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活动中心  > 乡村建筑的共性与个性:徐家院村民活动中心 / 周凌工作室 – 有方

乡村建筑的共性与个性:徐家院村民活动中心 / 周凌工作室 – 有方

乡村建筑的共性与个性:徐家院村民活动中心 / 周凌工作室乡村建筑的共性与个性:徐家院村民活动中心 / 周凌工作室编辑:原源 |2019.01.20 19:23徐家院村民活动中心 - 从庭院中间看二层楼房 摄影:侯博文

项目地点:南京市江宁区谷里街道张溪社区徐家院村

设计单位: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 周凌工作室

建设时间:2017年10月-2018年2月

建筑面积:343平方米

 

徐家院村和多数都市近郊乡村一样,经过近年来村民陆续自主翻建之后,形成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建筑新旧混杂的乡村风貌,多数以二层的小楼为主,少数保留了宁镇地区传统乡村建筑特征的一层楼通常已经比较破旧,不作为住人的主要居所。2017年上半年,江苏省启动了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徐家院村作为南京市江宁区(全省唯一区级示范区)推荐的四个示范村之一,入选第一批田园乡村示范村名单。在宏观的产业策划与规划设计方向确定后,环境整治与建筑改造利用工作也随之启动。

 

徐家院村航拍图 摄影:侯博文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我们发现徐家院村有两个比较突出的具体问题:第一,乡村聚落功能和形态——乡村社区的传统结构均被破坏,传统的乡村公共性完全丧失,乡村变成只有单一居住功能的地方,村民生活缺少交流空间,乡村缺少村民活动场所与活力。第二,村庄风貌混杂混乱,建造时间较久的传统民居比较破旧,新建的民宅风格色彩各异,设计质量低劣。

 

徐家院肌理图 ©周凌工作室

因此,设计试图从两方面入手,恢复乡村活力,弥补乡村的缺陷:一方面是增加乡村的新公共服务功能,以新功能的植入给乡村带来活力,带来村民的聚集和活动,弥补乡村衰败的结构性缺陷,进而促进新的乡村聚落形态形成;另一方面是恢复一些重点房屋的传统风貌元素,进行风格逆向修复,进而形成统一的乡村和谐风貌。

 

村民活动中心利用原来一组民房,由南侧一栋三开间砖房和北侧二层住宅组成。这组房屋在两年前的美丽乡村建设中经过风貌改造,外墙做了刷白出新和线描装饰。南侧一层楼紧临由主干道下行的坡道,北侧二层小楼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设计的、常见的农村“小洋楼”,通常是套用了一个别墅户型、由居民自行建造的农村住宅。

 

改造前原状图 ©周凌工作室

改造首先确定功能为村民活动中心,即为本村村民提供公共活动的地方。将南侧临路房屋改造为儿童书屋,书吧,侧面增加一翼为服务于乡贤馆、村民开会活动的小型会议室。后面小二楼功能设置为一层布置儿童活动与妇女心理咨询室,二层布置老人活动室与居家养老用房。

 

从场地南边看建筑 摄影:侯博文从过厅处看庭院及二层楼房 摄影:侯博文儿童书屋室内空间 摄影:侯博文

外观尽量保持原有式样,只是做最小限度改造:把无用的描边去掉,在东侧阳台下利用原来挑空部分增加一个公共卫生间,将阳台下挑高过度的地方用红砖填充,让入口尺度变得更加亲切,将屋顶檐口侧面涂成深灰色,更换木质门窗。就这些改动,房屋外观变得更加素雅,更有传统江南乡村的韵味,以此将小洋楼中西方外来元素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样,小洋楼与其他村中原来的本土传统民居就具备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