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干货社会工作概论 王思斌考研笔记整理  >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考研笔记整理名词解释、简答梳理.docx

《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第三版)考研笔记整理名词解释、简答梳理.docx

《社会工作概论》(第三版)考研笔记整理(简答题、论述题)【共15页】此材料将书中考研简答题必考题罗列了出来,方便考研记忆,建议配合书本复习。注意正式考研时要有总-分-总的答题模式。一、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性质是什么?(大纲内容)答:含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的,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助人的活动。本质是助人活动,特征是提供服务。性质:1)从本质上来说,社会工作是充满价值的,是一种道德实践2)从学科属性看,社会工作是应用社会科学3)从实务属性看,实务性是基本属性(社会工作是由一系列实际的科学活动组成的,以科学理论指导的,采取科学方法助人的行动系统,是一种道德实践)二、社会工作的要素答:1、社会工作者: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2、受助者:服务对象、工作对象、案主、服务的接受者;3、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者持有的助人理念;4、助人活动:关键,助人愿望传导者,助人和受助的实现过程。三、社会工作类型答:最初形态是慈善性、分散化、非职业性和非专业化,而现代形态则是理性化、组织化、职业化和专业化。1、普通社会工作:是在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出现的,是在本职工作之外从事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和管理性工作2、实际社会工作:以专门进行福利服务活动为己任的职业或岗位,它们承担着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职能,是行政性和半专业性的。3、专业社会工作: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的人员,遵照社会工作的价值观,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进行的服务四、社会工作的对象(大纲内容)答:社会工作对象是指直接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有困难的个人或群体。五、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大纲内容)社会工作领域是指社会工作范围,指社会工作在社会中实施并起作用的范围。社会工作与一定范围内的社会问题出现直接相关,社会问题的产生使社会工作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工作领域随社会进步而扩大。(1)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社会特征分类:儿童社会工作、少年社会工作、青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2)按服务对象遇到的困难分类:1、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如患病难以自理、心理自我封闭和心理失调、婚姻变故或家庭关系不睦。2、就业方面的问题:失业问题、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劳资关系、工作压力、职工合法权益、福利。3、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犯罪、偏执、自我封闭、赌博等。(3)以社会工作特点分类:救助、帮助、发展。六、社会工作的功能(大纲内容)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对个人:1、救难。危难涉及的是人的正常生活及至基本生存问题,社会工作者先应将这项任务放在自己的肩上。(解救危难)2、解困。当受助者遇到困难但未达到危及生存的程度时,社会工作者对其提供帮助。解困是最重要的功能之一。(缓解困难)3、发展。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基本功能。(促进发展)对社会:1、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2、通过预防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秩序;3、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另外一种说法:对对象:1、提供物质帮助;2、给与心理支持;3、促进能力发展;4、维护合法权益。对社会:1、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2、促进制度建设和社会进步;3、增加社会资本与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七、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大纲内容)(一)西方社会工作缠身给的社会历史背景1、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2、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1)整个社会日益被划分为两大阶级,即资本家阶级和工人阶级2)资本主义经济的告诉发展打破了封建时代封闭的农村经济,也迫使农业劳动力转化为大工业生产劳动力的出卖者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其价值的蔓延冲击着以往的社会关系,他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为赤裸裸的利益关系,利己主义得到充分扩张4)社会问题大量涌现(二)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1)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济贫法”规定:以社区为单位,对无亲属照顾的贫民实行有条件的救济,从而初步建立了社会救济制度,并形成一套救济工作方法2)1788年德国汉堡市实施救济制度,使救济工作更趋组织化和科学化3)1852年,爱尔伯福市进一步修正改良了救济制度,完善救济工作方法4)1869年,建立的慈善组织会社致力于协调民间各种慈善组织的活动,推动民间社会服务活动的发展。(伦敦慈善组织协会)5)1884年兴起的睦邻组织运动则致力于发挥社区在助贫救困中的作用,鼓励志愿工作者进入社区活动中心为贫民服务。(历史上首家社区服务中心——伦敦汤恩比馆)(三)社会工作的发展1、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1)20世纪20年代开始,小组工作被纳入社会工作的训练课程2)20世纪30年代中期,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3)20世纪40年代中期,小组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方法被社会工作者普遍接受4)20世纪60年代,社区工作已经被正式承认为社会工作专业的一个基本方法5)20世纪70年代,社会行政作为一种间接的工作方法被接受2、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1)最初,为解决已出现的问题而存在,只扮演着补救者的角色,任务是诊治受助者2)随着社会问题的不断涌现和复杂化,预防问题的出现成为社会工作者的一项工作内容3)治疗—预防,救助—发展成为了社会工作的基本思路(四)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1、历史上缺乏专业社会工作:传统的中国一直是个农业国,其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其社会结构特征是以生活和生产相重合的家庭为单位,以家族、亲友、邻居为生活共同体而形成的家族集团式结构,人们囿于较为封闭的亲友圈子之中,对他人无多求助2、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发展20世纪初,一些传教士在中国的大学开始讲授社会学、社会服务的课程,一些大学开始从事社会服务教学并从事服务实践活动。晏阳初倡导并极力推行的华北平民驾驭运动为典型3、1949年以后社会工作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政府成为了全部社会资源的占有者,同时也是解决各种问题的责任人,于是政府通过其代表着——各种社会组织和单位,并通过国家干部、行政程序和手段向人们提供生存资源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形成靠行政框架解决社会问题的模式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随着“政企分离”改革政策的推行和政府及群众团体的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加之民政等部门对干部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的提出,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的要求自然被提上议事日程,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在高等学校设立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八、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大纲内容)1、社会福利的定义:从广义上来说,社会福利是指同改善公民生活素质,促进社会发展与提高社会总体文明水平相关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相关服务;从狭义上讲,社会福利则是指国家(或政府)针对社会中有特殊需要的个人与群体提供的津贴、物质和社会服务。2、社会福利的分类(二分法、三分法)二分法:A、剩余型社会福利与制度性社会福利:前者指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进行干预;后者是为所有公民提供的福利津贴或服务,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并消除社会差异。B、积极的福利和消极的福利(根据福利的目标、影响和后果分类):前者本身不是为了经济目标而是在满足经济利益基础上促进个人的人格发展;后者主要目标是社会问题,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