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说阅读专练一、小说文体知识梳理1、定义小说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2、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二、读文章三、小说考点的梳理把握故事情节。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概括情节要完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了什么事结果怎样。内容概括类:链条式【 西城一模】(链条式)18.小说的情节围绕沙漠中的两座雕像展开,请你按照时间顺序,将下面的情节补充完整。(3分)①,贸然取下样本 → 获救离开雕像,因故中断研究 →②,③→明白雕像实质,引发时空感悟【答案】①沙漠偶遇雕像 ②重返寻到雕像③探究发现变化【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事件,以及提取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审题,“围绕沙漠中的两座雕像展开”“ 时间顺序”,明确答题方向。再次、明确答题范围,根据“贸然取下样本”的内容概括出自第⑥段,由此判断①的答题范围是第⑥段前;根据“获救离开雕像,因故中断研究”的内容概括出自第⑦⑧段,由此判断②③的答题范围是第⑧段后。然后,要确定答案语言形式,根据已知“获救离开雕像”“ 明白雕像实质”确定前半句的语言形式;根据“贸然取下样本”“ 因故中断研究”“ 引发时空感悟”确定后半句的语言形式。最后根据文段内容提取相应信息进行概括,形成答案。【 海淀一模】(概括式)18.文章作者鲍尔吉·原野在2018年获得鲁迅文学奖之后,记者采访了他。下面是采访记录的节选,请你阅读后,回答问题。记者:我们都知道文学不是孤岛,它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你的作品也是对社会人生思考的结晶,你能谈谈你比较关心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吗?作者:我比较关注中国几十年来社会结构的变化,关注这期间国民性的变化,关注飞速发展的中国……记者:你如何理解作家的担当意识?作者:(作家)应该卸掉作家身份,回归社会人的角色,然后是诚实,诚实地对待人的劳动,诚实地记录这个时代的艰辛与美……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诚实记录了这个时代人和社会的哪些艰辛与美。(4分)【答案要点】(1)艰辛:生活环境的艰苦(沙漠恶劣的环境:风沙大,喝苦井水等),劳作的艰辛(治理黄河的艰难、修路的艰难)。(2)美:生活环境改善(村庄美化、道路硬化、通自来水等),人安适的神情,改造自然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根据题干,初步确定“人的艰辛”“人的美”“社会的艰辛”“社会的美”几个答题要点。然后,根据相关语句概括信息,自然形成答案。【 通州一模】(概括式)18.作者以栀子花为线索,讲述了父亲的几件事。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三件事即可)(3分)【答案示例】每年父亲都会采花苞放“我”房间,“我”的梦都是清甜的;父亲采摘栀子花送给左邻右舍;父亲将出走男孩送回家的故事如栀子花的香气一样氤氩在我的记忆里,挥散不去。【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人物事件的概括。首先,要仔细审题,尤其是“以栀子花为线索”这个信息很重要,内容概括要结合“栀子花”。其次,确定答题范围,②③④各写了父亲的一件事,依据相关语言概括即可。但本题的难点是对第④段的概括,事件本身跟“栀子花”无关,所以很容易把答案写成“父亲将出走男孩送回家”,很显然不符合题意,如果仔细阅读第④段最后一句,其实说的是父亲的精神像“栀子花香气”影响着我,把事件的意义写出来,“栀子花”就自然出现在答案中。【 平谷期末】(表格式)【 朝阳一模】(提取式)18.阅读第③-⑩段,将体现作者三次抵达51号门时心情的语句分别摘抄下来。(3分)【答案要点】①终于像灯塔跳进我们的瞳孔;②漠然地擦过它;③完全没有提防,快活地叫着。【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作者情感的把握以及提取信息的能力。首先,明确答题范围:③-⑩;然后细读文章,找出描写心情的语句,答案不难得出。【学习建议】1.根据题干,明确答题方向和要点。2.锁定范围,提取相关信息 。3.整体把握,品味语句的内涵,概括信息。4.精准表述,形成答案。(二)分析人物形象。第一: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第二: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物形象。①着重分析人物的肖像变化和那些富有特征的细节。②分析人物语言,要抓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语言。(三)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小说环境描写作用题的答题模式1.自然环境的作用模式一: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模式二:××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的思想感情;为下文……的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2.社会环境的作用模式:(1)突出(烘托、描写、交代)了……,为……活动提供了背景,与……(情节)形成对比。(2)烘托(衬托、映衬)了……(思想品质、精神世界),有助于塑造……的形象。(3)触发……思想(情感)转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4)深化(暗示)……主旨。(四)情节作用其中重要情节(细节)作用的分析,要注意思考的方向。① 对表现主题的作用。其作用一般来说是点题或突出主题。②对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③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构成上的作用。一般来说是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五)写法: 1.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2.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3.倒叙、插叙的作用: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文章结构紧凑。(六)标题作用题目是文眼,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设置了悬念或者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2、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3、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4、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5、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七)补写或续写续写小说结尾: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与前文照应并合情理,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小结]现代文阅读回答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回答问题要围绕“中心意思”作答,答案都争取做到与中心意思有关。2.能用原文作答的不用自己的话答,这是一条黄金法则。3.联系上下文作答,答案要尽量与文章具体内容结合,这样的答案才能做到充分准确。4.不用修饰性语言答题。回答主观阅读题要直来直去,不要拐弯抹角。应让阅卷老师很快明了你的答案,看出你对文章的理解程度。5.要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旨。例题讲练(二)(共10分)阅读《月夜》,完成下面小题。月夜张恒①把明天考试可能涉及的一些重点内容复习了一遍后,已经快十点了。母亲催促我早点休息,别太疲劳,影响明天考试。②我躺在床上,瞌睡却老不来,像是被什么东西拦截了。可能是老想着考试,也可能是换了环境 ,但总感觉还有其它原因,是什么却想不出。③母亲执意要来城里陪我,说高考是大事,陪着我她放心。更主要的是来为我做饭、洗衣服,让我安心复习,安心考试。为了省去住宾馆的钱,母亲特意找了一个亲戚家。这亲戚是远房表亲,平时不大来往,但听说是为我考试,加之这里平时只有一位老人居住,没有妨碍,所以二话没说就应许了。④亲戚家住的地方其实算作城乡结合部,离考点比较远。不过环境还不错,单门独户,清静得很。尤其是屋后有座小池塘,四周长着一些树,有阴凉遮着,有清风徐徐吹着,坐在下面看书很舒适。塘水虽有些浑浊,但水里蒲草绿茵茵的,氤氲着淡淡的清香。蒲草旁边有几只青蛙浮在水面,伸展着四肢,鼓着警惕的大眼睛,你不动,它也不动,你一动,它就“哗”地一声钻进蒲草里。⑤过了十点,其它声音都停下来,唯有一阵阵的蛙声“呱呱”传来,而且夜越静声音越清晰、越响亮。我明白了,拦截我瞌睡的就是这一阵阵的蛙声。⑥肯定是屋后池塘里白天看到的那几只青蛙在鼓噪。我想,白天也没得罪它们哪,干嘛夜里要敞开嗓子叫,影响我睡觉?注意力一旦缠在这蛙声上,就更睡不着了。思维跟着蛙声的节奏,一阵来一阵去、一阵高一阵低,格外兴奋,越想睡着就越睡不着。心,开始烦躁;身子翻来覆去,腿不自觉地敲打着床铺,发出“咚咚”的响声。⑦可能是响声惊动了睡在隔壁的母亲。不一会儿母亲推开我卧室的门,问我怎么还没睡着。我如实说,青蛙叫好吵人。母亲“哦”了一声,叫我忍着,心静下来就能睡着,然后悄悄退出去,轻轻关上门。我听到母亲的脚步声好像进了客厅,而后又出了门。是上厕所吧。⑧好在蛙声只鼓噪了一会儿,过不多久,屋后便安静下来。⑨我庆幸,终于可以安心睡觉了。没有了蛙声,夜很静,静得让我很快就睡去了。⑩第二天早晨,我又去屋后的池塘边读书。埂边的树一夜休憩后更加青翠,塘埂的草被露水打湿更加柔软,清新的空气让我连做了几个深呼吸。浮在水面的那几只青蛙还是昨天的姿势,见着我不沉也不逃,鼓着湿漉漉的大眼睛,不再像昨天那么闪着警惕的光芒。我忽然觉得青蛙是有灵性的——知道我在复习考试,竟然控制自己的习性,晚上只叫那么一会儿便不再出声,让我安静地入睡。它一下子让我亲近起来,好像成了我的宠物。我蹲下身子望着青蛙,拽一根小草轻轻扔向水里,想喂它吃,逗它玩。靠前的青蛙划动着腿脚,本能地往后退了一点,依旧鼓着大眼睛看着我,好像在揣摩我的心思。我暗暗对它们说,放心,我不会伤害你们。我感觉自己和青蛙有了一种默契。 第二天晚上还是那样,屋后池塘里的青蛙很准时地在我将要入睡时唱出休止符。蛙声收得很干脆,很彻底,像是一场演出适时落下帷幕。青蛙如此善良,我在感激的同时也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好好休息,以最佳的精神状态考出好的成绩。 第三天夜里,或许是因为睡得早、睡得好,也或许是因为惦记着最后一科英语考试有听力部分,半夜时分忽然醒了。清凉的月光从窗户里透过来,照着房顶,照着隔墙,照着衣柜,照着盖在身上的被单,感觉像睡在家里一样。趁着好心境爬起来上个厕所,然后站到窗前看看外面,感受着这城郊夜晚的温馨和美丽。 看了前面再看后面,可能是为了南北通风,亲戚家的房子在后墙上开了一扇窗户。后窗正对着小池塘,因为距离不远,又有月亮照着,所以池塘边的景物看得比较清楚。早晨读书时认识的几棵树披着月光仿佛已经睡去,池塘里的蒲草浸透了月光也似乎打着鼾声。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进入我的视线。只见她拿着一根棍子从树荫里走过来,不时地轻轻敲打着塘埂边;趟到头,再回去。清瘦的身影一会儿敞在月光下,一会遮在树荫里。 是母亲!瞬间,一股暖流流过全身……1573字(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14. 小说讲述了“我”高考期间借宿亲戚家的一段往事。作者以“蛙鸣”为线索,串连起“我”的心理变化过程:第一晚,“我”躺在床上没有瞌睡,听见蛙鸣,内心_____;不久,蛙鸣停止,“我”感到____ _;第二晚,蛙鸣在“我”入睡前准时停止,“我”____ ;第三晚,“我”发现是母亲制止了蛙鸣,“我”______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