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2003年19岁少年盗走高考试卷630万人被改写命运结局  > 19岁少年盗高考试卷,改写630万考生命运,终被判7年,现状如何

19岁少年盗高考试卷,改写630万考生命运,终被判7年,现状如何

6月7日,一则高考数学试题泄露的消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上热搜,引发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闹到最后,网友们才发现,这不过是一场乌龙!

仔细想想,高考试题的保密程度是“绝密”,仅次于核弹的国家机密,怎么可能在考前泄露呢?

不过,在我国高考历史上,还真的发生过一起高考考题泄露事件。

2003年,一位19岁少年用他的不理智,导致全国630万考生的命运被改写。

他们本来可以考上大学,却因为这件事,落榜的落榜,复读的复读。

而这位少年,凭借“出色”的逻辑推演能力,差点逃过有着“中国福尔摩斯”之称乌国庆警官的追捕。

这位少年是谁?

1、试卷被盗,神探出手

2003年6月5号,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派出所接到报警电话。

值班民警接起电话,本以为只是一次纠纷,但对面接下来说的一番话,让值班民警大吃一惊。

“存放在保密室中的高考试卷,被盗了!”

谁这么大胆,敢偷高考试卷?

要知道,国家机密分为三等,分别是“秘密、机密、绝密”,高考试卷,是和核弹同一级别的绝密。

接到报警之后,值班民警不敢怠慢,赶紧报给上司。上司也觉得事态严重,直接将消息报到了中央公安部。

公安部对这件事非常重视,连夜派公安部部长助理张新枫,带着全国十几名刑侦专家赶到现场,进行勘察。

其中就有“中国福尔摩斯”之称的乌国庆,说起乌国庆,在中国公安界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但刚一到达南充的案发现场,乌国庆便遇到了难题,他看着地面上的脚印,陷入了沉思。

乌国庆先是询问试卷被盗的情况,事态比乌国庆想象的还要严重,包括文科卷、理科卷在内的七份试卷全部被盗,这意味着本次高考笔试考题全部泄露。

这让乌国庆非常疑惑,2003年高考采取的是分科制,偷考卷的不是文科生就是理科生,他为什么要把七科试卷全部搞到手?难道偷盗者不止一个人?

经过现场勘察,乌国庆发现,现场只有一个人的脚印,因此断定,这并不是团伙作案。

乌国庆设想了多种可能。

第一种,凶手是多个人,只是其他人没到现场,偷盗者将试题偷出来之后,再交给其他凶手。

但这个可能性并不高,偷考卷是大事,一般人是不会和别人说的。即使愿意跟别人分享,又有谁会愿意冒着坐牢的风险,将试题偷出来之后,再交给别人?

第二种,乌国庆设想偷盗者团伙作案,分工明确。一人偷到试卷之后,交给其他同伴,同伴再将考题复印或者发到网上,通过售卖考题获利。

但随着调查的进展,这种说法也被乌国庆否认了。

经过多方调查,附近打印店并没有遇到此类客户,网上也没有任何关于高考试题的消息。

通过脚印,乌国庆大致推断出了偷盗者的形象,男性,身高170—176,年龄大概在19岁上下。

由此乌国庆确认,偷试卷的大概率是本次高考的学生,偷卷子无非就是想提前知道考题,为高考做好准备。

虽然偷盗者身份确认了,但是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足足有630万,按照特征来查找凶手,无异于大海捞针。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细节引起了乌国庆的注意,他来到窗户边,看着栏杆怔怔得出神。

2、凶手的身份被锁定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整栋楼的门完好无缺,并且在试卷被盗的当天,发生过一次停电。

在试卷发到考生手中之前,试卷锁在保密室,窗户上安装防盗网,如果没钥匙,是不可能进入保密室的。

那么凶手又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在众目睽睽之下将试卷盗走的呢?

此时窗户上的细节,引发乌国庆的关注。乌国庆察觉到,虽然防盗窗整体没有变形,但是有掰弯的痕迹。

正常防盗窗的空隙,除了婴儿之外,根本不可能有人能穿过去。但如果将防盗窗掰弯,就可以从窗户外进入保密室,且不需要破坏大门。

之后,只需要将防盗窗恢复成原样,就可以做到神不知鬼不觉,将试卷从保密室偷出去。

保密室的旁边就是仓库,里面有木质的梯子,通过梯子爬到二楼保密室简直轻而易举。

各种线索串联到一起,凶手犯案的过程已经非常清晰明了。

凶手对现场的情况了如指掌,应该是提前进行了多次踩点,或者本身就对现场的环境非常熟悉。

被盗当天,他手拿作案工具,来到保密室窗户外,通过梯子爬到二楼,用工具撬开保密室的防盗窗。

然后翻身入室,先找到了电闸,切断了电源。

之后利用手工刀划开试卷的封条,带走了文科和理科七份试卷。

离开的时候,再用工具将栏杆恢复原状,将梯子搬离之后,离开现场。

如果真的如此,那么当地人犯案的可能性非常高,因此乌国庆建议,应该着重调查南充市内的高考生。

但高考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大事,如果因为调查影响了他们的心情,导致没有考好,自己可就成了罪人。

继续调查,会导致无辜的孩子受到牵连。

不继续调查,又会让凶手逍遥法外,提前知道考题,对其他考生来说同样不公平。

继续调查还是暂时放弃,此时乌国庆和他的团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们又会如何选择呢?

3、真凶因一瓶胶水露出马脚

好在每次高考为预防意外发生,都会多准备一份备用卷。

为了保证公平,教育局决定用备用卷进行高考,至于盗窃案的调查,乌国庆决定在高考后再进行。

2003年6月7号,高考如约而至,除了这支来自北京的警察精英外,没人察觉到试卷的异常。

在高考完毕后,到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前,学生还需要返校办理一些手续。

乌国庆决定,就在此期间,通过大数据对比查出偷盗试卷的真凶。

此次凶手作案并不是完全没留下破绽,也许是因为太过慌张,偷盗者在偷试卷的时候,并没有佩戴手套。

因此,在现场留下了大量的指纹,乌国庆将这些指纹搜集起来之后,输入到电脑中,作为对比的样本。

学生们返校的时候,惊奇地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学校门口多了一台指纹记录仪。

每一位高三毕业生,都需要输入指纹之后才可以入校。

虽然奇怪,但是学生们并没有多想,只认为是学校推出的新安保系统,并没有太多在意。

但是有一位学生不同,他非常清楚这次采集指纹是为了什么,就是为了针对自己这个偷盗试卷的贼。

这位学生便是今年参加高考的杨博。

他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暴露,不停地在校门口徘徊,不敢进学校。

正在着急,杨博不经意间看到了学校门口的小卖部,顿时计上心来,决定来一个蒙混过关。

他到超市买了瓶胶水,将胶水涂到了手指上。他通过网络得知,手上涂胶水,仪器是无法辨别出指纹的。

果然,站在仪器面前,杨博的指纹无论如何都无法识别。

他洋洋得意,以为自己蒙混过关,殊不知,他的所作所为早已被乌国庆看在眼中,当场下令,将杨博带到警局问话。

杨博非常聪明,但是他却忘了,什么叫“此地无银三百两”,正是他往手指上涂抹胶水的行为,引起了乌国庆的警觉。

警局里,警察们不停地开导杨博,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杨博最终将自己的所作所为全盘托出。

4、真相大白

杨博是一位来自南部中学的高三学生,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

在父母眼中,杨博是省心的好孩子,在老师眼中,杨博则是成绩还不错的优秀学生。

谁也没能想到,这样一位性格有些内向的学生,竟然会做出偷试卷这样的行为。

原来,他虽然学习成绩还不错,但是面对高考,杨博非常焦虑,害怕自己考不好。

自己一没有背景,二没有资本,如果高考考不好,未来只会是一片灰暗。

为了高考能考出好成绩,他打算铤而走险,到教育局去偷考试试卷。

为此,他提前进行了多次踩点,勘察现场的情况。

6月4号当晚,他拿着钳子、刀子等工具,通过梯子偷偷翻入保密室。

为了掩人耳目,作为文科生的他,特意偷了一份理科试卷。之后将文件袋密封,悄悄离开了保密室。

回到家中后,杨博用了两天时间,将试卷和答案全部铭记在心,幻想在高考时能考出一个好成绩。

却没想到试卷发到手后,杨博傻眼了,手中的试卷,跟自己背的东西完全不同,所有的准备付诸东流。

而且,那年为备用卷出题的老师是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葛军。

他曾是中国奥数高级教练,出的题难度非常高,导致很多考生发挥失常,没有考出应有的成绩。

630万考生中,许多人没有考上心仪的学校,他们有的选择复读,有的选择退而求其次,他们的未来随之被改变。

至于杨博,在成绩还没有出来的时候,就已经被逮捕归案,他是在监狱中知道的自己高考成绩,515分,这个成绩,杨博上一本绰绰有余。

此时的他懊恼不已,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感到后悔。

但此时再后悔又有什么意义呢?等待他的,只会是法律的制裁。

最终,杨博被有关部门判处7年有期徒刑。

结尾

我们常说,自信,就是人生赋予自己最大的财富。

但想要做到这一点,谈何容易?

即使我们不想承认,有人出生就赢在起跑线上也是现实存在的,面对这些人,我们何来自信的资本呢?

但即使如此,这依旧不能成为杨博偷盗试卷的借口。

错就是错,对就是对,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却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改变未来的机会。

这种改变,一定要是堂堂正正的,只有如此,等到我们功成名就的时候,再回过头来看,才能挺起胸膛,骄傲的说上一句:“不负韶华!”

如今的杨博,因为自己的错误,人生已经彻底改变。

他在监狱中表现良好,5年便出狱了。但因为留有案底,学历也不高,杨博一直找不到好的工作,只能靠打零工度日。

如果当年杨博没有偷盗试卷,考上大学,人生是否会和现在不同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