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传真的是一考一个不吱声”“去年大家真的都很用心准备调剂,全部都在复试的时候疯狂厮杀”“410分的都被刷掉了”“397分也是在我现在这所院校的调剂名单里属于下游位置的分数了”“真的是看运气,有时候分数比你低的反而拿到了复试通知”“调剂就像是一场信息战,必须要随时分享信息、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能够调到211已经算是幸运了”“但我总想到那句话「别浪费生命」”。
◼️ 新传考研调剂是指未能通过第一志愿院校的复试分数线但满足A区或B区的国家线要求,或者进入到第一志愿院校复试中被淘汰的考生,可以拥有第二次考研复试与录取机会的方式。拿着各个不同院校成绩单的学生们再次处于被选择的位置,她/他们需要依靠第一志愿分数、第一志愿报考院校,以及自己的本科学历、过往科研经历或其他实习经历等信息,在其他大部分考生已经复试结束后,继续焦急地等待院校的调剂复试通知。
◼️ 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考研人数调剂录取人数约为24万人,参与调剂的考生将近60万人。也就是说,四个或三个调剂考生中,将会有一个成功上岸。而新传调剂上岸因为分数线过高、报考人数较多,使得大部分人都成为这三分之一概率中的落败者。
◼️ “有学校要我就行了。”这是许多考生调剂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尤其多地出现在已经是二战、三战的学生口中。不论是过往学习的疲惫感,还是周围研友的顺利上岸、自身对学历改变命运的渴望、对“再来一次”的迷茫,都让调剂生们试图在溺水的临界点,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 “现在还不到想那么多的时候,先拿到拟录取在考虑其他的事情。”这是最终调剂到北京语言大学的姐妹和我说一句话:“把录取握在手里,再去想自己的本科、要不要二战、具体的家庭情况或者是未来期待。”
◼️ 在这场堪称惨烈的调剂战里,最终看起来“获胜”的那些人最终真的走向自己想要去的道路了吗?在一志愿无望后,调剂是否重新让她/他们获得了新的可能性?
◼️ 带着这些问题,我询问了2023届几位调剂上岸的朋友,有的在新疆、南京的211全日或非全日制就读,有的则在云南、杭州、上海和北京的双非本一院校中学习。她/他们有的想要早点就业,有的还想要升学、考博,有的喜欢院里的氛围,有的喜欢那座城市的天气,有的突然间遇到了新的期待,有的在默默努力中寻找改变的契机……
Find the New World.
“后悔调剂吗”◦
“这也不好说”◦
@TuTouSuo ™️
◼️ 小C 南京211非全
“如果要选调剂,其实江苏、上海、广东、北京这些地方的非全真的都很推荐。”“新传这个专业,吃地域,吃经历,吃作品,所以好地方,好学校的非全还是很值得冲的!”
小C告诉我,非全日制在南京的大部分高校,包括南航、南林、南大、河海等都越来越与全日制趋同,“南航的研究生证贴磁条,和全日制一样高铁学生票,海底捞照样也是六九折”。 尤其是靠近南大、南师大的学校,能够共享到许多教学与教师资源,各类学术会议也能够允许非全的学生参加,非全同样可以考博,走学术道路:“我这个假期就在开一个民政部部级课题项目”,“我有一个认识的朋友也是非全日的研究生,最后考上了北京大学的博士”。
“很多人说非全没有应届生的优势,其实不是的,这几年都调整了很多政策。比如之前南航非全考生就业的话需要派遣证,现在都不用了,同样可以参加校招,和企业签订三方合同。苏大,南航,南林,南大的非全我知道现在可以走部分省份的人才引进。文科非全体制内还是认可的,不过如果想要进大厂、进私企,就还是要考虑985的非全,他们卡得确实比较严格,211或者双非本一的非全没有太多的优势。”
“我在南航真的很快乐,同门师兄师姐和导师也不会有对非全的歧视,大家都玩在一起。尤其是211院校能够提供的导师资源确实不少,也能够带着我们做课题,提供很多机会。”
“南京的非全相对来说真的有很多优势,学费和全日制几乎持平,也可以选择周末或者正常工作日参加课程,可以选修很多全日制的课。我有朋友去年南林全日制调剂非全,体验感也超赞!”
小C说着,从屏幕那头不断地发来大段大段的文字,我一面浏览,一面想,原来调剂这件事,也可以让做自己喜欢的事,也能误打误撞地去了一所适合自己的院校,获得新的体验与可能。看起来,它似乎没有别人想的那么“退而求其次”,反倒使我感觉到,这是在考研中提供的,又一次难得的机会。
◼️ 小F 新疆双非本一全日制
“或许有调剂的姐妹可以分享一下自己过去这段时间读研的经历吗!”我在23届上岸群里发送完这段话后,小F便发来了一个字:
“我”
同时,他还给了一张十分有趣的表情包(请原谅我的笑点,我总是会被这种莫名其妙的生物所影响)
小F在去年调剂到了新疆塔里木大学,一所就建在沙漠旁边的学校。“学校的整体学习氛围不错,就是学校有点干”“现在研究生住的宿舍楼是新的,四人间独立卫浴,有电梯、有暖气,就是没有空调”“宿舍离教学楼有点远,骑电动车要十分钟”。
小F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