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分制培养方案  > 东莞理工学院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东莞理工学院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854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电子信息 适用年级:2023 )

一、专业类别简介

电子信息专业研究生培养依托电子信息学科。该学科是东莞理工学院重点建设学科,建有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东莞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依托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已建成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新能源与智能微电实验室、激光先进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中心、生物医学光学创新平台、ICT学院、工业物联网数据采集与安全防御系统、电商大数据在线实时分析系统、大数据综合展现平台系统。目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31人,其中正高级职称35人,副高级职称80人,博士学位获得者216人。

本专业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以地方企业产品升级和生产模式数字化转型为背景,与企业一道解决其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工程技术难题。通过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围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光电信息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控制工程和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七个领域与国内的相关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开展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

二、培养目标及要求

面向国家和大湾区经济建设发展需求,为适应电子、通信、控制、软件、光电、集成电路、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技术与产业的迅速发展,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的电子信息相关领域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本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具备: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 具有一定的电子、通信、控制、软件、光电、集成电路、网络空间安全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多领域交叉复合专业知识;熟悉专业领域发展前沿知识。

3. 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掌握本专业领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现代技术和方法;具有宏观和系统思维,具有独立担负本职业领域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具备熟练阅读本专业领域外文资料及利用外语进行国际交流和开展工作的能力。

三、培养方向

(一)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面向东莞市、大湾区迅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对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着重开展电子系统综合与集成、人工智能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现代微波工程与先进天线技术等领域的人才培养。

(二)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领域主要关注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涉及无线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网络、云计算、数字图像处理、电磁场与微波、雷达信号处理、遥感成像以及卫星通信等众多高精尖领域。

(三)集成电路工程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针对东莞市和广东省集成电路产业需求,着重开展第三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车规级封装和先进封装、模拟与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纳米电子学、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应用、人工智能芯片与应用等领域的人才培养。

(四)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方向面向“东莞制造”向“东莞智造”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对软件工程领域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着重开展关键基础软件、大型工业软件、行业应用软件、新型平台软件及嵌入式软件等领域的人才培养。

(五)控制工程

控制工程是应用控制理论与技术,满足和实现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制造领域快速发展对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重点培养智能控制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自动控制与自动化装置、物联网技术、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

(六)光电信息工程

光电信息工程领域面向东莞市、大湾区迅速发展的光电信息产业对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的迫切需求,着重开展超短脉冲激光技术、激光智能制造与光电智能感知、先进光电材料与器件、太赫兹技术、生物医学光子学等领域的人才培养。

(七)网络与信息安全

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围绕大湾区及东莞产业升级转型过程中对确保、维护和管理计算系统、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安全性的人才需求,开展系统安全、灾难恢复与应急响应、软件逆向分析和网络舆情分析与监管等领域的人才培养。

四、学制及修业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五年。

五、培养方式

1. 本专业人才培养坚持立德树人,问题导向、需求导向。采用双导师(校内导师+企业导师)共同指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企业的需求为牵引,以项目或关键技术的攻关为载体,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产学结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2. 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个性化培养计划的制订、学风和道德教育、课程与论文等,来自企业(行业)或实际部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主要参与实践过程指导、项目研究和论文选题等环节的指导工作。

3. 培养过程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环节为半年,在校内完成,通过理论课程、前沿课程、双语课程和产教融合课程等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某一特定职业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和相关领域的交叉专业理论知识;专业实践培养过程一般不少于12个月,此环节主要突出问题导向,企业根据需求提出问题,转化为项目,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学生通过调研、选题+校内实践+企业实践+迭代实践四步走完成专业实践内容,其中选题实践和企业实践在校外行业(产业)实践基地进行。学位论文选题与专业实践相结合,学生在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完成实践教学和毕业论文。

4.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在申请答辩之前必须修满所要求的学分。专业实践环节和学位论文分阶段完成,在申请答辩之前必须完成所有阶段的任务。

六、学分要求

本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要求总学分不低于33分。其中,课程学分不低于26学分,专业实践7学分。课程包含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任选课(≥8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

七、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期

考核方式

开课单位

备注

公共学位课(7)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8

1/2

考试

马克思主义学院

硕士生英语

3

48

1/2

考试

文学与传媒学院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36

1/2

考试

马克思主义学院

工程伦理

1

16

1

考试

研究生院

专业基础课(10)

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电子信息)

1

16

1

考试

电智学院

论文写作:必修

数值分析

2

32

1

考试

计算机学院

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控制工程、光电信息工程

矩阵分析

2

32

1

考试

计算机学院

通信工程

高等工程数学

2

32

1

考试

计算机学院

控制工程

现代密码学

3

48

1

考试

计算机学院

网络与信息安全

最优化计算方法

2

32

1

考试

计算机学院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现代信号处理技术

2.5

40

1

考试

国际微电子学院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限选课

机器视觉与图像处理

2

32

1

考试

国际微电子学院

SOC系统原理与设计(#)

2.5

40

1

考试

国际微电子学院

通信理论与系统

2.5

40

1

考试

电智学院

通信工程领域限选课

优化理论

2.5

40

1

考试

电智学院

压缩感知理论及应用(#)

2

32

1

考试

电智学院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2.5

40

1

考试

国际微电子学院

集成电路工程领域限选课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

2

32

1

考试

国际微电子学院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2.5

40

1

考试

国际微电子学院

软件需求工程

2

32

1

考试

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领域限选课

软件设计方法(#)

2.5

40

1

考试

计算机学院

软件过程管理

2.5

40

1

考试

计算机学院

机器人控制技术(#、%)

2.5

40

1

考试

电智学院

控制工程领域限选课

线性系统理论

2.5

40

1

考试

电智学院

光电子技术(#)

3

48

1

考试

电智学院

光电信息工程领域限选课

现代光学信息处理技术导论

2

32

1

考试

电智学院

光电检测技术

2

32

1

考试

电智学院

网络安全技术

2

32

1

考试

计算机学院

网络与信息安全领域限选课

数据安全与灾备管理

2

32

1

考试

计算机学院

操作系统安全(#)

2

32

1

考试

计算机学院

专业选修 课(8)

通信前沿技术讲座(%)

1

16

1

考查

电智学院

通信工程

现代移动通信

2

32

2

考查

电智学院

通信工程

信息论

2

32

2

考查

电智学院

通信工程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

2

32

2

考查

电智学院

通信工程

现代数字通信与编码理论

2

32

2

考查

电智学院

通信工程

分布式存储编码

2

32

2

考查

电智学院

通信工程

现代通信技术

2

32

2

考查

电智学院

通信工程

光电材料与器件

2

32

2

考查

电智学院

光电信息工程

光电前沿技术讲座(%)

1

16

1

考查

电智学院

光电信息工程

材料测试与分析技术

2

32

2

考查

电智学院

光电信息工程

先进激光光谱技术

2

32

2

考查

电智学院

光电信息工程

光纤传感技术(*)

2

32

2

考查

电智学院

光电信息工程

最优控制

2

32

2

考查

电智学院

控制工程

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

2

32

2

考查

电智学院

控制工程

非线性系统理论

2

32

2

考查

电智学院

控制工程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2

32

2

考查

电智学院

光电信息工程、控制工程、通信工程

高级嵌入式系统(*)

3

48

2

考查

电智学院

控制工程、通信工程、集成电路工程

控制系统仿真与模型处理

2

32

2

考查

电智学院

控制工程

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理论

2

32

2

考查

国微学院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前沿讲座(%)

1

16

1

考查

国微学院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智能目标识别分类技术

2

32

2

考查

国微学院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电子系统设计(*)

2

32

2

考查

国微学院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智能传感器原理及其应用

2

32

2

考查

国微学院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微波电路理论分析与设计

2

32

2

考查

国微学院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天线与电波传播

2

32

2

考查

国微学院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

现代材料计算与设计

2

32

2

考查

国微学院

集成电路工程

集成电路系列前沿讲座(%)

1

16

1

考查

国微学院

集成电路工程

微纳传感器原理与应用

2

32

2

考查

国微学院

集成电路工程

集成电路后端版图设计(*)

2

32

2

考查

国微学院

集成电路工程

光电子材料与器件

2

32

2

考查

国微学院

集成电路工程

计算机前沿导论(%)

1

16

1

考查

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

现代优化方法

2

32

2

考查

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

机器学习

2

32

2

考查

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

大数据分析与技术

3

48

2

考查

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

区块链原理与技术

2

32

2

考查

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

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

2

32

2

考查

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光电信息工程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2

32

2

考查

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

软件测试与维护

2

32

2

考查

计算机学院

软件工程

信息隐藏

2

32

2

考查

计算机学院

网络与信息安全

物联网安全技术

2

32

2

考查

计算机学院

网络与信息安全

公共选修课

素养提升公共选修课

1

16

1/2

考查

研究生院

专业实践

专业实践

7

1-6

考查

补修课

跨学科、跨专业或同等学力的研究生,应补修2-3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本科生课程;补修课由导师确定,通过自学或跟随本科生听课方式进行,需考核并记录成绩,不计学分。

课程说明

1. 《素养提升公共选修课》由多门特色课程班组成,具体包括:《体育》(网球、足球、篮球、游泳等)、《粤菜师傅》、《声乐艺术与经典作品赏析》、《舞蹈艺术与经典作品赏析》、《器乐艺术与经 典作品赏析》、《知识产权基础》、《创新创业》、《科研信息获取与分析》等,任选1学分,具体请根据每学期开课情况选择课程教学班。

2. 校企合作课程(*)、案例课程(**)、双语教学课程(#)、前沿课程(%)。

3. 硕士研究生凡入学时英语水平达到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免修英语,期末考试按85分计入成绩。

1)国家英语六级考试合格者(成绩425分及以上);

2)托福IBT成绩80分及以上、雅思6分及以上;

3)专业英语学生通过专业英语四级及以上;

4)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成绩70分及以上。

4. 若研究生在我校已修过(不包括在外校修学)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某门课程,可以申请免修。研究生在经本人申请,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才可获得学分。

5. 若在专业实践环节已自学并熟练应用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某门课程,可以申请免修。研究生在经本人申请,校企双导师同意,任课教师同意,院、校两级批准后可免修,但需参加该门课程结束时的考试才可获得学分。

八、培养环节及要求

培养环节

培养环节要求

时间安排

学分

安全教育及学术道德

必修环节,不计学分。

以开展安全教育及学术道德讲座的方式进行,通过考勤进行考查。

第1-6学期

个人培养计划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于入学后一个月内制定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应符合电子信息硕士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也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学术特长、研究兴趣、能力基础等情况,体现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贯彻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培养计划经导师和学位点同意后执行。

第1学期

学术活动

参与学院安排的学术报告会、科技讲座或报告不少于8次,其中第一学期不少于3次,根据导师安排参加国内相关会议。通过考勤进行考查。

第1-6学期

专业实践

第一阶段

调研及选题:1.研究生在第一学期,进入相关企业开展调研和实践,梳理总结企业需求、发现问题,转化为专业实践项目;

2. 企业直接根据需求,将企业项目、课题转化为学生实践课题,与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确定为学生的专业实践项目;

3. 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兴趣和专业特长,在双导师指导下制订实习实践计划,完成调研和选题实践,并将实践计划上报学位点。

第1-6学期

7

第二阶段

校内实践:根据选题初步制定解决方案,在校内实验室或实训平台实践,掌握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及项目研究的初步技能。

第三阶段

企业实践:研究生在合作企业,实施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初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或工程问题。实践期间,在双导师指导下,按个人专业实践计划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并完整参与一项企业实际工程项目。研究生以“周记”形式记录实践过程,并撰写《东莞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实践报告书》。企业工程实践结束后,研究生以专题报告会的形式在本专业领域内汇报实践工作情况。学位点组织考核小组根据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工作量、综合表现及实践单位的反馈意见等对研究生的企业工程实践环节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类。

第四阶段

迭代实践: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总结,形成应用型创新成果。

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结合企业工程实践调研梳理出的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调查研究,在第三学期初提出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学位论文选题要与工程实际问题相结合,必须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和较好的推广价值。开题报告的字数不少于5000字,阅读及引用参考文献不少于50篇。

开题报告采用公开答辩的方式,由学位点组织。开题报告分为“通过”或“不通过”。开题报告如未通过,应在3个月内重新组织开题,不通过者不能进入下一培养环节。涉密论文的开题报告按照《东莞理工学院研究生涉密及“延期公开” 学位论文管理规定》执行。

研究生可延迟开题,但延迟后的时间距离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第3学期

中期考核

在学位论文工作的中期,研究生填写《东莞理工学院研究生中期考核表》,学院将组织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课程学习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和投入等进行全面考查。

中期考核“通过”者,准予继续进行学位论文工作。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复查“不通过”者直接予以淘汰,按《东莞理工学院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办理退学手续。

学位论文中期考核公开进行,最晚距离申请答辩的时间不少于半年。中期考核具体要求参照《东莞理工学院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

第4学期

学位论文

专业学位论文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的内容包括:工程设计与研究、产品开发、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方案研究等,但必须将其以论文的形式提交。

具体要求为:

1.论文工作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工作量,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论文撰写应符合《东莞理工学院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

2.学位论文通过形式审查和学术不端行为审查后,经导师同意,方可进入学位论文评阅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其他环节参照《东莞理工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3.涉密学位论文按照《东莞理工学院研究生涉密及“延期公开”学位论文管理规定》执行。

第5-6学期

毕业与学位申请

1.学位论文答辩前,进行答辩资格审查。研究生在其最长学习年限内达到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环节(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审查等)要求、经导师同意后方可参加答辩。

2.满足毕业条件,课程成绩绩点达到2.0,且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可申请授予学位:

1)以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身份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被SCI、EI索引的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或录用学术论文1篇;

2)以第一完成人或导师第一、研究生为第二完成人身份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件或发明专利进入实审阶段1件;

3)以第一完成人或导师第一、研究生为第二完成人身份申请并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

4)第一负责人身份获得学校认定的D类以上大赛二等奖以上;

5)获得职业资格认证或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职称;

6)获得市厅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励,或参与完成的成果通过省级以上鉴定;

7)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制定大型企业标准或以上级别标准1项;

8)其他通过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成果。

注:所有成果的第一单位必须为东莞理工学院。

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经审核,德、智、体、美、劳达到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结合导师意见,根据学位论文质量和学术成果水平,提出授予学位的建议,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学位。毕业及学位授予工作参照《东莞理工学院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定》和《东莞理工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执行。

第6学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