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2023世界高校工学学科排名西安交大夺冠上交第3哈  > 西安交通大学全国排名多少?连续3年世界第一?确有此事!

西安交通大学全国排名多少?连续3年世界第一?确有此事!

说到“老交大”(南洋公学),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从该校分出的“五所交大”,也已成为我国当下不同地区的高教枢纽,被大众视作工科领域内同源同根且实力强劲的五大支柱。

但“老交大”分家好比兄弟俩,一个出远门,一个留家里。西迁时,彭康校长带领60%的师生前往西安,也让五校之一的西安交通大学被认为是“老交大血脉的进一步延续”。特别是在电气机械领域,“老交大”曾经的辉煌灿烂,如今也得以在西安交大的身上再次展现。

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发布,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连续三年蝉联世界第一的宝座。此消息一出,引得无数人赞赏。可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考生在后台询问小编:西安交大机械工程真有这么强吗?面对种种疑问,我想,当我们回望该校机械学科的百年历程,一定能够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

先决条件:老交大“直系血脉”,传承百年办学底蕴

伴随辛亥革命结束,1913年,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南洋北洋交相辉映,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史的新篇章。就在此时,身为西安交大前身的南洋公学,开设了国内最早兴办的机械工程专业(最早可追溯到当时的电机专科),成为了该领域高等教育的发轫者之一。

这种“起步早”的办学优势,为彼时“老交大”机械电气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经验总结,提供了充足的积淀时间。在此过程中,该校机械工程学院的人才培养已初见成效;先后涌现出以钱学森(两弹一星获得者)、张德庆(中共工程院院士、内燃机工程专家)、谈镐生(中国科学院院士)为代表的众多顶尖学科人才,而这也为后来西安交大机械人才培养奠定了尤为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

时间到了1955年的“大树西迁”,包括朱物华(中国科学院院士,无线电子学家)、钟兆琳(中国电机之父)等“老交大”机械电气领域的大先生们,均跟随交大的西迁脚步来到西安,继续建设机械学科。而彼时的动力机械系,也成为了“老交大”唯一一个全迁西安的系别。

或许是身处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把工业布局重点放在内地”的时代背景下,彼时交大有着“直系血统”的动力机械系,曾是国家工业高层次人才的孵化要道。

譬如周永茂(核反应堆工程专家)、熊有伦(中国科学院院士、机械工程专家)等在交大西迁后陆续毕业的机械精英,都在他们后期的人生道路中,为国家与母校的发展做出了尤为显著的贡献。

这种学科领军培养后起之秀,交大学子反哺母校发展的现象,在那时的西安交大时有发生。而该校机械工程系也得益于大量人才的涌现,先后历经多次更迭,重构了实体化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系,并再次对“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和“工业设计”三个专业的资源进行整合,这才有了当下西安交大机械工程系繁荣蓬勃的局面。

过往历史的演变参杂着当今问题的答案。回首百年,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科能连续三年稳坐软科“世界一流学科”全球第一的先决条件,与其扎实的办学基础紧密相关。这既得益于学校较早的建设起点,又依托对老交大学科资源全面继承(唯一全迁西安系别),更离不开众多顶尖学科人才对学校持之以恒的建设与完善。

后天努力:百年节点,排名不断提升,原因为何?

实际上,我国众多百年高校都有着深厚的工科发展基础,这为学校跻身世界前列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但为何发展至今,独独西安交大坐稳了全球机械工程的头把交椅?

小编着手对软科官方的现有数据进行了整合,发现早在2017年(已能查询到的最早官方数据),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科的排名只位于全球第9名。但时隔不到一年,该校便以全球第二的位次,仅次于剑桥大学之后。并在2021年“成功踢馆”,连续三年稳坐机械工程学科全球第一的宝座。

要知道,从软科2018年“全球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的评价标准上看,该榜单是以PUB(现已更改为Q1)、CNCI、IC、TOP和AWARD五个指标来衡量学科水平的。

简单来说,PUB是指学科论文总数指标,用来评价高校学科的科研规模;CNCI是指论文标准化的影响力,用来体现高校成果的权威性、创新性;IC是指国际合作论文比例,能够体现高校学科建设的国际化程度;TOP是指高校学科在顶尖期刊的论文数量,以及AWARD代表学科教师获得本学科最重要的国际奖项。

而在2017年至2018年间,西安交大机械工程学科“由9至2”极为跳跃的晋升,或许就与其在某一评价因素上的实力增长紧密相关。

在2018年的同类高校中,西安交大在PUB、CNCI、TOP这三方面拿分较多。这三项评估,均与学校学科的论文数量和成果质量紧密挂钩。

但科研成果既来自人才,也离不开资源的支撑。不论是西交大已有的师资规模,还是后期涌入的各类资源,都在2018年快速推进着机械学院的科研速率与成果产出,令学科冲击着更高的全球位次。

2018年,来自机械学院的教师们拿下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同年全校仅8项);

机械学院的赵立波、雷亚国两位教授,分别入选中国青年科技特别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奖,两大奖项每年授予名额分别不超过10名;

同年,西安交通大学科研经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其中横向科研经费比2017年增长30.4%,纵向科研经费增长18.5%。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项,立项数居全国高校前十;获资助直接经费5.01亿元,居全国高校第七。

特别是在该校公布的2018年新增千万级以上项目中,机械学院承担的项目数量就多达5个,成为彼时拥有新增千万级以上项目最多的下属学院之一。基于此,我们是不是也能认为,在西安交大日趋增长的科研经费中,机械学院占据着更大的经费优势呢?

一般来说,高校有了经费,便等于有了扩充人才、发展学科的“底气”。而自2018年起,西安交大机械人才的引进工作可谓遍地开花。大量海内外优质学者涌入该校机械工程学院、高端设备研究院等机构,投入到本、硕、博学生的日常教学以及科学研究的过程当中。

截至目前,该校机械工程学院已汇聚了10位两院院士以及几十位国家级顶尖人才指引学校机械教育的发展。包括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这三大西安交大的“老牌”本科专业,均已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

即便是该学院2022年才新增的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也得益于学校机械工程学科的深厚底蕴,从156所参选院校中脱颖而出,空降软科“2023中国大学专业排名”全国第一,实力尤为强悍。

而在全球top1学科下不断学习的机械学生们,也相继成为了推动各行业发展的重要一员。建校以来,西安交大机械学院已为国家培养出了以钱学森为代表的22位两院院士。

每届本科毕业生中,都有占比60%的学生继续在国内顶尖高校攻读研究生;15%左右的学子前往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德国亚琛大学等国际名校继续深造。

而在智能制造、航天航空、新能源汽车、动力装备、信息通讯等国家重点发挥职能领域及科研院所,都有西安交大机械学院学子们的身影。学子们已然通过自身扎实的专业能力,在华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电子工业集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行业代表性企业中树立起了办学口碑,让“西安交大机械”的金字招牌真正成为当今业内极难撼动的存在。

若要问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全球TOP1的缘由,不管是百年传承的“老交大”根基,还是历久弥新的后天性努力,或许都能成为其登顶榜首的重要依据。但要细究排名、佳绩背后的种种不易,或许这其中付出与坚持,唯有西安交大机械人才能懂得。

关注“高校直达”,获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