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文论选读年月真题
0056720214
1、【单选题】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实践观点,首先揭示了
凡是劳动都能创造美
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
A:
所有劳动都体现了美的规律
B:
劳动创造出来的都是美的
C:
答D:案:B
解析:社会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阐明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劳动和社
会实践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是《巴黎手稿》中的基本思想和宗旨所在。(教材P25)
2、【单选题】毛泽东认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实质上是
艺术形式问题
艺的根本方向问题
A:
题材选择问题
B:
作品语言问题
C:
答D:案:B
解析: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
题。”文艺为什么人服务,关系到文艺的性质和方向,实质上是文艺的根本方向问题。
(教材P382)
3、【单选题】马克思提出的“艺术掌握”这一概念见于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德意志意识形态》
A: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B: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C:
答D:案:D
解析:马克思提出的“艺术掌握”这一概念见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艺术掌握方
式是审美活动的基本方式,可分为审美观照和审美创造两个阶段,意象和形象分别是这两
个阶段的产物。(教材P161)
4、【单选题】“他的全部观点……恰恰表现了我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这句
话出自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托尔斯泰和无产阶级斗争》
A:
《列尼托尔斯泰和现代工人运动》
B:
《列尼托尔斯泰》
C:
答D:案:A
解析:列宁称赞“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肯定他的作品“至少会反映出革命
的某些本质的方面'罗匸列宁所讲的是从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特别是直接从文艺与革命的
关系上来分析、研究和评价托尔斯泰的作品的。为了把这种分析、研究和评价引向深入,
列宁十分注意从俄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动力这个角度去分析他的作品。
5、【单选题】在马克思看来,所谓“自然的人化”就是
理念外化的产物
人类实践的结果
A:
自然自身的演化
B:
自然被想象为人
C:
答D:案:B
解析:马克思认为,“自然的人化”或“人化的自然”,就是人改造对象世界的实践活动
的结果,而不是像黑格尔所说的那样,是理念或绝对观念外化的产物。(教材P24)
6、【单选题】根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思想,对于变革时期的文艺等意
识形式,解释的依据应该是物质生活的
水平
矛盾
A:
进程
B:
需要
C:
答D:案:B
解析:马克思认为,文艺的变革和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文艺随着经济基础和社会存在的
变化而变化,“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
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教材
159)
7、【单选题】神话和史诗不仅没有随着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反而衰亡了。这个事实表明
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和艺术发展是完全无关的
A:
B:
经济发展和艺术发展成反比关系
经济发展对艺术发展没有决定作用
C:
答D:案:A
解析: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是不平衡的。神话和史诗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随
着其赖以产生的历史条件的不复存在,会悄然也必然退出历史舞台。(教材P165)
8、【单选题】阿Q对最美的景色都无动于衷,是源于
阿Q没有文化
阿Q缺乏审美能力
A:
阿Q缺乏审美心境
B:
阿Q不喜欢自然风景
C:
答D:案:C
解析: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自己所处立场的制约。人们的立足点不同,阶级立
场不同,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会不同。阿Q对最美的景色都无动于衷,并不是他没有审美
能力,而是他最关心的是生存状况而非眼前的景色。故阿Q缺少的是审美心境。
9、【单选题】马克思认为人的美感是一种
精神感觉
内在感觉
A:
物质感觉
B:
时尚感觉
C:
答D:案:A
解析:美感是审美者感受对象中所蕴涵着的人的本质的丰富性而得到的精神感觉。(教材
P29)
10、【单选题】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拉斐尔、达芬奇、提戚安诺的成就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
境密切相关。这句话的意思是
他们受环境的制约
他们都是天才
A:
他们改变了时代
B:
他们超越了当时社会
C:
答D:案:A
解析: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对艺术的勃兴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拉斐尔、
达芬奇、提戚安诺的成就和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他们受环境的制约。(教材
P94)
11、【单选题】恩格斯认为应当把唯物主义方法当做研究历史的
规则
公式
A:
指南
B:
真理
C:
答D:案:C
解析:恩格斯在《致保尔·恩斯特》的信中集中论述了唯物主义方法是研究历史的指南,
揭露了恩斯特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的卑劣行
径,从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纯洁性。(教材P246)
12、【单选题】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句话出自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A: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B:
《德意志意识形态》
C:
答D:案:D
解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原话:“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
想。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
量。”(教材P79)
13、【单选题】马克思、恩格斯对席勒的批评不正确的是
批评席勒式的创作方法
全盘否定席勒这个人及其作品
A:
肯定席勒创作的《阴谋与爱情》
B:
否定席勒从观念出发进行创作
C:
答D:案:B
解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席勒的创作倾向进行了批评,席勒的部分创作中,从观念出发,
以主观观念的演绎代替对客观现实的真实描写,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不过,对
其《阴谋与爱情》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因此B项错误。(教材P194)
14、【单选题】福斯塔夫是一个破落的骑士形象,创作出这个形象的作者是
席勒
A:
莎士比亚
巴尔扎克
B:
列夫·托尔斯泰
C:
答D:案:B
解析: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人物,是一个破落的骑士形象。(教
材P177)
15、【单选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关系密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艺术真实必须完全符合历史真实
艺术真实允许虚构和想象
A:
艺术真实必须正确地反映历史本质真实
B:
艺术真实不必拘泥于历史真实
C:
答D:案:A
解析: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历史真实关系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真实论的重要内容。
艺术真实的客观标准,即能否写出特定历史时期的典型环境,提示这个环境中真实的阶级
关系,在整体上符合历史真实。在整体上符合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允许艺术想象和艺术虚
构。对于历史剧来说,能否通过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真实地反映出历史的面貌,揭示出
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因此A项错误。(教材P189)
16、【单选题】列宁说无产阶级文学事业应当成为“全体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
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这一说法的含义是
导致了文艺刻板一律的公式化
把文艺看成了无足轻重的小零件
A:
完全抹杀了文学事业的特殊性
B:
意在比喻无产阶级文学同整个革命事业的关系
C:
答D:案:D
解析:党的写作事业既然是党所开动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那么它就是党
的整个事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列宁的这个比喻,意在比喻无产阶级文学事
业同整个革命事业的关系。(教材P276)
17、【单选题】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不应该“用我们的成绩来平衡我们的缺点”,
而应该用“成绩来超过(或盖过)缺点”,基本意思是说
任何作品都应以歌颂成绩为主
文学作品应该用成绩掩盖缺点
A:
B:
应该从整体上真实地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
社会主义文学不应该揭露社会主义生活的缺点
C:
答D:案:C
解析:这道题非常具有迷惑性,要仔细读题。斯大林的意思是说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应该从
整体上真实地反映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而不是用成绩去抵消缺点。
18、【单选题】关于恩格斯对文学的倾向性的观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文学应该有倾向性
文学应该有进步的政治倾向性
A:
文学倾向性应该是正确的
B:
文学有没有倾向性无关紧要
C:
答D:案:D
解析:恩格斯写给敏娜·考茨基的信表明,他并不反对文艺有倾向性,但认为倾向应该从
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因此D项错误。(教材
P214)
19、【单选题】“文艺作品反映出来的生活都可以而且应该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
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有普遍性。”这句话的意思是指
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
文艺作品高于生活
A:
真实性并非优秀作品必须具备的品格
B:
文艺作品可以和现实生活无关
C:
答D:案:B
解析:毛泽东在《讲话》中指出“人类的社会生活虽是文学艺术的唯一源泉,虽是较之后
者又不可比拟的生动丰富的内容,但是人民还是不满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对文艺创作
而言,这六个“更”字是彼此联系的,是对作家、艺术家所提出的反映生活本质的完整要
求,这句话说明了文艺作品虽然源于生活,但不应该是现实生活的简单模仿,而是要比普
通的实际生活要高。(教材P386)
20、【单选题】邓小平指出,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
善于借鉴优秀的文艺遗产
努力创造新的形式
A:
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
B:
不断提高艺术表现力
C:
D:
答案:C
解析: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
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教材P431)
21、【判断题】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正确
错误
A:
答B:案:A
解析:√理由:马克思在《手稿》中说:“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
物。”人的审美感觉的历史性,决定了人的审美活动的继承性。随着人化自然的发展,人
的审美器官也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完善。
22、【判断题】要观察,就到下面去观察。
正确
错误
A:
答B:案:A
解析:√理由:列宁在给高尔基的信中提出,“要观察,就应当到下面去观察”。这就
是说,作家深入工农兵的火热斗争生活,直接观察他们之中的新生事物。这是无产阶级文
艺家改造世界观,获得文艺创作源泉的必由之路。
23、【判断题】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文艺思想基础上进一步创新。
正确
错误
A:
答B:案:A
解析:√理由:邓小平正确地评价、完整地理解并继承了毛泽东文艺思想,并在此基础
上进一步创新,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提出以文艺为人民服务,为
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代替过去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需要艺
术,艺术更需要人民”的命题。
24、【问答题】列宁是从什么角度研究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作品的?
答案:(教材P312)答:(1)列宁是从俄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动力这个角度去分析
托尔斯泰的作品的。(2)列夫·托尔斯泰作为俄国革命的镜子,其作品一定程度上反
映了俄国革命的性质和特点;(3)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俄国革命的力量和弱点。
25、【问答题】为什么说希腊艺术具有永久的魅力?
答案:(教材P165)答:(1)希腊神话再现了人类正常的童年时代的真实,这使处于
历史发展更高阶段的成年的现代人感到愉悦,现代人可以从中获得无可替代的精神享受;
(2)希腊神话具有不可取代的认识功能,后人可从中了解当时“那种对自然的观点和对
社会关系的观点”,仿佛是现代人本身的自我关照。
26、【问答题】毛泽东是如何论述普及与提高的?
答案:(教材P384)答:(1)文艺的普及与提高问题,是由毛泽东同志在《在延安文
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中提出的。(2)文艺都是为人民大众的,但首先是为工农兵
的,但如何去服务于工农兵呢,这就涉及到文艺的普及与提高问题。正确地理解普及与提
高的辩证关系,对于发展革命文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毛泽东同志结合当时
革命根据地的实际条件和情况,结合革命的需要,提出普及第一的原则,同时文艺要在普
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3)关于普及和提高的目的性问题,毛泽东同志
认为我们应该抓住两个原则。①首先,毛泽东同志提出普及第一,普及的标准不是别
的,而是工农兵的需要和便于接受。②所谓普及,也就是向工农兵普及,所谓提高,也
就是从工农兵(的水平上)提高。其次,毛泽东同志也指出了提高的基础必须是以工农兵
的水平为准,并且向着工农兵的方向进行提高。③最后,毛泽东同志也辩证地分析了普
及与提高之间的辩证关系,普及与提高,两者不能割裂。普及是提高的基础,提高是普及
的指导。文艺要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
27、【问答题】“莎士比亚化“的创作方法主要包括哪些方面?(教材P197)
答案:(1)严格从客观的现实生活出发,严格地按现实的本来面貌再现现实;(2)正
确处理人物和环境的关系,通过对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真实描写揭示现实生活的某些本质的
方面;(3)情节生动丰富、人物塑造有个性、语言有表现力。
28、【问答题】邓小平是怎样论述文艺和人民之间的关系的?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教材P430)答:(1)文艺同人民的关系问题,是文艺学的一个根本问题、原
则问题。列宁提出了文艺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文学艺术
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邓小平坚持了列宁、毛泽东的上述思想,同时
创造性地提出了“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的命题,对文艺与人民的关系作了新
的论述。“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是有机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2)人民需要艺术,是因为人民需要文艺满足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文艺可以在人民
中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可以提高人民的思想、文化和道德水平。我们的文艺努力用社会主
义思想教育人民,给他们以积极进取、奋发图强的精神。(3)邓小平在《祝词》中论
述了人民需要艺术,但更强调了“文艺属于人民”和“艺术更需要人民”。①邓小平主
张文艺要表现和赞美人民。邓小平从人民生活是文艺的源泉,文艺是人民生活的反映的
立场出发,进一步指出我们的文艺必须充分表现人民的优秀品质,赞美人民的伟大胜利。
②邓小平主张由人民来教育文艺工作者,给他们以营养。邓小平把文艺工作者同人民的
这种血肉联系视为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的源泉和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兴旺发达的根本道
路。③邓小平指出,因为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所以人民就有权对它加以评论。在
《祝词》中,他说:“作品的思想成就和艺术成就,应当由人民来评定。”这也就是说,
人民是我们的文艺最权威的评定者。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要提高自己作品的思想成就和艺术
成就,就应当虚心倾听群众的意见。
29、【问答题】试述恩格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文艺观,然后用这一观
点分析任一文艺作品。
答案:(教材P231)答:(1)这是恩格斯对现实主义提出的一个较高的要求;(2)
典型人物指具有鲜明的个性,同时也反映出其所隶属的阶级阶层,某些本质方面的人物性
格;(3)典型环境指典型人物生活于其中,反映出特定时代生活某些本质方面的环
境。以局部反映整体,以现实反映本质,以个别反映一般,是时代环境的缩影和具体化;
(4)现实主义创作不仅要求二者都要典型,而且要求二者的统一。人物典型应从环境中
得到解释,环境的典型性应为人物的塑造提供可能。(结合具体文艺作品做分析)
30、【问答题】结合文艺发展史,谈一下恩格斯提出的经济基础“归根结底”地决定文学艺
术的发展。
答案:(教材P257)答:(1)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社会意识
和社会存在各自成为一种对应关系,文艺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也是一种特殊的上层建
筑,只承认文艺是一种社会意识,而不承认文艺是上层建筑,就会割断文艺和经济基础的
联系,就会使文艺和经济基础失去对应关系。(2)恩格斯在阐述经济基础对于上层建
筑的决定性作用时,不是把它们之间的关系看作是凝固不变的,而是看到了这种关系的动
态性和复杂性。①恩格斯认为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存在着互相影响
并对经济经济基础发生影响。②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复杂性,还表
现在它们往往通过各种偶然性表现出来。③恩格斯还指出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
的三种特殊情况,一种是促进经济发展,一种是阻碍经济发展,一种是促使经济沿着另一
方向走。(3)恩格斯也指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现象,所以在
考察艺术生产和物质生产发展的关系时,既要看到微观范围的不平衡,又要看到宏观范围
的接近于平衡。①从大范围和长时间来看物质生产的发展带来艺术生产的发展。②这
种宏观的大体平衡表现为微观的不平衡,相对的平衡表现为绝对的不平衡,这种必然性是
通过偶然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的。③既要看到艺术生产受物质生产制约,又要反对简单平
衡论。经济关系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于全部发展进程并能使我
们理解这个发展过程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