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专项汇编1.【2022年北京】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___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____”,却“欲辨已忘言”。(2)“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2.【2022年天津】下面对《钱塘湖春行》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A.首联点题,交代游踪。诗人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以西,远眺西湖,见到了春水初涨,云脚与湖面相接的开阔景象。B.中间两联抓住早莺、新燕、乱花、浅草四种景物,描绘了暮春时节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C.尾联直抒胸臆,写诗人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D.全诗准确抓住景物特征,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加以描绘,形象鲜活,色彩鲜明,富有画面感。3.【2022年河北】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①桂:地名。②吴:地名。③馀:同“余”。④中夕:半夜。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⑥垠:边际。(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4.【2022年河南】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这首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5.【2022年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满江红秋瑾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八年风味徒思浙”,表达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反映出她四处飘荡的艰辛和对个人家庭稳定生活的向往。B.“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表明作者素有的济世情怀。“因人常热”,主要指对封建专制的痛恨,对民生疾苦的同情。C.“俗子胸襟谁识我”中的“俗子”,从语境来看当指词人的丈夫;从广义上理解,也可泛指世俗之人。D.“英雄末路当磨折”,是讲英雄的末路自然是磨难重重,反映出作者对今后求索的艰险早有思想准备。(2)下列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秋容如拭”,是写秋天的景色仿佛擦拭过一般明净,但这明丽的秋景却不能抹去词人的国难心愁,乐景反增悲哀。B.“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三字短句斩截有力,通过身与心的对比与反衬,写出了词人不是男儿胜似男儿的豪迈气概。C.“青衫湿”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此处为用典,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四面歌残终破楚”也是一处用典。D.本词既有坚定的理想追求,又有巾帼英雄的侠肝义胆,蕴含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基调伤感低沉,语言刚健清新。6.【2022年江苏徐州】阅读古代诗歌,完成问题。柳州榕叶落尽偶题①柳宗元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注]①柳宗元三十三岁被贬永州,十年后被召回长安,仅一个月又被外放到更荒僻的柳州。(1)请对“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作简要赏析。(2)你对“宦情羁思共凄凄”中的“共”字如何理解?7.【2022年陕西】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首联“风烟望五津”的“望”改成“看”,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2)人们常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作为临别赠言。毕业在即,请另外选用一两句古诗词,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同学的祝愿。8.【2022年新疆】古代诗歌阅读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唐代是诗的时代”,这首五言律诗以叙事开端,交代了地点和事由,诗人将乘舟离开楚地去往蜀国,表达诗人外出游历的喜悦之情。B.颔联以雄健的笔力,化静为动,写出了景物的变化,看似无理,却正是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也符合江水进入楚地后一马平川的特征。C.颈联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美景,富有画面感:朗月映照下江水澄净明澈,黄昏天边云朵高高堆垒,犹如海市蜃楼,变幻多姿,让人陶醉。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诗人用多情的笔调,写出了家乡水的情深意重,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9.【2022年湖南岳阳】古诗阅读。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西归①绝句(十二首之二)[唐]元稹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②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注释】①西归: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五年后,自唐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奉诏还京途中。②书:友人李复言、白居易的书信。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具体说说你是如何读懂诗人心情的。10.【2022年湖北咸宁】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问题。【甲】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乙】秋日登吴公台①上寺远眺唐·刘长卿古台摇落②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夕阳依旧垒,寒磬③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注释】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②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磬: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1)选出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A.甲词以“问”贯穿始终,一问“神州”,二问“兴亡”,三问“敌手”,三问三答,简洁有力,结构严谨。B.甲词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轻气盛,统帅千军,割据一方,暗含词人对他穷兵黩武,以致战乱不休的批评之意。C.乙诗颔联描写登台所望之景,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隔水远眺山峦,皆在云罩雾绕之中,显得格外幽深。D.乙诗颈联中的“依”字有“靠着、傍着”之意,仿佛夕阳对旧垒恋恋不舍,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为尾联情感的抒发营造氛围,极有韵味。(2)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中的叠词音韵和谐,意蕴深厚,请赏析“悠悠”一词。(3)甲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分别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11.【2022年广东广州】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1)请找出诗中体现山西村民俗的诗句。(2)请阐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的理趣。12.【2022年海南】阅读古诗,完成问题。过零丁洋[南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1)本诗领联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人生遭遇。(2)紧扣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说说你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13.【2022年内蒙古通辽】古诗词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宁,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请你选出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词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作。宋神宗熙宁七年,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次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写此词。B.“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引用典故,语出《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作者以冯唐自许,希望得到朝廷重用,建功立业。C.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场面,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融叙事、用典、言志为一体,由“狂”字贯穿全篇,委婉表达词人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和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D.这首词是苏轼的一首豪放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全词用语刚劲,通过密州出猎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突出词人的豪放英勇。14.【2022年内蒙古赤峰】漫步古诗苑,欣赏一首诗,回答下面的问题。题稚川山水[唐]戴叔伦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注:戴叔伦,唐代诗人,此诗作于作者宦游途中。(1)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本诗的写景,着墨不多,颇似元人简笔写意山水,富有意趣。B.艺术的灵感往往来自错觉,这首诗便是如此。如果按因果关系,行人在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才有“无限秋风思”,三四句却予以倒置,颇具匠心。C.诗人憩息于“松下茅亭”,放眼亭外,在水天背景上,那“汀沙云树”像在清水中洗浴过一样,给人以舒畅之感,一个“凉”字就传达了这种快感。D.本诗通过对稚川山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稚川水的思念之情。(2)请你把“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的画面描述出来。15.【2022年辽宁大连】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依据对全词的理解,将下面的批注补写完整。减字木兰花·姚江阻雨[明]赵宽寒风吹水,微波鼓作鱼鳞起。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疏钟何处?知在前村黄叶树。茅屋谁家?荒径无人菊自花。批注:(1)“横”与题目中的“阻”呼应,描绘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寒风”“客舟”“荒径”等意象营造出的意境中,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1)①车马喧;②真意(2)示例:庭前菊花绽放,屋后青山静立,菊花热烈而奔放,青山静穆而高远,人闲逸而自在。日暮山间的云气,若有若无,浮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结伴而飞,归向山林。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诗的开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在喧嚣的尘世建造房舍,却感受不到来往车马的喧闹声,据此可知,第①空应填“车马喧”;诗的结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诗人在归隐生活中体验到“真意”,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据此可知,第②空应填“真意”。(2)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歌内容并描述诗歌画面的能力。通读全诗可知,诗人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四句诗中详细描写了自己远离俗世的理想生活状态。考生可结合自己对这四句诗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生活场景。注意要素齐全、语言通顺。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B项,“暮春时节”表述有误。早莺争飞暖树,新燕啄春泥,繁花渐开过程的细微再现,小草萌生刚没马蹄的特写镜头,展现的是西湖早春的美好景象。3.答案:(1)茅屋为秋风所破(2)关心民生、心忧天下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考生联系第一首诗的题目可知,杜甫正是因为“茅屋为秋风所破”才歌诗一首。(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把握。杜甫身处饥寒之境,仍心系天下寒士,祈求“得广厦千万间”;白居易身披暖裘,由己及人,希望能得“万里裘”,使“天下无寒人”。两人虽境况不同,但都将天下寒士的冷暖记挂在心头,由此可看出两人关心民生、心忧天下的情怀。【参考译文】新制布裘桂地的布匹白得像雪,吴地的丝绵比云还软。布很结实丝绵也很厚,缝成的棉袍暖烘烘的。早晨拥着它坐到晚上,晚上盖着它睡到早晨。哪里晓得严冬的寒冷,浑身像春天一样暖和。半夜里忽然思潮汹涌,抚摩着棉袍迟疑徘徊。大丈夫贵在康济万民,怎么能只求自身的安宁。哪里能得到万丈长的棉袍,(用它)盖裹住大地四周边际。都像我一样温暖,天下就没有受冻的穷人!4.答案:(1)赞美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誓死报国的决心)。(意思对即可)(2)示例一:肃杀的景象。从本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的肃杀景象。示例二:绚烂的景象。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雄浑悲壮的美,秋色的绚烂可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人情感的分析。解答时,要仔细审题,题干要求分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将士们”怎样的情感,切不可理解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歌前三联写出战争的艰苦性和战争的惨烈,尾联借用典故表达了誓死报国的决心。由此可知,本诗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誓死报国的决心的赞美。(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判断“秋色”是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从“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可以看出“秋色”可以是肃杀的景象;从“黑”“金”“燕脂”“紫”“红”等描绘色彩的词语,可以看出“秋色”也可以是绚烂的景象。考生据此表达观点,恰切分析即可。5.答案:(1)A(2)D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有误,词的上片写与王廷均结婚八年,表面上过着富贵人的生活,实际上是“奴仆不如”的生活,如今与其决裂,突破家庭束缚,实现了“求自立”的愿望。BCD.正确。故选:A。(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该词感情基调高昂,语言刚健清新。故选:D。6.答案:(1)采用了移情于物(寓情于景、触景伤情、情景交融)的手法,描写了雨后山城百花落尽、榕叶满庭、莺鸟乱啼的景象,抒发了诗人的愁苦(凄黯迷惘)之情。(2)“共”字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既包含仕途不顺的贬谪之思(政治失意的郁结或宦情的凄凄),又包含羁旅无归的怀乡之念(漂泊在外的愁绪或羁思的凄凄)。解析:(1)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从题目及三、四两句诗可以看出,此时虽是仲春时节,但遇到春雨,花朵凋零。榕叶落尽,似为秋季的感觉;从首句可以感知,作者因做官遭贬及远离故乡,心境凄凉,也似处秋天之感。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抒发了诗人的愁苦(凄黯迷惘)之情。(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宦情羁思共凄凄”直接抒发“被贬”及“流落异乡”的凄凉之情。“共”字既政治失意的郁结,又包含漂泊在外的愁绪,说明“凄凄”之感是双重的。7.答案:(1)不好。“望”字从空间着眼,写作者自长安遥望千里之外朋友即将宦游的巴蜀之地,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看”则距离较近,表达不出作者的这种情感。(2)示例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我们分开之后,依然能彼此牵挂,友谊天长地久。示例二:希望你充满信心,努力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示例三:“莫愁前路无知己”,希望你在新的环境满怀信心,抖擞精神,开启新征程。解析:(1)本题考查炼字。解答本题,首先分析“望”和“看”表达效果的不同,“看”多是对近处的观察,而“望”则是对远方的一种远眺,“五津”是朋友要赴任的距离长安十分遥远的巴蜀之地。据此可知“望”字更恰当,该字从空间上着眼,写作者自长安远望朋友赴任之地,流露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2)本题考查口语表达以及古诗词的积累与运用。解答本题,首先根据积累选定具有积极向上精神的古诗词句,然后结合古诗词句内容表达自己的祝愿即可。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A有误,应为:诗人将乘舟离开蜀国去往楚地;BCD正确故选:A。9.答案:诗歌表达了诗人奉诏回京途中的喜悦之情。诗歌首句忆昔日之愁。次句露今日之喜。一、二句用对比手法,以昔日被贬之忧反衬今日西归之乐。第三句叙开读友人书信情事,虽不言情,而情自见。末句以明丽活泼的春色透露诗人此时此地轻松愉快的心情,以景结情,余味无尽。解析:本题考查诗人情感的分析理解。诗的首句“五年”忆昔日之愁。次句“春风”露今日之喜。“今日春风到武关”,蕴含着双关的意思,一是指自然的春风,二是作者奉诏回京,途中又接到两位朋友的书信时的喜悦。可见,此句诗正是在叙事中衬出诗人此时欣喜的心情。一、二两句,直叙其事,遣词造境平而无奇。然而,三句“临水”一转,顿起诗情;四句“小桃”一结,更饶画意。奉召西归,是一喜;途中又接到李复言、白居易寄自长安的书信,更是一喜。君恩友情,交织心头,这就加添了“两纸京书”的感情容量。“临水”二字一意,全诗皆活,意境毕呈。诗中不着一字,而诗人捧读音书时盼归念友的那种急切、兴奋、激动、喜悦的情状,跃然纸上。结句不从正面写喜悦之情,却一下子跳到商山(今陕西省商县东)小桃花树上,以景语收住全篇。至此,全诗戛然而止,画面上只留下一片花光水色。不言人的心情如何,只用彩笔点染商山妍丽春色,而人的愉快之情已自流露。据此分析概括即可。10.答案:(1)B(2)“悠悠”既指时间的漫长久远,也指词人思绪的无穷。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充满悲怆之情。(3)甲词: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乙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吊古伤今,感慨物是人非,世事无常。借前朝覆灭往事,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国家正遭受战乱的感伤。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ACD.正确;B.有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故选:B。(2)本题考查炼字。“千古兴亡多少事?”这是一句问话。词人禁不住发问,从古到今,到底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往事悠悠,是非成败已成陈迹,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形容漫长、久远。这里,叠词的运用,不仅暗示了时间之慢,而且也表现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和感慨。接着的“不尽长江滚滚流”句,词人借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意境,不但写出了江水奔腾而去的雄壮气势,还把由此而产生的空间感、历史感都形象地表达出来。(3)本题考查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甲词运用了孙权的“生子当如孙仲谋”典故,暗讽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乙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这是一首登临怀古诗。首联扣题,挈领全篇。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悲秋意绪溢满纸端。秋风飒飒,落木萧萧,使人顿生悲凉之意。颔联宕开一笔,不写乡思,转而细写登台所望之景,别开生面。上句写近景,寺院地处荒山僻岭,故而人迹罕至。着一“野”字,分明投射出诗人处江湖之远、仕途失遇的苦闷;着一“少”字也暗示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下句写远景。隔岸青山层峦叠嶂,云遮雾绕,清净幽深:这样一个超然于熙攘尘世之外的所在或许是荡涤诗人心头重重烦虑的佳处。此联景中含情,宛然有一种横空出世的虚静散淡的韵致。颈联继续写景,由远而近,写出了古台四周苍茫的暮色,用笔细致。这两句表面上是发思古之幽情,但其底里深处还是脱不了自我身世之痛。尾联议论抒情,因眼前之断壁残垣的萧索败落的景象,而浮想起南朝的繁华与战乱等等,只觉满腹的惆怅。“惆怅”是本诗的关键,点出了主旨。明则为历史兴衰无常而惆怅,实则有人生坎坷多难而伤感。11.答案:(1)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2)不论前路多么难行、难辨,只要坚定信念、敢于探索,就会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意思: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这一句体现山西村民俗。(2)本题考查概括诗句蕴含的哲理的能力。答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本义,然后在本义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没有路了,忽然又出现了村庄,看到了希望,说明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道路是曲折的。启示我们要有乐观主义精神,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参考译文: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浊而又浑,在丰收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丰盛。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村民们衣冠简朴古代风气仍然保存。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12.答案:(1)比喻;对偶(2)示例:这一诗句告诉我们,人世间谁能免于一死 真正的英雄只求留下一颗赤胆忠心,永远照耀在史册上。我认为,爱国主义精神就是要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心里,当国家和民族需要的时候,要勇于担当、乐于奉献、舍生取义。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修辞手法的辨析。首先明确颔联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两句。然后疏通诗歌大意可知,该句将“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柳絮”,将“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由此可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此外,该联中“山河破碎”对“身世浮沉”,“风飘絮”对“雨打萍”,对仗工整,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2)本题考查对诗句传达出的精神的理解。作答时,首先解释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感悟谈理解即可。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直接表达词人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和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故选:C。14.答案:(1)D(2)在酷热的五月仲夏傍晚时分,想息茅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都映照在苍茫暮色里。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表达了作者对优美的稚川山水风光的热情赞颂,并巧妙抒写了他的思乡之情。故选:D。(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画面的描绘。解答此题,首先要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然后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一二句,描画“行人”傍晚小憩于茅亭的所见,也是对山水的点染。作为一个赶路的宦游人,在“五月”仲夏的暑热中整日跋涉,直到傍晚才突然发现一个“松下茅亭”,岂不喜出望外;憩息亭中,只感到清幽的凉意阵阵拂来,又怎不感到痛快。再纵目远眺,那江中汀洲的白沙,那云烟缭绕的绿树,在暮色映照下显得一片苍茫。15.答案:(1)客子苍凉秋雨中思归的景象(2)羁旅愁思;凄凉寂寞解析:(1)本题考查诗文理解。根据题目“姚江阻雨”,联系词文“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可知,本欲渡江却为茫茫秋雨所阻隔,客子只好泊船靠岸。客子观雨思归,描绘出客子苍凉秋雨中思归的景象。(2)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寒风”“荒径”是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凄冷的风,荒凉的小路,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客船”暗示作者羁旅他乡不得归的游子;荒凉寂静之景不禁使客子漂泊他乡内心满是惆怅,内心凄凉寂寞,满是羁旅愁思。
积累 | 初中语文病句修改专题讲解
积累 | 一张图掌握初中文言阅读特殊句式
素材 | 让孩子背下这些初中语文必背的文学常识,每次考试多考20分!
名著 | 中考语文名著《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篇
积累 | 初中七至九年级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作文 | 中考语文满分作文: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名著 | 部编版初中语文必读名著书目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沁园春·雪》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课《我爱这土地》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我爱这土地》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敬业与乐业》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写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敬业与乐业》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论教养》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精神的三间小屋》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岳阳楼记》二则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醉翁亭记》二则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二则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诗词三首》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故乡》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我的叔叔于勒》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孤独之旅》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怀疑与学问》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谈创造性思维》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创造宣言》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智取生辰纲》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范进中举》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三顾茅庐》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导学 |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刘姥姥进大观园》电子课本+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致各位读者:因为gongzhong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想正常看到“大语文之树”的推送,需要大家在阅读后,在文末右下角点一下“在看”,我们每次的新文章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人海茫茫,不想和大家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