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急救护理 网络教学平台  >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展示丨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应急救护》

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展示丨荆州职业技术学院《应急救护》

熊操

中共党员,副教授,现任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副院长。在本项目中担任团队负责人,负责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担任部分教学任务。从事职业教育18年,主编教材4部,发表省级以上教学学术论文8篇,SCI 2篇,实用新型专利3项;2020年主持荆州市社科联课题1项,省级教研重点课题1项。2015年湖北省职业院校信息化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2019年荣获荆州市“优秀护理管理者”,2020年获荆州市“师德标兵”。在荆州市红十字会担任救护培训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方风波

中共党员,教授,副校长,本项目中负责概述部分的教学,实施保障与激励机制建设、课程思政建设指导与把关等。累计从事职业教育27年。其主持的2项研究成果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省级教学成果奖;完成国家级项目3项;主持全国性学会项目4项;主持省级项目6项;主编著作18部,其中专著1部、省部级获奖教材4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EI检索1篇、核心期刊8篇,获教育部全国职教优秀论文一等奖2篇。

张晓平

中共党员,三级教授,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本项目中负责课程思政设计、思政元素的审核与升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湖北省高职高专思政课建设联盟副秘书长,荆州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荆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联盟副会长,被授予“荆州市突出贡献人才”称号。

宋健

中共党员,副教授/主管护师,本项目中负责课程教学实施与综合考核。海外护理学博士在读,从事临床护理工作6年,职业教育4年。发表SCI论文4篇,EI论文1篇,中文核心论文5篇,申报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持申报的“依托双导师构建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获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十佳课题”,重点立项课题。

袁朦

中共党员,讲师/主管护师,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专职教师,本项目中负责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曾获得全国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省赛一等奖、三等奖等教学类奖项。多次获得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称号。在荆州市红十字会担任救护培训教师,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

李艾华

讲师/主管护师,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专职教师,本项目中负责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担任《急救护理学》主讲教师,既往有三甲医院急诊科临床护理工作经历8年余,持有急诊专科护士证,荆州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证;参编教材2本,独撰论文2篇,发明实用型专利1项。

刘爱平

副教授/主管护师,本项目中负责线上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实施与综合考核。发明专利3项,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十余部。指导学生参加2019年湖北省技能护理技能大赛,获奖数项。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二等奖”。

张旭

中共党员,副主任护师,附属医院普二胸外、肛肠外科护士长,本项目中负责案例供给与审核、附属医院实践指导与课程教学。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湖北省静脉治疗专科护士,湖北省PICC专科护士,湖北省普通外科护理联盟常务理事,湖北省大肠癌专委会造口护理学组委员,荆州市医疗卫生行业技术能手,荣获荆州市五一劳动奖章、院内卫生应急队成员。

教学设计与实践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始终以服务荆州及区域居民健康为宗旨,坚持“荆才荆用”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方式,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其中《应急救护》课程自2017年开始建设以来不断自我革新,多次实现自我突破。

该课程由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教学副院长熊操牵头组建,初期主要以《急救护理》课程为依托,在校内成立医疗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校内急救技能培训;在2018年走出校门与荆州红十字会联合培养应急救护师资,开始进入社区面向社会大众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2019年开始组建《应急救护》教学团队,规范培训内容、教案、课件和微课,并将其纳入教务系统,面向校内外开展应急救护培训;2020年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契机,结合区域特点与课程特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2021年该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熊操老师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授课教师团队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应急救护》课程始终以“理念提升、团队建设、体系优化、模式创新”四大板块为抓手,与时俱进,不断改革,从而实现自我突破。

(一)理念提升

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要明确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是课程思政建设成功的关键。因此,课程思政建设第一步应是引导教师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命题,从而探索出更明晰的路径。

《应急救护》课程团队成员时刻以“时代楷模”黄大年教授为榜样,深入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将新时代赋予教师的使命落地生根。团队成员首先进行自我剖析,通过深度剖析,实现“要我学,要我教”变为“我要学、我要教”的改变;然后邀请教学名师对团队成员进行统一培训,从而提高授课能力,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同时,不定期组织团队成员对标学习其他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通过学习先进提升自我。

最关键的是通过集体研学明确教学目标,授课教师准确把握“坚定信念,教育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是课程思政的主线,授课过程中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到教学目标与思政主题相融相通。

(二)团队建设

《应急救护》课程团队现有成员8人,团队成员的选拔主要从满足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需要出发,依托学校护理教学团队党支部,构建协同共建育人机制,打破部门、院系、专业相对分离之藩篱,组建由课程负责人牵头,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协会导师、行业导师等教师组成的跨院校、跨部门、跨院系、跨专业的1+N结构化课程思政育人团队。

团队成立后根据课程的特点,结合个人专业背景坚持“小分大不分”的原则进行相对分工,确定团队成员的各自任务及授课主题,团队通过组建“帮扶小组”结对授课,以及内部不定期进行交叉评课,形成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氛围;同时通过定期进行授课主题的轮换,实现团队成员即可一人完成多个甚至是全部主题的授课,又有相对权威授课主题的目标。

为促进思政育人团队的良性发展,根据团队成员相对固定的特点,采用“自评+互评+学员评价”的考核机制对授课教师进行连续动态评价,坚持做到人人评价,期期评价,对于连续三次考评结果不合格的成员立即淘汰。同时采取“自主申报+专业考核”的方式吸纳优秀的新教师加入《应急救护》课程团队,从而保证思政育人团队的稳定和有序发展。

(三)体系优化

《应急救护》课程准确把握思政教育主线,结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以及学校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了“思政+急救”协同育人模式,将思政教育和应急救护教育全方位融入培训教学的全过程,探索出“知识—能力—素质—价值”四位一体培训教学体系,推动课程思政视域下急救技能和人文系统化、立体化、普适化。以四步走的方式实施“四位一体”教学体系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通过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挖掘的思政资源有机融入到应急救护知识传授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员去感受、体验,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培训效果(图1)。

图1 应急救护“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四)模式创新

1.创建“三线交汇”课程思政备课模式

充分发挥“1+N”结构化课程思政育人团队的优势互补作用,着力构建《应急救护》课程“三线交汇”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图2)。第一条线(思政教师备专业):思政课教师熟悉“应急救护”教材,通晓课程内容,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第二条线(专业教师备思政):专业课教师阅读思政教材、参与思政教育培训、掌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熟悉思政教育内容;第三条线(协会、行业导师备案例):行业导师遴选学员喜闻乐见的应急救护实操经典案例,做到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高度契合。

运用“三线交汇”课程思政备课模式,形成“专业—思政—实景”相结合,专业课程融思政、思政内容显专业的教学内容

图2 “三线交汇”课程思政备课模式

2.创建“实践-认识-实践”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模式

围绕《应急救护》教学培训目标,基于“四位一体”思政教学体系,本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环节拓展思政教学时空,开展学思结合、学练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活动。课程思政团队采用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练学三阶段学习法开展思政教育,实现“我愿救”“我能救”“我会救”的思政目标。课前导学:充分调研,做好学情分析,明确学员“不愿救”是本阶段核心问题,利用网络信息化和自媒体将《应急救护》理论课程资源在各大平台发布,学员凭注册账号利用碎片时间自学,学员完成课前预习,通过观看灾害救援人员的无畏精神,支架式引导学员反思“时间就是生命”,激发学员共情心理,完成“我愿救”阶段目标;课中研学:明确“不能救”是核心问题,课中通过师生交流、学员汇报、展示分享,综合测评等方式引导学员辩证分析、总结,形成内化于心的思政理念,完成“我能救”阶段目标;课后练学:课后鼓励学员在红十字协会的统筹安排下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开展公益服务类、社会调查类、追根溯源类、纪实摄影类、患者体验类等形式丰富的“问急救之道,求互助之理”主题社会实践项目和义工服务,鼓励学员学以致用,引导学员面对灾害主动、勇敢加入救援行动,实现“我会救”阶段目标。

通过“实践-认识-实践”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呈现应急救护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强调应急救护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辩证过程,从而引导学员戒骄戒躁、脚踏实地、潜心学习,深化应急救护理论认知,提高应急救护实践水准,推动应急救护事业的守正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基于继教特点的课程思政特色做法

1.创建“三线交汇”课程思政备课模式

充分发挥“1+N”结构化课程思政育人团队的优势互补作用,着力构建《应急救护》课程“三线交汇”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第一条线(思政教师备专业):思政课教师熟悉“应急救护”教材,通晓课程内容,挖掘专业课程思政资源;第二条线(专业教师备思政):专业课教师阅读思政教材、参与思政教育培训、掌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熟悉思政教育内容;第三条线(协会、行业导师备案例):行业导师遴选学员喜闻乐见的应急救护实操经典案例,做到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高度契合。运用“三线交汇”课程思政备课模式,形成“专业—思政—实景”相结合,专业课程融思政、思政内容显专业的教学内容

2.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价值”四位一体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应急救护》课程准确把握思政教育主线,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以及学校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始终秉承“人道主义、博爱互助、无私奉献”理念,构建“思政+急救”协同育人模式,将思政教育和应急救护教育全方位融入培训教学的全过程,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价值”四位一体的浸润式、融合式培训教学体系,推动课程思政视域下急救技能和人文系统化、立体化、普适化 。教学体系坚持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紧密融合,通过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挖掘的思政资源有机融入到应急救护知识传授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员去感受、体验,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培训效果。

3.创建“实践-认识-实践”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模式

围绕《应急救护》教学培训目标,基于“四位一体”思政教学体系,本课程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环节拓展思政教学时空,开展学思结合、学练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学活动。课程思政团队采用课前导学、课中研学、课后练学三阶段学习法开展思政教育,实现“我愿救”“我能救”“我会救”的思政目标。通过“实践-认识-实践”循环往复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呈现应急救护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强调应急救护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入的辩证过程,从而引导学员戒骄戒躁、脚踏实地、潜心学习,深化应急救护理论认知,提高应急救护实践水准,推动应急救护事业的守正创新,更好地服务于人民。

课程成效与规划

《应急救护》课程自建立以来,已累计开展校外培训12期,培训社会学员500余人,作为课程思政培训示范课程已经被荆州5所高校引入学生素质拓展教学课程,并被14所企业和公共服务机构纳入新入职员工岗前培训课程体系中,受8个社区邀请开展了20多场应急救护短期培训,取得较好的培训实效和社会效益。

《应急救护》课程将继续秉承全心全意为公众健康服务的宗旨,进一步探索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加大课程思政建设力度、广度和深度,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吸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