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技术基础  > 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

Electronic  Technology Foundation

课程代码

A0400730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课程性质

必修

学    分

3.0

总学时数

48

开课学院

电子信息

开课基层教学组织

电工基础课程组

面向专业

车辆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开课学期

4

注:课程类别是指学科基础课/专业课;课程性质是指必修/选修。

 

一、课程目标

电子技术基础是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由模拟电子电路和数字电子电路组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的基础知识、一般分析方法和基础技能,为深入学习本专业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有关电子技术方面的实际工作打下基础。考虑到课程的基础性和应用性,一方面要求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定律、基本工作原理要有所了解,更重要的要加强学生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本课程包括模拟集成运放及其应用,半导体二极管及直流稳压电源,晶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电子电路中的反馈,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

课程目标1:掌握模拟集成运放的基本原理、应用及电子电路中的反馈。

课程目标2:掌握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的模型和分析方法,

课程目标3:掌握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结构、化简、分析和综合。

课程目标4:掌握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课程目标5: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撰写实验报告和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具有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能力;具有组装和调试电子电路的能力;具备测试常用电路性能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课程目标6:培养学生应用有关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实验技能和计算能力,具有工程质量意识和工作规范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表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指标点

课程目标

1.         工程知识

1.2 具有从事机械工程工作所需的工程力学、材料科学、热流体、电工电子学等工程基础知识,能用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表述。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2.         问题分析

2.3能够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结合文献研究,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4.         研究

4.1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针对复杂机械工程问题制定实验方案,建立实验系统,按照合理步骤进行实验并获取数据。

课程目标5

课程目标6

 

三、 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如表2所示。

表2 课程与毕业要求的关联度

 

 

1-2

2-3

4-1

Σ

学时

18

18

12

48

权重

0.375

0.375

0.25

1

 

四、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对应关系

《电工基础》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对应关系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课程目标

(5)

(6)

第一章 模拟集成运放及其应用

讲授、提问

 

 

 

 

 

 

第二章 半导体二管及直流稳压电源

讲授、提问、设计讨论

 

 

 

 

 

 

第三章 晶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讲授、提问、设计讨论

 

 

 

 

 

 

第四章 电子电路中的反馈

讲授、提问、设计讨论

 

 

 

 

 

 

 

 

 

 

第五章 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

讲授、提问、设计讨论

 

 

 

 

 

 

第六章 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

讲授、提问、设计讨论

 

 

 

 

 

 

 

 

 

 

该课程详细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下所述。

1.  模拟集成运放及其应用

(1)、理解放大电路概述及其性能指标;

(2)、熟悉模拟集成电路运算放大器;

(3)、掌握理想集成运算放大器;

(4)、掌握基本运算电路;

(5)、熟悉电压比较器;

重点:基本运算电路

 

2.  半导体二极管及直流稳压电源

(1)、半导体二极管的外部特性

(2)、晶体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

(3)、晶体二极管的应用及直流稳压电源

重点:晶体二极管电路的分析方法

难点:晶体二极管模型

 

3.  晶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1)、晶体三极管的外部特性

(2)、放大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放大电路的分析

(4)、晶体管放大电路的三种接法

重点: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分析,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难点:微变等效电路

 

4.  电子电路中的反馈

(1)、反馈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2)、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3)、振荡电路中的反馈

重点:负反馈类型的判别

 

5.  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

(1)、数字信号、数制与码制

(2)、逻辑函数及其化简

(3)、逻辑门电路

(4)、组合逻辑电路

重点:逻辑函数的化简,组合逻辑电路分析与综合

 

6.  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

(1)、双稳态触发器

(2)、寄存器

(3)、计数器

(4)、时序逻辑电路分析

重点:触发器,计数器

 

五、 实践环节及要求

5.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支撑课程目标1、5、6)

1.学会正确使用集成运算放大器。

2.掌握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3.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在实际使用时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5.2  二极管极性的判别及直流稳压电源(支撑课程目标2、5、6)

1.学会用指针式万用表简易判别二极管的电极和性能优劣的方法。

2.了解单相整流、滤波和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3.学会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与调测方法。

4.掌握集成稳压器的特点,会合理选择和使用。

5.3  三极管管型的判别及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支撑课程目标2、5、6)

1.学会用指针式万用表简易判别三极管的极性和类型的方法。

2.掌握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了解电路中各元器件参数值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3.掌握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的调测方法。

4.掌握发射极负反馈电阻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5.4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支撑课程目标3、5、6)

1.掌握用基本门电路进行组合逻辑电路设计的方法。

2.掌握用集成电路设计组合电路的方法。

3.通过实验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六、 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基础。

后续课程:电机拖动,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

 

七、学时分配

表4   学时分配表

教  学   内  容

讲课时数

实验时数

实践学时

课内上机时数

课外上机时数

自学时数

习题课

讨论时数

1.   模拟集成运放及其应用

4

3

 

 

 

 

 

 

8

1

 

 

2.    半导体二管及直流稳压电源

4

3

 

 

 

 

 

 

8

0

 

 

3.   晶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

8

3

 

 

 

 

 

 

16

1

 

 

4. 电子电路中的反馈

4

 

 

 

 

 

 

 

 

8

0

 

 

5.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

6

3

 

 

 

 

 

 

12

1

 

 

6.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

6

 

 

 

 

 

 

 

 

12

1

 

 

合            计

32

12

 

 

 

 

 

 

64

4

 

 

总            计

课内48(含实验12),课外作业与自学64

 

八、课程目标达成途径及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1.课程目标达成途径

表5 课程目标与达成途径

课程目标

达成途径

(1)

通过课堂讲解、视频演示、典型习题作业与课堂习题,使学生掌握模拟集成运放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应用,理解电子电路中的反馈结构和原理。

(2)

通过课堂讲解、视频演示、典型习题作业与课堂习题,使学生掌握半导体二极管及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分析、模型和分析方法,掌握晶体三极管及其放大电路基本结构、模型和分析方法。

(3)

通过课堂讲解、典型分析类习题、课堂研讨及自学,使学生能够掌握门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结构、化简、分析和综合。

(4)

通过课堂讲解、典型分析类习题、课堂研讨及自学,使学生能够掌握触发器与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

(5)

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撰写实验报告和合理选用元器件的能力;具有阅读和应用常见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能力;具有组装和调试电子电路的能力;具备测试常用电路性能及排除简单故障的能力。

(6)

培养学生应用有关原理对实际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实验技能和计算能力,具有工程质量意识和工作规范意识以及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九、教学资源

表7 课程的基本教学资源

资源类型

资源

教   材

李自勤.电工学(下册):电子技术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3

参考书籍或文献

1.查丽斌.电工学(下册)习题及实验指导:电子技术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3

2.[美] Allan R.Hambley.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Fifth Edition.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10

3.秦曾煌.电工学(下册)(第七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秦曾煌.电工学(下册)(第七版)学习辅导与习题选解.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华柏兴.电路与电子学实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教学文档

 

 

 

十、   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定量评价

1.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

⑴课程目标达成度的评价环节

 本课程共6个课程目标,表示为课程目标(i),i = 1, 2,3, 4, 5, 6。为便于表示和计算,本课程定义了以下符号。

CG(i):课程目标(i)达成度,其中i = 1, 2, 3, 4, 5, 6。

A:作业;

B:课堂表现;

C:期末考试。

WA(i):评价环节A中支撑课程目标(i)的考核项的归一化分值,其中i = 1, 2, 3, 4, 5, 6。

WB(i):评价环节B中支撑课程目标(i)的考核项的归一化分值,其中i = 1, 2, 3, 4, 5, 6。

WC(i):评价环节C中支撑课程目标(i)的考核项的归一化分值,其中i = 1, 2, 3, 4, 5, 6。

VA(i):评价环节A中支撑课程目标(i)的考核项的归一化得分,其中i = 1, 2, 3, 4, 5, 6。

VB(i):评价环节B中支撑课程目标(i)的考核项的归一化得分,其中i = 1, 2, 3, 4, 5, 6。

VC(i):评价环节C中支撑课程目标(i)的考核项的归一化得分,其中i = 1, 2, 3, 4, 5, 6。

归一化分值为该考核项设计分值在总成绩中的占比*100

归一化得分为该考核项设计分值在总成绩中的占比*100*该考核项实际得分率

 

⑵课程目标达成度计算

根据上述的符号定义,课程目标(i)的达成度CG(i)可计算如下:

CG(i) =(VA(i) +VB(i) + VC(i))/(WA(i) +WB(i) + WC(i))

其中:i = 1, 2,3, 4, 5, 6。

 

2.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

⑴课程目标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权重分配

本课程的6个课程目标共同支撑了3个毕业要求指标点,为便于表示和计算,本课程还定义了以下符号。

GS(m-n):毕业要求m的第n个指标点的达成度。即本课程所支撑的3个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分别为GS(1-2)、GS(2-3)、GS(4-1)。

A:作业;

B:课堂表现;

C:期末考试。

SWA(m-n):评价环节A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m-n)的考核项的归一化分值。

SWB(m-n):评价环节B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m-n)的考核项的归一化分值。

SWC(m-n):评价环节C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m-n)的考核项的归一化分值。

SVA(m-n):评价环节A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m-n)的考核项的归一化得分。

SVB(m-n):评价环节B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m-n)考核项的归一化得分。

SVC(m-n):评价环节C中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m-n)的考核项的归一化得分。

归一化分值为该考核项在总成绩中的占比*100

归一化得分为该考核项设计分值在总成绩中的占比*100*该考核项得分率

 

⑵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计算

根据上述的符号定义,毕业要求(m-n)的达成度GS(m-n)可计算如下:

GS(m-n) = ( SVA(m-n) + SVB(m-n) + SVC(m-n)) /( SWA(m-n) +SWB(m-n) +SWC(m-n))

其中:(m-n)= (1-2),(2-3),(4-1)。

 

十一、 说明

本大纲规定了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车辆工程、海洋工程与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三个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和教学规范,承担《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师须遵照本大纲安排授课计划、实施教学过程,完成学生学习成果评价、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和毕业要求指标点达成度评价。

 

十二、  编制与审核

表8大纲编制与审核信息

工作内容

责任部门或机构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路组

孔庆鹏

2017.11

审核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路组

刘圆圆

2017.11

 

 

表8大纲编制与审核信息

工作内容

责任部门或机构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路组

孔庆鹏

2017.11

审核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路组

刘圆圆

2017.11

 

表8大纲编制与审核信息

工作内容

责任部门或机构

负责人

完成时间

编制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路组

孔庆鹏

2017.11

审核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路组

刘圆圆

2017.1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