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mcbiblereading.com/wp-content/uploads/2019/01/mark-04.mp3
【可四1】「耶稣又在海边教训人。有许多人到祂那里聚集,祂只得上船坐下。船在海里,众人都靠近海,站在岸上。」
「坐下」是犹太拉比教导人时的标准姿势(太十三3)。
【可四2】「耶稣就用比喻教训他们许多道理。在教训之间,对他们说:」
马可福音从第四章开始,才正式地把主耶稣教导的话记录下来。
【可四3】「『你们听啊!有一个撒种的出去撒种。」
【可四4】「撒的时候,有落在路旁的,飞鸟来吃尽了;」
【可四5】「有落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土既不深,发苗最快,」
【可四6】「日头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干了;」
【可四7】「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把它挤住了,就不结实;」
【可四8】「又有落在好土里的,就发生长大,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可四9】「又说:『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撒种的比喻在三卷对观福音(马太、马可、路加)中都列于一系列比喻之首,主耶稣亲自向门徒作了解释,所以是解开这系列中其它比喻含义的钥匙。主耶稣要用这个比喻来回答众人心中最大的问题:为什么文士与法利赛人会如此拒绝主耶稣?为什么连主耶稣的亲属也会误解祂?为什么主耶稣同样的传道和医病赶鬼不能在每一个人内心中产生相同的回应?
【可四10】「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祂这比喻的意思。」
这段对话可能是门徒和主耶稣在船上进行的,船已划离了岸边的群众。听众中显然有些人无法领悟比喻的意义。
【可四11】「耶稣对他们说:『神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
【可四12】「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
由于犹太教领袖对主的拒绝,主耶稣服事的方式变了,起初祂宣告「神的国近了」(一15),现在却成了「奥秘」(11节)。「比喻」(11节)使无心追求神国的人「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12节),因为对于敌对者和仅仅出于好奇的人来说,这些比喻只不过是些故事罢了。而对于有心追求神国的人,「比喻」却使他们容易记忆,容易明白。12节引自赛六9-10。【可四13】「又对他们说:『你们不明白这比喻吗?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
「这样怎能明白一切的比喻呢」撒种的比喻是解开这一系列比喻的钥匙,人若不明白撒种的比喻,就不可能明白其他一切的比喻。
【可四14】「撒种之人所撒的就是道。」
撒种的比喻之所以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因为在主耶稣讲这个比喻的同时,祂自己正在撒种,就是祂的「道」。主耶稣要用撒种的比喻说明,为什么福音所得到的反应是如此不同(二至三章)。
【可四15】「那撒在路旁的,就是人听了道,撒但立刻来,把撒在他心里的道夺了去。」
「路旁」的心无心接受主的道,听了却不去行,就不能真正「明白」(太十三19),所以很容易被撒但夺去。
【可四16】「那撒在石头地上的,就是人听了道,立刻欢喜领受」
【可四17】「但他心里没有根,不过是暂时的,及至为道遭了患难,或是受了逼迫,立刻就跌倒了。」
主的道若没有进到我们心里,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心里就「没有根」,一时的热心也「不过是暂时的」。
【可四18】「还有那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
【可四19】「后来有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进来,把道挤住了,就不能结实。」
「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和「别样的私欲」都会阻挡人把神的道从生命中活出来。
【可四20】「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听道,又领受,并且结实,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
人只有真正明白、领受主的道,才能「结实」,让神的话从我们身上活出来。
【可四21】「耶稣又对他们说:『人拿灯来,岂是要放在斗底下,床底下,不放在灯台上吗?」
「斗」是用来量取粮食的木头量器。「放在灯台上」灯台才是放置灯的正确位置,可以照亮周围。
【可四22】「因为掩藏的事,没有不显出来的;隐瞒的事,没有不露出来的。」
【可四23】「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马可福音把21-22节插在两个撒种比喻的中间,与马太福音中使用这个比喻(太五15-16)的用意不同。这里是比喻主的道是光,光是为了照亮众人,所以主耶稣使用比喻教导人,不是为了把真理向外人隐藏起来(11-12节),乃是为了启示它。因此门徒们「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23节),准备将来把现在暂时「掩藏、隐瞒」(22节)的真理传给众人。他们把所学的道传给别人越多,将会赐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