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亢
近日,针对菏泽市牡丹区网民关于“为什么农村学校缺老师”的留言,山东留言办理1日回复称,菏泽市牡丹区现有教职工数量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应配备教师12009人,缺编达2438人,“产假式缺员”现象明显,而农村地区的退休老师和代课老师则是两大缺口。
与此同时,近年教资考试报名规模不断增长,2017年达410万人,2019年则攀升至900万人。就在去年,教资考试开放报名当天,还因系统宕机登上热搜。一边是教资考试大火,另一边是“教师缺编2438人”。当老师,究竟是一个热门还是冷门职业?
一方面火,一方面缺,说明要做好资源的均衡。不能忽视的一个现象是:发达地区人才扎堆,而欠发达地区往往一师难求,这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一个缩影。所谓“人往高处走”,在城乡合并大趋势、“城市取向”主导型价值观的影响下,人往发展好、待遇好的“高处”走,的确是符合人性的选择,而要解决不均衡问题的关键点,也正在于此。
在不少农村地区,一个老师往往要身兼音体美思品数职,压力大、环境苦先不谈,待遇偏低所产生的心理落差,才是“劝退”乡村教师的核心原因。云南断臂老师江声发,代课18年没转正,每天往返走8公里山路去学校,用10厘米的残肢板书,与学生同吃同住,还是想坚持教到退休。这是一种情怀,也是部分农村代课教师的一个现状缩影。
云南断臂老师江声发,在乡村学校代课18年
当然,要根本改变艰苦地区缺教师的现象,不能光靠情怀,还需要政策加持和资源倾斜。江声发的故事,说明的也是编制待遇对留住乡村教师的重要性。
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区域发展不均衡的大背景下,想要实现教师资源的均衡,其实需要更大激励机制,过程不会容易,需要发力的地方很多。
尤其对于乡村地区来说,提高待遇是重中之重。教师工资依赖于当地的财政,一些地区整体收入水平不高,自然教师待遇也偏低,这就需要国家整体统筹这些地区的教师收入。欠发达地区老师的交通问题、生活条件、薪资待遇都需要被改善。
有好的薪酬福利保障,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自然会随之提高,学校就不会愁招人留人。深圳中学每年所招教师绝大多数出自北大清华,其中不乏博士毕业生,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学校教育设施配置原则要尽力做到城乡统一、全国统一。
此外,不少地方现在都在推行“确保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确实是一个方向。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师,应该在职称评定上给予足够的倾斜和加分,为他们打通向上的晋升通道。另外,探索推广教师区域交流轮岗制,也是保持学校间师资力量平衡的一个好方法。
当待遇和条件都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当社会舆论没有了高低之偏见,让老师们感觉到“付出是值得的”,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