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传承保护

近年来,我国政府和相关社区、群体、个人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促进该遗产项目存续力的提升。

一是在社区积极参与下,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太极拳流派从3个增至7个。2017年1月,7个相关社区自发成立了太极拳保护协作委员会,采取共同行动,保护该遗产项目。

二是相关社区先后实施了太极拳重要遗产实践场所和纪念地的维护、修缮,包括创始人陈王廷故居、宗师杨露禅故居、和氏太极拳历代宗师纪念馆、永年区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等。

三是太极拳学会等群体开办专题网站,协助开展数字化建档工作,与当地老年服务机构及妇女组织合作开设培训课程;相关研究机构定期举办学术活动,发表论文,出版专著和教学光盘。

四是陈氏、杨氏等太极拳世家通过家族传承方式共培养传承人1千余名,陈正雷、杨振河等代表性传承人共招收徒弟2千余名,传承人开办或任教的培训机构先后培训学员10余万人;一些传承人还进入大中小学校,担任客座教授、教练,培养新生力量。

国家在保护方面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国务院将7个太极拳流派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各级文化部门认定124人为代表性传承人,各级财政部门按年度给予项目保护经费及传承人传习补贴。201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与体育部门联合开展为期5年的“全国太极拳健康工程”。2016年,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确定太极拳为全民健身重要项目。教育和体育部门在高校设置相关课程,聘请传承人授课并参与研究;社区所在地政府支持中小学开展教学活动,传播太极拳。国家相关基金也对太极拳研究提供资助。

为确保该遗产项目的存续力在未来不受威胁,在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的积极参与下,有关方面建立起合作机制和预警监测机制,并制定了《太极拳五年保护计划(2021-2025)》,从传承、立档、研究、宣传等多个方面持续开展太极拳的保护工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