物,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充分展现新时代优秀青年扎根基层、脚踏实地、拼搏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