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定与保护产权以及实施合约,都需要耗费资源。制度与所用技术一起决定交易费用。由土地、劳动和资本等投入品转形为商品与服务,也需要耗费资源。转形不仅是所用技术的函数,也是制度的函数。故而,制度是影响生产成本的关键因素。
非正式约束包括声誉、普遍接受的行为标准(其有效性表现在:对方的行为能被容易的观察到),以及因重复交易而产生的惯例。
与经济理论中所设想的无摩擦交换之间的差距的大小,取决于制度结构在多大程度上能允许第三方影响到买方效用函数中的属性的价值。这种影响包括:邻居的行为,偷盗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地方当局改变区划规则从而影响财产价值的可能性。……类似的,制度结构通过决定契约的履行或在违约情况发生时卖方的受保障情况,来决定卖方的风险。值得强调的是,上述种种权利保障方面的不确定性,乃是区分现今高收入国家相对有效率的市场与过去以及当今第三世界经济体之间差别的关键因素。
交易费用反映了制度的政体。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制度,构成了一个经济体,或者在更大的规模上,一个社会。这一总体结构最终决定了个人契约层次上的交易费用。
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的复杂组合使得在特定条件下的连续渐进的变迁成为可能。正式规则与非正式约束的微小变化,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的改变制度框架,进而演化出一个与初始状态不同的选择集合。(注:这些正式与非正式约束的组合直接决定了交易费用和成本,并且这些费用和成本如果过高的话,交易双方就倾向于通过调整非正式约束来改变这些组合。这样的组合的改变渐渐的改变了制度框架的内涵,并进而影响到了制度框架的结构。)
在经济绩效方面,制度框架起着主要的作用。……制度框架对于那些相对成功的经济体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8、制度与交易费用和转形成本”
组织及其企业家从事的是有目的的活动,因而,他们是制度变迁的主角,他们型塑了制度变迁的方向。
知识的发展方式型塑了我们对周遭世界的感知,而这些感知又型塑了我们对知识的追求。……知识的发展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进而影响他们理性化那个世界、解释那个世界以及证明其为合理的方式。而这又反过来影响到建立契约的成本。
我在这里总的想法应该是很清楚的:(1)制度框架将型塑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方向;(2)这一方向将是特定社会长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果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投资于那些能提高有形资本或人力资本投入品的生产能力的知识,或是投资于能增进企业家默会知识的方面,那么由此而带来的生产能力提高将是与经济成长相一致的。——“9、组织、学习与制度变迁”
变迁的主角,是那些能对根植于制度框架内的激励作出反应的个人企业家。变迁的源泉,则是变化着的相对价格与偏好。
变迁通常由对构成制度框架的规则、规范和实施的复杂结构的边际调整所组成。制度框架的总体稳定性使不受时空限制的复杂交换成为可能。
产生稳定性的是一系列约束的复杂组合,其中包括嵌套在科层结构中的各种正式规则。在这种科层结构中,任何一种改变都只会产生比其原先状态更高的成本。这其中也包含非正式约束,它们是规则的延伸,是对规则的详尽阐述,是规则的先决条件。由于非正式约束已经成为人们习惯行为的一个组成部分,因而它们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这些约束使人们在日常的交换过程中不再需要随时随地的、费尽心机的思考每次交换的条件。我们通常用常规、习俗、传统或惯例等词汇来提到这些非正式约束的存在。并且,正式规则与非正式约束之间的复杂互动,与实施方式一起,型塑我们的日常生活,指引着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现世活动。
制度变迁的过程可以表述为:一种相对价格的变化使交换的一方或双方感知到:改变协定或契约将能使一方甚至双方的处境得到改善,因此,就契约进行再次协商的企图就出现了。
非正式约束的主要作用是修改、补充或扩展正式规则。因此,正式规则或其实施的变迁将导致一个非均衡状态的出现,因为构成稳定选择理论的基础的,是一个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约束以及各种实施在内的综合因素。(注:非正式约束的来源是所在国家或社会的文化传统,对于因相对价格、个人偏好而改变的正式规则来说,文化传统本身的连续性使得非正式约束与正式规则之间的变迁并不同步,两者之间会产生一种持续的张力。非正式约束会逐渐适应正式规则的要求,渐渐演化;同时依然有很多非正式约束保持着顽强的韧性,它们在解决交易各方的诉求、配合正式规则的落地等方面继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0、稳定性与制度变迁”
读书社会热点思想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