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2022全国各地高考作文2022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  > 2022高考语文全国2卷作文题目及解析范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

2022高考语文全国2卷作文题目及解析范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

2022高考全国2卷作文题目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微纪录片,介绍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有位科学家强调,实现北斗导航系统服务于各行各业,“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她致力于科技攻关,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有位摄影家认为,“真正属于我们的东西,是民族的,血脉的,永不过时”。他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有位建筑家主张,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必须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他一直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高考全国2卷作文审题立意

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以“立德树人”为导向,重点考查考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同时观照考生的人文底蕴和反思自省意识的培养。材料聚焦中国共青团成立百年,紧扣时代主题,以“选择·创造·未来”为核心立意,选取了三个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典型,描述了他们在选择个人热爱的事业后,通过创新努力将个人的发展放在国家建设中的人生经历,展示了新时代人才的精神面貌和风采,引导考生以榜样力量为引领,努力成长。这是价值观方面的限制。在思维层面,命题人设置的是三元关系,考生要立足材料表达对选择·创造·未来关系的理解。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选择成就人生,创造点亮未来。

2.选择创造擘画未来。

3.选择创新,开启未来。

4.选择热爱,选择创新,开启未来。

……

偏题立意:

1.抉择。(偷换概念。)

2.传承青春使命建功伟大时代。(忽略写作主题,断章取义。)

3.青春赓续强国有我。(同上。)

4.创新助力成功。(同上。)

审题:

本题为情境任务型作文题。

材料关键句:“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这句话提纲挈领,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出发点,紧扣题目中的关键词“选择、创造、未来”,指明了文章写作的方向——围绕个人选择,立足奋斗创新,建设辉煌未来;并引导考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进行关于对职业规划、奋斗目标、历史使命的思考。

材料由两段话构成。第一段整体介绍了微纪录片中的一组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点明了他们的共同特点:都将自己热爱的行业视作不二选择,都将专注事业、力行创新作为奋斗方向,都展示出开启未来、创造辉煌的精神力量。

材料第二段分别列举了三位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选择的奋斗目标以及各自不同的信念、理想。科学家致力于科技攻关和科普教育,摄影家致力于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建筑家致力于建造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作品,虽然三者的职业目标、践行理念各不相同,但都共同指向了时代背景下的大国命运,都将个人目标与国家前途紧密结合,都将个人理想和奋斗融入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

因此,题目中将征文活动的主题定为“选择·创造·未来”,即是引导考生思考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关系,引导考生牢牢把握住个人选择的高度与方向,深刻意识到强国复兴有我的责任和担当,体现出让个人梦与中国梦同频共振的时代主题。作文时,考生应充分理解到,热爱、使命、担当是个人选择的标尺,奉献、奋斗、智慧是创造辉煌的基石,初心、理想、信念是开启未来的前提,并联系时代背景和生活实际,呈现出自己对职业选择的认知和对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壮阔奋斗的意愿,展望与时代共鸣、与国家共进的未来美好愿景。

立意:

1.小我融入大我,热爱伴航理想。

2.立足个人理想,承担未来使命。

3.选择引导梦想,创造开启未来。

4.融入时代大潮,奉献青春力量。

2022高考语文全国Ⅱ卷作文题目解析

材料语信息

共2段,为总分关系。

第一段总说,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的共性是:“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第二段分别举了科学家、摄影家、建筑家三个不同行业的例子。

引导语信息

1、复兴中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2、征文(实用类文体,书面语呈现,多用长句,语言文艺性)

3、团委(写作者与读者都是年轻人)

4、主题“选择·创造·未来”(写明三者关系,三者关系对应第一段的句子“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本题陷阱

1、主题是“选择·创造·未来”,材料中的关键词是“选择”“创新”“来来”,此处的“创造”与“创新”是何关系,需要思考,如何将“创新”转换为“创造”的表达。

2、“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中的“选择了……,也选择了……”并非并列关系的复句,实则是顺承关系,先选定了行业,再选择创新方向。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主体部分由两个自然段组成。第一自然段创设真实情境,聚焦中国共青团成立百年这一特殊历史节点,引出通过微纪录片记录不同行业奋发有为人物典型的具体情境。“他们选择了自己热爱的行业,也选择了事业创新发展的方向,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则是这些奋发有为人物的共同特点,也是青年人努力的方向。第二自然段则列举了科学家、摄影师、建筑师三个不同的事例,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说明。首先,三位典型人物职业方向各不相同,彰显了“选择自己热爱行业”的必要性,其次,在他们事业的发展过程中,三人又都很注重“创造”的重要作用:科学家明确指出科技攻关“需要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摄影家“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将其与现代摄影技术结合到一起,也是一种创造;而建筑家则提出“要改变‘千城一面’的模式”。这也可以理解为第二重“选择”,即对“事业创新发展方向”的选择。最后,事例也体现了三人的第三重“选择”——将自己的热爱融入到民族与国家之中,从而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考生当在此基础上阐释对“选择·创造·未来”这一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2.典型任务的限制。材料有明确的任务指令:征文活动由复兴中学团委组织发起,面向的读者自然是本校学生,行文时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主题为“选择·创造·未来”则明确了审题立意的关键词,首先要弄清三者之间的关系,再确定文章的基本观点。“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考生不可脱离材料写作。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立德树人”导向鲜明,材料中三个人物都是在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都可称之为榜样先锋。所谓“见贤思齐”,考生的主题表达也必须体现当代青年人的良好精神风貌,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勇担使命,不负韶华,谱写壮丽的青春之歌。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本则作文立意虽是必须围绕“选择·创造·未来”这一核心概念展开,但角度是开放的,多元的:可围绕“是什么”展开:着眼于科研领域,谈科技创新优秀人物的选择,谈科研领域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谈科技进步对国家未来的巨大影响;着眼于文化领域,探讨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创新,谈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期的生命力,如何传承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亦可将眼光放远,谈时代楷模人物的选择、创造,以及他们投身时代伟业为祖国未来擘画美景的精神等等。可围绕“为什么”展开,谈“选择·创造·未来”的必要性。亦可以从“怎么做”展开,谈青年一代的选择、创造,为祖国未来担当时代使命的精神等等。

2.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考生选择不同的立意角度,都可以自由联想相应素材、名言和生活实例佐证。如孙家栋、王亚平、肖思远等英雄楷模,冬奥开幕式、“鸟巢”苏州博物馆、《端午奇妙游》“中国节日系列”等生活实例,注意兼顾所选素材的经典性和新颖性,这也是对考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考查。考生也可在材料基础上延伸思考。致力于科技攻关的科学家仍不忘“从事科普教育,培育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就是在用“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引领未来;摄影家选择了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就是通过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承引领未来;建筑家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他不仅是在建造,也是在创造,他的创造引领未来。

3.文体选择开放。本考题对文体没有特殊限制,考生既可叙述,也可抒情;既可描写,也可议论。但文体特征必须鲜明。

2022高考语文全国2卷作文名家解读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

沈阳市皇姑区教育研究中心高中语文教研员孟春华

2022年辽宁高考作文试题紧扣时代主题,选择了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典型,要求学生以“选择·创造·未来”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试题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立德树人”教育宗旨融入其中,让考生在认识、思考、落笔的过程中接受思想的启迪,构筑精神谱系,肩负时代使命。

无论是以“新方法、新思维、新知识”攻克难关的科学家,“从民族传统中汲取养分”的摄影家,还是要“赋予建筑以理想和精神”的建筑家,他们的人生目标不同,职业选择不同,但都将个人价值的实现置于祖国建设的大局中。

试题展示了新时代人才的精神面貌和风采,引导学生见贤思齐,“立志而贤则贤”。既鼓励青年正视现实问题,做好个人的事业规划,也鼓励青年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

正所谓“无奇不平淡,慎思方见真”。只有勘透材料的纵深式逻辑,把握好“选择”“创造”“未来”的连贯关系,才能写出“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理解和思考。

“致力于科技攻关”的科学家仍不忘“培育青少年”,辩证看待民族传统的摄影家通过照片“增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立足当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建筑家在努力建造“再过几代人仍然感觉美好”的建筑作品,他们都选择将自己的热爱融入到民族与国家之中,在选择后坚定毅然地把创新作为事业的发展方向,从而展示出开启未来的力量。

“草木蔓发,春山可望”。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的青年只有把小我的热爱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把创新作为时代发展的源头活水,才能实现个人成长、助力国家富强的青春使命。

最后,试题的情境任务为“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这种以浓缩的情境显示广阔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在与情境互动中生成写作内容的方式,最大的特点就在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