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级有关单位,各区、县(市)民政局:
现将《杭州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杭州市民政局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1年6月2日
杭州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依据《浙江省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21至2025年,规划基期为2020年。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全市民政系统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基层治理、社会救助、慈善关爱、福彩公益、儿童福利、殡葬服务等民生主责主业工作,民政事业整体发展水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为持续擦亮“全国幸福示范标杆城市”金名片作出了积极贡献。
1.兜底保障的精准救助机制进一步织密。构建分层分类“1+8+2”大救助体系[1],精准保障低保、低边、特困对象13.2万人。率先在全国出台支出型贫困家庭救助办法,将困难发生在本市的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外籍人员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实施困难群众33项援助政策,专项救助实施力度全省第一。在全国率先改革低保标准调整机制,低保标准与企业最低工资脱钩,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挂钩。主城区低保标准从2015年每人每月744元,增长至2020年每人每月1102元。实现低收入农户与低保边缘户经济状况认定标准“两线合一”,低保标准实现城乡一体化,走在全国前列。
2.多元发展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完成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等4个国家级试点任务,全市共有各类养老机构329家,每千名老人拥有社会养老床位数73.9张,其中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5.8%,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推动出台《杭州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建成村社老年食堂1400余家、照料中心2800家,其中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成214家,覆盖率达92%以上,基本形成城乡15至20分钟养老服务圈。率先在全国建立认知症关爱和干预体系。持续升级“互联网+养老”平台服务,每年为近13万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以“助急”为核心的智慧养老服务,市本级和2个区级单位被确定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率先在全国创设全市通用的养老电子货币“重阳分”,形成了全域统筹的养老服务市场。
3.和谐共治的基层治理创新进一步加大。构建党建引领城乡社区治理“1+9”政策体系,率先在全国建立“三型社区”建设标准,打造国际化社区示范点58个、田园社区示范点421个、撤村建居社区示范点31个。高质量全面完成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建立市、区县两级社会组织综合党委,以“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和“社会协和”专项工作为抓手,社会组织数量从2015年的6308家增加到12127家,增长92.25%。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志愿服务更加规范,打造50个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及100个社区特色社会工作室示范点,持证社工有14716人。出台深化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政策,建立“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推动社区优秀党组织书记纳入专项周转事业编制管理工作。落实“四张清单”,着力为社区减负赋能。
4.融合网络的现代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推进“杭州城市大脑公益慈善系统”建设,建立了全国首个公益数据大脑——“云上公益大脑”,加快公益慈善数字化转型赋能。出台《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实现慈善基地区县(市)全覆盖,4家慈善基地被评为“浙江省慈善基地”,数量和质量均居全省第一。慈善参与氛围更加浓厚,全市慈善累计接收捐款20864.28万元、捐物价值2371.48万元,捐款数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备案的慈善信托达78单,资产总规模达10.25亿元,位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5.契合需求的社会公共服务进一步增效。“最多跑一次”改革加速领跑,138个民政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94.2%事项跑零次,9个民生事项“一证通办”全覆盖。稳妥有序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完成临安撤市设区,杭州市城区面积达8000平方公里。圆满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476条。在全省率先实现婚姻登记“全市通办”,列入改革惠民17条经验之一。全面完成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任务,节地生态安葬率达73%,殡仪服务市场治理模式被评为全国改革试点优秀案例。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安排资金21.7亿元,实施移民项目5700余个,发放直接补助资金7.8亿元。构建市、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四级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
6.为民爱民的民政文化进一步引领。出台《关于加快全市民政文化建设的意见》,确立“忠诚看齐、为民爱民、担当奉献、务实创新”的新时代杭州民政价值观,形成了“民政节日”品牌。创建“最强支部”“书香机关”为载体的红色文化,为民政事业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组织保障,打造“为民先锋”党建文化品牌。拓展革命烈士纪念馆等党性教育资源,推进民政干部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在全省率先组建民政智库,为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决策咨询分析、研究成果转化提供智力支持。积极筹建杭州民政文化展示馆,在全国率先发布民政CIS识别系统,提升民政的公众认知度和美誉度。
专栏1 “十三五”时期全市民政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主 要指 标(单位)
2015年
2020年目标值
2020年实际值
年均增速(%)
1
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个)
--
200
214
--
2
养老服务补贴人数(人)
90696
115556
132673
9.2
3
城乡低保标准一体化(%)
80
100
100
5
4
城乡低保标准占当地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率(%)
--
30
30
--
5
新建社区工作服务用房达标率(%)
100
100
100
--
6
专职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职称持证率(%)
38.1
50
55.8
7.9
7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占总人口比例(‰)
0.7
1
1.4
13.7
8
生态葬法行政村覆盖率(%)
99
99
99
--
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民政服务需求,我市民政事业发展尚存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社会救助体系在资金、资源、平台、队伍协调整合及精准保障能力上还不够,还处于分散型救助阶段。二是养老服务体系中医养结合的深度与动力不足,居家养老设施配建落地难,养老护理人才短缺。三是基层社会治理在整体性治理、层级联动治理、参与式治理、整体智治等方面创新力度还不够大。四是慈善事业发展在专业管理、协同发展、有效监管等方面还需深化。五是保障不够到位,一些重点项目受土地规划、政策衔接等方面影响,推进力度还不够快;民政领域立法及数字化转型还不够全面。
(二)发展形势
1.打造“重要窗口”对推进民政事业制度创新提出新要求。“十四五”期间,浙江省将奋力打造“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杭州作为省会城市,必须成为“窗口中的窗口”“标杆中的标杆”,坚决扛起时代担当、展现“头雁风采”。基本民生保障制度和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治理制度作为“重要窗口”的组成部分,更应责无旁贷、勇挑重担。民政部门应强化“制度引领、机制跟进、项目配套”的整体推进策略,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民政事业制度体系,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2.牢抓“亚运机遇”对构建民政事业发展格局提出新要求。杭州是中国第三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迎来了基础设施和城市文明素质的“双提速期”,为提升杭州城市发展能级注入了新活力。民政部门要紧紧抓住《杭州市亚运城市行动计划纲要》,发挥民政职能优势,以健康社区建设、社会组织服务、地名文化宣传等为重点,加快推进国际化社区与未来社区建设,推动社会力量更好地参与亚运城市建设,提升城乡居民和来杭外国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紧扣“大局战略”对加快民政事业开放协作提出新要求。“十四五”期间,是国家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关键期,杭州作为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必须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持续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市委、市政府确立 “建设人民城市、打造幸福家园”重大战略,将进一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更加开放包容、更具幸福感的人民城市。民政工作应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立足自身,结合全国副省级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的有益经验,推动低保标准与服务能力城乡一体化、“五社联动”[2]区域一体化、养老服务品质化、慈善事业协同化,为杭州高质量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杭州都市圈”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4.顺应“数字治理”对深化民政事业整体智治提出新要求。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杭州确立了“全国数字治理第一城”的战略定位,要求从单一数字经济转向整体数字治理。民政部门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杭州提出的“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的发展思路,以数字技术全面支撑民政工作,全面实现业务条线、上下层级民政数据互联互通、场景开发、赋能应用,进而建立民政大数据集成与赋能、大数据分析研判与决策支撑、人工智能技术、线上线下一体化功能等智慧民政管理服务体系。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个杭州”“四个一流”的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准确把握民政工作政治性、群众性、时代性、协同性特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以提升城乡居民美好生活为根本目的,以深化民政各领域制度创新为动力,以高水平打造“六大示范区”为总目标,以完善“六大体系”为重点,以构建“六个共同体”为主抓手,贯彻落实“民政27条”[3],推进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发挥杭州民政先试先行和示范引领功能,为高水平打造“数智杭州·宜居天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党的领导,多方参与。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领导,强化民政各领域的党建引领功能,为民政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力量在民政领域中的职责,强化政府整体性治理,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调动市场与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共建共参共促共享的民政事业发展新格局。
——目标引领,以民为本。深入秉持“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层层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着力破解民政事业发展短板,高效落实与创新民生保障事项,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机制创新,制度支撑。以机制创新为第一动力,以更加主动担当作为的姿态,推进民政关键领域、关键方面的工作机制创新。强化制度支撑功能,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推动民政“放管服”改革,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推动民政成为高质量发展典范。
——数字赋能,法治保障。强力推进民政数字化转型,加快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现代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构建“整体智治、唯实惟先”的智慧民政管理服务体系。推动民政领域立法,依法规范民政管理与服务行为,加强民政执法机构与队伍建设,全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聚力攻坚,强基惠民。营造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干事创业氛围,突出专班攻坚机制建设。坚持眼睛向下,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