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进入使用阶段后,主要任务是( )。
(A) 进行信息系统开发与测试(B) 进行信息系统需求分析(C) 对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和维护(D) 对信息系统数据库进行设计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软件工程>软件生命周期总括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可行性分析与项目开发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其中,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时间最长的阶段。已交付的软件投入正式使用后,便进入软件维护阶段。本题选项A、B、D为信息系统开发阶段涉及的相关内容。
第 2 题5G网络技术具有( )的特点。
(A) 低带宽、低时延(B) 低带宽、高时延(C) 高带宽、低时延(D) 高带宽、高时延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其它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5G技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具有高速率(高带宽)、低时延和大连接特点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是实现人机物互联的网络基础。
第 3 题企业采用云计算模式部署信息系统具有很多优势,但不包括( )。
(A) 企业的全部数据、科研和技术信息都放到网上,以利共享(B) 全面优化业务流程,加速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C) 从软件、平台、网络等各方面,加快两化深度融合步伐(D) 有效整合优化资源,重塑生产组织方式,实现协同创新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其它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由于云计算存在潜在危险性,对于一些敏感的数据(企业商业秘密、员工隐私、核心技术数据等),放到云上,存在安全风险。所以选项A描述不准确。
第 4 题在程序执行过程中,高速缓存(Cache) 与主存间的地址映射由( )。
(A) 操作系统进行管理(B) 存储管理软件进行管理(C) 程序员自行安排(D) 硬件自动完成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计算机系统构成及硬件基础知识>Cache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Cache与主存的地址映像需要专门的硬件自动完成,使用硬件来处理具有更高的转换速率;其他选项为干扰项。
第 5 题计算机中提供指令地址的程序计数器(PC) 在( )中。
(A) 控制器(B) 运算器(C) 存储器(D) I/O 设备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计算机系统构成及硬件基础知识>CPU的构成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和内部总线等部件组成运算器由算术逻辑单元、累加寄存器、数据缓冲寄存器和条件状态寄存器组成,是数据加工处理部件,用于完成计算机的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用于控制整个CPU的工作,决定了计算机运行过程的自动化,不仅能保证程序的正确执行,而且还能处理异常事件,控制器一般包括指令控制逻辑(包括:指令寄存器、程序计数器、地址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控制逻辑、总线控制逻辑和中断控制逻辑等几个部分试题答案
第 6 题将操作数包含在指令中的寻址方式称为( )。
(A) 直接寻址(B) 相对寻址(C) 间接寻址(D) 立即寻址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计算机系统构成及硬件基础知识>寻址方式试题答案:[['D']]试题解析:立即寻址:是一种特殊的寻址方式,指令中在操作码字段后面的部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操作数地址,而是操作数本身,也就是说数据就包含在指令中,只要取出指令,也就取出了可以立即使用的操作数。直接寻址:在直接寻址中,指令中地址码字段给出的地址A就是操作数的有效地址,即形式地址等于有效地址。间接寻址:间接寻址意味着指令中给出的地址A不是操作数的地址,而是存放操作数地址的主存单元的地址,简称操作数地址的地址。寄存器寻址:寄存器寻址指令的地址码部分给出了某一个通用寄存器的编号Ri,这个指定的寄存器中存放着操作数。寄存器间接寻址: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中,寄存器内存放的是操作数的地址,而不是操作数本身,即操作数是通过寄存器间接得到的。变址寻址:变址寻址就是把变址寄存器Rx的内容与指令中给出的形式地址A相加,形成操作数有效地址,即EA=(Rx)+A。基址寻址:基址寻址是将基址寄存器Rb的内容与指令中给出的位移量D相加,形成操作数有效地址,即EA=(Rb)+D。相对寻址:相对寻址是基址寻址的一种变通,由程序计数器提供基准地址,指令中的地址码字段作为位移量D,两者相加后得到操作数的有效地址,即EA=(PC)+D。
第 7 题以下关于中断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电源掉电属于CPU必须无条件响应的不可屏蔽中断(B) 打印机中断属于不可屏蔽的内部中断(C) 程序运行错误也可能引发中断(D) CPU可通过指令限制某些设备发出中断请求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计算机系统构成及硬件基础知识>输入输出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中断包括软件中断(不可屏蔽)和硬件中断。软中断为内核触发机制引起,模拟硬件中断;硬件中断又分为外部中断(可屏蔽)和内部中断(不可屏蔽)。外部中断(是由CPU外部发生的事件引起的中断)一般为外设请求;内部中断(是由CPU内部发生的事件引起的中断)包括硬件出错(掉电、校验、传输)和运算出错(非法数据、地址、越界、溢出等)。选项B,属于外部中断,可屏蔽
第 8 题二进制序列1011011可用十六进制形式表示为( )。
(A) 5B(B) 3B(C) B6(D) BB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计算机系统构成及硬件基础知识>进制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二进制转十六进制:方法1:可以将二进制采用按权位展开转换成十进制值,然后采用短除法转换成十六进制值;方法2:将二进制序列,从右向左每四位一组,进行分组,高位不足四位用零补全,然后将分组后的四位二进制转换成十六进制基数;然后按照顺序记录十六进制基数即可。1011011分组后:0101 1011=>5 B,所以对应的十六进制为5B
第 9 题设有两个浮点数,其阶码分别为E1和E2,当这两个浮点数相乘时,运算结果的阶码E为( )。
(A) E1、E2中的较小者(B) E1、E2中的较大者(C) E1+E2 的值(D) E1XE2 的值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计算机系统构成及硬件基础知识>定点数与浮点数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浮点数由尾数和阶码构成,尾数部分决定了浮点数的表示精度,阶码部分决定了浮点数的表示范围浮点数进行运算时,加减法要求先对阶,然后尾数部分加减运算,再格式化;乘除法运算,不要求对阶,尾数部分直接想乘,阶码部分相加;然后结果格式化;本题两个浮点数想乘,阶码部分应该是相加;结合题干来看,应该选择选项C
第 10 题在电子邮件系统中,客户端代理( )。
(A) 通常都使用SMTP协议发送邮件和接收邮件(B) 发送邮件通常使用SMTP协议,而接收邮件通常使用POP3协议(C) 发送邮件通常使用POP3协议,而接收邮件通常使用SMTP协议(D) 通常都使用POP3协议发送邮件和接收邮件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其它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发送(客户端到邮件服务器和一个邮件服务器到另一个邮件服务器)POP3,邮局协议第3版,用于电子邮件的接收综合选项描述来判断,选项B描述正确
第 11 题在TCP/IP网络中,RARP协议的作用是( )。
(A) 根据MAC地址查找对应的IP地址(B) 根据IP地址查找对应的MAC地址(C) 报告IP数据报传输中的差错(D) 控制以太帧数据的正确传送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OSI/RM七层模型对应的协议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RARP协议是反向地址解析协议,起作用为:将MAC地址(物理地址)转换为IP地址;其他选项均为干扰项
第 12 题下面的网络地址中,不能作为目标地址的是( )。
(A) 0.0.0.0(B) 127.0.0.1(C) 10.255.255.255(D) 192.168.0.1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IP地址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在IP V4中,0.0.0.0 表示一个无效的、未知的或不可用的目标,可以用于源地址,但不能用于目的地址;其他地址均可以用于目标地址
第 13 题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的权利保护期,以下权利中,( )受到永久保护。
(A) 发表权(B) 修改权(C) 复制权(D) 发行权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知识产权>著作权概述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著作权(版权)是指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人身权和财产权。人身权: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保护期限不受限制。财产权:包括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即以复制、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权利,以及许可他人以上述方式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一般保护期限为50年。
第 14 题两个申请人分别就相同内容的计算机程序的发明创造,先后向专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则( )。
(A) 两个申请人都可以获得专利申请权(B) 先申请人可以获得专利申请权(C) 先使用人可以获得专利申请权(D) 先发明人可以获得专利申请权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知识产权>其它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专利申请权是指就发明创造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之后,该发明创造的申请人享有是否继续进行专利申请程序、是否转让专利申请权的权利专利权是指申请的发明创造符合专利法要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独占权,被授予的专利权可以被许可、转让、质押融资等,并禁止他人实施、对侵权者发起诉讼赔偿的权利专利权申请的原则,相同创造,是谁先申请谁获得专利申请权所以本题应该选项选项B
第 15 题在需要保护的信息资产中,( )是最重要的。
(A) 软件(B) 硬件(C) 数据(D) 环境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数据库技术>数据库基础概念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在选项中A、B、D都属于可以重现的,而数据资源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完全恢复,因此数据资源是选项中最为重要的资源
第 16 题从对信息的破坏性上看,网络攻击可以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以下属于被动攻击的是( ) 。
(A) 伪造(B) 流量分析(C) 拒绝服务(D) 中间人攻击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安全性基础知识>网络攻击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网络攻击是指针对计算机系统、基础设施、网络或个人设备的任何类型的进攻。主要为:破坏、修改、使软件/服务功能丢失、非授权情况下获取/访问数据等主动攻击可分为篡改、DOS等被动攻击一般不对数据进行篡改、只是在非授权情况下,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通常分为:窃听、流量分析、破解加密的数据流等方式结合题干来看,选项B属于被动攻击
第 17 题以下关于认证和加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加密用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B) 认证用以确保报文发送者和接收者的真实性(C) 认证和加密都可以阻止对手进行被动攻击(D) 身份认证的目的在于识别用户的合法性,阻止非法用户访问系统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安全性基础知识>身份认证机制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加密机制: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手段。加密的基本过程就是对原来的明文的文件或数据,按某种算法进行处理,使其成为不可读的一段代码(密文),使其只能在输入相应的密钥之后才能显示出明文内容。目的是保护数据不被非法窃取、阅读等。认证技术主要解决网络通信过程中双方身份认可的问题。认证的过程涉及加密和密钥交换。认证方法有:账户名/密码认证、基于PKI的认证等被动攻击一般不对数据进行篡改、只是在非授权情况下,获得相关数据和信息;通常分为:窃听、流量分析、破解加密的数据流等方式所以本题选项C描述不正确
第 18 题访问控制是对信息系统资源进行保护的重要措施,适当的访问控制能够阻止未经授权的用户有意或者无意地获取资源。计算机系统中,访问控制的任务不包括( ) 。
(A) 审计(B) 授权(C) 确定存取权限(D) 实施存取权限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安全性基础知识>其它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访问控制:是指防止对计算机及计算机系统进行非授权访问和存取。主要采用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限制访问系统的人员;另一种是限制进入系统的用户所能做的操作。前一种主要通过用户标识与验证来实现,而后一种则依靠存取控制来实现。用户标识与验证:是访问控制的基础;是对用户身份的合法性验证存取控制:是对所有的直接存取活动通过授权控制以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保密机制;是对处理状态下的信息进行保护;隔离技术法(物理/时间/逻辑/密码隔离)、限制权限法(限制特权)本题中选项A不属于访问控制的内容
第 19 题所有资源只能由授权方或以授权的方式进行修改,即信息未经授权不能进行改变的特性是指信息的( )。
(A) 完整性(B) 可用性(C) 保密性(D) 不可抵赖性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软件测评相关标准>软件质量模型和测量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信息安全属性机密性(保密性):是指信息不被泄漏给非授权的个人和实体,或供其使用的特性完整性:是指信息在存储或传输的过程中保持不被修改、不被破坏、不被插入、不延迟、不乱序和不丢失的特性可用性:是指信息可被合法用户访问并能按要求顺序使用的特性可控性:是指授权机构可以随时控制信息的机密性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可靠性:是指信息以用户认可的质量连续服务于用户的特性不可抵赖性:在网络信息系统的信息交换过程中,确认参与者的真实同一性,即所有参与者不可否认或抵赖本人的真实身份,以及提供信息的原样性和完成的操作与承诺
第 20 题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要获取某个网络开放端口所对应的应用程序信息,可以使用命令( )。
(A) ipconfig(B) traceroute(C) netstat(D) nslookup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Windows网络相关命令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ipconfig命令用于显示当前的TCP/IP网络配置的信息tracert命令用于显示、追踪路由信息netstat命令用于显示网络连接、路由表、网络接口等信息nslookup命令用于实现域名解析相关信息的查询等功能
第 21 题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特点之一是可定制,这里的可定制是指( )。
(A) 系统构件、模块和体系结构必须达到应有的可靠性(B) 对过程控制、数据采集、传输等需要迅速响应(C) 在不同的微处理器平台上,能针对硬件变化进行结构与功能上的配置(D) 采用硬件抽象层和板级支撑包的底层设计技术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操作系统基础知识>其它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嵌入式操作系统优点:可裁剪性:支持开发性和可伸缩性的体系结构强实时性:EOS实时性一般较强,可用于各种设备控制统一的接口:提供设备统一的驱动接口操作方便、简单、提供友好的图形GUI和图形界面,追求易学易用强稳定性,弱交互性:嵌入式系统一旦开始运行就不需要用户过多的干预,这是要负责系统管理的EOS有较强的稳定性。嵌入式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一般不提供操作命令,通过系统的调用命令向用户程序提供服务固化代码,在嵌入式系统中,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被固化在嵌入式系统的ROM中更好的硬件适应性:也就是良好的移植性。可定制:是指减少成本和缩短研发周期考虑,要求嵌入式操作系统能运行在不同的微处理器平台上,能针对硬件变化进行结构与功能上的配置,以满足不同应用需要
第 22 题假设有6个进程共享一个互斥段N,如果最多允许3个进程同时访问互斥段N,那么利用PV操作时,所用信号量S的变化范围为( ) ;若信号量S的当前值为-1,则表示系统中有( )个正在等待该资源的进程。
(A) 0~6(B) -1~5(C) -2~4(D) -3~3(A) 0(B) 1(C) 2(D) 3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操作系统基础知识>P、V、S机制试题答案:[['D'],['B']]试题解析:第1题:
PV操作:是实现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常用方法,P操作和V操作是低级通信原语,在执行期间不可分割;其中P操作表示申请一个资源,V操作表示释放一个资源。P操作的定义:S:=S-1,若S>=0,则执行P操作的进程继续执行;若S0,则执行V操作的进程继续执行;若S=0表示某资源的可用数;S其它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
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实体,是系统独立分配和调度的基本单位。线程基本上不拥有资源,只拥有一点运行中必不可少的资源(如:程序计数器、一组寄存器和栈),其它的资源可以与同一进程中其它线程共享。结合本题选项来看,只有选项B(栈指针)是线程独有不能被共享的。
第 24 题某表达式的语法树如下图所示,其后缀式(逆波兰式) 是( )。
(A) abcd-+*(B) ab-c+d*(C) abc-d *+(D) ab-cd+*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程序语言基础>后缀表达式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前序遍历:先访问根结点,再依次按前序遍历的方式访问根结点的左子树、右子树。中序遍历:先中序遍历根结点的左子树,再访问根结点,再中序遍历根结点的右子树。后序遍历:先中序遍历根结点的左子树,再中序遍历根结点的右子树,再访问根结点。层次遍历:先访问第一层的根结点,然后从左到右依次访问第二层上的所有结点,再以同样的方式访问下一层,直到访问到树中最低层的所有结点。二叉树通过后序遍历即可得到后缀表达式;本题的后序遍历结果为:abc-d *+
第 25 题针对C语言源程序进行编译的过程,下 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应对未定义的变量报告错误(B) 应判断变量的值是否正确(C) 应计算循环语句的执行次数(D) 应判断循环条件是否正确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程序语言基础>语义分析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语义分析阶段:其任务主要检查源程序是否包含静态语义错误,并收集类型信息供后面的代码生成阶段使用。语义分析的一个主要工作是进行类型分析和检查。本题中选项B、C、D都属于动态语义,需要运行程序才能明确语义,无法在编译过程中检查语义是否正确
第 26 题以下关于高级语言程序的编译和解释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都需要先进行语法分析再进行语义分析(B) 编译方式下先进行语义分析再进行语法分析(C) 解释方式下先进行语义分析再进行语法分析(D) 编译方式和解释方式都需要先进行语义分析再进行语法分析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程序语言基础>编译器/解释器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解释程序:也称解释器;直接解释执行源程序,或者将源程序翻译成某种中间代码后再加以执行。编译程序:也称编译器;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语言程序,然后再计算机上运行目标程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需要对源程序依次进程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义分析。
第 27 题在某C程序中有下面的类型和变量定义(设字符型数据占1字节,整型数据占4字节),则运行时系统为变量rec分配的空间大小为( )。
union { char ch; int num; } rec;
(A) 1字节(B) 4字节(C) 5字节(D) 8字节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程序语言基础>其它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共用体的占用空间的大小由共用体中所需空间最大的变量决定。本题中,整型(int)为4字节,是最大的空间共用体:用同一段内存单元存放不同类型的变量使几个不同的变量共享同一段内存的结构,称为:共用体类型的结构不同类型的变量共同占用一段内存(相互覆盖),联合变量任何时刻只有一个成员存在,节省内存联合体变量的大小=最大的成员所占的字节数定义共用体类型变量的一般形式:UNION 共用体名{成员表列}变量表列
第 28 题对于某C程序中的如下语句,( )。int t=0;if (0分析/设计工具概述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DFD):是一种最常用的结构化分析工具,从数据传递和加工的角度,以图形的方式刻画系统内数据的运动情况。状态—迁移图(STD)或状态—迁移表被用来描述系统或对象的状态,以及导致系统或对象的状态改变的事件,从而描述系统的行为,属于结构化分析方法使用工具加工规格说明:就是对DFD中的每个加工所作的说明,描述把输入数据流变换为输出数据流的加工过程实体联系图:提供了表示实体型、属性和联系的方法,用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实体关系图表示在信息系统中概念模型的数据存储。常用于信息系统设计中结构化设计是将结构化分析的结果(数据流图)映射成软件的体系结构(结构图(结构图:用来描述软件系统的体系结构,指出一个软件系统由哪些模块组成,以及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状态—迁移图用于行为建模,而不是结构建模。
第 35 题采用结构化开发方法开发某销售系统,采用DFD进行功能建模,将验证后的订单表写入订单文件,其中“验证订单”是( ) ;“订单表”和“订单文件”是( )。
(A) 外部实体(B) 加工(C) 数据流(D) 数据存储(A) 数据流和数据流(B) 数据流和数据存储(C) 数据存储和数据流(D) 数据存储和数据存储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软件工程>数据流图试题答案:[['B'],['B']]试题解析:第1题:
数据流图包括:外部实体、数据流、加工和数据存储。外部实体:指与系统有数据往来但存在于系统之外的人员、组织或其他系统数据流:指一组固定成分的数据组成,表示数据的流向加工:描述输入数据流到输出数据流之间的变换数据存储:用来表示存储数据题中验证订单:有输入和输出数据流,应属于加工;订单文件:表示数据存储的逻辑对象;订单表:表示从验证订单加工后写入数据文件的数据流。
第2题:
第 36 题以下关于分布式体系结构优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其中,( )不是典型的分布式体系结构。
(A) 资源共享(B) 经济性(C) 健壮性(D) 降低复杂度(A) 管道-过滤器.(B) 客户机/服务器(C/S)(C) 浏览器/服务器(B/S)(D) CORBA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软件工程>其它试题答案:[['D'],['A']]试题解析:第1题:
注意:本题分布式结构是相对于集中式结构来的分布式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等资源联系在一起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实现相互通信和资源共享,就形成了信息系统的分布式结构。分布式结构系统的优点是:可以根据应用需要和存取方式来配置信息资源;有利于发挥用户在系统开发、维护和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系统对用户需求变更的适应性和对环境的应变能力;系统扩展方便,增加一个网络结点一般不会影响其他结点的工作,系统建设可以采取逐步扩展网络结点的渐进方式,以合理使用系统开发所需的资源;系统健壮性好,网络上一个结点出现故障一般不会导致全系统瘫痪;缺点是:由于信息资源分散,系统开发、维护和管理的标准、规范不易统一;配置在不同地点的信息资源一般分属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不同子系统之间往往存在利益冲突,管理上协调有一定难度;各地的计算机系统工作条件与环境不一,不利于完全保密措施的统一实施。第1小问,选项D降低复杂性是不正确的描述;第2小问,管道-过滤器是软件体系结构风格(描述特定系统组织方式的惯用范例,强调了软件系统中通用的组织结构);CORBA是指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和C/S、B/S都是分布式体系结构。
第2题:
第 37 题某模块把几个相关的功能组合到一起,每次调用时,由传送给模块的判定参数来确定执行哪一个功能,该模块内聚类型为( )内聚。
(A) 逻辑(B) 时间(C) 信息(D) 功能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软件工程>模块设计(原则、独立性衡量)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偶然聚合:模块完成的动作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或者仅仅是一种非常松散的关系。逻辑聚合:模块内部的各个组成在逻辑上具有相似的处理动作,但功能用途上彼此无关。通过传递的参数来决定执行哪个处理动作时间聚合:模块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所包含的处理动作必须在同一时间内执行。过程聚合:模块内部各个组成部分所要完成的动作虽然没有关系,但必须按特定的次序执行。通信聚合(信息聚合):模块的各个组成部分所完成的动作都使用了同一个数据或产生同一输出数据。顺序聚合:模块内部的各个部分,前一部分处理动作的最后输出是后一部分处理动作的输入。功能聚合:模块内部各个部分全部属于一个整体,并执行同一功能,且各部分对实现该功能都比不可少
第 38 题高度(层数) 为k的二叉树最大的结点数为( )。
(A) 2k(B) 2k-1(C) 2k-1(D) 2k-1-1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树与二叉树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二叉树是n个有限元素的集合,该集合或者为空、或者由一个称为根(root)的元素及两个不相交的、被分别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二叉树组成,是有序树。当集合为空时,称该二叉树为空二叉树。二叉树性质:性质1:二叉树的第i层上至多有2i-1(i≥1)个节点。性质2:深度为h的二叉树中至多含有2h-1个节点。性质3:若在任意一棵二叉树中,有n0个叶子节点,有n2个度为2的节点,则必有n0=n2+1。性质4:具有n个节点的满二叉树深为log2n+1。性质5:若对一棵有n个节点的完全二叉树进行顺序编号(1≤i≤n),那么,对于编号为i(i≥1)的节点: 当i=1时,该节点为根,它无双亲节点当i>1时,该节点的双亲节点的编号为i/2若2i≤n,则有编号为2i的左节点,否则没有左节点若2i+1≤n,则有编号为2i+1的右节点,否则没有右节点
第 39 题一棵二叉树前序遍历序列为ABCDEFG,则它的中序遍历序列可能是( )。
(A) CABDEFG(B) ABCDEFG(C) DACEFBG(D) DCABFEG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树与二叉树试题答案:[['B']]试题解析:二叉树的遍历:前序遍历:先访问根结点,再依次按前序遍历的方式访问根结点的左子树、右子树。中序遍历:先中序遍历根结点的左子树,再访问根结点,再中序遍历根结点的右子树。后序遍历:先中序遍历根结点的左子树,再中序遍历根结点的右子树,再访问根结点。层次遍历:先访问第一层的根结点,然后从左到右依次访问第二层上的所有结点,再以同样的方式访问下一层,直到访问到树中最低层的所有结点。题干为前序遍历,可以判断A为根结点。选项A:结合题干可以判断C为左子结点,其余为右子结点,因此C在前序遍历中应为第2个元素,所以A错误选项B:结合题干可以判断该二叉树没有左子结点,A为根结点,B为右子树的根,B没有左结点,C为B右结点,C没有左结点,D为C的右结点,依次类推,可以得出是一个只有右结点的单支树。选项C:结合题干可以判断D为该树的左结点,那么在前序遍历中D应该为第2个元素,所以C错误选项D:结合题干可以判断D、C为左孩子结点,A为根结点,其余为右孩子结点,所以在前序遍历中,D、C出现的位置应该在B之前,所以D错误
第 40 题下面给出的四种排序算法中,在输入序列基本有序时,最有效的算法是( ) , 空间复杂度最高的是( )。
(A) 插入排序(B) 归并排序(C) 快速排序(D) 堆排序(A) 插入排序(B) 归并排序(C) 快速排序(D) 堆排序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数据结构与算法>排序试题答案:[['A'],['B']]试题解析:第1题:
在基本有序的情况,插入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最低的,是线性时间复杂度,此时快速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最高的,为O(n2),归并排序和堆排序在所有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均为O(nlgn),因此在输入序列基本有序是,插入排序是最有效的算法插入、快速、和堆排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均为O(1),而归并排序算法的空间复杂度为O(n)
第2题:
第 41 题以下关于面向对象基本概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类是具有相同属性和操作的一组对象的集合(B) 继承是子类自动地拥有父类的全部或部分属性或操作的机制(C) 一个子类只能有一个父类(D) 对象是类的实例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相关概念试题答案:[['C']]试题解析:对象:是基本运行时的实体,既包括数据(属性),也包括(行为)类:类所包含的方法和数据描述一组对象的共同行为和属性;类是在对象之上的抽象,对象是类的具体化,是类的实例继承:父类和子类之间共享数据和方法的机制在面向对象中没有规定一个子类只能有一个父类,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有不同的规定,有些只能有一个(如java),有些可有多个(如C++)
第 42 题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的模型中,( )不是行为模型。
(A) 类图(B) 活动图(C) 序列图(D) 状态图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软件工程>UML试题答案:[['A']]试题解析:静态建模用以描述系统的组织和结构(类图、对象图、构建图、配置图)动态建模则用以描述系统的行为和动作(用例图、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协作图)
第 43 题面向对象设计的类图模型中,若设计了类“交通工具”“汽车”“发动机”,在“交通工具”和“汽车"之间是( )关系,“汽车”和“发动机”之间是( )关系。
(A) 继承(B) 关联(C) 组合(D) 依赖(A) 继承(B) 关联(C) 组合(D) 依赖答案与解析
试题难度:一般知识点:软件工程>UML试题答案:[['A'],['C']]试题解析:第1题:
依赖关系:是两个事物间的语义关系,其中一个事物(独立事物)发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事物的语义。关联关系:是一种结构关系,描述了一组链,链是对象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