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美国1944年退役军人权利法案及其启示  > “二战”老兵福利法案,如何成就高等教育大众化?

“二战”老兵福利法案,如何成就高等教育大众化?

1995年6月,美国时任总统比尔·克林顿(Bill Clinton),在纪念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总统逝世50周年活动上发表演讲,回顾了罗斯福漫长而光辉的总统生涯。

引人注意的是,在论及罗斯福留给后世的“影响最深远的遗产”时,克林顿谈到的既非罗斯福的“新政”,甚至也不是他在“二战”中的英明领导,而是他于1944年签署通过的《退伍军人权利法案》(以下简称《法案》)。

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

第32任美国总统,连续四届任美国总统,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超过两届的总统。在他的领导下,美国顺利度过了经济大萧条,并赢得了“二战”的胜利。

图片来源:Wikipedia

克林顿称,该法案,“给了一代代老兵接受教育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建立起稳定的家庭和幸福生活,从而建设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经济,彻底改变了国家的面貌”。

实际上,不仅是克林顿,美国各界人士历来都对该法案赞誉有加,就连那些强烈反对高福利政策的保守派人士也是如此。

例如管理学家彼得·德拉克(Peter Drucker),就将该法案视为“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认为政府资助老兵教育的政策,“促成了美国向知识社会的转型”。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人们后来对《法案》的功绩大书特书,但在它签署之时,实际上就连起草者都没能完全预见到其影响。尤其是,当时法案中被认为是次要的、涉及教育的部分,到头来却被证明是最重要的。

在搞清楚这是为什么以前,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法案》的历史背景。

无论今天人们赋予《法案》多么崇高的意义,它当初制定时的首要目的其实就是“维稳”。

1941年12月7日,法西斯日本对美国太平洋的珍珠港海军基地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在此之前,美国就已经实行了义务兵役制,而在被迫卷入“二战”后,从军人数最终增加到了1600多万。

“二战”时的美国征兵海报

图片来源:Wikipedia

这个数字意味着,对于刚从30年代大萧条的阴影中走出来的美国人来说,15岁以上的男性公民有三分之一,将在可预见的未来成为退伍老兵。所以,要在战后安置如此巨大的一个群体回归平民社会,无疑是个极为棘手的问题。

从政府到社会,人们普遍担心届时的大规模军人复员会导致失业率激增,如果处理不当,甚至还会引发社会动荡,而这是的确发生过的。

1929年经济大萧条席卷美国后,美国参加过“一战”的退伍军人大批失业,然而1924年美国《世界大战调整补偿法案》授予退伍军人的补助金要等到1945年才能兑现。

1932年初,大批失业人群开始在首都华盛顿集结,其中就包括17000名急着向政府要钱的老兵,他们讽刺地挪用了“一战”时“美国远征军”的名字,自称“补助金远征”(Bonus March)。这些人甚至带着家眷,就住在临时搭建起来的棚屋里。

“奖金远征军”与警察发生冲突

图片来源:Wikipedia

然而,他们的诉求却未得到满足。

同年6月,参议院否决了提前发放补助金的议案,华盛顿的局势立刻剑拔弩张。时任美国总检察长毫不手软,下令警方驱离游行的退伍军人,导致两名老兵被警察射杀。

此后不久,当时的美国总统胡佛(Herbert Hoover)又命令军队清除退伍军人营地。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和巴顿(George Patton),这些后来在“二战”中叱咤风云的人物,都参与了这次清退。最终,参加“补助金远征”的退伍军人及其妻小被驱离,他们的营地被烧毁。

“远征军”搭建的棚屋遭到军队的焚毁

图片来源:Wikipedia

此次事件虽然平息了,却暴露出了当时美国政府在保障退伍军人权益问题上的缺陷,也被认为是导致胡佛竞选连任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正因为有了前车之鉴,罗斯福很早便开始未雨绸缪地考虑战后退伍军人安置问题了。

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没多久,国家资源规划委员会(NRPB)向罗斯福递交了一份有关战后规划的报告,其中就涉及了退役军人问题。同时,罗斯福也很快便在陆海军部下面,成立了一个“战后人力资源会”(PMC),与NRPB一起分头研究战后老兵安置问题。

弗雷德里克·德拉诺(Frederic Delano)

国家资源规划委员会会长,他也是罗斯福的舅父。

图片:Wikipedia

可以说,在推行福利政策这方面,罗斯福政府颇有经验。

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罗斯福正是靠推行增加政府干预、高福利的“新政”使美国度过危机的。

虽然很多政策在“新政”后便不再实行,但一些“新政”时成立的政府机构却留存了下来,比如说旨在调节房屋抵押市场的联邦住房管理局(FHA)。而FHA的抵押担保体系,以及它的规则和指导方针都将为后来《法案》中涉及老兵住房的部分提供模板。

尽管“新政”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法案》铺了路,而要妥善安置退伍军人也是各派各界的共识,但福利政策的范围和内容,却仍是争论的焦点。

罗斯福“新政”,指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所实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其核心是三个R:救济(Relief)、复兴(Recovery)和改革(Reform),因此有时亦称三R新政。新政于1933年-1938年实行,1933-1934年为“第一次新政”,1935-1938年为“第二次新政”。

图片来源:History

政治环境的变化更是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 一向反对“新政”的共和党,在1938年的中期选举中大获全胜,同时,民主党内来自南方各州的议员也开始和共和党结成联盟,他们组成了国会中的大多数。

这些后来被贴上“保守主义”标签的政客,十分警惕政府的福利政策会加强政府的控制,担心这会侵害美国最神圣的价值——自由。他们势必会像阻挠“新政”一样,抵制新的福利政策。

实际上,由NRPB推出的一项旨在战后全面推行福利社会的大胆主张,就已经遭到了国会的否决。

不过,罗斯福毕竟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明白解决退伍军人安置问题,以及与之相连的、更广泛的社会福利问题,将对战后的美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决心将这项事业推动下去。

1944年初,罗斯福连续发表重要演说,为战后美国要走的道路指明了方向。

他在演说中指出,美国的宪法修正案提出的“权利法案”保障了人们的政治权利,但是“真正的个人自由在没有经济安全和独立的情况下是不存在的”。所以,美国需要一个新的“权利法案”,以保障人们的经济权利。

罗斯福总统1944年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的“第二权利法案”。第二权利法案虽未进入到美国宪法文本中,其本身蕴含的权利话语却改变了美国以后的宪法实践。

图片:Wikipedia

尽管罗斯福关心的明显是更为宏观的问题,但他关于“经济权利”的阐述,的确鼓舞并启发了那些呼吁为老兵提供福利政策的人士。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退伍军人权利法案》开始在国会逐渐成形。

总的来说,罗斯福总统为《退伍军人权利法案》的诞生开了一个好头,然而,从一个模糊的概念到政策落地,也有赖于各方的努力。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讲到美国退伍军人协会以及自由派人士对《法案》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法案》所带来的出乎人意料的影响。

点击名片,关注我们

彼岸教育是一家领先的教育科技与服务公司,连结全球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致力于以创新科技打造下一代高等教育,扫码关注海外高等教育在线项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