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文本细读在英语专业人文阅读中的应用  > 文本细读在教学中的应用

文本细读在教学中的应用

2.细读母爱。在教学设计中,为母亲落墨的细节部分,是很值得仔细研读的。母亲“到了喝春酒时,就开出来请大家尝尝。‘补气、健脾、明目的哟! ’”“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母亲总是得意地说。她又转向我说: ‘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作者用墨极其俭省,只言片语的描写中,一个终年勤快、热情好客、朴实大方、助人为乐的母亲形象就跃然纸上,点染出母亲对爱女的呵护,流露出作者对相依为命的母亲的追思。

3.细读人伦。文中有关于主仆、邻里关系的细节描写。过春节,家家邀请吃春酒,“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 “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乡亲们互相起会,融洽地置办会酒,善良纯朴的“花匠阿标叔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客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在歌咏人伦之美的语境中,思乡之情愈加浓郁。

二、细读精彩语言—— 多角度揣摩作者的写作思维

文章结尾写道: “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地道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春酒的味道吗?

此处作者艺术地运用了空白的手法。文本细读理论认为,空白的语言富有语言的张力,蕴含丰富的解读价值,所以是文本细读的关键点。解读中教师应让学生发现空白,对空白进行补充或再创作,探究其意义的未定性,从而达到创造性阅读的目的。揣摩结尾的空白义,可以得到多元的认识:结尾的设问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感喟,有对家乡的思念;思乡而不得归的落寞与感伤;委婉地表达对故乡的赞美;含蓄地道出物是人非的感慨……情绪由从快乐到忧伤,语言蕴藉丰富,收到言尽而意无穷的文学效果。

三、细读作者—— 深层次解读文本的内涵

文学即人学,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不知人情世故,就没有生动的文学作品,作者的生活经历以及创作的思想无不影响作品思想情感的传达。探究文本深意的途径之一即要指导学生做知人论世的精神对话。1949 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琦君是一位著名的乡愁作家,她曾说过:“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怀乡是她创作的主要题材。

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补充作者经历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容易理解作者深入骨髓的故乡情结。

琦君的怀乡散文是她完美精神世界的寄托。细细品味如一股温润的细流缓缓注入心田,弥漫开来,散发着岁月的淡远与幽思,给人以强烈的情绪感染。文本细读的阅读策略致力于学生的主体情感的投入,通过对文本的语言与结构仔细推敲、品味,鉴赏到文本中蕴涵的作者多方面的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使学生能够真正对话文本、对话作者、对话老师和同学,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审美认识。

作者 刘法香:临朐县城关中学语文教师返回搜狐,查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