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平安变相裁员的背后  > 平安银行回迁式“变相裁员”背后

平安银行回迁式“变相裁员”背后

平安银行上海陆家嘴分行 徐凡淋/摄

多次监管处罚,经营业绩不佳,平安银行裁员南迁早已开始。

徐凡淋丨文

在被监管部门罚款、降薪后,平安银行上海地区“变相裁员”的新闻再次引发热议。

据平安银行多名员工反映,平安银行在上海的信用卡研发中心及消费金融研发等部门人员将迁至深圳,疑通过回迁深圳的方式“变相裁员”。

有内部员工表示,上海员工离职赔偿为N+1+2,去深圳的话,一年报销12次往返机票费用,提供2年住房补贴,预计7月底完成换签,8月份完成上海职场清场。

7月7日,平安银行通过辟谣的方式回应称,“关于该行‘变相裁员’的消息不属实,而是该行在进行总行办公地点统筹管理。”

7月9日,又有新消息进一步称,平安银行通知在上海办公的金融零售业务和科技部员工,出于成本控制和获利能力的考虑,他们需要回迁至深圳总部。

对于上述消息,有平安银行上海区内部人士对山海新财经表示,“早就开始了,很多人不愿意去深圳,就离职了。”

“近期,我行在进行总行办公地点统筹管理,涉及少量员工工作地点的变化调整。推进过程中,我们将在确保业务稳健连续,过程合法合规,并在切实保障员工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 对此,平安银行方面表示,部分员工工作地点的变更,主要是加强管理、控制风险、强化协同、提升效率。

01

离职南迁,早已启动

平安银行上海 徐凡淋/摄

7月9日中午时分,位于上海陆家嘴核心区的平安银行大厦,多名佩戴平安银行工作卡的员工进进出出,面对山海新财经咨询平安银行多部门即将撤离上海回迁至深圳一事,多数员工以“不清楚、不知道”匆匆离开。

其中一名平安员工直言:“事情早就开始,很多人不愿意去深圳,就离职了”。

对于网传的差异性补贴政策,根据2023年不同考核标准,设定不同的补偿方式,上述人士表示属实,是真的。

一名自称“太操心,想休息下”的平安银行前员工则表示,此前有过一次降薪,在上海有房产有房贷且孩子尚幼,去深圳后,不仅面临与家人分离,还将同时承担深圳的住房租金与上海房贷,加上两地往返费用,生活成本加大,担心出现收入不足以覆盖支出的情形,还是希望留在上海,也有一定的离职补偿。

上述前职员表示,平安公司其实从2021年就开始裁员,成本高的无一幸免,不管是技术、产品还是销售。这次调整主要涉及总部在上海的员工,包括零售业务(基础零售部、私行、零售业务管理部等)。

有业内人士则透露,在零售金融板块,今年初平安银行撤销了原东区、北区、南区三个区域的零售片区销售推动部,将综合金融服务中心整合至综合金融拓展部。

梳理公开信息不难发现,平安银行南迁深圳早在去年就有迹可循。

去年6月,平安银行原行长卸任,银行业“老将”冀光恒正式出任平安银行党委书记、行长。冀光恒上任后,对平安银行组织架构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架构调整、高层变阵、做强分行。

公司金融模块,裁撤了存在十年之久的行业事业部,将地产、绿色金融等六大行业事业部合并为战略客户部,撤掉原东区、北区、南区三个区域的零售业务管理部,将综合金融服务中心整合至综合金融拓展部。

今年年初,冀光恒在采访时强调,在新的改革规划中,总行转型为服务型、赋能型组织,为分行提供保障和管理支撑;分行转型为经营主体,成为属地关系,客户业务资源集中在主战场。

今年3月的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冀光恒曾说:“原来总行太大,体现在部门多、干部多、人数多。”并表示,平安银行的组织架构改革在总行层面已经基本落地,分行还在进行中,成效如何要看两三年后的业绩和市场反应。

冀光恒还曾提到“降本增效、精打细算,强调要紧紧围绕全口径利润和人均单产,算好总账。”根据平安银行2023年财报,总行目前设置了32个一级部门,相较2022年减少了11个。

对于平安银行南迁深圳,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表示,平安银行对上海地区信用卡和消费金融部门南迁调整,一方面是该行顺应战略结构而做出的调整;另一方面,也是优化组织架构、节省成本,同时严格防范异地金融管理风险。

“在调整过程中,平安银行已提供相应的离职补偿,同时也愿意为迁至深圳工作的员工提供一定的住房补贴,充分考虑了上海本地员工前往深圳工作可能面临的不便。”王红英表示。

02

增长失速,业绩不佳

降薪裁员、南迁背后实为经营业绩承压。

平安银行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1646.99亿元,同比下降8.45%,净利息收入同比下降9%;归母净利润实现464.55亿元,同比微增2.1%。

2024年第一季度报则显示,平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387.7亿元,同比下降14%,实现净利润149.32亿元,同比增长2.3%。

虽然平安银行方面称,营业收入下滑是受持续让利实体经济、调整资产结构等因素影响。

对照一季度报上市银行数据不难发现,第一季度营收降幅较大的平安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分别下降14%、9.62%、6.8%,平安银行在行业中降幅最大。

足见曾被视为银行业“黑马”的平安银行增长失速并加速下跌,

此外,平安银行经营性贷款余额、消费性贷款余额、信用卡应收账款余额均较2023年末出现下降,仅住房按揭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基本持平。过往见长的零售业务,今年一季度,平安银行个人贷款余额18781.3亿元,也较上年末下降5%。

2024年一季度,平安银行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10.74亿元,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平安银行方面称主因受银保渠道降费、权益类基金销量下滑等影响。

在业务运营面临挑战和业绩下滑的双重打击下,平安银行股价从之前的高点大幅下跌了约三分之二,有投资者表示“是银行里最弱的。”

7月12日,平安银行开盘10.27元/股,总市值1991.05亿元。

03

监管处罚,接踵而至

2024年一季度营收业绩表现不佳的同时,平安银行业还面临一系列负面新闻的冲击,今年以来已多次被监管机构处罚。

7月9日下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发布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平安消费金融有限公司被罚145万元。

平安消费金融被处罚主要原因为:1.个人消费贷款贷前调查不尽职;2.个人消费贷款违规流入股市;3.消费者投诉渠道管理不尽职。

与此同时,作为相关负责人,时任该公司金融风险管理部风险政策室副经理以及平安消费金融产品管理部产品研发岗产品经理被警告,分别被处以罚款5万元。

公开资料显示,平安消费金融于2020年4月9日在上海成立,注册资本50亿元,目前平安消费金融服务范围已覆盖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累计服务超2500个县级行政区。

此外,今年1月,平安银行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罚,根据该总局5月17日披露的行政处罚信息,平安银行因存在五大违法违规事实,被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罚款金额合计6723.98万元。

违规行为包括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问题、向关联方发放信用贷款等信贷业务问题、违规接受第三方金融机构信用担保等同业业务问题,以及部分非现场监管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等问题,几乎涵盖了银行业务的各个领域。

当时平安银行在回复媒体时表示,“我行高度重视,诚恳接受处罚。认真落实监管检查各项要求,将以此为契机,建立常态化合规检视与排查机制,强化合规文化理念和制度机制的建设。”

多次被罚,有银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平安银行需要采取一定系措施来稳定局势,恢复公众及投资者的信心。从监管机构指出的问题来看,平安银行在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明显的漏洞,应当加强内部监督机制,确保各项业务流程的合规性,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同时,平安银行还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合规重要性的认识。

上述人士表示,平安银行当前面临的挑战虽然严峻,但只要能够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应对,相信能够渡过难关,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这个过程中,银行需要展现出坚定的决心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以赢得市场和投资者的信任。

在宣布零售业务进入深入调整期后,平安银行今年以来裁员、降薪消息也频频传出。

今年5月初,据财联社及多家媒体报道,平安银行多名员工反映,其本人及所在部门当月绩效奖金出现不同程度“打折”,波及范围甚广,部分业务部门如信用卡、汽车金融等甚至全员绩效6折起。

对此,招联首席研究院董希淼表示,近几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速逐年走低,银行员工的薪酬受到影响在所难免,预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在业绩承压、消费市场动力不足的当下,平安银行实现零售业务的全面复苏与市场地位的稳固提升,依旧是一项长期且充满挑战的任务。

王红英则表示,平安银行人力资源部门应做好解释,安抚工作,确保信息透明,员工应根据个人及家庭情况,综合考虑事业发展,理性做出选择。

长期来看,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企稳复苏,银行业盈利水平将回归正常,持续下降预期并不存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