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统一,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从三项工作保障、四项基本内容、五级心理健康工作网络、五育并举方面,探索打造多维协同、内生驱动的“3455”心理育人模式,整合家校社多方力量,打出心理育人“精准牌”。
一、三项心理工作保障,夯实育人“心”基础
完善体制机制保障。先后出台《德州学院心理健康工作实施意见》《德州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方案》等相应文件,对于心理健康工作的机制建设进行规定与落实。明确学校各级工作网络的层级责任,保证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提升设施服务保障。学校各类育人场馆占地7300余平,为学生提供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音乐放松训练等多样化的服务。优化师资队伍建设。积极传承和弘扬“老带新、传帮带”的优良传统,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专业过硬、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心理咨询师队伍,包括专职心理教师6名、专家顾问7名、兼职心理教师11名。教师通过定期外出学习、邀请专家进校、案例督导等方式,为教师激活成长动力,创造成长条件,建构专业化发展路径。
二、四项工作内容,引领创新“心”局面
学校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德育思政工作全过程,融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和学生成长各环节,力求构建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每年借助实践参观课程和中心校园开放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心理服务资源。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个性化特色化课程20余门,积极构建教学一课堂、实践二课堂、网络微课堂、社会大课堂“四堂联动”体系,力求实现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打造“筑基工程”、“筑心工程”、“筑梦工程”品牌活动。获山东省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优秀组织单位”及各类奖项20余项。学校每年开展全校学生的心理普查工作,实行心理危机“月排查、周报告”制度,分级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追踪档案,一人一策,开展全过程精准帮扶。关口前移,主动创新咨询服务形式,开展积极心理学、意象对话、沙盘等专项团体辅导和朋辈互助。深化校园警务室、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学生事务与发展中心、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一室三中心”多维协同,对学生心理异常情况做到早发现、早上报、早评估、早治疗。健全危机干预、预警、应对和善后跟踪体系,与德州市精神卫生中心、第二人民医院合作,畅通心理危机学生及时有效的转介诊疗绿色通道,多部门联动到位,筑牢学生生命底线。
三、五级心理工作网络联动,家校社多方聚力,实现全覆盖“心”网络
建设“学校-学院-班级-公寓-宿舍”心理健康教育五级工作网络。学校每月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品牌活动、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学院依据各自专业特色建立二级心理辅导站,配备完整的工作体系和丰富的资源支持;构筑朋辈互助平台,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公寓观察员、宿舍心理守护员,成立心理协会、青春健康同伴社、健康教育协会、心语协会等学生社团,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点和活动点延伸至班级、宿舍和社团。营造全环境心理育人氛围,让全校师生关注心理健康的理念入耳、入脑、入心。构建家校协同机制,通过家校共育大讲堂、“家校同心圆”、“启心”论坛、大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联盟、实地走访、“云家访”等方法密切家、校、社联系,形成心理育人合力。相关做法被央视新闻、山东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四、五育并举助成长,提升育人“心”动力
以德育心,培根铸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德育工作,竭力打造“一院一品”学生思政工作品牌,积极促进德育成果转化为学生的心理素养和品质。以智慧心,以心培智。开设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多元课程,编制《心理支持手册》,于教学、活动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调适技巧,增强学生的心理弹性。以体强心,锤炼意志。积极打造健心强体21天变形打卡、阳光校园跑、荧光夜跑、“青春爱运动 健康强中国”等“心理+体育”品牌活动。在体育教育中帮助学生锤炼坚强意志,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以美润心,浸润心灵。借助心理音乐剧、情景剧、“愈”见非遗等与音乐、美术、舞蹈、书法相关的美育浸润教育,引导学生感知美、理解美、欣赏美,进而创造美,以美培元。以劳健心,实践育人。挖掘劳动教育所蕴含的价值观引领、心理疏导及人格塑造功能。利用关键节点为学生开展心理调适、志愿服务、就业指导讲座等,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和寻求劳动带来的愉悦、生活的意义。