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长 18000 字,阅读大约需要 3分钟
编者按:2024年版《中国高考报告》丛书出版发行12种,其中,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2024》《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2024》《高考评价体系解读2024》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高考蓝皮书《高考试题分析》(2024版,9科9种图书)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鉴于近期市面上出现了冠以“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等名义的图书,其封面设计及版式体例与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系列丛书高度近似,容易引起混淆和误购。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研发团队表示,除新华出版社和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上述系列图书以外,其他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冠以“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等名义的图书均与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研发团队无关。
这是“中国高考报告系列丛书”,是“中国高考报告学术委员会”编著的,是有权威性的、指导性的。书中详细报告了“2023年高考命题政策解读与2024年展望”,仔细读后,对高考一定会有新的认识。
2024年高考命题趋势判断:深入推进高考内容改革,发挥高考“指挥棒”的积极作用,服务我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当前教育战线最为紧迫的时代任务。
需要强调的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当下指导全国和各省命题工作的标准测评体系与核心依据,是全国所有师生都应该重视的核心文本与指导性文件。
高考命题的四项原则: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呈现出“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无任务,不立题”(简称“四无四不”)的典型特征,“四无四不”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原则。
以下为高考蓝皮书《中国高考报告》观点摘录。
高考蓝皮书观点·1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逻辑:
【1】“一”个坚持:坚持创新人才培养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是理解和把握本轮高考命题改革的秘匙。
【2】“二”个转变:高考实现从“解答题目”向“解决问题”的转变,实现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素养”的转变。
【3】“三”条主线:高考命题紧扣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连线。
【4】“四”项原则: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景不成题、无任务不立题。
【5】“五”大能力:高考重点考查: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
高考蓝皮书观点·2
【1】为什么说“题海战术”将逐步失效?主要是因为高考命题逻辑和考查要求发生了改变,高考命题实现了从“考知识”向“考能力素养”的转变,从“解答题目”向“解决问题”的转变。题海战术和机械刷题对“知识为主型”的高考试题卓有成效,但通过机械刷题和题海战术无法有效、准确地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因此,题海战术和机械刷题在未来的高考中将逐步失效。
【2】为什么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关键能力、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已经成为新高考的考查重心,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已成为高考命题的要求,而传统的解题套路化和题海战术在提高学生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和学科素养上是低效率的乃至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有效应对新高考的策略应该是“授人以渔(加强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训练,提升思维品质)”而非“授人以鱼(总结解题套路并实施题海战术)”。
【3】为什么说“临阵磨枪不如提前炼钢”?高考重点考查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无法通过死记硬背或临阵磨枪等一蹴而就的方式来获得,它必须通过长期、规范、专业的针对性训练。因此,能力和素养的训练与提高要从高一高二阶段就开始进行,正所谓临阵磨枪不如提前炼钢,这里指的“炼钢”就是指培养学生一套可迁移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包括但不限于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逻辑推理与论证能力、科学探究与建模能力、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能力、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等。
【4】为什么要深入剖析和研究高考真题?高考真题代表了高考命题的最高水平和标准,市面上的模拟或训练试题水平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与其执着于解题套路、机械刷题、题海战术,费力不讨好,不如深入剖析高考真题,参透高考命题逻辑,洞悉高考命题意图,把握高考命题趋势,提高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从容高效备战高考。高考蓝皮书《高考试题分析》坚持真题剖析的思维过程化、可视化和规范化,通过“解剖一道题”实现“解决一类题”,引导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适合高三考生备考复习使用。与此同时,临阵磨枪不如提前炼钢,高考蓝皮书《高考试题分析》特别适合部分高一学生和全体高二学生学习训练使用,提前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其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从容有效应对新高考。
《中国高考报告(2024)》
《高考试题分析》
中国高考报告(2024)
徐尚昆 杨汝岱 郝保伟 执行主编
新华出版社 2023年11月
ISBN 978-7-5166-7113-9
校长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