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2020年10月自学考试全国命题03657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真题  > 2024年10月自考03657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押题及答案.pdf

2024年10月自考03657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押题及答案.pdf

《学前教育研究方法》

课程代码:03657

一、单项选择题

1、学前教育研究的对象是【学前教育现象】,特别是【学前儿童】。学前教育不单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注重研究作为一种社会现

象的【早期儿童教育】。P31

2、学前教育研究,广义的研究方法体系包括三个层次,即【方法论、一般方法和具体研究方法】。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最高层次为【方

法论】。【方法论】主要探讨研究的基本前提假设、逻辑、原则、规则、程序等问题,它是指导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马克思主义

哲学】是统领意义的方法论。P32

3、学前教育研究依据【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可分为:P33-34

4、从【方法学角度】学前教育研究有两大类型,即【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质性研究也称定性研究,是指以【文字和图片】对教育

现象作描述;量化研究也称定量研究,是指用【数字】对教育现象加以量的表示。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是【解释主义】。量化研究的

理论基础是【实证主义】。P34

5、学前教育研究具体方法包括:【历史法或文献法、观察法(基本方法)、调查法(最为广泛的一种研究方法)、实验法】。教育史上最

早的一项调查是【美国的赖斯】于1892年做的关于【“小学生拼写练习的调查”】。P35-36

6、学前教育研究过程由6个环节:【①选择研究问题;②查阅文献;③研究设计;④收集资料;⑤整理分析资料;⑥成果表达与评价】。

P37

7、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演进历程:P37-38

(1)【直观思辩的经验化阶段】。该阶段的时间跨度为【文艺复兴到19世纪前半叶】。

(2)【实证分析的自然科学化阶段】。20世纪初受以【行为主义】为代表的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学前教育研究走上了追求自然科学

化的道路,将实验法、测量法作为最科学的方法加以推崇。

(3)【方法整合的多元化阶段】。

8、统计技术更加依赖于统计软件包的专业化,如【SPSS、SAS、Liserl、MultilevelAnalysis】等。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整理也有系

统化的软件包,常见的软件包有【HyperCard2.0、HyperResearch、Storyspace、Cvideo】等。儿童发展领域的“发展认知神经科学”

除了实验设计技术的高度专门化外,儿童神经加工的测定技术更为专门化,如专供儿童脑功能测定的【ERP技术、FMRI技术、PET技

术、NIRS技术】等。P38-39

9、不同发展阶段幼儿园教师适宜的研究方法。P40

(1)幼儿园教师入职初期适宜的研究方法是:【自然观察、生活观察、田野观察、工作日志记录、轶事记录、谈话法、沟通法、个案研

究、单一被试实验、行动研究】等。

(2)幼儿园教师入职中期适宜的研究方法是:【客观观察、时间取样记录、事件取样记录、访谈法、深度访谈法、焦点访谈法、简单问

卷法、纵向个案研究、跨个案研究、小样本被试研究、准实验性行动研究、协同行动研究】等。

(3)幼儿园教师入职后期适宜的研究方法是:【精细化深度观察、全息录像记录、眼动记录、综合访谈法、深度访谈法、团体访谈法、

复杂问卷法、长程纵向个案研究、复杂实验研究、追踪实验研究法、协同行动研究】等。

10、研究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P40-43

(1)【成为研究者】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2)幼儿园教师应成为【反思性实践者】。【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以自我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的“换位”解析

和修正,进而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效能和素养的过程。其主要特征:【实践性;针对性;反省性;时效性;过程性】。

(3)幼儿园教师应成为【行动研究者】。【行动研究】是教师学做研究,促进专业成长的最主要方式。

11、学前教育研究技术专业化主要表现在:【量化统计软件、质性统计软件、以脑成像为代表的专业化科技手段】三个方面。P45

2

12、学前教育研究的问题的来源:【关注幼儿园自身的保教问题;关注国内保教问题;关注世界性保教问题】。P50-51

13、研究问题的产生需要依赖一定的思维策略。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思维策略有两种,即【变换角度思考与怀疑】。变换角度思

考的思维形式为【发散性思维与横向思维】。P51-52

14、研究问题的类型,常见的分类有:P54-55

(1)理论性研究问题与应用性研究问题。两者的区别在于,理论性研究问题更注重对【问题的理论层面】的探讨,应用性研究问题更注

重【解决实际问题】。

(2)根据研究活动对问题探讨的【深度】,分为【描述性研究问题、因果性研究问题与预测性研究问题】。

①【描述性研究问题】是指对学前教育的【某种现象】进行具体描述和分析的研究问题。

②【因果性研究问题】是探索和揭示【学前教育中几种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问题。

③【预测性研究问题】是指在了解一些【学前教育现象及其因果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或发展状况】的研究问题。

(3)如按研究问题【来源】划分,其可以分为【纵向研究问题、横向研究问题与自选研究问题】等。

15、研究问题的理论目的是指研究的目的在于【理论的拓展】。研究问题的实践目的体现在对【现实问题的解决上】。P55

16、研究问题的个人目的一般是指通过研究可以【提高学前教育与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意识与从事科研的能力】。研究问题的社会目的

要求对问题研究【奉行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宗旨】。【社会目的】是核心,个人目的为问题的研究提供【动机】。P56

17、定义术语或语词的方法:P57-58

(1)【概念性定义】——常被称为的【字典途径定义】。概念性定义即从抽象的文字意义上对变量的【共同本质】进行概括。

(2)【操作性定义】。操作性定义是指从具体的【行为、特征、指标】上对变量的操作进行描述,是将【概念和事实】联系起来的桥梁。

操作性定义的方法具体包括:【条件描述法、指标描述法、行为描述法】。

18、幼儿教师学习工作中的文献积累主要是通过阅读的积累。P67

19、学前教育文献的类型:P67-70

(1)根据文献载体形式分:

①【印刷型文献】,主要有【书籍、报纸、期刊、档案资料】等。这类文献【数量巨大】,是信息【最主要的载体】。

②【非印刷型文献】:

(2)根据【文献编辑出版形式】划分:

3

(3)根据【文献内容加工程度】划分:

①【一次文献】指未经加工的原始文献,是【直接反映】事件经过、研究成果,产生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主要包括【专著、科学

论文、研究报告】等。是【离事实最近】的文献。

②【二次文献】指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提炼压缩后得到的文献,是关于文献的文献,主要包括【书目、题录索引提要、文摘】等。

它的目的是使原始文献系统化、条理化,为查找一次文献【提供线索】。

③【三次文献】指对前两类文献分析、概括后撰写的参考性文献,是文献研究的成果,主要包括【动态综述、进展报告、专题评述辞

典、年鉴、手册】等。

20、文献检索一般要解决四个问题,即【“需要找什么信息”“信息从哪里来”“找到的信息如何进行加工处理”“是什么构成这些

信息”】。P70

21、文献检索的方法:P70-71

(1)【一般检索法】。指利用【索引、文摘、题录】等各种检索工具查找所需文献的方法。分为:①顺查法,按事件发生、发展的【时

间顺序】进行检索;常用于【范围较广、项目复杂、所需文献较系统全面】研究课题以及学术文献的普查。②【逆查法】,又称【倒

查法】,是根据由近及远的【时间逆序】进行检索。一般适用于检索【最新课题】。

(2)【跟踪法】。又称【引文查找法】。

(3)【计算机检索法】。

22、文献检索的途径:【网络检索、馆际互借、摘要与索引】。P73

23、文献综述一般可分为【目录性综述、文摘性综述、分析性综述】。撰写一般包含【选题、搜集文献、阅读文献、撰写文献综述】

等四个阶段。P75

24、研究设计的形式化体现是【研究计划】。一份研究计划一般由以下部分组成:【导论部分;文献综述部分(整个研究的基础);研

究设计与方法部分;资料分析;预期结果部分;研究进程与时间安排;研究条件与物质保障;经费预算部分】。P83-84

25、学位论文或毕业设计中的论证报告常以【开题报告】的形式体现。P84

26、描述性研究的方法主要有:【简单列举法、自然观察法、个案研究法】。P85

27、解释性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和测量】。P85

28、量化研究一般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而质化研究则采用【目的性抽样】。质化研究的目的性抽样主要有【全面抽样、最大差异

抽样、同质抽样、序列抽样、极端个案抽样、判断抽样、滚雪球抽样】等方式。P87-88

29、研究设计类型选择:【横向设计、纵向设计(又称追踪研究)、交叉设计】。P88-89

30、任何研究都有研究的【内在驱动和外在诱因】,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者选择研究问题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几种:【检验理论或研究

假设;契约研究;学习目标研究;专业成长研究;无框架研究】。P89-90

31、【分析单位】就是研究中所采用的最基本的研究单元。所谓研究中研究对象的千差万别指的就是【分析单位的不同层次、不同类

型】。学前教育研究中的分析单元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形:【个人;个体内的某一特征或状态(体质、生理、心理、行为);群体(家庭、

班级、同事、朋友等);组织(幼儿园、亲子学校、幼托机构等);社会文化产品(书籍、教材、活动材料、玩具等)】。P91-92

32、研究假设分【事实性假设和统计假设】。特点:【具有可推测性;以事实和科学知识为基础;是人类的认识逐步接近客观真理的

方式】。P92

33、教育理论的基本构成是【教育概念和教育变量】,它们相互联系形成的陈述就是【命题】。因而,【概念的界定和变量的操作化】

是教育研究的基础性工作。P94

34、【抽样设计】是指研究中如何抽取样本的计划安排,可分为:P95-97

(1)随机抽样设计:

4

(2)非随机抽样设计:【全面抽样设计、最大差异抽样设计、极端个案抽样设计、典型个案抽样设计、同质性抽样设计、深度抽样设计、

关键个案抽样设计、滚雪球抽样设计、分层目的性抽样设计、方便抽样设计】。

35、学前教育观察的类型:P102-104

(1)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可以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是教育研究中最古老的,也是最基本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

(2)按照观察者【是否参与被试的活动】,可以划分为【参与性观察(观察者实际地参与了观察对象正在活动的环境当中)与非参与性观

察(观察者不介入观察对象的活动)】。

(3)按照观察过程【记录方式与结果处理手段】不同,可以分为【定量观察(结构性观察或系统性观察)与定性观察(非结构

性观察)】。常见的定量观察记录方式:【时间取样记录表、事件取样记录表、项目清单、等级量表】。常见的定性观察记录方式有【描

述体系、叙述体系、图式记录与仪器记录】等。

36、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问题;制定观察计划与观察提纲;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培训观察者;获准进入现场】。P104-109

37、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所依据的因素:【观察研究的目的;观察对象活动的特点;观察者已具备的观察条件】。P107-108

38、【学前教育观察实施】是学前教育观察研究极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它直接关系到观察计划能否得到有效落实,能否收集到系统、

真实的信息等。P109

39、【定量记录与定性记录】是两种常用的、比较适合中国人思维习惯的观察记录方式。P110

40、【定性观察记录】是以【非量化】如非数字的形式呈现观察内容,包括用【书面语言、用录音与摄像设备记录口头语言、行为】

等。包括:【描述体系(既属于分类体系,又属于开放定性的体系);叙述体系(田野笔记、日记描述、轶事记录;样本描述);图式记

录】。P110-115

41、定量观察记录包括:【时间取样记录(编制时间取样编码表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项环节,优点在于非常客观);事件取样记录(一般采

取现场记录为主);项目清单(只能判断行为事件发生与否);等级记录(经常运用的等级量表有数字评定量表、描述评定量表、累计评

定量表等)】。P115-120

42、学前教育访谈研究的类型:P128-131

5

43、访谈研究的设计程序:【确立研究的目的;考虑具体的访谈方式和访谈对象;访谈问题的设计;做好访谈前的准备工作;进行预

谈并修订访谈计划】。P131-133

44、访谈中问题的类型主要有两种:P131-132

(1)【封闭性问题】又称限定性问题,它【在问题中包含了可能的答案】,要求被访者对问题中提供的【若干种可能的答案进行选择】。

(2)【开放性问题】又称非限定性问题,它是由访谈者直接提出,由被访者【自由作答】的问题。

45、访谈研究的技巧:【如何提问;如何倾听;如何回应;如何记录;如何结束访谈】。P133-134

46、首次创立问卷调查法的心理学家为【高尔顿】。P139

47、问卷调查的主要类型:P142-144

(1)【开放型问卷调查】,也叫非结构型问卷调查,调查者所用的问卷没有严格的结构,在问卷中只提出问题,不对问题提供具体答案,

而由被调查者根据本人的意愿用自己的语言自由作答。

(2)【封闭型问卷调查】,也叫结构型问卷调查,调查者所用的问卷具有严格的结构,在问卷中不仅提出了具体的问题,而且还提供了

可选择的答案,被调查者只能在所限定的范围内挑选出答案,而不能选择这些答案之外的回答。封闭型问卷调查通常以【选择题】的

形式出现。

(3)【半开放型问卷调查】,也叫半封闭型问卷调查或半开放半封闭型问卷调查,调查者所用的问卷是开放型问题和封闭型问题相结合

而组成的问卷。以【选择题和问答题】混合的形式出现。

(4)【图画型问卷调查】,指的是研究者所用的问卷是以生动形象的图画形式向被调查者提出问题,被调查者依据问卷要求选出适合自

己的答案。适用于【幼儿或文化程度较低受试者】。

48、【选题】不仅是问卷调查的开端,更是问卷调查的关键。P145

49、选题的原则:【价值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创新性原则】。P145

50、一份完整的问卷应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说明信、指导语、个人背景信息、问题与答案、结束语】等。P145

51、问题数量的多少,要以能保持被调查者对应答问卷的兴趣和认真态度为准,最好把问卷作答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P148

52、问卷修订的方法:【访谈调查、开放式问卷调查法、专家评价法、小样本预试法】。P151

53、问卷调查的实施是实现【问卷调查价值】的实践环节,问卷的实施环节主要包含三个基本步骤:【对象的选择、问卷的发放和问

卷的回收】。P151

54、【简单随机抽样】是概率抽样中运用最广泛、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其他抽样方法的基础。系统随机抽样又称为【等距抽样或机

械抽样】。P152

55、【样本容量】又称样本数,是指一个样本的必要抽样单位数目。P153

56、问卷的发放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主要有三种:【亲自到现场发放、委托别人发放、通过邮寄发放】。【亲自到现场发放】是

三种常见问卷发放方式中效果最好的。P153

57、问卷的【回收率】是影响问卷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回收率很低会影响调查的结果。一般来说,回收率在【30%】左右,资料只能

【作为参考】;回收率在【50%~69%】时,可以【采纳建议】;当回收率达到【70%以上】时,方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因此,

问卷的回收率一般【不少于70%】。P154

58、影响问卷回收率的主要因素有:【调查组织工作的严密程度;调查课题的吸引力;问卷填写的难易程度;问卷回收的可控制程度

等】。P154

59、测量的基本要素:【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测量工具】。P159

6

60、测量的四种水平:P159-160

(1)【称名量表】,亦称【类别量表】,是指用【数字】来代表事物的名称或类别。在数据处理上【仅适宜作记数资料的统计】。

(2)【顺序量表】,亦称【等级量表】。顺序量表【只有等级顺序而无等值的单位和绝对零点】。【能够进行大小比较,但不能作加减

乘除运算】。

(3)【等距量表】,亦称【间距量表】,是一种【具有相等的单位,但没有绝对零点的量表】。【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作乘除运

算】。等距量表【可以广泛运用统计方法】。

(4)【比率量表】,亦称【等比量表】,是一种【具有相等的单位和绝对零点的量表】。

61、测量的基本类型:P160-167

62、估计测验信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重测信度、复本信度、分半信度、评分者信度】。P171

63、效度常用相关系数来表示,称效度系数。常用的类型:【内容效度、效标效度、结构效度】。P172-173

64、计算难度主要有三种方法:【以通过率计算难度、以平均数计算难度、以极端分组计算难度】。P173-174

65、区分度与难度的关系:当题目难度指标在【0.50左右】为最佳,因为这时题目的区分度接近最大值,区分度的数值越大,题目的

鉴别能力就越高。P175

66、实验的特点:【以检验假设为前提(假设是实验研究的核心);控制实验条件(是实验研究结果可靠性的保证);能揭示因果关系(探

索变量之间规律性的东西);可重复验证(体现了实验设计本身的科学性和严密性)】。P180-181

67、学前教育实验的构成要素:【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实验的目的就是要尽量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有效地操纵【自

变量】,并客观地观测【因变量】。P181

68、学前教育实验的分类:按实验【场所】划分,可分为【现场实验(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按实验【目的】划分,分为【探索

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按【自变量的多少】划分,可分为【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按实验的【控制程度】划分,学前教育实

7

验可分为【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P182

69、学前教育实验的一般过程:【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P182

70、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随机化法、消除法、平衡法、恒定法、盲法、统计分离法】。P184-185

71、实验设计的核心在于确定实验过程中的【组织形式和变量处理模式】,而代表组织形式的符号系统为:【X】:表示实验处理或自

变量。【—】:表示无实验处理。【O】:表示无实验处理。【G】:表示组,即实验组或控制组。【R】:表示被试已做随机分配。【S】:

表示被试。【……】:表示虚线上面和下面的组不是等组。字母下标的数字表示【次数】。P185

72、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的最大区别是,【没有应用随机化程序,也就是说被试的选择、配组、实验处理的分配都不是随机安排

的】。准实验设计通常是在【自然情况或现场背景】中进行。P186

73、【时间序列设计】又称【定时重复观测设计】,是指在实验处理之前与实验处理之后,对被试进行一系列定时的重复观测,然后

对前后系列观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判别实验处理的效应。其基本模式有【单组时间序列设计、多组时间序列设计和等值时间取样

设计】。P186

74、【真实验设计】是一种变量得以严格控制的实验设计,根据自变量控制数量的多少,真实验设计又分为【简单实验设计和复杂实

验设计】。P189

75、简单实验设计的最典型模式:【等组后测设计、等组前后测设计、所罗门四组设计】。P190

76、前实验设计的主要模式:【单组后测设计、单组前后测设计和固定组比较设计】。P191

77、【学前教育行动研究】是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根本途径。P196

78、从研究【模式】看,行动研究可分为【技术模式、实践模式、解放模式】。其中,技术模式的核心是行动中的【操作】,实践模

式的核心是行动中的【理解】,解放模式的核心是行动中的【批判】。P197

79、教育行动研究主要包含6个基本阶段:【研究目的与问题的起始;计划;协同合作;行动(核心环节);评价;报告】。P201-202

80、【统计表】是表示数字资料的一种重要方式,把【统计指标和被说明的事物】用表格的形式加以表示就构成统计表。是心理与教

育科学研究报告和教育管理部门整理数据时【普遍采用】的方法。P221

81、统计图的种类。P222-223

(1)【条形图】主要用于表示【离散型】的数字资料,即计数资料。以条形长短表示各事物间数量的大小与数量之间的差异情况

(2)【圆形图】用于表示【间断性】的数字资料。主要目的是为了显示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各部分之间的比较。

(3)【线形图】用于表示连续性的【数字资料】。是【实验报告】中最常用的图示结果的方法

(4)【直方图】用于表示连续性资料的【频数分配】。是【统计学】中常用而又有特殊意义的一种统计图。

(5)【散点图】又称点图,它是以圆点的大小和相同大小圆点的多少或疏密表示统计资料数量的大小以及变化趋势的统计图。

82、【集中量数】是表现数据集中性质或集中程度的统计量,包括【算术平均数中数、众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P223

83、算术平均数一般用【M】表示,它是【应用最普遍】的一种集中量数。算术平均数就是【将所有的数据相加,在被数据的个数除所

得的商】。如:5、10、15、30的算术平均数是:(5+10+15+30)÷4=15。P223、225

84、对于数据变异性即离中趋势进行度量的一组统计指标,称作【差异量数】。常见的差异量数有【标准差或方差、全距、四分差、

平均差】。P228

85、【方差与标准差】是表示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的指标,其值【大】,说明离散程度【大】,其值【小】,说明数据比较

【集中】。方差与标准差是统计描述与统计分析中最常用的差异量数。P231

86、常见的位置量数有:【百分位分数、百分等级分数、标准分数、T分数】等。P231

87、事物之间有可能存在三种关系即【因果关系、共变关系和相关关系】。【相关分析】就是对存在相关联系的事物的数量关系所做

的统计分析方法。相关有三种基本类型:【正相关、负相关、零相关】。P234-235

88、常见的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方法:【积差相关分析、等级相关分析、质量相关分析、品质相关分析】等。P235

89、【品质相关】是指两个变量分别按照其性质划分为性质不同的称名变量。P238

90、在质性研究中,【自然情境】是研究资料的直接来源,质性研究资料一般是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来收集的。质性研究者【一

般不会将资料进行量化处理】。P245

91、对质性研究资料进行初步的分析后,研究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与深入分析】,找到资料内容中的主线并建立起必要

的关系,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对资料进行归类要求研究者要同时考虑【研究目的与所得资料本身的特点】。常见的对资料进行归类的

方式有【类属归类与情境分析】两种。P248

8

92、情境分析的具体手段包括【轮廓勾勒、片段呈现个案、访谈片段、观察事件、故事】等。P249

93、质性研究报告的写作原则:【深描;注意作者自己的态度和语言;充分尊重读者】。P251-P252

94、对质性研究资料进行归类分析常用的操作技巧一般涉及有【手工操作与计算机分析】两种。P252

95、质性研究资料分析技巧:【写备忘录、写日记、总结和内容摘要、画图表、交流】。P253

96、对质性研究资料的分析主要采用【逻辑思维】的方法进行,常用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归纳(贯穿

始终的思维方式);直觉与想象】。P254-256

97、幼儿教师基于工作成果的表达:【写生活日志、写教研感悟、写教育教学论文】。生活日记的写作风格可区分为【记事型、描写

型、抒情型和议论型】。P261-268

98、【研究论文】往往被看作是研究过程的【最后步骤】,即形成研究的成果。【研究成果】可以研究论文的形式表达。根据研究论

文的性质与特点,可以把论文分为两大类:【实证性的教育研究报告与理论性的教育学术论文】。P272

99、教育研究论文与报告的核心是【创新】。研究论文与报告的创新性应该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离开了科学性,创新性就

将无从谈起。【处理好观点和材料的关系】,是写好研究论文与报告的关键所在。观点与材料的统一,主要在于【选材】。P272

100、研究论文的内容摘要应该概括性地阐述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内容,应短小精悍,依据论文篇幅的长短,将字数控制在【100~300】

之间。P275

101、研究报告题目部分一般应包括【标题、署名、摘要、关键词】四个方面的内容。在字数上应按刊物的要求,一般5000字左右的

研究报告,摘要在【200字】左右。一般一篇研究报告的关键词不超过【5】个。P279-280

102、【结果部分】是研究报告的核心内容。P281

二、名词解释题

1、广义的“研究”:是指研究者与合作者、同事间对某些具体事务的商讨、思考、议论、审思、决议、专研、探求,是人们一般的理

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探究活动。P30

2、观察法:是学前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指的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所要研究的对象作周密的观察,同时要求客观、详细地记录,

根据对观察结果的分析,找出规律性的东西。P35

3、调查法:是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周密地了解教育工作中某一方面的现实状况,弄清存在的问题或成绩及其可能

的原因,通过调查到的大量事实,概括出教育的规律性,探求发展趋向的一种研究方法。P36

4、实验法:是根据研究目的,有计划地改变或创造一定的条件,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确

定条件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P36

5、理论性研究问题:也称基础性研究问题,主要是指旨在探索学前教育现象的本质和学前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丰富学前教育基础理

论、拓展研究领域的研究问题,不强调研究结果的直接应用。P54

6、应用性研究问题:指以改进学前教育实践活动为目的,在理论的指导下,探究各种具体的学前教育活动的途径和方法的研究问题。

P54

7、文献综述:指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

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研究成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

性论文。P74-75

8、目录性综述:按某一专题或某种共同特征将一定时段内出现的内容相似的原始文献题目加以综合描述,既不反映原始文献的质量,

也不涉及作者的观点,只是根据事实提供信息,如某研究者写过什么文献资料。P75

9、研究设计:是研究者对研究进行的计划或策略选择。通俗地讲,研究设计就是研究者在研究前或研究中对研究全过程的总体筹划。

P82

10、研究计划:是表达研究者的研究意图,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方法步骤等方面的书面陈述。P83

11、探索性研究:当研究者接触一个新课题或这个课题前人未曾涉足时,这样的研究往往是探索性研究。P84

12、描述性研究:主要目的是对某一事物或事件进行描述,它通常要对该事物发生的时空特征、事物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全方位的描述,

观察、调查成为描述性研究的主要手段。P85

13、解释性研究:就是对事物或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探讨,其主要目的是确定事物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因果关系。P85

14、研究假设:是以已知的事实和科学知识为基础,能够真正揭示未来事件的出现、未知事实出现的原因以及规律性的假定。P92

15、概念的操作化:是一种概念描述的规定,它需要被研究的概念特征具体化,其实质是描述用什么办法来测量概念。P94

9

16、定量观察:是事先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所进行的观察,也称为结构性观察或系统性观察。P104

17、定性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简要的观察提纲,在观察现场对被试进行最详细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必要的追

溯性的补充与完善的一种观察。P104

18、观察者效应:是指观察者对收集的数据或文字信息的效度或信度有着负面影响的行为。P108

19、访谈研究:是研究者通过与受访者面对面的交谈,以口头回答的形式来搜集资料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P127

20、结构性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是指访谈者按照统一的设计要求和事先规定的访谈内容依次向访谈对象提问,并要求受访者按规

定的标准回答提问的正式访谈。P128

21、非结构性访谈:又称非标准的访谈,它是一种只按一个粗线条式的访谈提纲进行的非正式访谈。P130

22、一般访谈:是指对一般的访谈对象或正常的访谈对象所进行的访谈。这类访谈只需按照一般的访谈程序和方法进行就可以。P131

23、特殊访谈:是指对某些特殊访谈对象(社会名流、儿童、残障人士、犯罪人员等)或有身心疾病的非正常访谈对象所进行的访谈。

P131

24、问卷调查:也称问卷法,是调查者利用事先设计好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然后对问题的答案进行

回收、整理和分析,从而获取相关信息的一种研究方法。P140

25、教育测量:针对一定的教育现象,用一组标准化测验,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

P159

26、常模参照测验:是一种衡量被试相对水平的测验,是将被试的测验成绩与同类被试在同一测验上的平均分即常模相比较,从而确

定被试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P167

27、目标参照测验:又称标准参照测验,是衡量被试实际水平的测验。将被试在测验上的分数与事先制定好的某种标准进行比较,看

被试是否达到了目标规定的要求。P167

28、学前教育实验:是在学前教育情境下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人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

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P180

29、自变量:是变化的措施和条件,又称实验处理。它是研究者创设的情境或刺激物,通过自变量能促使被试产生反应和变化。P184

30、因变量:是研究者要观测的变量,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在被试身上产生的反应变化。因变量的变化依赖于自变量的变化。P184

31、无关变量:是研究中除了自变量和因变量之外的一切变量,是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P184

32、准实验设计:又称类似实验设计,在控制程度上,是一种介于前实验设计与真实验设计的实验设计。它比前实验设计的效度要好

得多,能对一部分影响实验效度的因素进行控制,但又不如真实验设计能对整个研究过程做充分、严格的控制,因此在实验前加个“准”

字,以示区别。P186

33、教育行动研究:可视为应用研究的一种,是教育实践情境中的教师基于实际问题的需要,单独或与专家及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将

实际问题发展成研究问题并进行系统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P199

34、统计图:就是依据数字资料,应用点、线、面、体、色彩等的描绘制成整齐而又规律,简明而又知其数量的图形。P222

35、位置量数:在教育研究中通常需要确定某一数据在一组数据中所处的地位,表示数据所处位置的统计特征值就是位置量数。P231

36、积差相关:又叫积矩相关,是英国统计学家皮尔逊于20世纪初提出的一种计算相关的方法,因而也叫皮尔逊相关。积差相关是求

直线相关的基本方法,在教育调查与教育测量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P235

37、回归分析:在许多教育研究中,常常需要确定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用一个数学模型来表达,并由已知变量预测未知变量的过程就

叫回归分析,简称回归。P239

38、“本土概念”:是指研究者要尽可能使用被访谈人自己的语言作为思考单位的码号。P247

39、类属分析:就是在质性研究资料中寻找反复出现以及用来解释他们的概念、术语的过程,包括类属要素、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结构、

形成类属的原因以及作用的分析。P248

40、情境分析:就是将资料置身于研究现象所处的自然情境当中,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对人物或者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呈现

出在整体脉络下的各部分之间的连续性。P249

41、质性研究中的“扎根理论”:是归纳的一种研究方法,其宗旨是从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P255

42、研究论文:是指研究者所写的任何有关的专业性文章,它是研究者表达研究成果的文献资料,是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概括和总结。

P272

三、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无具体题型,只有知识点)

10

1、简述现代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特点。P38-39

答:(1)学科研究方法的界线越来越模糊。

(2)学前教育研究方法论由二岐走向整合。

(3)学前教育研究技术的高度专业化。

(4)学前教育研究的生态学运动。

(5)学前教育行动研究的走向。

2、简述研究问题产生程序的步骤。P52-54

答:(1)初步确定研究问题的大致范围,可以使研究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以及查阅文献资料过程中目的性更加明确。

(2)研究问题具体化也称为课题聚焦。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已经确定的研究问题的范围缩小,并对研究问题进行分解,逐步使问题变得

具体、清晰、明确、具有可操作性。

(3)在一个研究问题具体化以后,就必须依据研究问题的特征决定研究应该采用的基本方法。

(4)在前面三个方面工作完成之后,研究者必须要写研究问题的论证报告。研究问题论证报告的完成标志着选择与确定研究问题工作的

结束。

3、好的研究问题的基本特征。P56-60

答:(1)研究问题是可行的、可通达的。

(2)研究问题是清楚的、明晰的。

(3)研究问题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

(4)研究问题是符合伦理、道德的。

(5)研究问题有新颖性、创新性。

4、研究问题陈述的要求。P61-62

答:(1)陈述要简洁明了,并确定研究活动的关键内容。

(2)名词术语的界定和研究范围的限定。

(3)采用叙述或描述,以及问题的形式。

5、研究问题的陈述易犯的错误。P62

答:(1)研究问题的陈述含糊笼统,不能对重要的名词与术语进行界定。

(2)没有对研究范围做出限定,有可能导致研究结果适用范围无限扩大。

6、文献检索的过程。P70

答:(1)研究者首先要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与要求,确定所需文献的主题范围、载体类型、时间跨度及地域界限等。

(2)确定检索工具的检索标志,一般要求研究者根据现有条件,在自身所熟悉的检索工具和能把握的信息源中查找文献。

(3)确定检索的途径与方法,根据文献的既定标识,即文献的外表特征(如作者名、文献名、相关的代码等)或内容特征(如分类目录、

主题词等)进行查找。

(4)根据检索线索,找到文献的馆藏,索取所需文献。至此,文献检索的过程基本完成。

(5)一次完整的文献检索过程还应对所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加工处理,涉及对文献的分类整理、筛选鉴定。对于重要的文献作好摘要、笔

记,有些重要的研究课题还要求写出文献综述或评论。

7、计算机检索的优点及基本步骤。P72

答:与手工检索相比,计算机检索具有速度快、免费(即使不免费也比较便宜)、可打印出检索结果(包括资料的摘要)、可同时检索多

个检索词等优点。一般情况下,计算机检索包括以下基本步骤:

(1)尽可能准确地定义研究问题。

(2)确定检索的范围。

(3)确定数据库。

(4)选择检索词。

(5)进行检索。

(6)输出想要的文献。

8、文献查阅时易犯的错误。P74

答:(1)没有利用充分的时间来界定最好的主字码,没有确认在查阅与主题相关的文献中使用的最佳资料。

11

(2)没有把文献查阅的结果与研究者自身的研究问题有效地联系起来。

(3)查阅文献时,过多依赖二手资料而不是原始资料。

(4)没有说明文献查阅的查阅过程。

(5)毫不批判地接受某研究者的结果和解释并将其当作有用的资料,没有检查该研究设计与分析的所有方面。

(6)在综合定性文献时,未考虑相反的结果与诠释。

9、学前教育研究过程中,撰写文献综述的意义。P75

答:(1)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教育类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

(2)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扩大了研究者的知识面。

(3)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学前教育实践科研选题及进行实际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学

前教育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4)通过文献综述的撰写,能提高研究者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5)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难易程度,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10、分析文献综述的特点、格式及其写法。P75-77

答:(1)文献综述的特点:①“综”,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炼明确、更有逻辑层次;②“述”要求对

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

(2)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体看,一般包含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等四部分。

(3)写法:①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以及综述的范围,简明扼要地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

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轮廓。

②主题部分是文献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

进行比较综述。

③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研究者最好能对所综述的主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

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

11、文献综述的写作的注意事项。P77

答:(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

(5)参考文献不能省略。

12、学位论文论证报告(开题报告)与申请立项课题论证报告的差异。P84

答:(1)报告选题类型不同。学位论文论证报告的选题属于自由选题,而申请立项课题论证报告的选题一般属于规定选题,立项课题一

般都以选题指南为依据,在规定范围之内选题论证。

(2)报告研究类型不同。学位论文论证报告的选题一般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前沿性等特征,一般属于基础研究或理论研究;申请立项

课题论证报告的选题有多种类型,既有基础研究又有应用研究,既有单一研究又有综合研究,本例属于应用研究。

(3)报告完成主体不同。学位论文论证报告由学位申请者个人单独完成,研究的主体是个人;申请立项课题论证报告一般由群体完成,

它需要一个团队合作分工来完成。

13、学前教育研究问题性质的主要类型。P86

答:(1)状态特征分析判断。主要研究不同分析单位的各种存在状态。

(2)内部心理变量分析判断。主要研究态度、信仰、个性特征、偏见、素质等。

(3)特征性行为分析判断。主要包括教学行为、学习行为、工作行为、教育选择行为、不良行为。

14、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选择的条件。P90-91

答:质性研究一般适合于下列研究:

(1)不成熟的概念,这些概念明显缺乏理论基础,带有偏见的甚至是错误的。

(2)一些理论的内涵是不精确的、不适合的,带有偏见的甚至是错误的。

(3)为发展理论需要探索的和描述的现象。

(4)事物的性质不适宜量化。

12

量化研究选择的条件:

量的研究一般是确定研究问题后,事先形成假设,然后设计特定的程序来检验假设。质的研究则是悬置先人的假设以及研究者的先知

先见,以自然的态度进入研究情境,在自然情境中收集相关资料,在收集、分析资料的过程中形成假设即质的研究假设是在归纳资料

的过程中形成,而不是研究前的演绎推理。

15、提出心理研究假设的具体方法。P92-93

答:由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类推的方法;移植的方法;经验公式的方法;分类归纳的方法;由因推果的方法。

16、实验室观察与自然观察的区别。P102-103

答:(1)自然观察能系统地记录儿童的发展变化,能获得相对客观的资料。它的弱点在于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观察所得的资料

一般是被试的外在行为与相关的现象,往往不能确定行为或现象之间的内在因果关系。同时,这种观察比较难以克服观察者的主观倾

向性,容易忽略被试的细节。

(2)而实验室观察由于在相对严密的控制下进行,能较好地克服由于观察者的主观选择而产生的误差。观察者往往会告诉被试该做什么,

而不是应该怎么做。可以帮助观察者获得那些在幼儿园或其他教育环境中不容易观察到的事件。由于实验室观察对环境条件的人为控

制要求比较高,对于一般的幼儿教育机构来说,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由于该种观察的生态效应较差,其研究结果的推广性也比较差。

17、参与性观察概念和优点。P103

答:参与性观察是观察者实际地参与了观察对象正在活动的环境当中。观察者的身份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隐蔽的。参与性观察对

于幼儿教师来说,有着显著的优点:首先,参与性观察由于研究者与被试的心理距离被缩短,有利于发现研究问题,研究可以比较深

入,可以追究根源。其次,参与性观察还是行动研究的重要基础和必备的方法。

18、观察者效应的主要表现。P108

答:(1)观察者对被观察者的影响。

(2)观察者个人偏见。

(3)观察者污染。

(4)观察者遗漏。

(5)观察者倾向。

19、培训观察者的具体步骤。P109

答:第一步,要与他们讨论观察的方式,培训者应该详细地描述观察计划或者观察提纲中的每一个构成要件,帮助受训者对被观察和

被记录的内容以及方法形成深刻的理解。第二步,进行实践观察,这种实践性观察可以进入幼儿园的班级进行,也可以通过录像进行。

20、田野笔记的概念以及记录田野笔记需要注意的事项。P111-112

答:(1)田野笔记是人类学研究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主要是用书面语言进行记录,观察者针对某个较大主题,在一段时间内(如半小时

或一天)持续地尽可能详尽地记录被试所有的行为动作表现包括目标对象自身的全部言行,以及该对象与环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与交

往。田野笔记是定性观察最基本的记录方式。

(2)观察者记录田野笔记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用日常语言尽可能准确地做记录,记录过程中,不做主观的推断、解释和评价。

②按行为和事件发生的原有顺序进行描述。

③分层次对行为事件进行描述记录。

④确定观察的时间界限。

21、运用等级记录时应注意的问题。P121-122

答:(1)等级记录应在多次观察的基础上进行。

(2)对评定等级要确定具体的标准。

(3)尽量避免评分过高或过低的情况,防止可能会对评定者造成主观偏见因素的出现。

(4)最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评分者进行评分。

22、学前教育访谈研究的特点。P127

答:(1)整个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受访者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

(2)访谈研究是访谈者主动与受访者建立积极信赖关系的人际交往过程。

(3)访谈研究具有特定的科学目的和一整套设计、编制和实施的原则。

23、如何做好访谈前的准备工作。P132

13

答:(1)充分熟悉访谈的内容和程序。

(2)准备好访谈所需的相关材料和设备。

(3)尽可能地了解访谈对象。

(4)确定访谈时间和地点。

24、在访谈时如何进行提问。P133

答:(1)尽可能按照访谈设计中的问题编排顺序提问,避免对访谈对象进行过分引导,尽可能使访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2)发问要口齿清晰,用语准确,口气委婉从容;被访者回答完一个问题之后,应用简要的概括来进行小结,并让被访者证实你理解的

正确性。根据需要,针对有价值的信息做进一步的追问,尽量获取更充分,更丰富的资料。

(3)注意观察被访者谈话时的非语言行为,并在评价和解释谈话内容时加以综合考虑;提问时应注意倾听对方的交流语言,并做必要的

回应,以保持访谈对象的积极性。

25、问卷调查的基本特点(优点)。P140-141

答:(1)调查工具的统一性。

(2)调查方式的灵活性。

(3)调查范围的广泛性。

(4)调查内容的深入性。

(5)调查过程的匿名性。

(6)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26、问卷答案设计的基本要求。P149

答:(1)答案的设计应符合被调查者的实际情况。

(2)答案必须具有穷尽性。

(3)答案之间应当具有互斥性。

27、问卷的版面设计的要求。P150

答:(1)主题鲜明;(2)内容简洁;(3)比例协调;(4)格式统一。

28、测量法的优点、缺点以及运用测量法时应注意的问题。P168

答:优点:(1)科学性较强,测验量表的编制过程客观、严谨,效果准确可靠。

(2)标准化程度较高,施测、计分、评价等均有统一标准,容易控制,便于操作。

(3)量化水平很高,测量所获得的均为客观的数据资料,可用计算机进行结果处理。

(4)能直接进行对比研究。标准化测验一般都有常模,只需将所测得的数据资料直接与常模比较,便可知差异。

缺点:(1)编制测验难度很大,费时费力,尤其是标准化测验的编制专业化程度很高,非专门机构、专业人员不能胜任。

(2)学前教育测验通常是间接测量,测量涉及的是幼儿的心理、智力、能力、知识、技能、

兴趣、性格等因素,难以直接观测,只能依据被试的行为、活动或自评等来推测其水平,因此测量的结果往往是相对的。

(3)难以进行整体的分析。定量分析多停留在零碎的表面水平的描述和解释上,灵活性较差,难以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应注意的问题:(1)遵守测验的职业道德。

(2)做好测验试题的保密工作。

(3)测验主试应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

(4)确保测验过程的标准化。

(5)学前教育测量结果的解释与反馈还要做好家长与带班教师的协同工作,指导他们正确对待解释结果,共同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29、标准化测验应具备的基本特点。P169

答:一是测验的效度要高,即测验的准确性要高,测验本身确实能测出所拟订的目标程度;二是测验的信度要高,即测验的可靠性要

高,测验结果能真实反映被试的实际水平;三是测验应有常模比较,即测验能解释实际测得的分数,能评价被试的水平。

30、测验的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