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干旱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干旱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40 亿元[7]。已有研究表明,我国北方是干旱频发的主要区域,许多学者针对北方干旱灾害的特征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形成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8]。然而,随着气候变暖,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包括长江流域)的干旱事件也逐渐增多。这类干旱事件爆发后陆面向大气的感热输送显著增加,促使抬升凝结高度增加,大气边界层整体变干、湿静力能降低,从而有效抑制了对流降水[9]。并且,大气边界层整体变干将增大陆面蒸发潜力,通过大量消耗土壤含水量,加速干旱过程发展[10]。虽然已有研究对南方地区干旱灾害的风险特征及成因进行了一些初步分析[11⇓-13],但由于对其科学认识仍然不足,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了解,这严重影响了南方地区干旱减灾防灾能力的提升。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长江流域自6月中旬开始降水偏少,中央气象台自7月21日首次发布高温预警之后,连续41 d发布高温预警信号。从此次高温干旱的影响来看,自8月11日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6省(市)启动干旱防御四级响应以来,长江中下游受旱面积已扩展到8000多hm2。此时正值长江流域一季稻灌浆和乳熟期的关键期,是水稻对水热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持续性高温干旱将导致水稻严重减产[14]。随着气象干旱不断发展,不仅农业生产受到影响,也更进一步造成了水文干旱的发生及电力供应的不足。长江干流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明显下降,较常年同期偏低4.85~6.13 m,创有实测记录以来同期最低。水位下降导致水电站难以发电,一些地方采取应急措施节电,包括工厂停工、商店缩短营业时间、办公楼关闭空调等。长江沿岸大城市中,上海关闭了外滩与浦东著名的景观灯光,四川泸州更是分时段熄灭路灯,以减轻电网压力。中国水利部已启动干旱防御应急响应,实施“长江流域水库群抗旱保供水联合调度专项行动”,加大水库出库流量为下游补水。同时,财政部安排农业生产和水利救灾资金达100亿元。总之,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高温干旱事件对水资源、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引起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15]。为揭示此次重大干旱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
首页 >
2022年夏季中国极端高温事件特点及成因初探 > 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重大干旱特征及其成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