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建国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的是( )。
A.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记》中的思想。《学记》中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意思是:建设国家,管理公众事务,教育为最优先、最重要的事情。体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与政治的关系。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表明教师的行为具有( )。
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1)复杂性和创造性;(2)连续性和广延性;(3)长期性和间接性;(4)主体性和示范性;(5)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其中,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是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题干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意思是:自我品行端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实行;若自身不端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示范性。D项正确。
A项:教师劳动的主体性是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为:因材施教、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教育机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师劳动的间接性是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3.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是(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委会的形成
D.共同的活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的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包括:(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其中,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奋斗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和行动上保持一致,从而推动班集体的发展。因此,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发展的动力。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4.下列著作中,由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的是( )。
A.《教育论》
B.《理想国》
C.《教育漫话》
D.《雄辩术原理》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育学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古罗马的著名教育家昆体良,代表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D项正确。
A项:《教育论》是斯宾塞的代表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教育漫话》是洛克的代表作。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5.兵兵很想改掉上课爱说闲话的毛病,但上课时只要老师一不注意,他又忍不住说起闲话来。针对兵兵的情况,对他的教育应着重培养(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品德的四个构成要素。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构成。其中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是调节品德行为的精神力量。题干中,兵兵想要改掉上课说闲话的毛病,但还是忍不住说闲话,应着重培养兵兵的道德意志。C项正确。
A项: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集中体现,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6.对观察内容与步骤不作限定的教育观察属于( )。
A.结构式观察
B.参与性观察
C.非结构式观察
D.非参与性观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观察法的类型。观察法一般指的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观察,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根据观察实施的方法,观察分为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其中,非结构式观察只有一个总的观察目的和要求,或一个大致的观察内容和范围,但没有详细的观察项目和指标,亦无具体的记录表格,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观察的计划和内容。题干中,对观察内容与步骤不作限定,属于非结构式观察。C项正确。
A项:结构式观察,是指观察者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提纲,并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和计划所进行的可控性观察。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观察分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参与性观察,指观察者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之中,从而系统地收集资料,达到观察目的。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非参与性观察,是指观察者不直接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了解事物发展的动态。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7.学龄儿童易感染麻疹病毒。该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是( )。
A.血液
B.消化道
C.呼吸道
D.蚊虫叮咬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麻疹病毒的传播途径。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极易传播,同居一室就可能被传染。人体一般在接触病毒后10天开始发热、流涕、咳嗽,病程可达7~18天不等。麻疹病毒的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患者呼吸道飞沫传播。C项正确。
A项:病原体通过血液侵入身体的主要有疟疾、鼠疫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病原体通过消化道侵入身体的主要有肝炎、痢疾、部分肠寄生虫等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病原体通过蚊虫叮咬进而影响皮肤黏膜的主要有沙眼、皮肤病、钩虫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8.依据科尔伯格的理论,以“好孩子”为取向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 )。
A.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C.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D.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科尔伯格根据道德两难故事法,将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其中,寻求认可定向阶段,又称为“好孩子”定向阶段,处在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为导向,顺从传统的要求,符合大家的意见,谋求大家的赞赏和认可。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好孩子”的要求,并总是尽量按这种要求去思考。他们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赏的行为。因此,以“好孩子”为取向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寻求认可取向阶段。C项正确。
A项:惩罚与服从道德定向阶段,该阶段儿童服从权威或规则只是为了避免惩罚,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他们还没有真正的道德概念。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相对功利道德定向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价值来自对自己需要的满足,他们不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固定不变的,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利益。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遵守法规取向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处于该阶段的儿童,其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守公共秩序,尊重法律的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去行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9.贾老师告诉学生:“不高兴时,你可以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散散步、听听音乐,甚至可以大喊大叫。”贾老师所使用的心理辅导技术是( )。
A.积极暗示
B.行为矫正
C.认知改变
D.情绪调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个体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个体心理辅导的常用技术主要有行为矫正技术、认知改变技术、情绪调控技术、积极暗示技术等。其中,情绪调控技术是指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已或他人的情绪,使之对个人的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的过程。个体心理辅导中的情绪调控技术包含以下内容:①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面对自已的情绪;②引导学生宣泄和恰当地表达情绪;③增加积极情绪体验;④帮助学生学会控制、疏导情绪。题干中,贾老师告诉学生不高兴的时候可以通过打球、跑步、听音乐等方式宣泄和恰当地表达情绪,属于情绪调控技术。D项正确。
A项:积极暗示是指用含蓄或间接的方法,使某种信息在人的心理、生理、行为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某种信念与意见。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行为矫正是指通过适当的强化手段,增进学生积极行为的发生,减少并逐渐克服不良行为的一种技术。行为矫正技术旨在帮助学生塑造良好行为和改变偏差行为,是教师开展个体心理辅导时最为常用的心理辅导技术。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认知改变技术是指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改变学生的不良认知,从而调整其情绪和行为的一种心理辅导技术。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0.考试时,学生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答题速度或解题思路的策略属于( )。
A.元认知策略
B.认知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策略的分类。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策略,也就是说,个体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干什么、干得怎么样及其情感体验。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调节策略是指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遇到困难或偏离目标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题干中,“依据实际情况调整答题速度或解题思路的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调节策略。A项正确。
B项: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精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资源管理策略是指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具体包括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资源利用策略。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1.在掌握“动物”概念的基础上,学生又学习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这两个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发现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习的方式。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可以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组合学习。其中,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题干中,原概念“动物”的概括性程度高,后学习的“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这两个概念概括性程度低,因此,这种学习属于下位学习。B项正确。
A项: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发现学习是指学生要学习的概念、原理等内容不直接呈现,需要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发现而获得。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并列结合学习(又称并列组合学习),当新概念或新命题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凭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组合学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2.数学课已经开始了,萍萍还在想着课间谈论的周末春游的事。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注意分散
B.注意动摇
C.注意分配
D.注意转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注意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当前应当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题干中,数学课开始了,萍萍还在想着与数学课无关的周末春游,属于注意分散。A项正确。
B项:注意起伏,也称注意的动摇。是指人的注意不能长时间地保持固定不变的,会经常出现周期性的加强或减弱。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对象上。例如,教师可以一边授课,一边观察学生听讲的情况;学生可以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记笔记。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注意转移是指根据新的任务,有意识地、主动地把注意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3.强调学科逻辑体系完整性和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相对独立性的课程是( )。
A.经验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分科课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分科课程是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题干中强调学科逻辑体系的课程属于分科课程。D项正确。
A、C两项:经验课程又叫活动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的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4.《学记》中体现“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语句是( )。
A.禁于未发
B.学不躐等
C.相观而善
D.独学而无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记》中的教育思想。《学记》中的“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意思是:学生年有长幼,所学的材料也有深浅,年幼的学生只能听而不问,说明求学之道应该循序渐进,不可超越等级。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项正确。
A项:“禁于未发”意思是“在不合正道的事发生之前加以禁止”。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相观而善”意思是学友间要互相交往,以便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是一个人独自苦学,没有学友之间的互相交流,久而久之就会孤陋寡闻、见识短浅。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5.《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应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 )。
A.“做中学”“思中学”“创中学”
B.“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C.“做中学”“练中学”“创中学”
D.“做中学”“用中学”“读中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中强调,加强课程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实践的独特育人功能。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的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式与路径,推进工程与技术实践。积极探索新技术背景下学习环境与方式的变革。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16.最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传授知识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
B.道尔顿制
C.特朗普制
D.文纳特卡制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又称课堂教学,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为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分别教授所设置的各门课程。它是我国现阶段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的优点有: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第四,有利于学生多方面发展。因此,班级授课制是最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传授知识的教学组织形式。A项正确。
B项:道尔顿制是指教师不再向学生系统地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完成作业,有疑难才请教师辅导的教学组织形式。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是由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这种教学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和个人独立研究三种教学形式结合起来,以灵活的时间单位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文纳特卡制把课程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按学科进行,由学生个人自学读、写、算以及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部分是通过音乐、艺术、运动等来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前者通过个别教学进行,后者通过团体活动进行。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7.芸芸期末考试数学成绩不太好,只得了55分,但杨老师仍表扬了她,因为期中考试芸芸的数学只考了30分。杨老师所采用的评价方式属于( )。
A.过程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相对性评价
D.个体内差异评价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根据评价所参照标准的不同,教学评价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其中,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或者个体内部的各个方面进行纵横比较,以判断其学习状况的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最大的优点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了因材施教。但是,评价本身缺乏客观标准,容易出现评价偏高或偏低的问题。题干中,“杨老师看到了芸芸期中考试到期末考试的进步”是芸芸自己过去和现在的比较,属于个体差异内评价。D项正确。
A项:过程性评价又称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又称总结性评价。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相对性评价又称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学生个人的学习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或常模中所处的位置来评价和决定他的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他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8.课外活动区别于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是( )。
A.自愿性
B.计划性
C.同步性
D.组织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课外活动的特点。课外活动具有自愿性、灵活多样性、实践性、兴趣性、广泛性、即时性和伸缩性。其中,自愿性是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需要,自愿选择和参加有关活动,并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地进行活动。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他们自觉地接受教育。这是课外活动区别与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9.下列关于课程的理解中,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是( )。
A.课程即对话
B.课程即知识
C.课程即经验
D.课程即活动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程的内涵。“课程即知识”把课程看作“教程”,是一种“静态的课程观”,这一观点的主要特点是: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课程是既定的、先验的、静态的;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且凌驾于学习者智商的。这一观点把知识而非学习者作为课程的中心。B项正确。
A项:课程即对话。课程作为对话,意味着学习者必须将文本作者看作具身存在的主体,透过与文本对话,来重新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课程即经验。课程是学习者本身获得的某种性质或形态的经验,其特点是: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设计的;课程是与学习者个人经验相联系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课程即活动。课程是受教育者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其特点是: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课程;强调活动的完整性、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特别重视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的关系。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0.“10以内的数字”一课教学结束时,为巩固所学内容,李老师让学生诵读儿歌:“1像铅笔细长条,2像小鸭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这种结课方式属于( )。
A.自然式
B.总结式
C.游戏式
D.悬念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课堂总结的方法。常见的课堂总结的方法包括:自然式、提问式、讨论式、归纳式、表格式、练习式、延伸式、扩展式(引申式)、悬念式、游戏式、指导阅读式等。其中,总结式课堂总结是指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提纲挈领地把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加以总结概括归纳,给学生以系统、完整的印象,促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其综合概括能力。总结可以由教师做,也可以先启发。学生做,教师再加以补充、修正,用于总结的语言不应是对所讲述过的内容的简单重复。题干中,李老师为了巩固10以内的数字,让学生诵读儿歌属于总结式的课堂总结。B项正确。
A项:自然式指的就是教师所讲一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的最后一句话落地时,下课铃正好响起。这种方式要求教师精于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结构,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程和时间,才能有效地达到预期的结果。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游戏式在课的结尾适当运用游戏,符合小学生好奇、爱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能有效地防止课结束前容易产生的精神分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悬念式指的是老师引导学生在归纳总结时,设法留下余味,有意设置一个悬念,促使学生鼓起更大的勇气去思考,从而推动学生进行课后预习。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论述题)简述美育的主要任务。
【参考答案】
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美育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几点: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22.(论述题)简述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形式。
【参考答案】
少先队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中国少年先锋队章程的规定,少先队的活动形式主要有:举行队会、队课,组织参观、访问、野营、旅行、研学、故事会,开展文化科学、娱乐游戏、军事体育等各种有意义有趣味的活动,以及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少先队队会。
(2)参观、访问、旅行以及各种社会活动。
(3)日常活动,也称少先队阵地活动。
(4)传统节日活动。
(5)夏(冬)令营。
23.(论述题)依据班杜拉的理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是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的因素。
(2)替代性经验。他人的替代性经验会影响自我效能。
(3)言语劝说。通过说理让学生相信自己具有能力,相信自己能够胜任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就会给学生增添学习活动的动力,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
(4)情绪唤醒。当人们不被讨厌刺激所困扰时更能期望成功。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一)
二(2)班小亮同学上学迟到、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在多次批评教育无效后,班主任艾老师决定进行一次家访。
艾老师到小亮家时,他正在做晚饭,父母还没回家。见老师来了,小亮吃了一惊,不安地说了声“老师好”,
又忙着做饭去了。过了一会儿,小亮妈妈回来了。艾老师从小亮妈妈那儿得知,小亮家比较贫困,父母每天忙于生计,早出晚归,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一些家务活还需要小亮来做。了解这些情况后,艾老师打消了原本想要“告状”的念头。
第二天,艾老师在课堂上表扬小亮不仅懂礼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还帮父母做家务,希望同学们都向小亮学习。之后,艾老师安排他负责监督班级卫生工作,并对他尽职尽责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没过多久,小亮迟到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课堂学习认真多了,作业也能按时完成了。
24.(分析题)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家访前后小亮的变化,评析艾老师的教育行为。(8分)
(2)谈谈小学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儿童观。(12分)
【参考答案】
(1)通过对小亮同学家访前后的变化观察,班主任艾老师的教育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①艾老师的做法符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学生是发展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材料中,虽然小亮同学经常迟到、不认真听讲,但艾老师意识到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的,经过艾老师的努力,小亮同学得到明显改变,艾老师通过对小亮同学的激励表扬,激发小亮同学学习的主动性。
②艾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材料中,艾老师通过家访了解到小亮同学的特殊家庭情况,顾及到孩子的感受,打消了“告状”的念头做到了尊重学生,安排小亮负责监督班级卫生工作,并对他尽职尽责的表现及时给予表扬又进一步促进了小亮的发展。
③艾老师的行为体现了长善救失的原则。该原则是指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实现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转化。材料中,艾老师通过表扬小亮不仅懂礼貌,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还帮父母做家务这些优点进一步提高小亮的学习积极性。
④艾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原则。该原则是指教育者进行德育时,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整合,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材料中,老师进行家访,在家访的过程中与父母形成教育合力体现了这一原则。
综上所述,班主任艾老师通过家访活动,促进了小亮的积极变化的行为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2)小学教师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儿童观。
①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我们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学生,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要做到相信学生,对学生进行容错的教育,赏识教育。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我们要因材施教。
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
综上所述,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以上正确的儿童观。
(二)
科学课上,张老师在讲授“月食”现象时,首先给学生讲了“天狗吃月亮”的民间故事,然后引出“月食”这个概念。接着,伴随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张老师娓娓道来:“月食的形成和地球、太阳运行的相对位置有关。地球绕着太阳转,月亮绕着地球转。当太阳、月亮、地球基本运行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时,月亮就渐渐地被地球遮住了。此时,地球上的人们会看到圆圆的月亮逐渐变的像小船、像镰刀、像眉毛,直至什么也看不见了。
最后,张老师总结道:“我们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早在公元前13世纪,甲骨文里就有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记载。公元前8世纪又有月食的确切记载。我们应当为此感到骄傲。同学们,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
25.(分析题)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评析张老师的教学行为。(10分)
(2)谈谈小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10分)
【参考答案】
(1)张老师的教学行为很好地践行了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具体表现如下:
①张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教学原则是指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材料中,张老师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融入爱国主义思想,如“感到骄傲”“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符合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
②张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直观性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中要通过学生直接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材料中,张老师采用多媒体的形式帮助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月食”现象,符合直观性原则。
③张老师的行为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知识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材料中,张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学生认识“月食”现象,以及理解了“月食”形成的原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符合循序渐进原则。
④张老师的行为体现了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张老师借助语言“娓娓道来”知识,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与掌握知识,符合讲授法的特点。
⑤张老师的行为体现了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材料中,张老师借助多媒体的方式呈现“月食”的演变过程,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月食知识,符合演示法的特点。
综上所述,张老师在教学中很好的践行了教学原则、正确使用了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学习。
(考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3~4条作答)
(2)小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需要做到:
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学习更新自身的知识,保证教学中呈现给学生的知识是准确可靠的规律。
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所教学科内容结合,找到适合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切入点,更好帮助学生品德的发展。
③重视补充有价值的资料、事例和录像。教师应能深入领悟、吃透教材,根据教学需要补充一些有价值的资料,包括生动的故事与实例、经典的格言、动人的录像,增强教学效果。
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知识增长以及思想品德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这样才能保障教书育人工作的效果。
四.教学设计题:请根据所提供的教学材料和相关情况,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本大题共6小题,任选1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1小题计分,共40分。考生可按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一)
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26.(分析题)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