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华工商网
【本报记者孙永剑】当前,数字经济及其衍生的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正在迅速兴起,人们很难找到纯粹的传统产业行业,几乎每个行业企业里,都能看到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AI)的身影。
展望2024年,数字经济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先导力量,将深刻改变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方式、人力资本的发展方向。随着强链补链作用发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头部企业带领下,将形成生产线上的支柱力量。
数字赋能中小企业三大趋势
在日前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主办的2023共促民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专家预测,数字赋能中小企业将呈现三个趋势性变化。
首先,技能劳动者的需求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快速转变。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增加高质量就业,注重发展技能密集型产业”。中国是个技工大国,2022年技能型劳动者超过2亿人,高技能型人才6000万人,占技工人数总量30%,大规模、多层次提高中小企业高技能人才,是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战略性措施。
其次,新增劳动力供给由无限供给走向有限供给。
农民工是技能型劳动者的主体。2010年达到峰值1245万人,以后逐年下降。2022年仅增长310万人,同比增长不到2%。谁拥有的技能型劳动者数量多,并能不断提升他的技能,谁将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占有先机。
最后,数据驱动、网络协同、平台支撑的一大批新生代,将投入到现代服务业的新业态当中去。
在快递、外卖、网约车服务、平台服务、家庭服务、网络营销服务等新兴行业,2022年从业人数为8400万人,2023年达到8600万人,未来两三年上升到9000万人,在今后一个时期上升到1亿人,是可望、可及的。
2019年到202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全社会推出74种新职业,其中60%与数字化、智能化密切相连。比如,人工智能训练师取代生产线上简单、重复的枯燥劳动。技术新鲜度正在吸引一大批新生代开展快乐劳动。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新需求引导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市场,新职业开发新领域,新业态带动新就业。
创新观念发展新质生产力
“实现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中小企业赋能,需要有勇气改变思维、创新观念。”上述专家表示。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技术和设备更新、对新基建的投入,更要注重对人力资本的投入,才能使劳动、技术、管理、数据、全要素生产力得到全面提升。
机器取代人是未来发展趋势,但无法取代高技能人才的能动性、创新性和柔性。在“智”变带动“质”变的时代,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千行百业的时代正在到来。
企业融资方式,将从资源融资、产业融资向数字融资、智慧融资跃升。数字经济发展将推动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紧紧跟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促进人工智能与中小企业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实体经济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批融合智能制造、智慧矿业、智慧能源、智慧建筑、现代服务业的优质中小企业聚集在一起,将形成数字经济新动能中的创新板块。
数字赋能创新的底气,来自于集聚在中小企业中的海量数据和要素,也来自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市场中的创新。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就是让人才与产业发展同向发力,同频共振,为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人力资源赋能,将数字化人力资源注入到中小企业。
以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5G、ChatGPT、文心一言等深层次AI技术,作为一种资本密集型技术,将带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变革,创新生产方式,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
数智赋能聚焦“五个创新”
上述专家表示,加快数智赋能中小企业,应聚焦“五个创新”。
聚焦数字经济活力在中小企业中的机制创新。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分工越细,越能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