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福建双拥  > 福建:双拥“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福建:双拥“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这是一片风景迤逦的土地,3000多公里魅力海防线让人流连忘返;这是一片军民相依的红色热土,是所有设区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满堂红”“五连冠”的省份;这是在实现祖国统一进程中肩负特殊使命、与宝岛台湾一水之隔的福建。

1991年1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国双拥工作会议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满怀深情写下《军民情·七律》,其中诗句“爱我人民爱我军”成为双拥工作主旋律。

2020年以来,全省党政军民立足独特的红色基因、独特的政治优势、独特的历史使命,全力争创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满堂红”“六连冠”,积极“争先进、当模范、树标杆”,把厚植“爱我人民爱我军”特殊情怀贯穿于双拥创建全过程,激发广大军民参与双拥工作的高度热情和政治自觉,合力谱写军政军民团结新篇章。

“共学、共建、共促”军地同创有高度。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着眼“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将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主官工程”。省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要坚持军事优先、军为首要,以满腔热情为广大驻闽部队官兵、退役军人排忧解难,把福建双拥“金字招牌”擦得更亮;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省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双拥工作,提出“争先进、当模范、树标杆”重要要求,全力服务保障练兵备战。省里制定争创实施方案,强化5个方面16条措施,确保实现创建目标。

今年1月,省双拥办、省委文明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在全省组织开展新时代军民“共学、共建、共促”活动(军民共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共促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各地各部队不断深化军民共建创新实践,共同参与双拥模范城(县)创建。

省双拥办与海军福建舰深化“省舰共建”活动,春节期间组织各地走访慰问福建舰福建籍官兵,福建舰官兵向福建人民拜年;全力支持部队有关建设,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每年设立专项基金;发出贺信,祝贺圆满完成首次航行试验任务。

福州市传承20世纪90年代初开展的军民“共学、共建、共发扬”活动,创新开展“党建+双拥”联盟活动,全市各级军民共建对子317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宣讲等共建活动4000多场次,参加者8万多人次。

厦门市委和第73集团军党委共建“两个确立”学习教育馆和“两不怕”精神训练馆,74个市直、街道、村居党组织与辖区部队党组织结对开展联学共建。泉州市创新开展“强军有我·军地共建”活动,加强军地结对之间的交流交往、优势互补、双促双赢,组织开展“军地共建图书室”、文艺轻骑兵上高山下连队等活动70多场次。

此外,福州、厦门、漳州、泉州、晋江等5个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分别与戍守西藏、新疆基层连队结对共建,共投入近1000万元支持连队文化、生活设施建设,每年开展常态慰问,戍边官兵十分感动。

4月23日,代表着我国当前先进国防力量的新一代导弹驱逐舰一一厦门舰“回家”,开展“城舰共建”活动。活动当天,厦门各界热情欢迎厦门舰官兵,群众登上甲板,亲眼见证人民海军的发展成就;一幕幕温馨画面,流露出军民间浓浓的鱼水情。在厦门舰,市民最真挚的拥军热情与官兵最朴素的家国情怀深入交融,一城一舰,就这样被一条精神纽带紧紧相连。

今年以来,全省军地共建对子1100多对深入开展“共学、共建、共促”活动,进一步促进军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增进军地之间相互理解和支持,为高质量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县)打下坚实的基础。

“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精准服务有力度。各级聚焦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树牢双拥工作向战为战鲜明导向,坚持“只要部队有想法,福建双拥就有办法”精准服务工作理念,全力支持部队练兵备战。对部队“特事特办、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已成为一种自觉和常态。

出台《高质量服务部队备战打仗八条措施》,坚持部队训练到哪里,服务保障就到哪里。

“宁可自己挤一挤,也要腾出住房,为部队提供宽松、舒适的住宿场所,配合部队演训活动。”今年6月,获悉部队要在驻地演训需要住宿场所通知后,诏安县附近村民纷纷响应,部分乡镇群众集体转移3至4次,大家积极支持,毫无怨言。

在福州,采取土地资源置换整合等方式,快速推进驻闽部队某训练场扩建,被誉为“福建样板”;在漳州、宁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清理海域,保障训练部队……全省有力配合各部队出色完成各场次演训演练保障任务。

凡是部队提出的需求,无论难易,当地都会尽全力落实。2020年开始,为更好地支持部队练兵备战,地方援建不再是单纯由政府提供资金、部队自建,而是政府一手包揽整个项目,完工后直接把钥匙交给部队,即“交钥匙”工程,在全省推广实施。

省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支持驻闽部队科技、文化、生活等设施建设项目。针对陆军某部急需改造食堂、厕所等官兵生活设施问题,省、福州市、连江县共投入680万元给予支持,均由地方代建完成交付部队使用。

现代化图书室、恒温游泳馆、体能训练场、心理健康中心……一个个设施项目交付部队使用。驻泉部队某部政委对这种方式赞不绝口:“我们提好需求,下一步就是拿钥匙验收,中间环节都交给双拥办,太省心了!”2020年以来,全省实施“交钥匙”工程1600多个,有力改善和提升了驻闽部队备战条件。在全省开展的“我为部队办实事”活动中,各级召开解决涉军问题协调会、专题会6000多场次,推动一批难题得到破解。

“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尊崇优待有温度。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近年来,全省各级充分发扬双拥优良传统,着力打造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服务体系合力拥军“三驾马车”,聚力构筑“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社会化拥军新格局。

优抚安置与服务保障是双拥工作的两大基石。各级始终将军属、退役军人视为亲人,把他们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

在军人安置问题上,持续发挥党政机关接收转业军官的主渠道作用,充分挖掘安置潜力、优化安置方案,以不少于转业军官人数的1.3倍提供岗位数量。创新探索“直通车”式安置办法,根据转业军官特长能力,精准对接地方的工作实际,努力实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全面推行“阳光安置”政策,坚决落实各级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接收安置由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等政策要求,不断提升退役士兵安置岗位质量水平。2020年以来,全省接收安置转业军官到党政机关和参公单位的比例超93.5%,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100%按政策安置岗位,实现部队、退役军人和接收安置单位“三满意”。

在军人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上,省里制定“聚焦一线、聚力解难”专项活动20条措施,及时修订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细则,出台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意见,集中解决一线官兵随军家属安置、军人子女入学等问题。厦门市克服编制紧缺等问题,今年起每年解决随军家属安置数量由80名增加至100名;晋江市开设“军营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采取政府购买社工(优先聘用军嫂)服务的方式,帮助解决军人子女课后无人照看、作业无人辅导等问题,得到军地领导和官兵高度赞誉。

步入新时代,双拥工作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变着城市、改变着乡村,数不清的双拥新地标、新风尚、新文明正在八闽大地涌现。2023年12月29日,厦门地铁3号线被命名为“双拥号”专线,打造“行走”的双拥宣传和国防教育阵地。2024年6月6日,坐落在泉州市网红打卡地蚂埔村的泉州市双拥馆开馆,成为全省设区市首个双拥馆。全省新建85个双拥公园,双拥理念家喻晓,“爱我人民爱我军”的特殊情怀深植民心。

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建起18486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为打通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提供有力支撑。持续深化与大型国企、行业、商会、高校等合作机制,持续推进特色服务站建设。联合省高速公路集团在55个高速服务区设立军人驿站,为过往军人军属及退役军人提供休息和特惠服务。截至目前,全省特色服务站达535家,为退役军人提供多领域、全方位的贴心服务。

推动成立省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筹集资金超过1000万元。全省现有退役军人关爱协会(基金、基金会)等社会组织20家,会员单位2000多个;拥军类协会45家,会员单位1万多个。广泛开展“情暖老兵、关爱帮扶”公益行动,推动常态化免费医疗巡诊、“守护光明”等帮扶项目,2023年为近7000名重点优抚对象提供免费医疗服务。

按照“体现尊崇、扩面增容、展现福建特色”的原则,不断拓宽退役军人优待证使用场景的覆盖面和服务项目。目前,全省有302家国家4A级以上景区、2000多条公共交通路线、125家酒店对省内、外持优待证者实行费用减免等优待,全社会尊崇现役军人、尊重退役军人及军属蔚然成风。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拥政爱民有深度。驻闽部队在出色完成练兵备战任务的同时,以驻地为故乡,视人民为亲人,积极服务福建经济社会发展。

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今年6月,受持续强降雨影响,闽西、闽北多地发生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汛情就是命令,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向险而行。福建省军区、武警福建总队共出动民兵、官兵6900多人全力奋战,参与防汛抗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其间共转移群众3000多人,抢通道路200余公里,抢运物资120多吨,有力地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除了扶危于急难险重,驻闽部队还积极支持乡村振兴,持续挂钩帮扶定点乡村,帮助当地发展特色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和中小学校建设,推动富民兴村,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全省军民在新发展阶段新福建建设征程中,持续深化双拥创建活动,服务强军备战,奋力谱写“爱我人民爱我军”的福建双拥新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