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第9课 辛亥革命精美课件含视频  > 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32张PPT含内嵌视频)

纲要上第19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32张PPT含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中外历史纲要上大单元一:中国古代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大单元二:中国近代史(1840—1949):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斗争大单元三:中国现代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五单元 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单元构建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1—1912.3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3—192819211919-19491931-19451946-1949半殖半封社会【重要概念】1.清末新政2.三民主义3.预备立宪4.保路运动5.武昌起义6.清帝退位7.临时约法8.民主共和9.实业救国10.北洋军阀11.短暂春天12.新文化运动第19课 辛亥革命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狭义的辛亥革命广义的辛亥革命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 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认识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2.归纳孙中山三民主义和《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在宪政案例创设的历史情境中体会民主宪政的历史进步性;3.通过史料研习,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和影响,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其局限性。重点难点:重点:了解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和建立中华民国的史实,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难点: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认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自主阅读本课前言:总结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1903 年,青年革命家邹容撰写的著作《革命军》出版。邹容在书中以高昂的激情,论证了推翻清朝统治、实行革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他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他还喊出“中华共和国万岁”的口号。《革命军》刚一问世,便不胫而走,销售量居当时革命书刊的第一位,成为引导志士仁人走向革命道路的明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6页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迅速传播。▲ 邹容及其遗著《革命军》书影第一章革命背景1866年生于广东1879年赴檀香山求学1892年香港行医1894年上书李鸿章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到革命从改良到革命一、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探索均告失败。1鸦片战争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战争进一步加深1太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2洋务运动地主阶级洋务派3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刺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3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派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义和团运动农民阶级一、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年份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1895-1900 100 4500 16.7 750190l-1911 340 5600 31 5101895-1911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一、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邹容《革命军》:“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论战(资产阶级政体之争):康有为:保皇派,君主立宪,改良救国;孙中山:革命派,民主共和,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新政权。一、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5、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遭受重挫。(2)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3)内容:官制、军事、商业、教育等。(4)影响:①未能使清政府摆脱内外交困的局面;②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为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清末新政前期(1901—1905)历史纵横(116页)清末新政内容政治:改革官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军事:编练新军。经济:倡导创办工商业企业,奖励实业。教育: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制,兴办学堂,派留学生出国;引进先进观念壮大民族资产阶级培养革命力量,成为掘墓人培养新知识分子奖励实业+派遣留学+新军军费增加赋税激化矛盾加剧危机一、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清末新政后期:预备立宪(1906—1911)5、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皇族内阁”过程: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首批内阁成员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法部司法大臣:绍昌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勒衔溥伦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寿耆满族9人,皇族7人汉族官僚仅4人“皇族内阁”使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虚伪性彻底暴露,促使立宪派转向支持革命,汉族官僚与清政府离心,推动了反满运动。一、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和政党(同盟会)建立。兴中会时间:1894年地点:美国檀香山宗旨: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同盟会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机关报:民报(三民主义)标志中国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辛亥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资产阶级革纲领(笔记)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积: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局:没有明确反对帝创立民国民权主义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局:没有明确广大劳动人民的权利,仅限于资产阶级的民主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积: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局:没有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且难以实现(夺取政权)(建立政权)(巩固政权)前提核心保障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地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发展地价的增价归国家所有,以此防范社会贫富差距过大。积极: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局限:①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②民生主义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7、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全国革命高潮到来。一、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秋瑾(1875—1907年),女,字竞雄,自号“鉴湖女侠”,笔名秋千,祖籍浙江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生于福建云霄(漳州府云霄厅) ,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 ,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 ,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岁。8、有利时机:四川发生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为革命爆发提供有利时机。一、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历史纵横保路运动1910年,英、法、德、美4国银行团逼迫清政府订立借款修路合同。1911年5月9日,清政府为了向4国银行团借款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清政府颁布 “铁路国有”政策以后,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从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清政府则派兵屠杀保路人士,使全国人民更加充分看清了其卖国求荣的本质,从而导致辛亥革命的总爆发。导火索(偶然性):保路运动一、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笔记)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各阶层救亡图存的探索均告失败;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5、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和政党(同盟会)建立;7、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加速全国革命高潮到来;8、有利时机:四川发生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为革命爆发提供有利时机。第二章革命经过一、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1、爆发原因:(1)清政府派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2)文学社、共进会深入湖北新军和知识分子中发展革命力量。2、结果: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3、意义:(1)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2)推动了共和政体的产生。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1888 1911.101912.11912.3 1927 —1949青天白日旗自由平等和正大光明黄龙旗1888年铁血十八星旗武昌起义胜利标志五色旗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清 末南京临时政府二、旧邦新造: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北洋政府(军阀混战)湖北军政府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1)时间:1912年1月1日,(2)人物: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政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4)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度(5)国号:中华民国(6)国旗:五色旗(7)纪年:中华民国纪年,1912年为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五色旗 五色旗(五种颜色依次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着“五族共和”)1、中华民国的建立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2、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1912年2月15日)清政府帝国主义列强革命党人立宪派和旧官僚(1)原因:①袁世凯实力强大:是清末北洋新军创始人,北洋军阀首领,立宪派、旧官僚拥护②是帝国主义在中国寻找新代理人;③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上不成熟软弱妥协,又脱离人民群众。扶植新代理被迫重用军事威胁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施压革命阵营妥协退让军事进攻政治欺骗抱有幻想袁世凯二、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1月1日)2、革命成果落入袁世凯手中(1912年2月15日)(2)经过:①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统治中国260多年清王朝结束。②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同天,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清帝逊位诏书》(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妥协的意义:①避免了长时间的社会动荡与流血牺牲;②实现了政权的和平过渡。真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