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肿瘤学概论考试题目参考答案名词解释1 .癌前病变: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称为癌前病变2 .直接致癌物:本身直接具有致癌作用,在体内不需要经过代谢活化即可致癌。3 .间接致癌物:大多数的致癌物不是其原型致癌(直接致癌物),而是需要在哺乳动物体内经过代谢激活后才有致癌作用,这些致癌物又称间接致癌物。4 .肿瘤的放射治疗:广义的放射治疗既包括放射治疗科的肿瘤放射治疗,也包括核医学科的内用同位素治疗;狭义的放射治疗一般仅指前者,即人们一般所称的肿瘤放射治疗。5 .肿瘤的姑息治疗:通过对患者疼痛等症状以及其他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问题的早期诊断和正确评估,来缓解和处理患者痛苦的治疗措施。姑息治疗目
2、的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及家属面对与威胁生命疾病相关的各种问题6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针对可能导致细胞癌变的环节,如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因子及受体、抗肿瘤血管形成、自杀基因等,从分子水平来逆转这种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甚至使其完全消退的一种全新的生物治疗模式。7 .肿瘤的免疫耐受:指免疫活性细胞接触抗原性物质时所表现的一种异性的无应答状态。当肿瘤长期存在时,与未成熟或幼稚免疫活性细胞接触,就可能诱发机体对肿瘤抗原产生免疫耐受性。8 .无瘤原则:指应用各种措施防止手术操作过程中离散的癌细胞直接种植或播散。9 .三阶梯止痛法:是一种根据患者疼痛等级
3、为治疗原则的止痛方法,一阶是指轻度疼痛给予非爸类抗炎药加减辅助止痛药,二阶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加减非爸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三阶重度疼痛给予阿片类加减非爸类抗炎药和辅助止痛药。10 .根治术放射治疗:利用手术拨开正常组织和器官,对肿瘤进行单次大剂量冲击性放射杀伤。问答题1 .细胞癌基因的分类?1、细胞外的生长因子?2、跨膜的生长因子受体?3、胞内信号传递体?4、核内转录因子2 .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细胞脱离原发瘤群体、通过浸润在周围间质中生长、与局部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密切接触并穿透其管壁、被转运到达靶组织或靶器官、再逸出毛细血管或淋巴管壁并在间质中不断增生形成新的继发瘤。3 .肿瘤化疗的适应症(1
4、)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对化疗敏感,通过化疗可完全控制甚至根治,如白血病,多发行骨髓瘤,恶性淋巴癌等。(2)化疗效果较好的某些实体瘤,绒毛膜上皮癌,恶性葡萄胎,生殖细胞肿瘤,卵巢癌,小细胞肺癌等。(3)实体瘤的手术切除和局部放疗后的辅助化疗或的手术前的辅助化疗,如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4)与放疗联合对部分肿瘤进行根治性治疗:头颈肿瘤:鼻咽癌、喉癌、口腔癌等;胸部肿瘤:食道癌、肺癌;腹盆部肿瘤:宫颈癌、直肠癌、肛管癌。(5)实体瘤已有广泛或远处转移,不适应手术切除和放疗者;实体瘤手术切除或放疗后复发、播散着,可考虑姑息化疗。(6)癌性体腔积液,包括胸腔,心包腔及腹腔采用腔内注射化
5、疗药物;常可使积液控制或消失。4 .肿瘤化疗的副作用?1.身体衰弱:患者可出现周身疲乏无力、精神萎靡、出虚汗、嗜睡等。?2.免疫功能下降:化疗药物可损害患者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下降。免疫功能指标如E玫瑰结试验、CH50、C3补体、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白介素II等,在化疗后均可不同程度地较化疗前下降。大部分抗肿瘤化疗药物有免疫抑制作用芥子气所感染的手臂。?3.骨髓抑制:大多数化疗药物均可引起骨髓抑制,表现为白细胞和血小板下降,甚者红细胞、血色素下降等。?4.消化障碍:食欲下降、饮食量减少、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或便秘等。很多化疗药物通过刺激胃肠道粘膜引发上述症状5 .炎症反
6、应:发热、头晕、头痛、口干、口舌生疮等。6 .心脏毒性:部分化疗药物可产生心脏毒性,损害心肌细胞,患者出现心慌、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气短等症状,甚至出现心力衰竭。心电图检查可出现T波改变或S-T段改变等。7 .肾脏毒性:有些化疗药大剂量可引起肾功能损害而出现腰痛、肾区不适等。白细胞8.肺纤维化: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博莱霉素等可引起肺纤维化,拍胸片可见肺纹理增粗或呈条索状改变。对既往肺功能差的患者来说更为危险,甚者可危及生命。9 .静脉炎:绝大多数化疗药物的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病变的血管颜色变成暗红色或暗黄色,局部疼痛,触之呈条索状。严重者可导致栓塞性静脉炎,发生血流
7、受阻。10 .神经系统毒性:主要是指化疗药物对周围末梢神经产生损害作用,患者可出现肢端麻木,肢端感觉迟钝等。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长春酰胺、诺威本等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毒副反应。11 .肝脏毒性: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均可引起肝功能损害,轻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可出现肝区不适。甚者可导致中毒性肝炎。12 .膀胱炎:异环磷酰胺、斑螫素、喜树碱等可使病人出现小腹不适或胀痛、血尿等一系列药物性膀胱炎症状。5 .术中放疗的适应症(1)肿瘤深藏在腹腔,周围近邻正常组织和器官;(2)肿瘤对放射治疗和化疗不敏感;(3)放射治疗后复发;(4)有根治可能,为了提高局部肿瘤的杀伤程度,提高局部控制率及治愈率;(5
8、)为了避免皮肤受到过量的放射剂量。6 .癌症疼痛治疗的基本原则?1、按阶梯给药不同程度的疼痛选择相对应阶梯药物,我把镇痛药应从低级向高级顺序提高,弱化中度疼痛英的使用是止前的趋势。?2、口服给药?3、按时给药:即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如每隔12小时一次,无论给药当时病人是否发作疼痛。而不是按需给药,这们可保证疼痛连续缓解(推荐使用控缓释剂型药物)。?4、个体化给药:对麻醉药品的敏感度休体间差异很大,所以阿片类药物并没标准量。应该说凡能使疼痛得到缓解并且副反应最低的剂量是最佳剂量。7 .放疗与化疗综合治疗的理论基础综合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基本原则,而放/化综合治疗是肿瘤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综合治疗形式
9、。放疗的同时给予化疗其目的有三:一是应用化疗药物的放射增敏作用增加对局部肿瘤的作用,化疗对远地亚临床转移病灶的杀灭作用:二是放化疗的同时应用,治疗强度提高;三是两种治疗形式在治疗的开始同时介入,对局部病变和远地亚临床转移灶均不存在治疗延迟。放化疗相互作用的生物学机制:3.1空间协同作用3.2时相协同作用3.3作用于不同细胞周期时相3.4缩小肿瘤体积增加肿瘤细胞再氧和3.5选择性作用于乏氧细胞8.目前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手段?特点?1)以X线穿透人体为基础的影像。包括:普通X线摄影,CR(计算机X线摄影成像),X线CT(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确定肿瘤位置、形状、大小,有助于判断肿瘤性质。2)磁共振成
10、像;在颅脑肿瘤、鼻咽癌侵犯范围的估计,颈深部肿大淋巴结的判断(临床医师常因其位置深而无法准确检查),脊髓内外肿瘤的诊断与鉴别等常见多发肿瘤的检查方面,MRI所提供的信息远多于其他影像检查手段,因此成为目前首选的检查方法。3)核医学显像,包括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4)放射影像与核医学影像融合的解剖一功能影像;临床上甲状腺肿瘤、肝肿瘤、骨肿瘤、脑肿瘤等常用放射性核素检查5) B型超声波显像:用于肝、肾、脑、子宫和卵巢等肿瘤的诊断和定位;对鉴别囊性或实性肿块有价值。肿瘤生物学复习题1 、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概念以及两者的关系?肿瘤侵袭:恶性肿瘤细胞从其起源的部位沿组织间隙向周围组织浸润的过程。肿
11、瘤转移: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通过侵入淋巴管、血管、体腔,迁移至远处组织或器官,并长出新肿块的过程。肿瘤侵袭是转移前提和基础,转移则是侵袭的继续和发展。2 、肿瘤侵袭的过程和机制?过程分5个阶段:1)瘤细胞向阻力小、营养好的方向靠拢2)瘤细胞用伪足贴附细胞外基质或基底膜3)瘤细胞穿越基底膜4)侵入正常组织内5)形成癌巢侵袭的机制:1)粘附:瘤细胞表面的粘附分子与基底膜中的层粘连蛋白和IV胶原蛋白发生粘附;2)降解:瘤细胞分泌蛋白水解酶降解基底膜;3)运动:瘤细胞在趋化因子作用下,伸出伪足运动穿越基底膜,继而侵犯周围组织间隙。3、肿瘤转移的三种途径?1)淋巴管转移2)血管转移3)种植性转移(体腔
12、转移)4、肿瘤侵袭和转移的机制有哪些?组织器官提供适宜环境:(器官选择性)1)靶器官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特异性表型;2)靶器官细胞外基质表达特异性蛋白;3)靶器官存在刺激细胞移动的趋化因子。5 、试述肿瘤免疫编辑学说。免疫系统和肿瘤的相互作用中,免疫系统具有双重作用:抵抗肿瘤保护机体;对肿瘤细胞有免疫选择压力,使肿瘤细胞免疫重塑,弱免疫原性细胞进一步生长,导致肿瘤的发生。6 、简述肿瘤抗原的概念及其分类?概念:细胞恶性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neo-antigen)及过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根据特异性分类1)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specificantigen,TSA)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或只存在
13、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存在于正常细胞的新抗原。免疫反应主要是特异性T细胞免疫。用于临床诊断的肿瘤相关抗原包括:胚胎性蛋白、糖蛋白抗原、鳞状细胞抗原等。1.理化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2.病毒癌基因编码的抗原3.突变的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编码的蛋白4.静止基因异常活化后表达的肿瘤抗原2)肿瘤相关抗原(tumorassociatedantigen,TAA非肿瘤细胞所特有、正常细胞和其它组织上也存在的抗原,细胞癌变时,含量增加。可被B细胞识别产生抗体,较难产生细胞免疫应答。1.胚胎性抗原2.分化抗原3.过量表达的抗原7、阐述诱导肿瘤特异性抗原的原因。1,理化因素诱发的肿瘤抗原物理辐射、化学致癌剂直接作用DNA基因
14、突变表达新抗原2.病毒癌基因编码的抗原病毒DNA或RNA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同一病毒诱发不同类型肿瘤表达相同的抗原。3.突变的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编码的蛋白原癌基因被激活,抑癌基因突变,引起T细胞应答:突变癌基因编码蛋白:Ras蛋白突变抑癌基因编码蛋白:P53染色体异位产生的融合蛋白8、试述机体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抗肿瘤特异细胞免疫机制T细胞特异性细胞免疫;特异性识别APC加工并由其表面MHC分子呈递的抗原肽;T细胞活化,细胞分裂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CD8+CD4+9、阐述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恶性肿瘤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使肿瘤免受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而继续生长的现象。抗原缺失和
15、调变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被封闭(一)肿瘤细胞免疫原性减弱或缺失(二)肿瘤细胞的抗原缺乏和抗原调变(三)肿瘤细胞表面抗原覆盖(四)肿瘤抗原诱导免疫耐受(五)肿瘤细胞抗凋亡和诱导免疫细胞凋亡(六)肿瘤细胞导致免疫抑制一、肿瘤的流行病学1、肿瘤的流行病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肿制订瘤的流行病学是研究恶性肿瘤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相应预防策略和措施的科学。研究内容:1. 掌握恶性肿瘤在不同人群、时间和地区的发病或死亡情况和分布规律。2. 阐明恶性肿瘤流行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探索其发病机制。3. 制订相应的预防策略和措施包括消除和避免接触致癌因素、针对发病因素进行干预,加强早
16、诊早治及筛查等。2 、试阐述肿瘤的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通过找出和消除致癌的危险因素,防患于未然。二级预防:是筛检癌前病患或早期癌症病人,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患于开端。三级预防(治疗):是针对患癌者,提高生存率、生存期和生活质量。3 、化学致癌物可分为几类?并阐述其致癌机制。1.化学致癌物的分类:根据作用方式分为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促癌物三大类。1 )直接致癌物:是指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不需代谢活化(即生物转化)就能直接诱导正常细胞的癌变。2 )间接致癌物:是指化学物质进入机体后需经体内生物转化才具有致癌作用。3 )促癌物:是指单独作用于机体无致癌作用,但能促进其他致癌物诱
17、发肿瘤形成的一类化学物质。间接致癌物经代谢酶活化形成带亲电子基团(在反应中能获得电子的基团)的终致癌物,终致癌物主要攻击DNA,与DNA结合形成DNA加合物(DNA带亲核基团,在反应中能失去电子)造成多种形式的DNA损伤:碱基插入、缺失、DNA单链或双链的断裂、DNA交联等影响DNA的复制及转录,从而造成细胞恶变二、血管生成1、何谓血管生成开关?列举血管生成促进因子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各2种,并简述其作用。血管生成过程是受严密调控的过程,该过程处于血管生成激活物或促进因子和其它必需过程(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与血管生成抑制因子(阻止血管生成过程)的共同调控之下。该调控也被称为血管生成开关。血管内
18、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一种可以促进内皮细胞和血管发生的促有丝分裂因子。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bFGF通过2种途径参与肿瘤血管形成通过调节内皮细胞的活性。bFGF穿透内皮细胞释放蛋白水解酶消化ECM并且bFGF对内皮细胞有趋化性。诱导VEGF的表达及与VEGF的协同作用,VEGF也可诱导内皮细胞生成释放bFGF。同时VEGF体外促血管生成的作用以及诱导纤溶酶原激活物(PA)的能力有赖于内皮细胞产生的bFGF。2、简述血管生成的步骤血管生成(平衡被打破)(1)原血管基底膜的酶解;(2)内皮细胞的迁移;(3)内皮细胞的增殖
19、;(4)新生毛细血管的成熟器官化构建。(一)血管生成的基本步骤:血管生成因子的产生过多使之与抑制因子失衡,导致内皮细胞激活,产生血管生成表型;血管部位细胞外基质改变、基底膜降解,内皮细胞芽生、增殖和迁移;新生内皮细胞索形成管状毛细血管裨及管腔;新生血管管腔的贯通。3、简述肿瘤中血管的来源肿瘤中的血管可能有3种来源:血管生成:以两种方式发生,一是肿瘤细胞团先处于无血管期生长,后因缺氧而产生大量血管生成因子,从而诱导血管生成;另一种是瘤细胞先依赖宿主组织已存在的血管生长,继而出现瘤内血管消退,然后再因缺氧诱导血管生成因子作用而发生血管生成。血管套叠性生长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
20、nitorcell,EPC)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参与胚胎的血管生成,也称为成血管细胞。EPC主要来源于骨髓,表达CD13&CD34和VEGFR2三、肿瘤内科治疗1、简述内科肿瘤学概念及其研究内容内科肿瘤学:是应用药物和生物技术等手段预防和治疗恶性肿瘤的学科。内科肿瘤学包括:抗肿瘤药物治疗、基因治疗、抗肿瘤药物毒副作用处理、姑息治疗和肿瘤的内科预防等。2、试阐述抗肿瘤药物的分类及其作用机理(一)通过阻碍脱氧核甘酸合成,干扰DNA合成属于抗代谢类药物,具作用机理是竞争性抑制催化核甘酸合成的酶活性。主要杀伤处于S期的肿瘤细胞,属于细胞周期时相特异性抗肿瘤药。常用药物:甲氨蝶吟(meth
21、otrexate,MTX)(二)通过烷化作用与DNA交叉联结,破坏DNA的结构与功能作用机理:直接损伤DNA,故对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其中氮芥、MMCM非增殖G0期细胞也有杀伤作用,属于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常用药物: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三)通过干扰转录过程,阻碍RNA的合成作用机理:干扰RNA转录过程。由于细胞周期各时相均需RNA合成,故对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属于细胞周期时相非特异性抗肿瘤药。常用药物:线菌素D(actinomycinD,Act-D)(四)抑制拓扑异构酶而影响DNA合成,并引起DNA断链作用机理:既可抑制DNA合成又可损伤DNA,对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属于细胞周期时相非特异性抗肿瘤药。常用药物:抑制拓扑酶I:喜树碱(camptothecin,CPT)抑制拓扑酶H:依托泊甘(五)通过损伤纺锤体,使有丝分裂停滞作用机理:通过损伤纺锤体,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主要杀伤处于M期的肿瘤细胞,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常用药物:长春碱(vinblastin,VLB)(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