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学期的开启,研究生紧张、忙碌的学习生活开始啦!如何走好学习科研之路,更好地提升自己呢?我们特地邀请了2019年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进行经验分享。今天的主角是一群“超男”。?xml:namespace>
丁磊,教育学院2018级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新时代大学治理视域下的高校学生会组织改革研究》荣获2019年度河北省大学生“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特等奖;完成两个调研项目分别荣获河北省“冀青调研”一等奖、河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三等奖。在《河北民族师范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两篇,主持校内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两项。
科研感悟:
第一要掌握方法,坚持广泛阅读。确定一个合适的选题以及写一篇好的文章都离不开前期对相关文献的大量阅读和积累,要多关注本专业学术前沿,深入研究涉及专业领域的权威期刊杂志及学术著作,做到既专且广。这就要求有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并且能将其归纳总结,剥茧抽丝,从中找出自己需要的东西。除了知网、超星等网站外,官方政府网站的政策文件和相关报道也可以是重要的学术资源。
第二要思辨求真,做到知行合一。研究问题源于现实实践,要找到兴趣所在,熟知和掌握研究对象才能更好发现研究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经过大量的阅读后,更需积极参与社会调查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才能从中发现问题再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和挖掘。
第三要潜心研读,努力内化于心。做科研要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在日常学习和研究中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师大的图书馆、实验室、自修室是我们系统学习的广阔知识天地。做研究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真正沉浸其中。
佟昱,历史文化学院2018级中国史钱币学方向博士研究生。2019年于中华书局出版专著《顺治通宝钱谱》。
科研感悟:获得国家奖学金很受鼓舞,但这并不代表自己做得出色,而是老师们给予的鼓励,更是一种鞭策。在接下来的论文写作要再接再厉,以实际行动予以报答。首先,由于疫情关系无法到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查阅资料,所以假期准备好提纲等待疫情好转再进行资料查阅。其次,自我感觉对货币理论研究不深,科研的深度受到限制。故在长假期间着重对现有货币理论与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对原有的钱币知识进行从新的认识和提高,并着手写两篇新文章。第三,利用长假期着手写《南明钱谱》,初稿已完成,预计2020年底在中华书局出版。
陈嘉豪,文学院2018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生。曾获2019年度研究生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2019年“虚构与想象”暑期学校优秀论文二等奖,河北师范大学研究生专业一等奖学金等荣誉。在《燕赵文化研究》《世界文化》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篇,主持校级课题1项,专业成绩排名第一。
科研感悟:回想研究生两年来的学习经历,虽常常忙碌着,却也不乏习得新知、取得成果,与朋友们一同交流、进步的兴奋与快乐。起初,面对学习方式的急剧变化,我也曾不知所措。此时,我的导师王春景教授给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