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教育理念和内涵的必然要求。为满足新时期中华民族全面复兴大量人才需求,全国高校推行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1] [2] 。研究生教育在我国高等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随着近年招生规模持续增大,研究生教育变得更加普遍 [3] 。作为我国高等人才培养的主要部分,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转化与思维创新 [4] [5] [6] ,与此同时对价值观塑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7] 。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和特点决定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同时构建和实施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育人育才的重要途经。
科技论文是科研人员获取科研前沿动态、介绍科研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主要方式。“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是本校电子信息类研究生的基础课。由于课程理论性强,传统教学模式导致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不利于知识向能力转化。教育部文件《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不断提升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已有研究表明基于产出导向、实践导向、能力导向的教学模式更适合研究生的能力培养 [8] [9] [10] 。基于此,本课程通过课程思政构建和教学模式改革,使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注重专业伦理的教育,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及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课题组成员结合不同教学模式的优点,探索基于课程思政构建的主题式教学法在“科技论文写作”课程中的应用。
2. 课程思政构建
目前,有关《科技论文写作》的教材多以论文结构、句式和词语等内容为基础进行编写。研究生具有科技论文写作的需求,并且有一定的论文写作基础。因此本次教学改革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对授课内容进行重构,根据知识模块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根据学生培养的知识、能力和价值需求目标,重新设计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分为8大主题,并对应构建课程思政体系。具体知识模块、知识能力要求、思政融入点和价值塑造目标如表1所示。
Table 1. Curriculum knowledge modul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表1. 课程知识模块和思政构建
八大课程主题的主要内容和思政构建详情如下:
(1) 科技论文概述。介绍科技论文相关概念,主要内容包括科技论文的特征、类型和结构。详细讲解科技论文的定义、科技论文的基本属性、四种类型的科技论文的特点。以研究型科技论文为例,详细讲解科技论文的结构,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和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致谢、参考文献,各部分特点和撰写时的注意事项。在专业知识和能力基础上延伸,介绍王大珩和黄旭华等科学家献身祖国科学事业的故事,他们不计个人名利,把最好的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通过科学家榜样力量,实现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为祖国伟大复兴而奋斗拼搏的精神信念。
(2) 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题目、摘要和关键词是科技论文撰写的重中之重。在讲述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写作技巧的基础上,让学生以本科毕业设计或本科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为基础,在课堂上撰写这三个部分,教师点评分析。以授课教师写作和发表科技论文亲身经历及心得体验进行分享,激励学生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探索和科研精神。
(3) 文献检索和期刊查询。如何进行快速有效的文献检索和期刊查询是研究生高效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然而本科阶段往往缺少系统练习,使得研究新生查找文献(特别是英文文献)的速度、方法以及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在介绍光电信息方向常见期刊、文献搜索常用网站和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以导师的研究方向为基础,练习查找参考文献。介绍国内外科技文献库的情况,使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在科研领域地位及拥有科技文献库的现状,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4) 文献阅读和讲解。文献阅读是所有科研工作者每天应进行的科研环节。研究生须在初入学就开始进行文献阅读(特别是英文文献)的锻炼,包括阅读速度、文献主旨的提取、文献内容的欠缺和可改进之处的总结。以文献阅读日打卡及文献课堂讲解的形式进行文献阅读的练习。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锻炼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5) 数据处理与图表。工科类科技论文中,图表是十分重要的表现形式。然而,许多研究新生没有接触过画图软件,数据处理能力低,不能很好地将数据结果、实验装置、实验流程等用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课堂通过介绍不同种类的数据处理和作图软件,给定数据,让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和作图练习。科技论文的数据和图表要真实有效,不能脱离理论和实验依据,随意改动。本主题以哈佛大学安韦萨论文造假事件对科学研究的危害性引导学生要注重专业伦理道德,不能为发论文而弄虚作假。通过具体事例的介绍,增强学生对学术伦理的认识和高尚道德的追求。
(6) 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