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生 赵剑平
世纪大地震,世纪大哀痛,世纪大抗灾!
公元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发生在中国汶川的里氏8.0级大地震,如同数百颗原子弹在十几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一齐释放,顿时,城市化作废墟,乡村夷为平地,数万人罹难,数十万人受伤,数百万人失去家园。
汶川身上血,巴蜀眼中泪,中国心上痛!血与泪的交织,哀与痛的融合,似滚滚大潮,汇成人类灾难史上最大的国殇。
汶川不哭,巴蜀挺住,中国雄起!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一场举国倾力、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抗震救灾斗争全面打响。惨烈的废墟变成勇士的战场,残破的村镇变成爱心的热土。因为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灾区群众就能挺起不屈的脊梁;因为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广大军民就能凝聚无穷的力量;因为有科学理论的光辉,中华儿女就能看到明天的希望!
领导军民抗击大地震坚强的中国共产党,是灾区群众的主心骨
我们这个在无数挫折中成长起来的民族,经历过太多的灾难。然而此时汶川灾变,却是我们党执政以来面临的最大的地震考验。世界瞩目汶川,同时也在考量中国共产党的能力和作为。
人民安危牵动着中南海。
灾情传来,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批示:"尽快抢救伤员,确保人民生命安全。"震后两小时,温家宝总理赶赴地震灾区。
地震当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全面部署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决定,成立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由温家宝任总指挥,全面负责当前的抗震救灾工作。会议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共同夺取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
满目疮痍的四川重灾区,胡总书记来了!冒着频频余震,迎着种种险情,他的身影出现在残垣断壁的废墟上,出现在排险救人的官兵中,出现在受灾群众的帐篷里……他指示救援队伍,把抢救人民生命作为重中之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倍努力;他号令军队和武警向乡村挺进,彻底排查,无一疏漏;他鼓舞受灾群众自强不息,战胜灾难,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也来了!党中央和老百姓,手握在一起,脚站在一起,心贴在一起。尚在淌血流泪的民众,看到的是张张亲切的面容,听到的是句句暖心的话语:"党和政府要管你们的生活","我们一定能够渡过难关","我们一定能重建美好家园","昂起倔犟的头颅,燃起火热的心,挺起不屈的脊梁,向前!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
坚定而洪亮的声音,穿透震区河山,响彻中华大地。这是对灾区的承诺,更是向世人的宣示:人民至上!执政为民的中国共产党人,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倾听这声音,人们的记忆仿佛穿越历史隧道,去回溯红色经典,耳畔再次响起党的缔造者毛泽东的庄严宣告:"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眼前再次浮现危难之时党的几代领导者总是和人民在一起的动人场面。
岁月更迭,时事变迁。令人无比欣慰,国际上马克思主义政党遭遇种种挫折的今天,我们党不仅理想不变、宗旨不变、本色不变,而且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在与时俱进。当历史巨轮驶向21世纪,中国遇到多少风险和危机,是他们沉稳掌舵,力挽狂澜。面对这次重大地震灾害,他们处变不惊、沉着应对的非凡气魄,情系灾区、忧民爱民的崇高情怀,科学决策、化解危机的卓越智慧,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的务实作风,不仅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戴,而且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法国前总理拉法兰感叹:"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专注和积极态度,值得所有外国朋友尊重和赞扬。"
一个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政党,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凝聚力。
在军队和武警13万抗震救灾大军中,临危受命、靠前指挥的是各级党委领导,冒死出征、勇挑重担的是共产党员。优秀共产党员、成都支队政委李丕金,得知家里房屋倒塌、10多位亲人遇难失踪,同时也接到赴映秀镇抗灾的命令。只有把不幸压在心底,只有化悲痛为力量。他带领1500名官兵爬高山、攀悬崖、钻涵洞,徒步奔袭13小时抵达映秀。数百被困群众获救后无比激动:感谢党给我们派来了救星!
地震之时,8740部队运输科科长刘文宏正率长长的汽车运输队行驶在赴马尔康的路上。就地救灾战斗打响之际,他组织党员成立了震区第一个临时党支部。有了"红色堡垒",战斗就有力量。18天救灾,他和战友们解救幸存者100多人,让3000多名无家可归的群众投入了党的温暖怀抱。
组织震不垮,灾区党旗红。川北大地"党员抢险队"、"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达1.8万个,一百多万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践行先进性誓言,为党旗增光辉。
党在,信心在、力量在、希望在!有党,群众就有主心骨,民族就有中流砥柱。灾区百姓信心满怀,擦干眼泪,跟着党,我们重新再来;救援大军豪情万丈,携手并肩,跟着党,我们共创未来!
德国《时代》周刊发表《所有中国人都站在了党的身边》文章说:"如果把政治领导人的身体力行作为衡量标准,那么北京的反应速度要比东京和华盛顿迄今为止所发生类似灾难时反应速度要快得多。"美国麦克拉奇报业集团网站报道了这样一件事:北川有位名叫唐雄的医生,在被埋139个小时获救后,提出的第一个愿望就是"我想入党"。
灾难是首悲壮的歌,灾难是堂理性的课。它再次诠释这样一个真理:前进道路上无论多么曲折坎坷,只要我们坚信党的领导,与党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就没有克服不了的艰险,没有战胜不了的灾难。
凝聚军民抗击大地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各路英雄的大磁场
"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党中央吹响战斗号角,全国军民闻令而动、应者云集,一股强大合力汇聚巴蜀,形成气吞山河之势。
世人看到,解放军和武警大举投入,抢挑重担,战斗的身影遍布城市乡村,神奇的大手解救万千群众;各级政府救灾预案立即启动,救援力量体系展开运行,医疗有效跟进,物资及时到位,灾民妥善安置;一支庞大的救援队伍从四面八方奔向灾区,没有号角,不求回报。平时,他们有不同的身份公务员、教师、医生、工人、农民、个体户,此时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是力助同胞的呼声,到处是支援灾区的行动,到处是捐款赠物的长龙,即使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呀呀学语的孩子,也缩食解囊,争献爱心。一位大学生道出了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同胞都在为同胞,大家都想帮国家。"
前不久还在"藏独"问题上污蔑谩骂中国的美国CNN主播,此次不得不称赞"中国人的坚毅和顽强、团结和互助"。他们的记者甚至感叹:"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这样的13亿中国人!"
中国"井喷式大救灾"现象,令世人感动,也让世人思考。透过现象,人们看清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本质。外电关于"震灾凸显中国当前制度优势"的舆论一时铺天盖地,当然其中不乏有人云亦云、追风赶潮之嫌。但值得庆幸的是,国人对于这一话题的探讨进入了理性层面。
全国哀悼日第一天,杭州一所大学学院副院长周光迅教授,一场"从汶川大地震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讲座,在广大师生员工心底激起巨澜。他博引古今,旁征中西,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应对大型自然灾害的不同表现,用多媒体画面形象地推入大家的视野: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的救援,1960年智利大地震的救援,2004年美国大飓风的救援,2004年印尼海啸的救援……推人及己,再看汶川,周教授的结论是"中国式救援无与伦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统一和谐的社会制度,是具有高度协作精神的社会制度,是可以把力量凝聚最大、释放最好的社会制度!"现场不时爆发出的掌声,是新一代学子回应老一代学者的内心共鸣。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斗争中,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仅再次成为学术知识界、思想理论界的热点话题,而且感同身受的广大军民,对它的认识也在升华和飞跃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家利益观,在抗震救灾中显示惊人凝聚力。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的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具有根本的一致性。社会主义大家庭,国家利益至上是公认的铁律。而这种共同的利益,又决定了人们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成败得失同喜共忧。一致的目标下必有一致的行动。在平时的建设中,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社会主义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灾难临头的危急时刻,这种优势则表现为"集中力量抗大灾"。灾难成了国人共同的敌人,抗灾便是国人共同的使命。这正是全国上下一盘棋、团结协作渡难关的深层原因。据6月上旬统计,为支援四川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地方财政投入资金43.94亿元,社会捐款数百亿元,就连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也捐赠了9亿多元。雄辩的数据见证了社会主义中国的凝聚力,正如灾区一幅标语所写:"地动山摇摇不散中华魂魄,山崩地裂裂不开万众一心。"人们坚信:一个很大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个很小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会变成爱的海洋。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理想奋斗观,在抗震救灾中显示出巨大感召力。历经五千年发展进步,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社会主义极大丰富和深化了民族精神的内涵。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等等,浓缩了当代中国人同天灾人祸作不屈不挠斗争的高贵品质,记录了社会主义中国在挫折中成长壮大的光辉历程。今天的抗震救灾战场,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着各路大军英勇战斗。带队强行军率先赶至震中汶川的8740部队参谋长王毅,发扬的是这种精神;打开7条生命通道的水电官兵,发扬的是这种精神;第一时间到达都江堰抢救生命的驻川部队官兵,发扬的还是这种精神。大家坚信,只要我们不向灾难低头,灾难就会向我们低头!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核心价值观,在抗震救灾中显示出无穷内动力。旅居美国的著名媒体人隗静说,常常有西方人无端斥责当今中国人价值观"不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理由是市场经济大潮冲决了社会责任和公德意识,沉淀的是纸醉金迷和唯利是图。然而,看看这场抗灾斗争,那些西方人脸红了:听见垮塌的楼房中传出母亲和侄女的求救声,青川县干部袁世聪接到实施爆破疏河道任务,没有多想选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